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花
2007年12月9日夜告別重慶
參加了全國煤炭新聞工作會,出席了作家王成祥報告文學(xué)《冰點》首發(fā)式,我等將要告別重慶,開始不尋常的長江三峽之旅。一行八人,兩女六男,除過福建龍巖那個哥們,通通都是旱鴨子。第一次親近大江,又盡是喜歡行吟山水之人,心懷滿滿的期待。
晚八時許,開始由朝天門碼頭登船。由候船大廳出檢票口便至一室,剛剛坐好,就隨著一陣玲音,緩緩地滑向江面,方知是乘坐了纜車之類的交通。及至,便踏上窄長的便橋抵達船中。我所持船票為2001房4床,二等下鋪。安頓就緒,就出了房間,先將輪船細細打量一番。此輪名謂“人源號”,中型游輪,上下四層,可乘千余人,船型優(yōu)美,具現(xiàn)代化風(fēng)韻。三樓有集電視、閱覽、舞廳、多功能的娛樂室,二樓有餐廳等,四樓有觀景平臺,較火車之服務(wù)功能要備細和拓展許多。夜色中,“人源號”燈光輝煌,像一座造在水中的大樓房。房間之內(nèi),還有彩電,可看的頻道并不比陸地少。又發(fā)現(xiàn)所住的房間竟在船頭,便先有了劈浪開拓竟為人先的好感覺。
給我們導(dǎo)程的是重慶吉祥旅行社的杜紅梅小姐,看上去三十五、六歲的樣子,人漂亮,一口川音味道的普通話,顯得成熟又颯爽干練。杜導(dǎo)游說:“自現(xiàn)在開始,咱們就同舟共濟了,一路上好好賞景,也須注意安全。一句話,聽她安排,相互協(xié)作。便覺得她又是個很細致很負責(zé)的人?!?/p>
即將開船了,我們一行人趕忙登上船頭甲板。江風(fēng)掠過,竟是刺面的寒冷。剛才在朝天門廣場倚欄望江,似覺水面不甚寬闊。此刻方知大江滔滔,如此浩蕩,偌大的輪船在此水域已似一葉扁舟。仰觀碼頭,幢幢岸邊的高樓僅露半身,剛剛看不見的江岸卻高墻突兀般地壁立于水,顯出了很大的落差,這便是大重慶的朝天門碼頭之狀。
遠眺之,高樓大廈層層疊疊,萬家燈火無盡輝煌,霓虹閃爍目不暇接;大江之上,輪船穿梭,汽笛鳴響,山鳴谷應(yīng),展現(xiàn)出大重慶山城與江城疊加的無窮魅力。
11時整,“人源號”的汽笛鳴響了,“嗚嗚嗚”山鳴谷應(yīng),雄壯偉美。輪船在汽笛聲中徐徐駛向江心,待平緩地調(diào)整好方向,便駛?cè)腴L江與嘉陵江匯合后的主航道,疾行向東。
汽笛又一次雄壯地奏鳴,我也合鳴般地吶喊著:再見了,美麗的山城;再見了,重慶的朋友———
夜闌人靜,卻久久不能入睡,畢竟是頭一回泛舟長江。聽得見船頭斬浪的“嚯嚯”之聲,然而船體極平穩(wěn),與在陸地?zé)o有二致,便又有嬰兒之于母體的溫馨,在幸福安祥的心境中,竟不覺沉沉睡去、香甜啊,這一夜居然沒有做夢。
12月10日早晨游豐都鬼城
敲門聲把我們叩醒,是杜導(dǎo)游的聲音,原來豐都到了。忙打開手機看表,才是清晨6點半。待7點登岸,天色仍不甚亮。仰望鬼城所在的名山,影像模糊,難覓其形。沿著山腳路徑雜沓疾走,只覺江風(fēng)陣掠,寒氣逼人,似慘慘陰風(fēng);樹影婆娑人影晃動,又似鬼影幢幢。便不免感觸聯(lián)翩:果真是蒞臨鬼城,如行黃泉,氛圍景象竟見如此契合。
過了很具神風(fēng)鬼韻的入山大牌坊,便來到登山的索道。檢票入門,卻陷人“迷魂陣”身不能脫。不知轉(zhuǎn)了多少鬼彎兒,才好不容易“脫生”出來,坐上了兩人一乘的索道椅。至此天色已大亮,左側(cè)是筆直的山崖,右側(cè)是浩淼的江水,身下是林木參差的幽谷。江邊最是多霧,那霧便迷蒙蒙的纏繞山間,景物也若隱若現(xiàn)地玄奇。身在空中飄飄蕩蕩,便有了騰云駕霧的好感覺,更似乎已為黃泉之鬼,便有了“三魂悠悠歸冥府,六魄蕩蕩入黃泉”的怪玄虛。更可嘆山高千仞,索道遙遙,便使人可以慢嚼細品地玩味這種鬼感覺。
