桑杰草
司馬遷所著《史記》堪稱一部巨作,其中有許多令人稱道的名篇,“七十列傳”中塑造的歷史人物皆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其中,《魏其武安侯列傳》通過描述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在典型環(huán)境和情節(jié)沖突中將人物刻畫得生動飽滿,活靈活現(xiàn),本文由此展現(xiàn)《史記》優(yōu)秀的人物描寫藝術探討。
《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傳記文學,鴻篇巨制,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占據(jù)全書的大部分篇幅,它們以歷代帝王、諸侯勛貴、重要人物為中心來記錄歷史?!捌呤袀鳌庇涗浟松现链蟪枷轮劣忻康淖詡?,所記錄的每一位代表人物都形象生動、性格迥異,從他們的姓名、籍貫、出身開始無不詳盡地書寫了他們的人生,精心構思、巧妙描繪人生道路上的種種事跡,突出了人物性格?!段浩湮浒埠盍袀鳌肥橇袀髦猩儆械娜撕蟼?,其中出場的人物多達十幾位,著重刻畫了竇嬰、田蚡和灌夫三位歷史人物。漢初時,竇嬰和田蚡相繼為外戚大臣,掌握權勢,威赫一時,灌夫是勇冠三軍的將軍,他們之間的爭權斗勢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相互傾軋的典型事件。文章圍繞他們?nèi)笾饕宋?,通過詳細描寫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重點人物,反映了復雜而殘酷的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司馬遷曾經(jīng)切身經(jīng)歷,體驗過官場上的殘酷斗爭,所以寫得入木三分,他把舊戚和新貴之間的針鋒相對寫得驚心動魄、暢快淋漓,體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政治的強烈批判。
一、典型事件中誕生形象
《魏其武安侯列傳》是列傳中少有的三人合傳,作者主要塑造了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和將軍灌夫三位歷史人物形象。對他們性格的刻畫,司馬遷是通過三個典型事件完成的,即魏其設宴、灌夫罵座和東朝廷辯。
竇嬰是竇太后的堂侄,依靠太后的權勢而封為吳國國相,繼而任詹事一職,當時吳楚七國叛亂之際,漢景帝拜他為大將軍,七國兵破后因戰(zhàn)功被封為魏其侯?!靶⒕皶r,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這時竇嬰的勢力最為鼎盛。田蚡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胞弟,因為王太后的裙帶關系,便受到皇上的寵信,當上丞相以后,更是目中無人,驕橫跋扈,許多郡守和諸侯王更加依附于他,權勢盛極一時。灌夫與他們二人不同,他不是外戚,出身低下,吳、楚叛亂時,憑借自己的勇猛和過硬的能力而名聞天下,他為人正直并且傲視貴族,后來與失勢的魏其侯相交甚好。
第一個典型事件是魏其侯竇嬰設宴接待武安侯田蚡。此時的竇嬰已然失意,田蚡正為得寵,貴為丞相。灌夫在拜訪丞相時,田蚡表示次日要去拜訪竇嬰,竇嬰與夫人誠心誠意地準備,沽酒買肉、打掃房屋、布置帷帳,準備好酒宴等待田蚡的來訪,田蚡卻是假心假意地敷衍,假裝醉酒而忘事。宴席一散,接著而來的則是田蚡派籍福索求竇嬰在城南的田產(chǎn),在此次的事件中無不體現(xiàn)了竇嬰的隱忍與田蚡的虛偽。
第二個典型事件是灌夫宴上罵座。田蚡娶燕王的女兒,竇嬰跑去祝賀,而且把灌夫也強拉去,不想竟出了大亂。灌夫因不滿敬酒時賓客們對竇嬰的不敬,衛(wèi)尉被敬酒時也不起身而當眾諷刺了衛(wèi)尉,又與田蚡發(fā)生爭執(zhí)而破口大罵,致使自己被拘禁。竇嬰和田蚡打過多年交道,即使明白田蚡為人,但還是要奉承討好,原因在于他的階級和本性所致,攀附權貴是必然的。而他已然失去靠山,攀不上田蚡這樣炙手可熱的新貴。竇嬰為人正直清白,后來卻被田蚡揭發(fā)他和灌夫圖謀不軌。這完全是子虛烏有,是田蚡的片面之詞,并無任何真憑實據(jù),然而竇嬰最后卻被處死了,史記中體現(xiàn)了司馬遷對他的深切同情。
第三個典型事件是東朝廷辯,田蚡先下手為強,極力誹謗竇嬰與灌夫招引豪杰壯士詆毀朝廷,挑撥離間,并最終置竇嬰于死地。此時,田蚡的陰險狠毒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司馬遷通過這一系列典型事件的描寫,使一個個豐滿真實的形象躍然紙上。
二、矛盾沖突中體現(xiàn)性格
司馬遷通過敘述激烈的矛盾沖突展現(xiàn)并發(fā)展人物豐富的性格。在《魏其武安侯列傳》中,三個典型事件主要反映了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間的矛盾。竇嬰、田蚡、灌夫三人的性格特點在這兩對矛盾沖突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魏其侯和武安侯的矛盾源于以他們?yōu)榇淼膬纱筚F族對于權勢利益的爭奪。最初,竇嬰得勢之時,田蚡未貴,田蚡“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這對于田蚡來說,怎能心甘?一旦被授予丞相之位后,武安侯田蚡便“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另外,在丞相衛(wèi)綰因病去職后,需要商議設丞相,但限于田蚡的資歷尚淺,只得聽勸讓賢于竇嬰,他內(nèi)心又怎會真誠退讓?在竇太后過世之后,田蚡終于時來運轉當上了丞相,而竇嬰因竇太后死后失勢,朝中地位沒落。武安侯以勢壓人,派人去向魏其侯索求城南的田地,引發(fā)了魏其侯的怨恨,沒有給武安侯田地,武安侯由此也懷恨在心,矛盾開始激化。
