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目的論指導下的英語新聞標題及導語漢譯
——以政治新聞為例

2020-03-15 21:19趙梁信子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忠信新聞標題目的論

趙梁信子

( 廣州工商學院 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850)

引 言

由于現(xiàn)代社會生活步伐加快,人們用于閱讀報刊、上網瀏覽新聞的時間被壓縮,原本囊括新聞最準確、詳細信息的正文部分不再是大部分人關注的對象,而字數(shù)較少、較為簡練的新聞標題和導語成為新聞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部分。因此,這兩部分逐漸承擔起傳遞新聞信息的重任。將英文新聞翻譯為中文,向中文讀者傳遞國際動態(tài),有助于中文讀者放眼全球,開拓眼界并接收更多不同的“聲音”和觀點。而在新聞英漢翻譯,特別是新聞的標題和導語的翻譯中,如何做到既客觀傳達信息、表達正確立場,又使譯文通順流暢,吸引讀者尤為重要,需要每一位譯者認真研究。由于新聞事件具有客觀性,而如何傳遞新聞信息這一行為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因此,由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正式提出并形成理論的翻譯目的論將對翻譯實踐有很大指導意義。在翻譯目的論三原則的指導下,譯者應明確把握自身翻譯方向,滿足達到新聞標題及導語英漢翻譯的目的。

一、英語新聞標題和導語的語言特點

英文新聞主要由標題(heading)、導語(lead)和正文(body)三大部分組成。新聞標題,“以最醒目、簡潔、準確、生動的表達披露新聞報道的內容,通過強化、伸展新聞報道的內涵與外延,營造濃烈的頭條新聞氛圍和效果,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盵1]50新聞標題的最主要作用可總結為:吸引讀者眼球。一條簡潔又抓人眼球的新聞標題,具有戲劇性的“結果”比過程更重要,它可能是媒體人或大眾對事態(tài)發(fā)展程度的評價,因此,不同形容詞和程度副詞的選用會影響讀者觀感,或者事件發(fā)展的真實后果。導語往往以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主題部分最重要的內容,即 When、Where、What、Why、How,可見,新聞導語負責傳遞精確信息。正文部分則是新聞的主體,內容全面、詳盡。由于導語的存在,正文可看成是對導語的更全面的信息解釋和補充。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本文以中國國際電視臺新聞頻道官方網站(CGT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NEWS)及英國廣播公司(BBC NEWS)三大媒體的英語新聞標題及導語為例進行討論。

(一)新聞標題的語言特點

1.大量采用音節(jié)少、語義寬泛的單音節(jié)詞和縮略詞

眾所周知,英文新聞標題縮略詞的使用中,會用“PM”代替“Prime Minister”,“AD”代替“advertisement”等;為減少音節(jié),也會采用截短詞法,如 “Biz”代替“Business”, “Champ”代替“Champion”,等等。

2.大量使用名詞化與詞類轉化法

為達到簡明扼要的目的,英文新聞標題中選詞大量使用名詞、復合詞或口語化的詞匯,如Sit-in(靜坐)、Zero-tolerance(零容忍)等,甚至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拼詞。而新奇的詞語往往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可謂一箭雙雕。

3.完整句中多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

在英語新聞中,這種時態(tài)被稱為“新聞現(xiàn)在時”(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其使用的目的是為了使讀者閱讀時宛若身處事發(fā)現(xiàn)場,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例1.Xi calls for stability, co-op in Asia

譯文:習近平呼吁亞洲國家攜手合作 共同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

習近平主席這一呼吁作為已經完成的過去事件,在英文新聞標題的時態(tài)中并未用過去時體現(xiàn),而用了新聞現(xiàn)在時,中文的翻譯也依據(jù)采用時態(tài)模糊的方法,這樣有利于讀者將注意力放于事件主要信息,即人物及事件上。

