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普通高校民族班新生的入學適應性研究及其對策

2020-03-17 03:55:58謝惠娟
現代職業(yè)教育·高職高專 2020年36期
關鍵詞:適應能力入學適應性

謝惠娟

[摘 ? ? ? ? ? 要] ?大學是每個人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進入大學,學生個體將會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和發(fā)展機會,但也面臨著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學習模式的改變及全新的人際關系。而民族班新生的入學適應性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點。對入學適應性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關 ? ?鍵 ? 詞] ?普通高校;民族班;入學;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36-0140-02

美國ACT的統計發(fā)現: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的學習生活情況,特別是新生的適應期情況,對以后的學習、工作的差異分化的貢獻率達53%。這表明新生入學適應性是否良好,將直接影響每個學生個體在大學階段的發(fā)展,包括學習和生活。研究表明,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大一學生或多或少會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可以概述為新生的入學適應性問題。有研究者將入學適應問題分為六個維度:學習適應、人際關系適應、校園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隨著高等教育不斷深化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普通高校開始定向招收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大學生。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大學生在地域分布、民族文化、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方面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學生的特點,因而其進入大學后的適應性問題與一般高校學生相比,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其獨特性。然而和民族院校相比,普通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方面缺乏成型的體系和模式。目前,對這一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

本研究以福建省廈門市廈門醫(yī)學院2019級護理學系民族班學生的新生入學適應性為研究對象,對普通高校民族班新生入學適應性現狀進行調查,對影響新生入學適應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對如何幫助民族班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提出對策。

一、研究方法

(一)學生整體情況分析

2019級護理學系民族班學生44名,男生19人,女生2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1人,漢族學生13人。在這44名學生中,家庭經濟普遍比較困難,經學校困難認定的有24人,部分學生雖然沒有經過學校的困難生認定,但大部分學生父母務農,家庭收入較少。整體學業(yè)情況不算理想,以他們的高考入學成績?yōu)槔?,高考總分?50分,班級最高分為347分,最低分為164分。成績340分以上2人,330分以上3人,其他學生均在200~300期間,學習基礎較為薄弱。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以方嘵義、沃建中等編制的《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CCSAS)為基礎模板,設計了《廈門醫(yī)學院護理學系民族班新生入學適應性調查問卷》,共有50道選擇題,主要從少數民族班學生的人際適應關系、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六個維度等進行調查,了解民族班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的適應程度。

問卷采用量表形式,通過量化手段對新生入學適應性進行研究的結構性問卷。量表從“完全不符合” “不太符合” “不能確定” “比較符合”“完全符合”五個層次測量填寫者對相應題目的符合性程度的看法,并相應從低到高賦值1~5分。得分越高說明被調查新生的入學適應性越好。

(三)數據統計

問卷回收后,對問卷進行統計,最終得到問卷44份,回收率為100%,篩選出有效問卷43份,問卷有效率為97.72%。

二、研究結果分析

從六個適應性維度的統計上來看,民族班新生入學后的適應情況如下:

(一)大多數民族學生學習適應性能力較弱

在調查過程中,對學習適應維度設置的題目較多,維度總分為40分。根據對問卷統計結果分析,學習適應維度的平均得分僅為26.51分,大部分學生得分較低,認為在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對問卷結果的分析中還發(fā)現,學習適應能力存在個體間的明顯差別,最高分值與最低分值相差26分,不同學習個體對學習適應差別大。

從學生個體情況上看,人際適應能力對學習適應能力有比較大的影響,一般人際適應能力強的學生,學習適應能力也相對較高。

(二)校園適應方面

設置的總分為30分,學生的平均得分19.53 分,得分較低。大學新生第一次離家求學,有的學生甚至是第一次住校,新生對新環(huán)境和不同氣候的適應性表現出明顯的困難。但學生得分較均衡,整體沒有明顯差異。

(三)人際適應關系方面

學生的平均得分相對較高,大多數學生認為能夠處理好新的人際關系。自我適應、情緒適應和滿意度這三個維度,總體得分較相近,說明大多數學生在面對大學新生活時自我調適,情緒調節(jié)還處在轉換的關鍵期,需要來自學校、老師的積極引導和鼓勵。

