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后,在家鄉(xiāng)的村頭巷尾走動,總能聞到一種熟悉的香味,濃濃的炒米香、炒花生香、炒芝麻香,多種香味混雜在一起,那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年的味道。在藤縣鄉(xiāng)下,人們習慣用自家種的糯米印制大米餅,作為春節(jié)走親訪友的見面禮。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人多田少,很少種糯米,所以很少印米餅。而大年初二,姑姑們來探年的時候,總會帶來很多東西,有米餅、粽子、糍粑、發(fā)糕等。那時候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都是“小饞貓”,總是在大年初二的早上就站在木板做成的小陽臺上,透過木柵欄的縫隙等待姑姑們的到來??吹铰愤^探親的人,在鄰居大哥大姐的慫恿下,我們起哄喊道:“去村娘,比(給)只粿嘗嘗?!辈恢朗钦l把一朵小野花放到我頭上,接著又會引來一陣嘲笑:“頭頂有朵花,今日齊人明日嫁?!本驮谶@樣的笑笑鬧鬧中,姑姑們挑著茶籮來到了村口,我們興奮地喊道:“姑姑來了!姑姑來了!”姑姑們總是慢吞吞、婀娜多姿地向我們家走來,我們卻迫不及待地跑下小陽臺,向姑姑們沖去……當然,在半路是不能打開茶籮拿東西吃的,我們盡管饞,還是懂得規(guī)矩的。姑姑們知道我們饞,所以總在衣袋里裝一些糖果讓我們解解饞,而我們一邊含著糖果,一邊跑回去向家人報告:“姑姑來了!”其實家人早就知曉,因為姑姑們年年都是正月初二來探年的。
姑姑們進到廳屋,將茶籮放到八仙桌上,把里面的東西一一陳列出來:豬肉是大塊的,通常是圓蹄(豬腿的圓肉),其他的就是粿和糖果餅了。因為我們家過年也蒸發(fā)糕吃,所以發(fā)糕對于我們并沒有吸引力,我們喜歡米餅,因為米餅最香。
印制大米餅的工序挺復雜,首先要把米洗干凈,然后放到簸箕上晾干,接著放到鍋里爆炒到微黃。炒米時香味四溢,整個村屯都能聞到。待炒米涼下來,就放到碾米機里碾成粉末。這些糯米粉還不能印制大米餅,還要放到桶里、盆里,用薄膜蓋好,放到陰涼的地方潤一段時間,當?shù)卦捊小皾櫡邸?。?jù)說潤過一段時間的糯米粉更有韌性,印大米餅的時候不容易裂開、露餡。
粉潤好后,就要煮糖水,想要白凈一點的餅就用白糖,想要艷一點的就用紅糖。燒好開水再把糖放進去,拿勺子攪拌,使糖溶于水中成糊狀。糖水弄好后,每次取一兩碗糯米粉放到簸箕上,加適量糖水攪拌,然后揉搓均勻,富有彈性,就可以開始印米餅了。
先在餅印內(nèi)鋪一層糯米粉,然后放一塊用白糖腌好的肥肉,再放一些炒好的花生米、芝麻等餡料,接著再添一層糯米粉,最后用刻有字的餅印從上面壓下來,用雙手的大拇指擠壓餅印,其余的手指稍稍移動餅印,這樣可以防止下面黏底(大米餅黏住簸箕)。印好后,還要放到蒸籠蒸一下,這樣比較衛(wèi)生,也可以增長保質(zhì)期。
剛蒸出來的大米餅熱騰騰、香噴噴、松松軟軟的很好吃,吃不了那么多就放到陽光下晾曬一陣子,大米餅就變硬了,變硬后就可以包裝了。以前,大米餅的包裝很簡單,用報紙一卷,上面粘上一小塊紅紙就行。現(xiàn)在人們講究衛(wèi)生,一般用干凈的保鮮袋包裝,有些人家還買了包裝紙包裝,更加美觀。
正月初二回娘家,家婆讓我?guī)纤H手印制的大米餅。我娘家的親戚多,大家都是在正月初二這天聚在一起,互贈新年禮品、談工作、拉家常。因為家婆印的大米餅很好吃,餡多且香,我?guī)Щ厝サ拿罪灻看慰偸亲钍軞g迎的。
因為我們家的親戚朋友多,每年要印很多米餅。家婆有個習慣,凡是有人來我們家拜年,自己家也要回禮。通常別人來我們家是提水果來,而家婆總是送米餅作為回禮。家婆還讓孩子們帶米餅去給同事朋友分享。米餅就成了親戚朋友之間聯(lián)絡感情的紐帶。
鄉(xiāng)親們把家鄉(xiāng)的米餅帶去廣東,讓各地的朋友嘗到來自藤縣的特產(chǎn),讓外地的人們由米餅了解藤縣,米餅成了藤縣的品牌。
作者簡介:楊瓊鳳,女,廣西藤縣人。廣西作家協(xié)會會員,藤縣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著有個人作品集《站在你的窗臺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