4.經常省略虛詞

在省略句式的英文新聞標題中,為了達到言簡意賅的目的,經常省略不帶實際意義的虛詞,如冠詞、介詞、連詞和動詞[2]152,甚至實意詞也會被省略。如我們對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稱呼或者其他人的稱呼,習慣上用“全稱+職位、稱號”的模式,而英文新聞則簡稱姓,如習近平主席,便被稱為“Xi”。

(二)新聞導語的語言特點

新聞導語的最主要功能在于總結新聞主要內容,傳遞信息,因此比起標題,內容更加全面精準,在時態(tài)上,是依據(jù)該新聞所發(fā)生的時間而用,體現(xiàn)了其時間的精準性。無論是英文新聞標題或是導語,都有一定的政治取向,展現(xiàn)了不同的政治立場,這是政治類新聞標題的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例如,CGTN與CNN兩大國內外媒體均于當?shù)貢r間2019年6月23日對“埃塞俄比亞軍隊長官中彈身亡”這條消息進行了報道,CGTN針對這次政變的描述是“‘attempted coup’”,CNN的新聞標題中使用了“failed”一詞。盡管attempted和failed都帶有“未遂”“失敗”的負面含義,但是中國媒體在描述中加了引號,表達出不站任何立場之意,而美國媒體直接站在了埃塞俄比亞政變相對的立場上。

因此,譯者在翻譯時應考慮新聞標題及導語的這些特點,有側重地選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即對標題的翻譯要注重其簡潔性和可讀性,對導語的翻譯要考慮信息的完整性。同時,對英文新聞翻譯需要在忠實原文信息的基礎上,對原文所表現(xiàn)的政治立場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斟酌選取正確的詞句進行翻譯。

基于這些考慮,在翻譯時,首先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翻譯目的,以此引導翻譯實踐,這與翻譯目的論的三原則是相符的。

二、翻譯目的論及其三原則

Skopos一詞源自拉丁語,意為“目標”“目的”,這一概念被引入翻譯實踐當中,形成了一個新的翻譯理論—翻譯目的論。目的論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由凱瑟琳·賴斯(Katharina Reiss)在其著作Moglichkeitenund Grenzen der Ubersetzungskritik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提出。這被認為是德國翻譯學術分析的起點。賴斯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是一種完整的交際表現(xiàn)。譯文的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應與原文相同。此外,她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局限》一書中系統(tǒng)地提出了文本類型學的思想,將文本分為三類:信息性文本、表現(xiàn)性文本和操作性文本,旨在構建全面、客觀的翻譯批評方案[3]53。賴斯認為文本的意圖和功能對文本類型有影響。原文的主要功能應保留并體現(xiàn)在譯文中[4]10-15。

隨后,研究重點從翻譯批評轉向實踐。賴斯的學生弗米爾(Vermeer)致力于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在他看來,翻譯不僅是一個語言學過程,而且主要不是一個語言學過程,因為翻譯也是一種人類行為,其特征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有意的、有目的的行為[5]173-174。因此,任何一個行動都有其目的,此時,Skopos的定義已經與翻譯操作相關聯(lián)。

20世紀80年代,一位德國翻譯學者兼專業(yè)翻譯教師JustaHolz-Manttari將翻譯定義為“為達到特定目的而設計的復雜行為”[6]17。她用“消息傳遞器”這一概念取代“翻譯”。在她的理論中,翻譯過程的參與者(即發(fā)起者、譯者、用戶、消息接收者)都被考慮在內。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關注的主要問題是譯者的地位。

1984年,賴斯和弗米爾在合著的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 theorie一書中正式提出了目的論。在書中,他們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該考慮目標文化的預期交際功能,這一理論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這一行為必須經過協(xié)商來完成。根據(jù)該書所述,翻譯目的論由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信原則三大基本原則組成[7]130-135。

(一)目的原則

翻譯目的論認為,一切行為均由目的指導?!澳康脑瓌t(the skopo srule)”是所有翻譯活動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即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翻譯產生的效果能滿足譯入語接受者的期待。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但翻譯活動可以有多個目的,這些目的進一步劃分為三類:(1)譯者的基本目的(如謀生);(2)譯文的交際目的(如啟迪讀者);(3)使用某種特殊的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為了說明某種語言中的語法結構的特殊之處采用按其結構直譯的方式)[7]101。

