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韜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沙410014)
由于西部地區(qū)大多地質情況復雜,地形起伏變化大,自然環(huán)境惡劣,常規(guī)工程地震、電法勘探方法在很大程度不能滿足工程地質勘探的需要。針對上述情況,近年來逐步研究出一種新的探測技術——EH4高頻大地電磁法,該方法設備輕便、采集速度快、施工費用低、勘探深度大、反演結果精度較高,能更好地適應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情況復雜、環(huán)境惡劣地區(qū)的勘探工作。本文以西部某治理保護工程引水隧洞隱伏斷層的探測為例,介紹EH4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
EH4是通過對地面電磁場的觀測研究地下巖石電阻率分布規(guī)律的一種物探方法。它通過觀測2個正交電場分量(Ex、Ey)和磁場分量(Hx、Hy)信息,利用傅里葉變換將時間域的電磁信號變成頻譜信號,得到 Ex、Ey、Hx、Hy,并由式(1)計算出卡尼亞電阻率與相位的變化規(guī)律,由式(2)計算出趨膚深度,進而推斷測區(qū)地電特征和地下構造。式(1)和式(2)中,δ為趨膚深度,m;f為頻率,Hz;ρ為電阻率,Ω·m;E 為電場強度,ms/km;H 為磁場強度,n T[1]。
影響原始數據采集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平行試驗檢測、電極布置、磁棒布置、采集數據時段等。實際野外測量中需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來保證數據質量:
1)在開展工作的前一天做平行試驗,檢測儀器是否工作正常,2個磁棒相隔5m,平行放在地面,2個電偶極子也平行。觀測電場、磁場通道的時間序列信號,檢查2個方向通道的波形形態(tài)和強度是否基本一致。
2)野外工作電極的布置通常是采用4個電極,其中,每2個電極組成1個電偶極子,電偶極子的布置為分別沿平行測線方向和垂直測線方向各1對,誤差夾角應在±2°以內。并確保布置的電極與大地接觸良好,一般接地電阻至少要小于10 000Ω/m[2]。
3)磁棒離前置放大器大于5m,為了消除人文因素干擾,2個磁棒要埋在地下,保證其平穩(wěn),用羅盤儀定向使HX、HY兩磁棒相互垂直,誤差不超過±2°,且水平。所有的工作人員離開磁棒至少5m。
4)天然電磁場在不同時段的不同頻率的信號強度分布不同。天然場源主要以雷暴為主,在北半球夏強冬弱,夜強日弱。場源信號的這種強弱變化,導致了阻抗數據的變化,在信號較弱時進行觀測,阻抗結果往往具有明顯的畸變特征,大部分表現為電磁場振幅譜曲線、視電阻率、相位曲線呈谷底型,脫節(jié)或不光滑,部分頻點標準偏差非常大,此時需使用可控人工源補充天然場信號較弱的高頻段信號[3]。
5)采用人工源時,EH4要求在“遠區(qū)”觀測,需避免因發(fā)、收距較小,出現近源效應[4],數據發(fā)生畸變;避免因發(fā)、收距較大,不能觀測到有效數據。接收器到發(fā)射源之間最大的有效距離為:標準功率發(fā)射器為400m,大功率發(fā)射器為800m。標準天線的發(fā)射頻率是800~64 000Hz;大功率天線的頻率范圍是400~32 000Hz。
6)采用人工源進行采集數據時,尤其是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方,需注意接收點與發(fā)射源的相對位置。
工程區(qū)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地貌上屬高山峽谷區(qū),屬岡底斯—騰沖地層區(qū)的拉薩—察隅地層分區(qū),分布有元古代(Pt)—第四系(Q)地層。引水隧洞線路沿線為高山峽谷地貌,穿過7條深切大沖溝。地層巖性主要為片麻巖夾片巖、大理巖,引水隧洞與F26斷層大角度相交,與F24斷層近平行,距離約1.2km,緊臨出洞口發(fā)育F42斷層。工區(qū)地形起伏較大、且采集時間段由夏季跨度到冬季,圖1a、圖1b為不同季節(jié)數據曲線,由圖可知夏季天然場源各頻帶信號較強,數據采集質量較好,視電阻率呈現一條近似連續(xù)光滑的曲線;冬季天然場源各頻帶信號較弱,數據采集質量較差,中、低頻帶局部出現“死頻點”現象。圖1c、圖1d為不同高程接收點數據曲線,由圖可知,當源距一定時,接收點低于發(fā)射源時,視電阻率曲線“死頻點”相對減少,采集數據質量相應較高。因此,本次勘察在夏季采用天然場源信號,在冬季采用可控人工源對天然源信號進行補償。采用人工源時,通過試驗對比確定本次勘察場源距為250~500m,并根據前期測量成果,提前確定好源點位置,盡量使接收點高程低于發(fā)射點高程。
圖2為引水隧洞線路打貢弄巴與松宗弄巴段剖面,樁號2+290~2+690m 段,視電阻率變化范圍為 100~850Ω·m。淺部視電阻率低,小于400Ω·m,主要為崩坡積的反映,最大厚度約50m。高程2200m以上樁號2+490m處視電阻率大于850Ω·m的等值線出現中斷現象,小于850Ω·m的等值線趨向斷口彎曲,傾向下部的低阻異常區(qū)域,為斷層(F2)的反映,傾向小里程方向;樁號3+290~3+795.29m段,視電阻率變化范圍為100~3000Ω·m。淺部視電阻率低,小于 400Ω·m,主要為崩坡積的反映,最大厚度約65m。高程2500m以上樁號3+380m處視電阻率大于750Ω·m的等值線出現中斷現象,小于750Ω·m的等值線趨向斷口彎曲,傾向下部的低阻異常區(qū)域,為斷層(F3)的反映,傾向小里程方向。
圖1 典型數據曲線
圖2 引水隧洞線路打貢弄巴與松宗弄巴段剖面
通過EH4在西部地區(qū)探測隱伏斷層的應用,表明該方法能快速、準確地查明地層空間分布形態(tài)與特征,是一種有效的勘探方法,并且巧妙地采用了天然場與人工場相結合的工作方式,使用可控源補充天然場信號較弱的高頻段信號,既保證了淺部到深部的勘探范圍,又加快了勘探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觀測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