而武安侯與灌夫之間的沖突起因是灌夫與魏其侯交好,武安侯將他對魏其侯的怨恨遷移到灌夫身上。灌夫醉酒罵座,如果要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或許能免一死,更不可能落得滿門抄斬的地步。武安侯之所以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絕非一時之念,除掉魏其侯、灌夫的想法大概蓄謀已久。朝中廷辯之時,武安誣陷魏其侯、灌夫有僭越之心,招集豪杰壯士企圖不軌,這種誹謗的言辭分明欲置他們于死地,矛盾沖突正面交鋒。廷辯未有結果,武安侯便使出種種卑鄙手段終于如愿以償,令魏其侯失勢,灌夫失去性命。
文中存在諸多矛盾糾葛,由于竇嬰與田蚡代表的是舊勢和新貴兩個敵對外戚,他們二人的矛盾便是主要矛盾,灌夫與竇嬰交好,田蚡和灌夫的矛盾即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響著主要矛盾的發(fā)展和解決。文章也正是通過武安侯和灌夫的表面矛盾帶出了武安侯與魏其侯之間的深層矛盾斗爭,充分暴露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橫暴和勢利,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
三、細節(jié)描寫中顯現(xiàn)特色
魯迅曾經(jīng)說過:“正如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皆肖?!备挥腥宋镄愿竦募毠?jié)描寫,在重大事件的敘事中就像血肉之于骨骼,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而且使整個事件更加生動、富有美感。司馬遷在塑造竇嬰、田蚡和灌夫的形象時,精選事件、精琢細節(jié),語言簡練而刻畫生動傳神,將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方位地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如寫到“武安者,貌侵,生貴甚”,作者用幾個字將田蚡的丑惡嘴臉刻畫出來。再比如灌夫向武安侯敬酒,武安侯坐著并說道不能喝滿杯,灌夫譏諷道:“將軍貴人也,屬之!”一個“貴”字便透漏出灌夫對田蚡的鄙夷和對背后的權貴勢力的諷刺。魏其侯設宴招待武安侯,武安侯卻戲弄竇嬰。灌夫前去邀請赴宴,武安卻以醉酒為由,“乃駕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徐行”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透過字眼,以語言的精煉和準確將田蚡的傲慢和小人得志的心態(tài)逼真地凸現(xiàn)出來。
四、反襯對比中凸顯人物
魯迅在提到人物的塑造時曾說:“優(yōu)良的人物,有時候是要靠別種人來比較襯托的,例如:上等和下等,好與壞,雅與俗,小器與大度之類。沒有別人,即無以顯出這一面之優(yōu),所謂‘相反而實相成者,就是這?!痹谒抉R遷筆下,對竇嬰、田蚡、灌夫三人的塑造就廣泛地運用了這一手法。全篇有許多事件和人物都反襯了竇嬰的品性,竇嬰作為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員,雖有很多毛病和弱點,但他也有比較好的一面,漢景帝曾賜給他“金千斤”,他“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灌夫也是如此,他“不喜文學,好任俠”,“家累數(shù)千萬,食客日數(shù)十百人”。田蚡卻“田園極膏腴,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于道……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不可勝數(shù)”,極為驕奢,反襯出竇嬰和灌夫視錢財為外物和好喜俠士的品格。
竇嬰的諸等職務都是因病自免,可見并不把官位看得要緊,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對皇帝并不逆來順受,有時也敢沖撞,比如傳梁王事、廢栗太子事。特別是挺身救灌夫,他不怕失去爵位,不怕殺身之禍,很有豪俠義氣。在東朝廷辯,他又敢當著武帝和諸大臣的面,揭田蚡的短,敢于和他面對面地斗,甚至在獄中,他還以絕食進行過抗議。相比之下,武安侯田蚡則是重財惜官,在東廷朝辯未果之時,都是王太后出面向皇上進言以保其弟。竇嬰和灌夫都因軍功卓著而受到封賞,而田蚡卻無尺寸之功,作者寫道:“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這是說他恰恰趕上了王太后臨朝漢武帝還沒有掌握實權的好機會,他只不過是一個牽著王太后的裙帶爬上了丞相高位的幸運兒。在這些反襯對比中,三人的形象有了全視角的詮釋,性格也更加鮮明豐滿。
五、結語
讀書,尤其是讀史書,往往令人們看到人性的弱點,甚至于會反思自己曾經(jīng)的過錯,以史為鑒?!段浩湮浒埠盍袀鳌吠ㄟ^對人物多角度、多層次的描寫,成功地凸顯出了魏其侯竇嬰的喜善疾惡、仗義無私,武安侯田蚡的虛偽狡詐、心狠手辣,將軍灌夫的英勇剛直、魯莽沖動,向人們展示了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恩怨紛爭、權勢相斗,和當時那種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的畸形關系,批判了封建專制的黑暗、丑惡。此篇亦是《史記》中人物描寫藝術和敘事技巧最成熟的篇章之一,由此也可以管窺《史記》的敘事藝術之奧奇。司馬遷筆下塑造的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歷史人物,最終使《史記》成為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主線的傳記文學,贏得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名。
(北方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