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超
摘?要:網絡社交正日益成為社會生活的主要方式,全新的交往方式對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社會變革通過網絡社交進行思想交流和民意溝通將成為一大趨勢,人的依賴關系和交往能力也在通過網絡社交的發(fā)展。個案研究發(fā)現,抖音APP的興起歸功于視聽感官的解放,微博的隱匿性促進其使用率穩(wěn)定增長,新舊網絡社交樣式替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網絡社交發(fā)展根據政策法規(guī)的逐步完善可分為,2000年到2011年的童年時期,2012年到2017年的少年時期,2017年后的成年時期。
關鍵詞:網絡社交;依賴關系;發(fā)展分期;文化變革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2-0005-04
在網絡社交環(huán)境中,人們的社會接觸范圍擴大,打破了社會層級的限制,各類人群都融入網絡群體中,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網絡社交正日益成為社會生活的主要方式,全新的交往方式正對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網絡社交推動社會和人的發(fā)展
大眾傳播媒介和交通通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促使社會交往產生了革命性的進步,如同19世紀的蒸汽機、電報、海底電纜必然極大地提高了社會交往的水平,反過來,社會交往將成為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
(一)網絡社交將成為社會文化變革的助推器??網絡社交把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以前是空間消耗了人們大量的時間,現在是人們用時間消滅了空間,社交只受時間的安排而不受空間的限制。網絡社交使不同國家在交流往來上連成一片,影響著整個世界文化的變革。一方面,時代文化通過網絡社交迅速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精神面貌,年輕階層率先接受流行的元素和符號,刺激觀念矛盾,點燃文化轉變的導火索;另一方面,網絡社交使分散的文化成果聚集起來,讓已有的文化成果鞏固下來。
在網絡社交中,現實社會不同地位的人相互交往,高層次的人融入普通人的交往中。各國政要正在積極運用網絡社交應用開展交往,通過網絡社交進行思想交流和民意溝通將成為一大趨勢。網絡社交應用要積極吸收不同層級的人,縮小他們之間的交流距離,人們能夠獲得前所未有的最豐富的信息,創(chuàng)造共享的精神產品和價值數據。但網絡社交也帶來了文化入侵和文化專制的可能性,由于控制了信息就相當于控制了社會命脈,掌握網絡社交物質資料的人很容易成為獨裁者或壟斷者。
網絡社交推動社會和人發(fā)展的過程還需要兩個支撐,一是現代化普及的傳播手段,先進的技術不能只有少數特權人享用,而要讓每個人都能參與,所以在網絡社交應用中設置各種等級權限其實是阻礙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二是網民要從沉重的信息負擔中抽身出來,產生反思的自主意識,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胺▏鐣睦韺W家勒龐把那些喪失個性或被某種意識形態(tài)感染而聚合在一起的人群稱為‘烏合之眾。無疑地,正是大眾傳播媒體參與建構了這樣一種群體的盲目性。”如果想要避免個性的消失,那么一方面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保持對外開放。不難看出,從QQ到微信,從微博到朋友圈,從天涯論壇到知乎,都在朝著“無障礙”社交的方向前進,相信未來的網絡社交將會迎來無差別、無等級的運動,現實社會的層級將被打破,以前只是少數人討論的事務,將變成大多數人關心的話題。
(二)網絡社交體現人的各種依賴關系
網絡社交體系最初是建立在熟人之間的依賴關系上,熟人關系是最自然、最直接、最簡單的社交,這種社交完全依賴于人們之間的現實關系,如同學、朋友、親人等,即便與陌生人聊天時,也是和想象中的“熟人”進行溝通。QQ剛開始就是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的,成功地將熟人的依賴關系轉變?yōu)榫W絡社交。
微信出現后,比QQ時期的社交要更頻繁和廣闊,令社交生活豐富多彩。除了適應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微信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利用了人對組織群體的依賴關系。人是社會組織群體的一份子,社交活動大部分是在組織群體關系內進行的,如同事交流、向上級匯報、老鄉(xiāng)會、同學會、歌迷會等,微信將組織社交網絡化,網絡社交組織化,有時還帶有紀律性,表現為群主對成員的權利,成員對群主的義務。
淘寶的社交卻依托于另一種依賴關系——人對商品的依賴,也就是對購物、評價、使用等的依賴。網購平臺創(chuàng)造了消費者和商品的大量信息,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有了經濟價值,包括瀏覽軌跡、評價評語、價格比較,都成為社交的對象,這就使人對商品的依賴產生了社交需求。“我們也可以將傳播工具理解為一種經濟型的生產工具,即你的個人信息會被某些產品的廣告商所利用,并反過來取悅于你?!?/p>