但是,通常情況下,“目的”指的是譯文的交際目的,即“譯文在譯入語社會文化語境中對譯入語讀者產生的交際功能”[8]。因此,譯者應在給定的翻譯語境中明確其特定目的,并根據(jù)這一目的來決定采用何種翻譯方法——直譯、意譯或介于兩者之間。

(二)連貫性原則

連貫性(the coherence rule)指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貫(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標準,即譯文需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義。換句話說,譯文需要照顧讀者的思維方式,通俗易懂。這相當于其他翻譯理論中提到的忠實于原文,但與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7]109。

(三)忠信原則

弗米爾認為,譯文應與原文保持“互文連貫”(intertextual coherence),或者譯文應“忠實”(fidelity)于原文。1984年,賴斯與弗米爾在合著的書中進一步將此觀點總結為“忠信原則”(the fidelity rule)。忠信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的連貫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這意味著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互文連貫,而其形式取決于譯者對原文的解釋和翻譯目的[9]32。

然而克里斯汀娜·諾德(Christiane Nord)發(fā)現(xiàn),德國功能派理論范疇下的目的論存在兩大缺陷:首先,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人們對譯文好壞的評判標準有所差異;其次,如果在譯者的翻譯目的的驅使下,譯文的交際目的與原文作者的意圖相背離,那么,根據(jù)翻譯目的論中目的原則,我們會遵循譯者的翻譯目的從而違背新聞的忠實性。這將使譯文與原文信息不對等。因此,諾德提出譯文需要對原文忠誠、信實。這一要求包含兩個方面:其一,譯者在翻譯時,有責任向譯文接受者解釋自己的翻譯行為以及這么做的原因,以此來解決文化差異造成的翻譯結果不同的問題。其二,忠信原則還要求譯作要忠實于原文作者的意圖。譯者應尊重原作者,要協(xié)調好翻譯目的與作者意圖。因此,忠信原則主要關注翻譯過程中譯者與原作者、客戶、譯文接受者等參與者之間的關系[9]33。

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及忠信原則這三大原則構成了翻譯目的論的基本原則,但是連貫性原則和忠信原則必須服從于目的原則,目的原則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然而,這三個原則是相輔相成的,無法相互剝離。微觀上來說,在新聞翻譯當中,“目的、連貫以及忠信”這三個要求可以精確到新聞標題的標點、詞、句、風格,因此在翻譯中要進行對應、逐一考量。

三、目的論三原則指導下的翻譯思路

(一)目的原則指導翻譯實踐的嘗試與分析

翻譯的目的首先是要照顧譯入語的語言環(huán)境及讀者需要,因此譯者在翻譯時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譯文需要照顧譯者、讀者的需要。在翻譯過程中,目的為首,引領、影響其他兩個原則的使用。

例 2.One killed, 33 wounded in grenade blast in Indian-controlled Kashmir

——One person was killed and 33 others were wounded in a grenade blast inside a busy bus station in Indian-controlled Kashmir on Thursday.(Updated 20:32, 07-Mar-2019 CGTN)

譯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手榴彈爆炸,1死33傷

——周四,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的一個繁忙的汽車站內發(fā)生了手榴彈爆炸,一人死亡,三十三人受傷。

分析:Blast音節(jié)簡短意義有力,英文主標題中多用名詞、動名詞形式。其副標題則為一般的完整句,有動詞的使用,作補充說明。在英文邏輯采用“果因順序”,先描述結果,再敘述原因;而中文譯中,標題習慣先講明原因再寫出結果。為了符合中文讀者閱讀習慣,以及滿足中文新聞標題對音節(jié)對仗的偏好這兩目的,譯者用“因果”順序,將英文新聞標題拆分成兩段進行翻譯。

