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蘭
北京城是一座有三千年歷史的城市。公元前5世紀,這里曾是一座小國的首都,不久后即被萬里長城的建造者所摧毀。然而很快它又重建起來,并一直屹立至今,隨著歷史風云變幻,交替承擔著都城、省會與朝廷所在地的命運。
即便算不上世界上最宏偉,保存最完好的帶城墻的都城,這里也是帝國之最了。古城周長16公里,有城墻包圍,城墻底部最厚處達18米,頂部厚達16米,高12米,外有18米高的護墻,建有美觀的雉堞與槍眼,保存狀況良好。街道有18米寬——有時候會更寬——全部碎石鋪就,有電燈照明。主要交通方式為黃包車,旅館附近的各個馬廄也提供馬車租賃服務,可以周租、日租或按小時租。旅館裝修良好,為其他各個東方城市的來客提供了便利的居留之所。
古城的中心是皇城,周長8公里,有城墻圍繞,墻厚2米,高4.5米,四角有四座城門,皇城的中心是紫禁城,所占面積不到130公頃,這便是朝廷的所在。
每月有兩個星期的時間,不同的廟里會舉辦不同的廟會,日期如此安排,以至于每隔一天就有一場廟會。人們以為古代中國都城里的婦女從不拋頭露面,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你隨時都會在大街上看到婦女們,逢上廟會,若是天氣好,廟里和附近的街上便擠滿了婦女與年輕姑娘,打扮得花紅柳綠,頭上花枝招展,還有穿得漂漂亮亮的小男孩小女孩隨行。他們在這里能找到各式各樣的玩具、古玩、日常用品,從陀螺到掃帚,從一塊塊玉到其他寶石,從整塊石英石鏤空雕成的鼻煙壺到葦草編成的菜籃子和簸箕。
北京作為朝廷重地,又是許多高官云集之地,容納了這個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偉大的非基督教國家最好的產品。中國在瓷器的制造方面輕松領先世界,最好的瓷器一向是進貢到宮中,用作御用,所以歷代以來到康熙年間至慈禧時期出產的最好瓷器都可以在這里找到。中國的青銅,黃銅焚香爐和雕塑,木質和象牙的雕刻品,漂亮的刺繡工藝品和精美的掛毯,六百至八百年前的大師的繪畫作品。這里有最美的東方地毯,保存完好,帶著時光才能賦予的色澤,制作的年代早在華盛頓的時代之前。
沒有哪個地方比皇城對精美的繡品、官服,和那些中國人擅長的用針線與絲綢做成的織繡精品的需求更甚。城中居民多為大官及其家屬,他們扔掉的舊衣服,雖然有了使用的痕跡,但卻沒有污點或瑕疵,會被商人拿來倒賣。精美的皮毛——海豹皮,水獺皮,松鼠皮,貂皮,鼬皮——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和其他地方,價格不到美國的一半。中國貴婦和宮廷都喜愛珍珠勝過鉆石。各種集市上的珍珠琳瑯滿目,從游客購買的方式來看,也應該比其他地方價廉物美。
中國不喜歡鉆石。有一次,有人要賣給我一枚漂亮的戒指,這個戒指由一大顆藍寶石和四周二十顆鉆石鑲嵌而成。我試著壓價的時候,這個商人說:“不行,與其這個價賣了,還不如把戒指拆了把鉆石賣給補瓷器活的呢。那樣肯定賣的錢多一些,我是不想糟蹋了這枚好戒指?!?/p>
慈禧太后在晚年的時候,還有一些較為開明的人士都裝作或者真的是喜歡上了鉆石飾品,尤其是鉆石戒指。雖然其他有色寶石,拋光了但未切割的那種更受中國人的歡迎。綠松石,翡翠,紅藍寶石和其他有色寶石裝點著京師的集市,而鉆石在不久之前只是補碗匠的工具。
還有一種方法能把一些古老的手工藝品弄到北京。一家總部設在客棧里的商行,名叫鑫隆店,向全國各地派出代理人,收購古董,不管是瓷器、畫、刺繡、陶器,還是一片古瓦、一方硯臺,然后再當眾拍賣給古董商。每天中午舉行拍賣。我第一次去是和來自愛荷華,很想買到幾件獨特瓷器的朋友一起去的。拍賣商并不“叫賣”,買賣雙方全都不發(fā)一言,沒人知道別人出價多少。物品被從一扇高窗里傳遞出來,這時來參加拍賣的人可以看上一眼,每個想要那個東西的人都爭著第一個與拍賣者藏在長袖中的手對上,通過捏對方的手指,可以知道對方出多少錢。這是我唯一一次見識過的“袖管對話”,只要一個人出的價有利可圖,那么東西就賣給他了。雖然說讓買主彼此競價的話拍賣商得到的會多很多。
北京最迷人的景點之一是皇帝祭祀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中建筑最漂亮,設計最宏偉,規(guī)模最恢宏的就是天壇了。
設想一下,超過200公頃值錢的城市地段被用作建造一座寺廟。相比之下,我們的教堂被擠在城市幾乎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小塊地里,處于價高一百倍的大商業(yè)樓的陰影之下。如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座寺廟的布局有多么的宏大。寺廟的空地里很大—部分栽種了許多柏樹,許多樹都有五百多歲了。另一部分是用來放牧黑牛的,用來燔祭的犧牲即從這群牛中選擇。這里的地皮并不像我們的公園和教堂那樣保養(yǎng)得很好,但如此氣度恢宏的廟宇不愧為這個偉大民族的構想。