綜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適應性最主要的是學習適應性問題,這和民族班學生普遍來自少數民族地區(qū)有關,少數民族地區(qū)多處于較偏遠地區(qū),基礎教育相對較薄弱,加上新生入學,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學習方式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三、提高普通高院校民族班新生入學適應性的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提高新生入學適應能力

為提高少數民族新生入學適應性,在新生入學之初開展廣泛的新生入學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對專業(yè)的正確認知、形成專業(yè)認同感、增強學習的動力。還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明白高校學習不同于以往的學習,學習方式更多是自我學習。學會制定學習的目標,合理利用時間,快速地適應大學生活。提前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目標為導向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新生的學習適應性。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需求 ,增強新生入學適應能力

關注學生的生活需求,有助于增強新生入學適應能力,比如通過介紹學校所在當地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氣候特點、交通情況、城市簡介等,形成學生對新環(huán)境的認同感。同時,飲食對學生的適應性也有重要影響,民族班的學生一般都有宗教信仰,對飲食有特殊的要求。學校管理要將少數民族學生特殊的飲食習慣考慮在內,詳細了解本校民族學生的飲食習慣,設立專門的少數民族學生食堂,聽取少數民族學生關于飲食方面的意見,完善后勤服務,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飲食滿意程度。通過關注學生的生活需求,增強學生自我適應能力。

(三)關注個體差異,開展個性指導,鞏固新生入學適應能力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發(fā)展的個體,從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用不同學生習慣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家庭貧困的學生,適當地給予資助,減輕學生的生活負擔;對少數民族中能歌善舞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展示舞臺,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明顯表現出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愛和心理輔導,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開展多維度立體式服務。只有針對不同學生,開展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比較迅速融入新的環(huán)境,有效提高新生的入學適應能力。

(四)定期走訪寢室,發(fā)展新生入學適應能力

新生入學之初,對老師有比較強的交流欲望,我們要善于抓住這個時機,多和學生進行交談。走訪學生寢室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在學生學習之余,老師走入學生寢室,和學生多聊天多溝通,有利于提高學生校園適應,從而增強學生在新的環(huán)境中的情緒適應和自我適應,從而提高新生整體入學適應性。

參考文獻:

[1]Jamis S Martin,Kate Hanrahan.Criminology Freshmen:Preparation Expectations and Colleg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2004(15):22.

[2]桓曉龍,于琪.生適應性狀況比較分析及其教育對策[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0,12(14):215-218.

[3]方曉義,沃建中.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行為與心理研究,2005,3(2):95-101.

[4]常永才.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適應的生活事件:對北京高校做的調查研究[J].2005,3(2):95-101.

[5]何瑩,張慶林.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0(3):44-47.

[6]李梅,陳亞飛.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班新生入學適應性問題的調查研究[C].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2011.

[7]張小蓉,蘭繼萬.高校少數民族新生適應狀況調查與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07-113.

[8]梁益夢.人格、氣質、宿舍氣氛對大學生學校適應影響[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0.

編輯 王海文

猜你喜歡
適應能力入學適應性
谷子引種適應性鑒定與篩選初報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探索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推廣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提倡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入學面試
大型飛機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適應性研究
入學第一天
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與慢性丙肝的研究進展
初中生拖延行為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研究
长丰县| 永川市| 横峰县| 三穗县| 济南市| 景谷| 乌苏市| 深圳市| 五台县| 白水县| 凉城县| 句容市| 天长市| 永城市| 缙云县| 常山县| 黎城县| 伊金霍洛旗| 加查县| 潮安县| 海门市| 锡林浩特市| 黎城县| 松滋市| 梁平县| 吉木乃县| 营口市| 和硕县| 莱西市| 阳城县| 阳春市| 河间市| 社旗县| 禄劝| 五河县| 湖北省| 喜德县| 姚安县| 芦山县| 肥东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