登上山頂,才真正踏入了鬼域中央。舉目望,宮殿嵯峨,森嚴排列,神圣莊嚴,凜然生威。舉步前行。峻崖邊有巍然一臺高高聳立,此即謂“望鄉(xiāng)臺”。據(jù)說人的亡靈在最初幾天在此可以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至親骨肉,正所謂“一天不食人間飯,兩天就到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xiāng)臺,望見親人哭哀哀”。便想到陜西關(guān)中也有一俗,燒頭七紙的時候在墳頭插一秤,秤勾上掛一面羅,又在面羅中置一鏡,年幼的兒女或?qū)O輩便可看見望鄉(xiāng)臺上的親人亡靈。當(dāng)然又有幾人親眼為證,這只是活著的人一種訣別的情感延續(xù),一種生離死別后的哀思拓展,這肯定是一種割舍骨肉,肝腸痛斷的人生至悲。就像曹雪芹借《紅樓夢》所抒寫的那樣:“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消耗,望家鄉(xiāng)路遠山高!”又有民間歌謠所吟哦:“望鄉(xiāng)臺上望家鄉(xiāng),親朋濟濟聚靈堂,妻兒老小哭聲悲,陰陽相隔痛斷腸”。悲傷訣別的情景真真不堪想象。但這不過是在世親人的想象而已,人死如燈滅,哪里還會有如此過場。
下得望鄉(xiāng)臺,又到奈何橋。但見三座石拱并列,雕欄玉砌,橋體橫跨于方形之池,甚為精美?!澳魏印笔欠鸾讨姓J為的地獄之河,故此橋稱為“奈河橋”。據(jù)說有日游、夜游二神把守。橋下腥穢皆血、蟲蛇滿布。善靈由神祗護送,惡人墮人河中,就如《西游記》第十回中的描述:“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又聞香客由此跨過,清者向善,濁者懺悔,死后可免奈河之苦??粗娪慰驮趯?dǎo)游的訓(xùn)導(dǎo)下,男左女右地邁著奇數(shù)步,小心翼冀的鬼樣兒,甚覺可笑,便戲言曰:為人不做虧心事,那怕什么奈河橋!你慌什么慌,怕什么怕?忽然又想到了那個善唱的美女劉三姐,她就曾信誓旦日地對情哥哥阿牛說:我若先于你前死,奈何橋上等三年。便覺得這么一座幽冥世界的鬼建筑,除了能教化眾生怯惡向善,還有為愛情為仁義起誓打賭的好用處,竟是有趣得很。
過了奈何橋,便進入大概為南北走向的殿宇群。端坐著佛祖如來和觀音大士的大雄寶殿和觀音殿巍峨峙立,玉皇大帝上朝的凌霄寶殿富麗堂皇。中國是佛教盛傳之國,佛菩薩的寶殿金身處處可覓,但于此地見之,卻多少有些意外。玉皇大帝和他的天上官闕只是在《西游記》小說中觀賞過,不料也在此撞到了。覲見玉帝群仙的激動,游歷天宮的好奇,便都化作了疾移的腳步和獵異的目光。沿著陡疊著的三十三級石階奮力登攀,被謂之登天梯,登完三十三級石階也即登上了三十三層天。此時面前便峙一座宏偉石門,門上又撰書一聯(lián),云:“誰云不可階升,入此門便通帝闕;仰見無窮主極,居其所即是天樞”,這就是傳說中的南天門了。進入南天門,宏偉壯麗的“玉皇殿”便端立云霄。此殿古稱“凌霄宮”,清康熙四年重建后稱“玉皇觀”,康熙末又更名“玉皇殿”至今。走進殿堂,只覺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龍座之上,玉皇大帝冠冕龍袍,儀表堂堂。