除此以外,微博滿足了人對公共事務的依賴關系,知乎滿足了人對知識的依賴關系。然而,支付寶的“朋友”社交平臺并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依賴關系,僅僅是復制黏貼社交功能,這在已經成熟的社交應用競爭中必然遭遇“滑鐵盧”。其實,支付寶的社交完全可以從人對金融的依賴關系入手,打開一個全新的市場。
二、網絡社交應用的個案研究:抖音、微博、電子郵件??大眾媒介是人能力的延伸,每一種新的網絡社交樣式都是解放交往能力的過程。人際溝通的能力準確地描述了網絡社交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落腳點,“個人的溝通網絡互動密切程度和個人的創(chuàng)新性有正向的關系”,聚合型的社交要比單一型的社交更能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一)抖音APP的興起歸功于視聽感官的解放??視聽感受是人社交的組成部分,沒有視聽的活動,社交就沒有多樣性和趣味性。“視覺的修辭理論認為,圖片和圖像可以被用來構建巧妙的、復雜的論述,這便為通過大眾媒介進行傳播提供了一個有說服力的視角?!眻D像和聲音是視聽的基礎,但視聽中的理解和印象可以獨立存在和發(fā)展,從偶然到必需,從滿足到享受,人們總是主動尋求新的社交方式直現或再現自身,視聽技術的進步也是爭取社交解放的一個方面。社交是人與人之間各種思想通過感官的交往活動,包括說話、表情、姿態(tài)等,只有這些感官刺激不受時空的限制才能實現社交的解放,抖音APP就是解放了人們的視聽感受。
抖音APP讓人以全部的感官和思維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社交產品,有理論的、有藝術的、有生活的、有娛樂的,在與外界進行交往時,在被他人接受的過程中,即使自己的表現得到承認,又使他人的活動需求和人際關系得到了滿足。抖音APP最大的特點在于滿足了人的低層次和高層次兩方面的社交需求,低層次的如搞笑、兩性、獵奇等自然心理;高層次的如學習、思考、激勵等精神活動。水平再高的人也有低層次的社交需求,水平再低的人也有高層次的社交需求,當低層次的社交需求滿足后,就會產生高層次的社交需求,當高層次的社交需求滿足后,也會需要低層次的社交需求,如此往復,如同過山車一樣,相互促進曲線前進。
(二)微博的隱匿性促進其使用率穩(wěn)定增長??統(tǒng)計結果顯示,微博的使用率保持穩(wěn)定的增長,并且增長率保持上升趨勢,而QQ的使用率卻有所下降(如圖1所示)。
圖1?QQ空間與微博使用率對比微博能夠有持續(xù)的生命力在于它較好地保證了網絡社交的匿名性,更好地適應了網絡社交的異化。網絡給社交提供了無限發(fā)展空間,但也帶來了社交的異化,人們之間出現了新的隔絕,互相不信任、關系冷漠、保守秘密等。人們制造和擁有了各種網絡社交媒介,可以隨時隨地溝通,卻無法實現真正的身心交流,如家人圍坐一團,每個人拿著手機上網聊天,互相沒有話可講。個人習慣于匿名溝通,對真實的感受把握不清,被整個網絡社交裹挾,把精力放在了隱藏自身和隨意批評上,不愿也不能透露情感和使用理性。QQ空間的社交大多是在彼此認識的基礎上,可以對應到現實世界的人,這樣就使人們產生顧慮和不安。微博的隱匿性讓人們大可放心,使表達意見和參與交流更加開放、更加自然,因此微博的使用率也會有較好表現。
(三)新舊網絡社交樣式的替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網絡社交樣式受到人的需求、文化環(huán)境、科技手段等信息生產方式的制約,網絡社交和信息生產相互適應、相互作用。信息生產水平從根本上推動著網絡社交,但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網絡文化也同樣發(fā)揮著作用。固有的網絡社交維護著現有的網絡文化,創(chuàng)新的網絡社交改變著不斷發(fā)展的網絡文化。信息生產水平奠定了社交需要,社交需要直接催生著社交媒介的發(fā)明和使用,社交媒介反過來又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社交需要,微博、QQ空間、微信朋友圈、豆瓣網、知乎、抖音等網絡社交樣式都是社交需要和社交媒介相互作用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舊的網絡社交樣式不依賴于相對應的信息生產方式,它具有不被人為改變的自發(fā)的延續(xù)性,即便被新的網絡社交形式代替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電子郵件使用率的增長速度卻高于即時通信(如圖2所示)。
圖2?即時通信與電子郵件使用增長率對比即時通信發(fā)達的今天,信息、文件、照片都可以即時傳遞,似乎并不需要電子郵件這種較慢的方式,然而對比來看,電子郵件依然有很大的使用空間。雖然電子郵件可能在將來像書信一樣被遺忘,但它表現出舊網絡社交應用的延續(xù)性。這種延續(xù)性使新網絡社交樣式改造性地接受原網絡社交樣式的部分功能,新的網絡社交樣式在上升期要體現出全體網民的普遍社交需求,逐漸占據支配地位,但其他舊的網絡社交樣式共同存在,與新的互相取長補短。
三、我國網絡社交應用發(fā)展階段的劃分
網絡的交往政策對網絡社交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適應網絡社交的發(fā)展,將促進網絡社交應用行業(yè),乃至網絡文明的進步。
我國網絡社交應用的發(fā)展,一方面,是伴隨著網絡硬件設施的升級,從網吧時代到個人PC機時代,再到智能手機時代,通訊技術的更新換代直接決定著網絡社交的水平;另一方面,依賴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建立和完善,政策作用于宏觀網絡生態(tài)和微觀應用調整,使網絡社交發(fā)生了積極變化和向好效果。
