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桃花潭很幸運,一個古老的小鎮(zhèn),一汪清純的潭水,好似“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只因李白的佳句竟引來了海內外無數(shù)驚羨的目光和尋訪的腳步。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zhèn)境內,距縣城34公里,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景區(qū)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又有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筑,可發(fā)思古之幽情。
相傳,家住涇縣桃花潭畔的風流豪士汪倫,非常仰慕大詩人李白的曠世才情,聽說他到了鄰近的宣州,便馬上派人給李白送去一封邀請信。信上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咨院肋~,讀后頓覺如遇知音,立刻興高采烈地乘坐小舟,順著清弋江往涇州桃花潭而來。
但卻沒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李白正納悶呢,汪倫如實相告:桃花者,水潭名也,距離縣城十里路;酒店者,則因主人姓萬,并非一萬家酒店。聽了如此幽默的解釋,李白開懷大笑。
幾天的游覽和款待后,李白向汪倫告辭。臨行前,汪倫再次設宴款待李白,并送了許多禮物給他。
李白的船剛剛離岸,岸邊的樹林中便有一陣歌聲傳出,只見一眾隊伍手挽著手,與汪倫一道以腳踏著節(jié)拍,邊唱邊跳踏歌相送,場面十分熱烈隆重。此刻,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讓佇立船頭的李白感動無比。他當即讓船夫停船,重新靠岸,取出汪倫相送的筆墨與涇州宣紙,鋪開于艙頭。李白當即磨墨揮毫,寫了《贈汪倫》的七絕相送:“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奇遇被傳為千古佳話。
如今,這里仍然美如一幅田園畫。桃花潭古鎮(zhèn)被青弋江一分為二,東岸是以翟姓為主的陳村,古稱南陽鎮(zhèn)。西岸是以萬姓為主的萬村,也就是“萬家酒店”的所在地。青弋江流經這一帶時被一座小山峰阻擋,便拐個急彎向西北而去,折彎處便形成了深而寬的桃花潭。
沿著悠長的水東老街一路前行,不久就到了“踏歌岸閣”,它是桃花潭景區(qū)的標志性建筑,是翟村后人為紀念李白、汪倫兩人的深情厚誼,在汪倫當年送別李白的東園古渡之處建造的一座二層樓閣。樓閣因李白《贈汪倫》詩中“忽聞岸上踏歌聲”之句而得名。
穿過“踏歌岸閣”的門洞,再走下幾級石階,就是踏歌古岸。乘舟渡潭到達對岸,我們走進了李白當年逗留數(shù)月的萬村。青溜光滑的石板路,黑白分明的磚瓦房,古樸厚重的木板門,雕刻精致的木格窗,玲瓏剔透的小石橋,隨風搖曳的墻頭草,建于彩虹溪畔的唐代“義門”,一起構筑了一片古遠的時空。
為感受詩仙與汪倫往昔在桃花潭踏歌相送的那一片深情,我們特意在桃花潭畔逗留很久。細細打量那潭秀水,只見而今的桃花潭依然潭水深邃,溫潤如玉,岸邊的桃花臨水照影,清雅無限。
水草在悠悠地招搖,藍天、白云、陽光揉碎在水底光溜溜的石頭間,平滑如鏡,波光瀲滟,清澈見底。我問導游:“此潭多深?”答曰:“最深處17米?!蔽彝蝗活I悟到,那至純至美的人間真情,是無法用深淺來度量的。
忽然,漁翁靠近招呼我登舟游覽。人在船上,和在岸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風不大,夾雜著雨絲,稍微有些清涼。我接過漁翁遞來的薄雨衣披在身上。由于視野豁然開朗,便覺滿目清翠蕩滌心胸。撐傘坐在小木椅上,一邊哼唱著腦子里能夠搜尋到的民歌小調,一邊用手去拂那沁綠的潭水。漸漸地,岸遠了,踏歌古閣也遠了,桃花如霧一樣遠了,飄搖著“萬”家酒旗的小酒店也漸行漸遠了……
迷蒙的水氣里,我似真的飄然化仙溯回千古了。涇縣志里《桃花潭記》稱,桃花潭水光瀲艷,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聳立,古樹青藤紛披,春季綠韜如氈,桃花似火如霞,飛閣危樓隱約其中,猶如蓬萊仙境,又疑武陵人家。
幽靜的山林中,只有那清脆的流水聲獨唱,時不時還會有鳥兒的歌聲伴奏,幻想的音符在山間徘徊,在游人耳畔縈繞。在悠遠的古老中,蘊藏的還有自然的原始,這天然合成的景色,使得每一個游人駐足癡望,而心中又有無盡遐想。
踏歌古岸,綠色的樹,艷麗的花,蔚藍的天……??!這讓我明白了李白為何暢游此地數(shù)月。但愿更多的人慕名前來,一睹這桃花潭的美景。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