在這所寺廟里的祭祀是帝國宗教儀式中最重要的,是中國古代一神崇拜的極為有趣的遺留物。祭祀儀式極為繁復,進行起來一絲不茍。主要的一次祭祀是在冬至日那天舉行。12月21日那天,皇帝會乘著三十二人抬著的黃緞大轎來到這里。一隊樂師走在前面,一大群王公大臣騎著馬,浩浩蕩蕩地跟在后面。皇帝首先去宗廟里三跪九叩,向上天和先祖進香。接著,皇帝來到大祭壇檢查貢品,這之后他來到齋宮,在齋戒和祈禱中度過一夜。第二天早晨5點45分,他起來穿上祭服,走向露天祭壇,跪下進香,向上天祈禱,然后再給牌位放置在祭壇東北和西北角的祖先上香。
這廟中有兩個祭壇,一個是露天的,另一個在室內,相隔四分之一公里。露天的那個祭壇代表了人類思想中一個極為宏大的宗教概念。它是漢白玉筑成的三重圓平臺,底層寬64米,中間一層寬45米,最上面一層寬27米。每一層四面均有九級臺階。最上一層的中央有塊圓石,團團圍繞著它的,第一圈是九根石柱,第二圈是18根石柱,第三圈是27根石柱,直至第九圈也就是最后一圈的81根石柱。皇上跪在圓石上,先是被層層石柱所包圍,然后是被一圈圈平臺所包圍,最后是被地平線所包圍。于是他和他的隨行人員就像是處在宇宙的中心了,他唯一的墻,就是天空,唯一的屋頂,就是璀璨的蒼穹。
這座寺廟里沒有任何偶像,唯一的祭品是一頭公牛,各種谷物,以及以前象征著皇權的一塊長約30厘米的玉柱。獻給上天的布是12匹,獻給每位先皇的則只有一匹,然后向日月各獻一匹。牛犢必須兩歲,是那群牛中最好的一頭,身上沒有疵點。以前是皇帝親手宰牛,現在則是由專門負責的官員代勞了。
而那個室內的祭壇,我認為是中國最美的建筑。它沒有剛才說的那個露天祭壇那么大,但覆蓋它的是一幢帶三重圓頂的高大的廟,30米高,頂上是藍色琉璃瓦。屋檐的瓦當上用罩著金屬絲網防鳥,顏色鮮艷奪目。室內中央,在祭壇前面,與之貼的很近的是一塊圓石,跟在露天祭壇當中一樣。天花板上滿是高高凸起的鎏金的龍,全由巨大的柱子支撐著。1890年就是這幢建筑被雷電擊中了,不過以后十年間又經過了重建。1900年的占領期間,英國人用它作了兵營,它受到了古董搜羅者的損害,不過不是特別嚴重。這一時期死亡的錫克教士兵被放在附屬于露天祭壇的鍋爐中焚化。
三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農業(yè)民族,這一特征體現在天壇對面占地不下于130公頃的先農壇中。它有四個大祭壇和附屬建筑,用來祭祀天、地、太歲和先農神農。它1900年被美國士兵用作軍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有一次,幾個士兵推倒了一口缸,此事被報告給指揮官之后,他把全連士兵都叫了出來,將這口缸重新安好,然后告訴他們不要損害廟里的任何財產。
天壇里有幾塊大塊的田地,其中一塊是給皇上耕種,另一塊標著“京兆尹”,還有另一塊標著“州縣”,在這些地上播撒五谷??粗@些皇家廟宇,我不能不對如此氣度恢宏和偉大的民族感到折服。但我也同時感到,這些廟宇和啟發(fā)與支持這些廟宇的東方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達到它們的目的。它們的目的本應該是教育人民,促進人民發(fā)展,但現在很難說它們完成了這—使命。尤其是考慮這個民族在科學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不足。今天的科學完全是基督教文明的產物。
此外還有三座皇家廟宇與前面說起過的那些規(guī)模一樣大,即城東的日壇,城西的月壇,城北的地壇。不過不得不承認,這些廟宇里的祭祀已經漸漸式微了。古城里又有兩座別的廟,就是喇嘛廟與文廟。喇嘛廟里有座22米高的如來佛塑像,每天有1300至1500名和尚在如來佛像的神龕前禮拜。如來的塑像由涂在一個骨架上的灰泥制成,并不像有些人甚至連導游都告訴我們的那樣,是木頭做的。走上幾層樓梯之后,來到一個與佛像的頭部處于一個高度的位置,那里在皇上來的時候點著燈。這幢建筑的東側是一個轉法輪,高達幾層樓,皇上來的時候它就會不停轉動。
喇嘛廟的氣度十分恢宏。進口處有兩個黃色琉璃瓦的牌坊,石板地鋪就的寬闊庭院一直延伸到正門,庭院兩旁是喇嘛或者蒙古和尚的居室。九點的時刻開始誦經,可以看到他們身著黃色僧袍,成群結隊地走進各個佛堂,吟誦佛經。
而距離此地僅四分之一公里的文廟就與此大相徑庭。這里既沒有和尚,也沒有塑像——只有一塊小小的木頭牌位,上書“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和兩塊孔子最忠誠、最高尚的兩位弟子的牌位。庭院旁邊是兩排房子——東邊的里面是七十八位賢德之人,西邊的房子里是五十五位博學之人,他們中有八十六位是孔子的學生,其他人則是他的私淑弟子。不管是多么有學問的道教學者,多么高尚的佛教徒,多么偉大的思想家,如果他們不是孔子的弟子,在這里都不會有一席之地。這里只是供奉儒家名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