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鈜在《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教育何以是治療——兼論教育與人的健康的關系》一文指出,在學校教育中,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著日益嚴重的兒童、青少年發(fā)展的心理問題,使得心理治療進入學校課程與場域,導致學校教育中的心理治療本身成為問題,并引發(fā)了教育學界的批評。在教育的規(guī)范意義上,教育本身具有治療性,治療是教育的本體價值。教育本身參與人的健康成長過程,參與心靈的改變,教育蘊含對求教育者的心靈健康的健康促進。教育的治療性是教育整體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核心是心靈完整的健康或美善。
教育的治療意味著,教育必須轉向對心靈的關心,必須為了求教育者的心靈的整體健康給予照料,這并不是取代心理治療,也不是用心理治療取代教育,也不是把教育縮減到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層面,而是把人作為健全的心靈存在者進行培養(yǎng)。健康是教育學的根本議題之一。教育目的蘊含對人的健康的增進。教育面向心靈的大健康,是追求心靈美善、完整、康健、豐盈、堅毅的治療實踐。治療性是教育的本有屬性。教育的治療是對人的心靈健康的照料、關心、指導、治愈,是對人的心靈健康的支持、增進、引導、改善、康復。教育的方式、內容、關系在規(guī)范性上都蘊含心靈治愈的意義。教育的治療符合人性實現的方向,是心靈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