例 3.Pro-Kurdish lawyer Tahir Elcishot dead in Turkey

A prominent pro-Kurdish lawyer and rights activist has been shot dead in Diyarbakir, south-eastern Turkey.(Updated 28-Nov-2015,BBC NEWS)

譯文:親庫爾德律師塔希爾埃爾西遇襲身亡

北京時間11月29日,土耳其東南部城市迪亞巴克爾爆發(fā)槍擊,一名親庫爾德的律師兼人權活動人士在遇襲中身亡。

分析:英文新聞標題多用復合名詞、縮略詞、名詞??紤]到中國在此次活動中的立場,我們將prominent(杰出的、卓越的)省譯,and在一般翻譯中譯為“和”“與”,此處譯為“兼”,突出新聞的正式性。因為在導語中對地點有更詳細的解釋,因此對主標題中的地點進行了省譯,使得新聞標題更加簡潔。在導語中,增譯了時間,以便中國讀者對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有更準確的概念,并改變了句式,以期符合中文慣用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

例 4. Sources: Special envoy to Ukraine resigns one day after whistleblower report released

Kurt Volker, US special envoy to Ukraine, has resigned one day after the release of a whistleblower report alleging a coverup by the White House of a call between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Ukraine's President, three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confirmed to CNN.(Updated 28-Sep-2018, CNN NEWS)

譯文:美駐烏克蘭特使遭舉報辭職

三名知情人士向CNN證實,美國駐烏克蘭特使庫爾特·沃爾克(Kurt Volker)現(xiàn)已辭職。此前一天,美方公開了收到的一份檢舉報告,其中稱白宮掩蓋了唐納德·特朗普總統(tǒng)和烏克蘭總統(tǒng)之間的通話。

分析:譯者對此條新聞的標題進行了改譯。為了使譯文標題簡潔、明確,省略掉了原語標題中的“sources:(意為‘據(jù)稱’)”,是因考慮到導語中已有具體的說明(“three sources…confirmed to CNN”),所以,此詞在標題中的存在與否并不影響原文的信息表達。同樣,原語標題中“one day after whistleblower report released”也在導語中出現(xiàn),譯者對該標題的翻譯邏輯表達出“人物+結果”。而補充了一個細節(jié)“遭舉報”出于兩個原因,其一是對“whistleblower report released”及導語的總結;其二,“遭舉報”是一個矛盾激發(fā)點,加入標題中能比原本的“美駐烏克蘭特使辭職”更加吸引讀者,滿足了新聞標題“簡潔、引人”的特點要求。

(二)連貫原則指導翻譯的嘗試與分析

根據(jù)翻譯目的論的連貫原則,譯文需要滿足譯入語語境中語言的交際功能,即滿足中文語境的表達習慣,譯文語言要通順,能被中文讀者所理解。

例 5.And then there were two: Boris Johnson and Jeremy Hunt in battle to lead Britain(Updated 20-June-2019, CNN NEWS)

譯文1:僅剩兩人:鮑里斯與亨特競爭英國總統(tǒng)之位

Then there were two: PM Johnson or PM Hunt for Britain?(Updated 21-June-2019,CGTN NEWS)

譯文2:僅剩兩人:英國總統(tǒng)約翰遜?英國總統(tǒng)亨特?

分析:關于英國大選的新聞標題,中美兩大媒體幾乎同時用了“then there were two”的表述。“and then”這樣的連詞和副詞同時出現(xiàn)在新聞標題中不符合新聞標題要求簡潔清晰的特點,是引用口頭采訪的語句,實際上兩條新聞標題后半部分已經表達出了“兩人競爭”(there were two)的意思。因此,在進行中文翻譯時,如果直譯前半句的連詞和副詞會使中文標題更加冗長,為了保持中文新聞標題的簡潔清晰,那么可以采取省譯的方式,刪減無實意詞語。后半句則看出中美兩大媒體側重點的不同: CNN的新聞標題強調的是兩人之間的競爭關系,因此使用了“in battle”一詞,用新聞標題制造“沖突”抓人眼球;而中國媒體CGTN則換了一個角度,用提問式,引起讀者興趣。PM=prime minister用了縮略詞,兩條新聞標題都不約而同地用后定語的形式來表達(成為)英國總統(tǒng)之意。因此,為了使得中文表達連貫,不宜將prime minister和 for(to lead)Britain分開,要進行改譯、增譯,這一譯法考慮到了譯文的交際語境的連貫性,符合目的論中的連貫性原則。

