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王??? 朱思蓉
〔摘 要〕曾國藩書法風格一生多變,中年在京時期信札風格學習黃庭堅,形成縱橫開闔、雄偉奇崛且不乏清秀之氣的書風。曾國藩這一時期的書風鮮為人知,以其致胡焯一通信札為例進行挖掘,對曾國藩信札書風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曾國藩;信札書風;黃庭堅
發(fā)表于《收藏界》2008年第10期的《曾國藩及〈清代名臣書信冊〉》一文中收錄了文鐘然收藏的7通曾國藩致胡焯信札,均被收錄在岳麓書社2012年出版的《曾國藩全集·書信》第22冊中。信札內(nèi)容都是曾國藩交代胡焯工作方面的安排。寫信時間大致為道光三十年和咸豐元年,彼時曾國藩39、40歲,歲在中年。
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版《曾文正公手書日記》中缺失了道光二十五年至咸豐八年之間的日記,書中道光十九年到道光二十五年以及咸豐八年到同治十一年都沒有與致胡焯信札風格一致的日記,這批致胡焯信札的發(fā)現(xiàn)正好填補了這一時間段曾國藩小字行書風格的空白。
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出版的《湘鄉(xiāng)曾氏文獻》,其中第六冊是影印版的《綿綿穆穆之室日記》,記錄了曾國藩咸豐元年七月至二年六月的日記,其書法風格與致胡焯信札風格一致,都有明顯學習黃庭堅書法的風格特征。
曾國藩好友歐陽兆熊在《水窗春囈》中評價曾國藩中年學黃庭堅?!拔恼簧踩儯骸心陮W黃山谷?!雹亳R宗霍著《書林藻鑒》中收錄符鑄評價曾國藩書法風格歐、黃居多?!霸恼缴昧χ辽?,唐宋各家皆有嘗習,其書瘦勁挺拔,歐、黃為多,而風格端整?!雹跉W陽兆熊和符鑄都提到曾國藩有學習黃庭堅,且曾國藩咸豐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日記中也提到“余往歲好黃魯直書?!雹墼鴩潞痰?通信札風格學黃庭堅:縱橫開闔,雄直奇崛且不乏清秀之氣?,F(xiàn)取其中一通信札具體分析。信札內(nèi)容主要是:“告湖南公項及各函當代轉致?!雹?/p>
(一)用筆
此札用筆以方為主,加上內(nèi)擫的頻繁使用使得線條內(nèi)含骨力,呈方整俊偉、斬釘截鐵之態(tài),剛健雄直。
1,藏鋒起筆,中段發(fā)力,澀勢慢行,造成長線條S型擺動,如:“一”“告”字長橫,“ 還”字的走之底等,頗具黃庭堅用筆特征。
2,寫三點水時,三點厚重,如高空墜石,末筆不做起挑。如“湖”字的三點水,凌空入筆,筆鋒下壓翻折后出峰下引,緊接連續(xù)兩點,重壓頓筆回鋒收筆。與黃庭堅處理三點水的方法一致,宋袁文《甕牖閑評》評價:“本朝獨黃太史三點多不作挑起,其體更遒麗,信一代奇書也?!雹?/p>
3,短線厚重,常將一些筆畫故意縮短,與奇崛的長線形成對比。常用的方法或變豎為點,或將連續(xù)的短橫變?yōu)辄c畫。如: “得”字偏旁“彳”變豎為點,形似三點水,“渠”字的“巨”中的三橫縮短為連續(xù)的點畫,與字中的長橫形成鮮明的收放對比。頗具黃庭堅用筆特點。
(二)結字
結字學黃庭堅,整體字形平扁,主筆突出,中宮收緊,大開大合。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到主筆的重要性:“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⑥在突出主筆這點上,曾國藩此通信札比之黃庭堅有過之而無不及,如 “書”“意”字的長橫,“屋”的長撇, “它”字的寶蓋頭,“敬”字的捺畫,所謂“長橫長豎,大撇大捺”。同時中宮緊收,“中宮部分的空間”與“主筆突出部分的開放空間”形成極強烈的收放對比和疏密對比。下部平齊,上部重于下部,顯得憨態(tài)可掬,妙趣橫生。如:“雲(yún)”字,下面的“云”變橫為點,愈加短小,與上部寬博的“雨”形成強烈對比,“它”字亦是將上部“宀”舒展,下部“匕”化為短小的點畫,形成鮮明對比。出乎意料,卻又生動有趣。加上常常是左放而右收的側面造字形象,故字形顯得雄偉峻拔。曾國藩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家書:“論古文,總須有倔強不馴之氣,愈拗愈深之意?!撛娨嗳“霖2蝗赫撸撟忠嗳??!雹咴鴩熬髲姟薄鞍霖!钡膶徝雷非?,可能正是此通信札主筆極其突出的原因。
(三)章法
此札章法靈活生動,字的大小、行輪廓線的收放、行間距的疏密、塊面的虛實等對比關系強烈。結字大開大合,每個字所占面積大小更為懸殊,字大小對比關系更強烈;呈現(xiàn)在每列字的行輪廓線上,便是突出的位置比之前更突出,收攏的位置比之前更收攏,故此每列字的行輪廓線收放對比關系更強烈。如此每列之間的間距就會有疏有密,疏密的對比關系更強烈。對比關系愈強烈章法自然愈生動。此外,章法行氣貫通,字與字間的間距極小,有時上下字互相插入對方內(nèi)部空間。如“人左右”、“取房錢”等字組。這是黃庭堅章法處理的一貫方法,結字時常常出現(xiàn)的長筆畫打破了上下字之間的連續(xù)性,故而將字間距縮短,使行氣保持貫通。
結合筆法、結字及章法的特點,可見此信札書法風格縱橫開闔,雄偉奇崛且不乏清秀之氣,與黃庭堅的書風頗為相近。
(責任編輯:楊建)
注 釋:
①歐陽兆熊,金安清著.水窗春囈. [M].謝興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 17.
②馬宗霍輯.書林藻鑒[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240.
③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十七冊. [M].長沙:岳麓書社,2012:140.
④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二十二冊. [M].長沙:岳麓書社,2012:87.
⑤袁文著,葉大慶著.甕牖閑評.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0.
⑥潘運告主編.晚清書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2004:88-89.
⑦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二十冊. [M].長沙:岳麓書社,2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