御座之下,諸仙道天將以文武之序朝立兩班。塑像極合個性身份,或仙風(fēng)道骨,或威風(fēng)凜凜,栩栩生動,形體高大,異于常人。自下仰觀,又似在云端,有俯察天地之威,空靈懸妙之感。依中國道傳之說,玉帝姓張名有仁,道號自然,乃上界神王。坐位于東勝神州八年,南贍部州八年,西牛賀州八年,北巨瀘州八年,四處坐了三十二年,白鳥臺前再補一年,共坐三十三年,亦即共奉三十三天主,高上玉皇尊,名為三十三天。人們信奉的玉皇大帝,卻實是取了民間的姓氏、道教信仰中的誕辰、人間帝王的形象融合為一。其實,最具懸念的還是那神秘的陰曹地府,一路拜佛朝玉皇地忙乎半天,總算到了“無常殿”。其殿光線晦暗,陰森恐怖。黑無常青衣青帽,獰目切齒,相貌兇惡,高帽之上寫著“正在捉你”,手提鐵鏈,呈兇猛捕抓之狀,令人觸目驚心。白無常白衣白帽,手搖蒲扇,帽上亦有“你也來了”四字,倒是慈眉善目,又使人感到親切。佛教《十五經(jīng)》稱:“閻魔法王遣閻魔卒,一名奪魂鬼,二名奪精鬼,三名縛魂鬼,即縛三魂至門關(guān)樹下?!币陨先砑此^專門勾魂的無常使者,而民間又以黑白二無常廣為傳之。當(dāng)然,二無常的職守與其相貌衣色吻合不二。黑無常兇惡,專勾罪惡之鬼;白無常面善,負責(zé)迎候善良之魂。過了黑白無常這一關(guān),才終于接近了“天子殿”。天子殿位于名山之顛,即“陰曹地府”的最高統(tǒng)治者閻羅天子所居之處。此殿年代久遠矣,據(jù)史載始建于晉,唐名“仙都觀”,宋稱“景德觀",又名“白鶴觀”,明改“閻王殿”,清初重建更名“閻君殿”,后稱“曜靈殿”,俗稱“天子殿”至今。名山群殿,已甚宏偉,而此殿則高高在上,軒昂冠之。順中軸線抬階而上,先是一座三重檐坊的木石牌坊擋在面前,正面書“天子殿”之名,背面書“幽都”二字。過了牌坊,又入山門,其狀重檐歇山,峨峨崔嵬,鐘鼓二樓峙對左右,鷹、蛇二將與雞腳、無常二神守衛(wèi)兩側(cè),極盡威武神異。山門之內(nèi)便是“天子殿”了。殿外飛檐翹角,形制宏闊。殿內(nèi)塑像眾多,離奇古怪,觸目驚心,陰森逼人。殿堂正中,閻羅天子高高在上,頭戴五彩鎏金碧玉龍冕旒,身穿九龍戲珠金袞袍,面慈神肅,莊重威嚴。身后的天子娘娘戴鳳冠、著霞披,容貌秀美。娘娘坐像兩旁分立著“左三曹”、“右三曹”的文臣武將;其下分立著“察查、審判、賞善、罰惡”四大判官;殿下兩廂,又站立“日游、夜游、黃蜂、豹尾、鳥嘴、魚鰓、無常、牛頭馬面、鬼王”十大陰帥。有的人模人樣,朝服紗帽;有的人身獸首,似人非人;或慈容睿目,或兇相咄咄。仰面視之,殿堂之上有大書“乾坤一氣”“神目如電”“善惡昭彰”等文字的諸匾奪目,橫梁之上更有青銅質(zhì)“孽鏡”高懸。此鏡又名“照妖鏡”,據(jù)說可鑒人善惡,知人身世。相傳有位縣令對鏡端容,竟是肥豬丑狀。僧人告其曰:一世貪官,九世變豬??h令慌忙將鏡污毀。然邪豈壓正,寶鏡依然高懸古今。殿堂左右廊又設(shè)東西地獄,亦即十八層地獄?!澳ツ?、挖心、火烙、寒冰、刀山、車裂、鋸解、油鍋、拔舌、礁春”等刑罰殘不忍睹,又有“活捉秦檜”、“活捉王魁”、“殺狗勸妻”、“目連救母”、“唐王游地府”等組像栩栩如生,陰森駭然,極盡教化,真可以讓作孽者膽戰(zhàn)心驚,亦可以讓善良人倍添善良。此中有一楹聯(lián)高掛,其言又曰: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論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甚覺有趣,令人深思。