例 6 .Falling fortunes of the ‘ ultrawealthy’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fall into the ultra-wealthy bracket - those with a net worth of $30 million or more - stalled(Updated 13-May-2019, Credit: VCG)

譯文:“超級富豪”財富縮水

——凈資產達三千萬美金或以上才能進入的超級富豪圈人員增長停滯

分析:該新聞標題和導語都相當簡短,考慮到譯文表達的流暢性,這反而為翻譯造成困難。首先,英文標題屬于名詞+of+名詞結構,動名詞“Falling fortunes”意為減少的財富。若采用直譯則與之后的of結構意思重復,為“超級富豪的減少的財富”,句式冗長且生硬,語言連貫性和可讀性不強,使得交際功能減弱。為了使新聞標題簡潔易懂,需要進行詞性轉換,因此譯者將動名詞結構改為了“財富縮水”這一“名詞+動詞”的結構,避免與后面的of結構譯法重復。而在導語中,原文使用了破折號,著重強調了“超級富豪”的概念,即“凈資產超過三千萬美元的人”。但是,句中破折號的使用打斷了原句意思表達的連貫,“超級富豪圈人數(shù)增長停滯”的意思被拆分,讀者獲取信息不便,因此譯者考慮將破折號中的信息用定語的方式加在句首,修飾“超級富豪”一詞,雖然句子稍顯“頭重腳輕”,但是句意通順連貫,符合中文邏輯表達順序。

(三)忠信原則指導翻譯實踐的嘗試與分析

忠信原則并非是要譯文與英文一一對等,逐字逐句翻譯。根據(jù)諾德(Nord)的解釋,忠信原則中,譯者應尊重原作者,協(xié)調譯文目的語與作者意圖[9]32。因此,忠信原則主要關注翻譯過程中譯者與原作者、客戶、譯文接受者等參與者之間的關系。而在政治立場有分歧或者新聞、導語報道有政治傾向的譯文中,筆者認為,在翻譯時,譯者有責任對譯文表達態(tài)度,選詞進行調整,選擇更加客觀公正或者更加符合譯文接受者感情取向的角度將標題翻譯出來。

例 7.Turkey-Russia jet downing:Moscow announces sanctions

Russia has announced a package of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Turkey over the shooting down of a Russian jet on the Syrian border on Tuesday.(Updated 07-Nov-2018,CNN NEWS)

譯文:土耳其擊落俄軍戰(zhàn)機 俄宣布對土實行制裁

土耳其于24日在與敘利亞交界地區(qū)上空擊落一架俄羅斯戰(zhàn)機 ,俄羅斯就此宣布對土采取一系列經濟制裁。

分析:該條新聞多用名詞、復合詞及名詞短語,且政治立場明確??礃祟},并未說清何方擊落何方戰(zhàn)機,即導火索,僅用“Turkey-Russia”表示這是雙方之間的沖突。但在之后的半句卻表明了是俄方進行了制裁,體現(xiàn)出歐美媒體的立場:在報道該新聞時意在突出放大俄羅斯的行動,故用了制裁(sanction)一詞進行批判,而對土耳其的行為不予評論。而對于中國而言,更多的是處于旁觀者的態(tài)度對此事進行觀察,因而在翻譯時,譯者采取盡力中立的譯法,表明事情的起因、經過即可。因此句式進行了變動。

例8.Miss World Canada 'barred from China flight'

Canada's Miss World contender has said she was barred from boarding a plane from Hong Kong to the Chinese city hosting this year's pageant.(Updated 18-Dec-2015,CNN NEWS)