2000年到2011年,可以說是我國網絡社交應用的童年時期。在這一時期,各國的網絡經濟快速發(fā)展,例如,“美國的電子商務在2000年的收入是5 000億美元,2004年,收入是2000年的7倍”。在此背景下,我國網絡社交應用集中產生,2000年QQ大范圍使用,2005年QQ空間上線,2009年微博正式進入主流社交,2011年微信成功發(fā)布,此外,校內網、人人網、知乎、51社區(qū)、開心網等一大批SNS網站遍地開花。網絡社交應用競爭激烈,發(fā)展迅猛,但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缺乏獨立意識,大部分應用依賴于國外企業(yè)軟件的結構、技術和版權,例如,QQ被ICQ的母公司起訴侵權。二是嚴重的內部斗爭,有的模仿抄襲,有的搶奪資本,有的抱團取暖,內耗遠遠大于向外發(fā)展。三是造成不良影響,例如,色情鏈接、網絡罵戰(zhàn)、虛假信息等。以上種種情況都是網絡社交應用發(fā)展童年階段不成熟的表現。
2012年到2017年,可以說是我國網絡社交應用的少年時期。一方面,網絡社交應用優(yōu)勝劣汰,逐漸合攏,形成大型網絡社交平臺。2014年QQ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兩億人次,新浪微博在騰訊微博和網易微博同時關閉的情況下一家獨大,2016年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8.06億;另一方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guī)定》《規(guī)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guī)定》等政策法規(guī)實施之后,市場得到了促進,秩序得到了維護,促使網絡社交應用迅速成長起來。
2017年后,可以說是我國網絡社交應用成年時期的開始?!段⒉┛托畔⒎展芾硪?guī)定》《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各大網絡社交應用進入了發(fā)展的規(guī)范化軌道,保障了人們在意見表達和展現自我的自由權利,并且將信息服務的規(guī)則明確化,讓網絡社交行為成為法制體系中的一部分。成年階段,網絡社交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資料,由于準入制、抽查制、舉報制等一系列改革,網絡社交應用有能力開展自我完善和功能創(chuàng)新。同時,國家互聯網戰(zhàn)略的實施使網絡社交應用成為世界性的普及化的大眾傳播媒介,正在進入全球范圍的推廣,網絡社交應用的發(fā)展情況直接反映了國家文化的軟實力。
四、結?語
網絡社交對社會的文化生產和政治經濟組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參與、促進和監(jiān)管網絡社交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一個國家的網絡社交應用在全球的普及程度反映了該國的競爭優(yōu)勢。網絡社交應用的發(fā)展最根本的是對人的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交往關系的擴展,一個應用能夠解放人的能力,能夠找到人的依賴關系,就能夠成為主流。信息安全和用戶自由是對網絡社交應用提出的難題,誰能解決好誰就能保持長期發(fā)展。我國網絡社交應用發(fā)展已經進入成年階段,各項政策也在日趨成熟,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網絡社交應用將成為世界性的交往工具。
參考文獻:
[1]?夏德元.傳播的焦慮[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3.
[2]?(瑞典)克里斯蒂安·??怂?,(加)文森特·莫斯可著.“傳播驛站工作坊”譯.馬克思歸來[M].上海:華東師范法學出版社,2017:209.
[3]?(美)羅杰斯著.唐興通,鄭常青,張延臣等譯.創(chuàng)新的擴散(第5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6:384.
[4]?(美)賽佛林,坦卡德著.郭鎮(zhèn)之,徐培喜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76.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39、40、41、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6-08/03/c_11193263
72.htm,2016-08-03;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2017-01-22;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
728.htm,2017-08-4;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7026.htm,2018-01-31;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
882.htm,2018-08-20.
[6]?褚建勛.中外傳播政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51.
[7]?(美)波特著.李德剛等譯.媒介素養(yǎng)(第4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381.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