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屏
(編輯/戎毅)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種新型養(yǎng)生方式應運而生——候鳥式養(yǎng)生。就是說,像鳥兒一樣隨著氣候的變換而選擇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去養(yǎng)老。特別是一些北方老人,為了規(guī)避嚴寒,往往會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遷往海南、福建及兩廣等南部省份生活居住,待到次年夏天再返回北方,也就是所謂的“冬南飛,夏北歸”。這種候鳥式養(yǎng)生到底好不好?對身體又有哪些影響呢?
寒冷對血壓的影響顯而易見。患有高血壓的老人遷居到溫暖的南方后,血壓會平穩(wěn)得多。溫度高,人體出汗就多,血管得以舒張,血液承受的壓力自然就小。再加上南方地區(qū)相對清淡低鹽的飲食,這些都利于軟化血管并增加血管的彈性,血脂隨之下降,有利于輕度心腦血管病的恢復。
北方的冬季除了寒冷,還特別干燥,這也促使了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高發(fā)。而南方地區(qū)相對溫暖潮濕,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減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在遷居前需謹慎,應充分考慮到溫差驟變及長途旅行的舟車勞頓可能對身體帶來的影響,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決定要遷,應預留足夠的時間來準備行李、安排行程,不匆忙,不緊張,避免勞累,防止意外。同時,在遷居前后都應該及時監(jiān)測自己的血壓水平。有風濕、痛風者也應該避免遷居濕度大的南方城市,飲食上更要注意忌海鮮。
一年兩次的長途飛行,單次路程長達幾千公里,從北方忽到南方,有時上、下飛機時的溫差甚至達到四五十度。溫度的驟變使得一些年老體弱者很不適應,在抵達南方的初期,容易因天氣炎熱、潮濕而出現不斷出汗、乏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諸多不適情況。加上旅行勞累及空氣、水質和飲食上的差異,容易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水土不服”現象,威脅健康。
除此之外,心理上的變化也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在老家時,子女都在身邊,平常也有老鄰居、老伙伴可以閑聊消磨時光。到了新地方,天氣是暖和了,人也舒適多了,但身邊的一切都變了,沒有朋友相陪,子女也因各種原因不能跟著遷過來。生活圈子嚴重縮水,多數時間只能窩在家里,這種孤獨感容易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壓力,嚴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抑郁、焦慮等精神問題。因而,遷居的老人應盡量避免獨處,想辦法融入當地社區(qū)的老年生活圈,多參加戶外活動,保持心情愉悅。
《黃帝內經》有“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死生之本也”之說。意思是:一年分四季自有它的道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命的氣血也應遵循這個自然規(guī)律。陽氣經過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冬天就應該“儲存”一些,休養(yǎng)生息,給來年作準備。
如果一到天冷,就像候鳥一樣遷往南方地區(qū),一味的享受溫熱,那身體就只有生、長,而缺少了收、藏。就像糧倉一樣,只取而不存,總有一天會虧空的。長此以往,身體的自我調節(jié)和修復能力就會慢慢退化,反而會加快新陳代謝,加速衰老。所以,到了冬季,該藏還得藏,該“貓”還得“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