走出“天子殿”,我等還游走了據(jù)說可以使亡靈忘掉前世的喝迷魂湯的孟婆茶樓,供奉著陰王即閻羅王形象塑造起源的陰長生、王方平道士的二仙祠,以及通往陰曹地府的鬼門關(guān)。并在鬼門關(guān)前又得一聯(lián):名山并非冥山,搜縱覓橫,何曾找著罰孽刑鬼;陰王哪是陰王,張冠李戴,原來為了化頑懾奸。我想這幅楹聯(lián)真是畫龍點睛之筆,揭秘釋惑地道出了“陰曹地府”的真諦。
原來,這“陰曹地府”,這“鬼國京城”,都是人們按照自己的道德標準和情感愿望附會而成,更是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按照自己的統(tǒng)治需要加工而成。相傳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在此修煉得道,隨后道教于此建“天師臺”膜拜之,并稱此山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及北魏,佛教傳入,儒道釋交融滲透,王、陰二人修煉成仙之說也演變?yōu)榉鸺覀髡f,王、陰二仙合二而一并顛倒姓氏,附會為“陰間之王”,又有“六道輪回”的觀點,“因果報應(yīng)”的理念,此山遂成“陰曹地府”。隋末唐初,又據(jù)王、陰二仙的傳說于此建造“仙都觀”。此后人們便憑其對“陰曹地府”的種種想象大造殿宇,代代不休。特別是到明太祖朱元璋時,大力提倡佛教,實行陰陽治國。其語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理既同,其名正當(dāng)”。即陽世有首都、省、州、縣府,陰間也要設(shè)都、省、州、縣城隍,尊稱豐都為陰都,豐都陰王也自然成為陰間天子即閻羅王。按所謂“陰陽同理”之說,詔命使各地神祗與官吏對口。至此,與陽世相對的陰間,便按照封建帝王的愚民政策要求和封建統(tǒng)治框架得以系統(tǒng)化、正規(guī)化。陰間的倫理綱常、刑獄制度也大致與陽間的封建秩序相匹配。在統(tǒng)治文化理念上,佛家的“六道輪回”說、“因果報應(yīng)”說,道家陰陽相對的太極圖形說、修煉成仙說,儒家的倫理綱常說,統(tǒng)統(tǒng)依照政治所需融入其內(nèi)。如此,豐都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人的陰間之都,陰天子閻羅王便成為陰間至高無上的帝王了。當(dāng)然,按照更大的統(tǒng)治框架,閻羅王應(yīng)是與人世帝王、海中龍王同地位,他的上面是玉帝。要不,孫猴子大鬧地府時,閻羅老兒就哭啼啼地飛上天,一口一聲“陛下”地瞎告狀。在玉帝的上面,當(dāng)然還有地位更高的佛,這又有了佛家所持的更宏大更具想像力的宇宙觀。如此,西方佛界、天、地、人統(tǒng)統(tǒng)框于一架,釋道儒三教巧妙統(tǒng)一,從而構(gòu)成更加嚴謹?shù)姆饨ň窠y(tǒng)治體系。這就應(yīng)是豐都鬼城之中佛道殿宇依序而立的道理了。
臨別,我們又急忙游了趟名氣很大的“鬼國神宮”。踏著腳下黃泉道,目睹地獄刑罰景,苦叫之聲甚烈,鬼哭之音彌彌;血血淋,陰慘慘,聞之心驚,觸之膽寒。膽小者驚叫失色,心虛者不敢張目。其實,此乃借旅游之名行賺錢之實的后人的新造化?,F(xiàn)代科學(xué)的電光聲色等等數(shù)理化手段又大顯神通,就顯示出極生動、極逼真的恐怖效果,不驚不乍才算怪呢!不過,至此又有一悟:鬼域之說雖被視為封建迷信,但確實又有教化眾生向善尚德的好主題,有嚴懲邪惡的威懾力。要不然,自古至今,豐都鬼城豈能香火繚繞不絕呢?再說,以豐都為核心的中國鬼文化也是中華民族一大智慧創(chuàng)造,甚至也是對世界很特殊的一種文明貢獻。試問,除了大中華文化圈,歐美人之西方民族,有這種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完善化的鬼東西嗎?沒有,肯定沒有。