譯文:加拿大世界小姐登機被拒

加拿大世界小姐參賽者乘機前往中國參加今“世姐”比賽時被拒登機。

分析:歐美國家喜歡指責中國的人權問題,因此在新聞標題中喜歡截取細節(jié),或者將某人的話語片段進行放大。雖然中文新聞注重因果,但是在此增譯“加拿大世界小姐因批評中國人權問題被拒參加今年在華舉辦的選美比賽”會顯得中國的確是封閉和不通人情。因此翻譯時采用了省譯法。

根據(jù)筆者對上述幾個政治新聞的標題與導語的案例翻譯可以看到,用翻譯目的論指導新聞翻譯實踐時,當英語新聞的標題中含有縮略詞、名詞及復合詞而缺少動詞連接時,譯者首先需要將語意連貫性放在首位,采用增加動詞或者轉換原語詞性的方法進行翻譯。而如果英文新聞標題及導語引用或者節(jié)選了部分對話(如例4),那么譯文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必要背景信息的精確補充,需要使用增譯、改譯等翻譯方法交待清楚標題信息。這一做法,是以目的為導向,并考慮了連貫性原則。翻譯目的論的三個原則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單獨討論。

在翻譯目的論的框架下,文本翻譯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因素,選擇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具體文本具體分析。政治類新聞不僅要傳達事件信息,也會包含特定的政治立場,而翻譯目的影響著譯文的表達立場。翻譯目的論中所提到的忠信原則(語際連貫)并不單指譯文忠實于原文信息及立場,它更側重于譯文需滿足譯者的預期目的,譯者目的對譯文選詞、表達影響重大。因此,譯者需在明確翻譯目的后,注意譯文的語際和語內連貫,即連貫與忠信原則服務于目的原則。

四、結 語

本文在翻譯時選取目的論作為切入視角,是因對比起文學文本翻譯時策略的靈活性而言,它更加“死板”,對于文本的翻譯的規(guī)定精確到標點、詞、句、段落、文本、風格,目的論更加適用于非文學文本,如新聞標題及導語的翻譯,甚至延伸至對全文的翻譯中。目的論的三個原則在新聞標題翻譯中體現(xiàn)得更加清晰和明顯。本文主要從新聞標題翻譯的具體實踐出發(fā),以目的論為指導,分析、總結英漢新聞標題翻譯中應該注意的方面。

但是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使用目的論三原則指導新聞翻譯的過程中,譯文時常無法同時完全符合三個原則,其中一些需側重考慮譯文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即目的論中的連貫原則,而另一些則側重考慮譯文的忠實性,要具體文本具體分析。筆者認為,目的論三原則中,目的原則最為重要,它既與其他兩條原則并列,又略高于連貫與忠信原則。

英文新聞翻譯中最難把握的是忠信原則。新聞首先要求公正客觀,但是受國家間政治利益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以及新聞是由人寫就,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不同看法,因而新聞標題的選詞、表達無可避免會帶有感情色彩這一主觀因素,譯者在新聞標題的翻譯中就需更加謹慎。此時,譯者充當?shù)氖且粋€緩沖器的身份,將尖銳的、敵對的聲音進行模糊,或者將有失偏頗的信息加以糾正。總而言之,在英文新聞標題的中譯過程中,要注意詞類的轉換,比如名詞—動詞。而且中文的新聞標題講究讀起來鏗鏘有力,富有節(jié)奏感,通常都是上下半句押韻或者對仗,以從結構上吸引讀者目光。同時在翻譯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政治立場,以免釀成大錯。

猜你喜歡
忠信新聞標題目的論
翻譯目的論下江蘇菜系英譯研究
目的論視角下的宜興特產翻譯實踐研究
談新聞標題的現(xiàn)實性
網絡新聞標題與報紙新聞標題的對比
旁觀者之眼:外媒視角下的吳忠信主持十四世達賴坐床
從目的論角度看中藥藥名英譯
聯(lián)墨雙馨
十室之內,必有忠信
無意間擊中幽默的新聞標題
新疆外宣英譯特色探究——以目的論為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