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聞宇
迷戀《紅樓夢》者,著眼點各不相同,讓我難于忘懷的,是第一回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由跛足道人所念出的這首歌詞,總共112字,其間真正騰挪變換的,也就半數(shù)文字。全文著力于客觀描述,今天重讀,每一節(jié)都含有耐人尋味的二重性。比如第三節(jié)的“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金屋藏嬌、迷醉于閨房之樂的男子,尚非放浪形骸之徒,可對他的這位嬌妻,歌詞卻嘲諷其丈夫死后即琵琶別抱,這未免有“衛(wèi)道”之嫌。還有第四節(jié),面對孝順兒孫從來鮮見的人生現(xiàn)實,天底下一代代生兒育女的長輩,難道就應當褪其癡心而淡化親情嗎?
人非木石,心竅通靈而具備七情六欲,屬于正?,F(xiàn)象,否則,便與植物、動物無異。調(diào)換一個角度去看,欲望歷來就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千秋萬世的人欲此起彼伏,潮汐般交疊,及至將那些最有才華最有能力的人類精英都趕到了一架旋轉(zhuǎn)不已的踏車之上,這才推動著歷史車輪不斷地前行。
全部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天下事都有個度與量,適度、適量屬于天經(jīng)地義,毋庸指摘,過與不及,則走向反面?!笆郎蠠o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這里所針對的是常規(guī)生活的另一方面:社會由個人組成,而個人立身、行世的險要、艱危之處,莫過于私欲膨脹?!逗昧烁琛返谋局?,正在于以隱晦委婉、含蓄不露的方式提醒人們:警戒“貪”字,節(jié)制欲望。
歌詞精練巧妙地歸納出四大人欲,置“功名”于首席。
“功名”本指功績與名位,當“將相”們的歷史風云掠了過去,隨即轉(zhuǎn)化為單純的官職和地位。在封建社會里,人一旦求得“功名”而戴上烏紗帽,就什么事情都好辦了;官做得越大,越是遂心如意。世間流傳“心想事成”,為官者用不著惦記金銀,金錢就無孔不入地涌過來了;不需記掛兒孫,自有人安排著“入學、從政”;更不用尋花問柳,美女們也會競相投懷送抱……跛足道人一開口就唱出“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顯然是曹雪芹的精意安排。百萬字的巨著《紅樓夢》,鮮花著錦,盛而后衰,不就是圍繞著“功名”二字展開的嗎。
漫長的封建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諸公如過江之鯽,“身后有余忘縮手”的身在高位之人摔跌下來者接連不斷,可究竟有幾個知足知止,能夠自動地抽身退步呢?究其原因,是“功名”的誘惑力太強烈了,前途分明隱藏有暗礁、深淵,可它所呈示的,偏偏是燈紅酒綠的無限輝煌,讓入仕者的貪慕之心不由自主地由小及大、竭力上攀。求官熱切者必作偽,求利過甚者必趨邪,無法控抑于精神,難以節(jié)制于細微,自律、克制的堤防全線崩潰。巨大利益挾裹著他們,很快即等同于少女之于色狼、細蟲之于麻雀、骨頭之于流浪狗……因欲火中燒而走火入魔,自烈火烹油直至于暴烈粉碎,便成為注定的收局。
茫茫塵世有似于一巨潭之水,而名利糾葛更是水潭里詭譎莫測的巨型旋渦。難怪跛足道人在對《好了歌》做注解時,重點仍然落腳于自繁盛而敗落下來的豪門與仕途。
《紅樓夢》之開卷,就特意安排一位瘋瘋癲癲的道人吟唱《好了歌》,它是用古老的中國漢字將塵世間建立功業(yè)、發(fā)家致富、貪戀女色、顧念后輩的諸多微妙心態(tài),簡潔凝練地做了個總結(jié):“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這些話貌似胡言浪語,實則深富哲理,其底襯則是對于塵世的凄然與無奈。在這里,曹雪芹已經(jīng)是譜定了《紅樓夢》的基調(diào)與旋律。
本人年輕時讀過《紅樓夢》,暮年遲鈍,腦海里只剩下化石樣的《好了歌》了。天底下歌手如林,歌詞多矣,忖度其針砭古今時弊的寓意、張力,似乎尚未見出其右者。既然這樣,能否目之為一曲“絕唱”呢?
木子薦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