“化腐朽為神奇”,我的心中居然生出深深的感動。
12月10日上午長江印象
上午10時許,“人源號”駛離豐都碼頭,向東進發(fā)。站在船尾四樓的觀景臺,戀心依依地作著長江行旅中之于白天的第一次道別,也是平生頭一次在輪船上如此親近地觀江,心中便有了別樣的詩情。應(yīng)是晴好之天,概因霧大,日頭斜掛高天,竟象一枚青白色的銀餅。江面上霧氣氤氳,江風(fēng)陣陣掠過,便化作一縷縷飄逸的白煙。兩岸景物,亦真亦幻。再望那漸漸遠去的名山豐都,在霧紗的纏裹中若隱若現(xiàn),神秘玄虛、愈添許多仙風(fēng)道骨的韻致。
移步船頭,但見江面寬闊,兩岸云山夾帶,極為壯觀。極目遠眺,水天一色,浩浩蕩蕩,直至碧落。忽然大江向左急轉(zhuǎn),峰回水轉(zhuǎn)間便頓顯一橋。急詢問,方知是豐都長江大橋。遠望之,橋身飛架于南北兩山之顛,懸空而置,不見橋墩,尤如長虹飛天,又似巨龍臥波,勢態(tài)雄極。抵近仰觀,只覺危乎高哉,如在云中。偌大江輪,其桅頂竟不及橋身之萬一。橋上車輛行人,亦如甲蟲螞蟻般渺小。我又是平生頭一回倚立江輪看長江之橋,驚奇之心,難以名狀。過罷那橋,“人源號”便像蹩足勁兒的長鯨,在高奏的汽笛聲中驟然加速。那江風(fēng)也愈加凜冽,有“風(fēng)頭如刀面如割”的嚴酷。然而,面對如此壯美的河山,這么點寒意算得了什么?我覺得自己已是飄揚于風(fēng)中的銳進之旗,與這大江這長風(fēng)這江輪融為一體并敢為人先;那激昂的情緒又象扶搖之鷹,早已翱翔于江天之上。
其實,同舟者大多是第一次游覽長江,象我如此忘形者可謂多矣。無論男女,無論少長,一個個歡呼雀躍,一聲聲低吟長嘯,那情狀,用“壯懷激烈”,用“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用無論什么詞匯來描述都不謂過。幸而甚之,同行的胡部長極適時的拿來了酒。那整瓶的烈酒分解在各各的紙杯中,便一個個都好像具了李白風(fēng)流阮藉狂放,臨風(fēng)豪飲,對酒當(dāng)歌,三下五除二便喝個凈光。“平時一滴不入口,興來頓使千人驚”,我們都不得不驚奇自己的豪放了。我進而思之,這大江是浩淼之濤,這酒則是濃縮之水,代而飲之,如飲江液,豈能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呢?豈能不使心潮江潮匯融如一,產(chǎn)生推波助瀾,豪情萬丈之功效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老胡已在昂揚地朗頌?!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小王部長已在雄豪地唱。多么好的詩詞,多么激揚的情緒。我想,蘇東坡的豪放羅貫中的才氣,都應(yīng)與這壯麗河山直接關(guān)聯(lián),都應(yīng)是在此種情緒下的神來之筆。如果說,“不到芳園,那知春色如許”,那么不臨江河,豈能豪情如濤。又想古之文人,怕都是讀得萬卷書,又行萬里路,方有驚世之作??v然才氣再高,閉門造車、憑空臆想是不可能做出妙文的;即是勉強堆湊,也只會是無生動、無靈魂的“八股”式垃圾。
時至中午,江霧褪盡,江風(fēng)也弱了許多。那江面,那兩岸景物,就清晰透亮地一覽無余。細看兩岸之山,并不顯高大峻峭,但卻綠樹婆娑,芳草萋萋。綠茵茵的山坡上,不時有三、四層高的白色樓房點綴著,或三座五座的星羅棋布,或數(shù)十幢參差座落。忽而又出現(xiàn)了許多距水極近的淺岸淺灘,其上屋舍依然。最奇妙的是,一矮山如島立于江側(cè),其上樓宇錯落,青瓦白墻,綠樹掩映,勢若正在行駛的輪渡之船。不及回味,兩山的峰谷間又閃出蜿蜒一河,其內(nèi)悠悠,不知所蹤。如此再三,或闊或狹,多不勝舉,很似城市大街旁的條條小巷。導(dǎo)游杜小姐說:這江中島這淺岸淺灘,不久前還是并不矮的水畔小山,一期蓄水后,便成了這種景致。若蓄水至179米,怕是就永沉江底了。因此,房屋中的居民都由政府遷走了、安置了。至于那夾山的河汊,也多半是蓄水后自然生出的。許多舊景觀淹沒了,更新更美的景觀又因之產(chǎn)生,如已負盛名的小三峽和小小三峽?!叭嗽刺枴毙兴偕跫?,前面出現(xiàn)了一行船隊,及近,方知是運煤之船。負重的船體吃水極深,那甲板距水似不足米余。便想這江河到底不是海洋,無狂風(fēng)巨浪之憂,方敢如此滿載,便覺得出這大江行舟的優(yōu)勢。杜導(dǎo)游說:這都是大壩蓄水的好處,高峽平湖已成,險灘詭石盡沉江底,便大大提升了輪船的運力。說話間又有一巨型客輪溯江而上,所謂“溯”,逆水行舟之謂。但現(xiàn)在已看不出任何費力爬高的艱難,依然是疾行平波的輕松。二輪相會,互鳴汽笛,極盡軒昂;兩輪倚舷之人,也遙相揮手,互致問好;又有海鷗翻飛檣桅,翠鳴悠揚。和諧溫馨之韻,生動蕩漾江天。
兩點一刻許,一玲瓏之景又現(xiàn)于江左。遠望之,但見一塔緊貼孤峰絕壁,扶搖直上,塔檐飛翹,翼角凌空,塔身仰背,風(fēng)貌殊奇。杜小姐又告之日:此景叫石寶寨,是一處省級文物,由寨門、寨身和寨頂古剎組成,是三面四角的塔形樓閣。登臨寨頂,俯視大江,是一種很別致的享受。負寨之山因狀如印臺被稱為玉印山。又傳這是女媧補天遺留的五彩之石,因而又叫女媧石。最可稱幸的是,三峽蓄水后,此寨僅淹沒底部少許,無須搬遷,其狀宛如龍宮出水,又平添出別樣的景致。杜小姐其言生動,但航程中未曾安排參觀,不免遺憾。
下午三時,頭頂云破天開,紅日高照。迎著日頭望江,但見金麟萬片,漫江輝煌。又倚欄后望,船首疾行間,鉛舷旁犁開一道狀如橢圓寬約兩米的浪溝。浪聲喧嘩中,又將一道平行狀的波溝甩在身后。在日光的側(cè)照下,呈現(xiàn)出梳刺狀的金波。“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我的渭南鄉(xiāng)黨白居易的千古佳句。我想,他那美好的抒寫肯定就在長江之上,那如火的江花莫不是指這浮光耀金的波浪,那如綠似藍的江水又莫不是指青山的倒映。其實,不待春色降臨,這大江之水也是碧透了的,那山也是青透了的。這綠水青山映紅日的美景,真是難以用文字來描述??!傍晚,船至云陽碼頭,此處有張飛廟,但因時間緊迫未及入內(nèi)。在碼頭上的街市草草吃了晚飯,又于超市補充了酒食給養(yǎng),便趕忙回船。輪船連夜進發(fā),朝著下一個觀光點———白帝城。
12月11日早晨游白帝城
早晨7時,船靠奉節(jié)碼頭,遂轉(zhuǎn)乘小游艇“仙女號”。此時旭日初現(xiàn),藍天如洗,江水碧透。艇行于水,似仙子凌波,步履輕盈,極盡婀娜。環(huán)視周遭,青山如黛,平湖浩淼,尤如仙境。
約半小時,白帝城到了。由下概覽,一面靠山,三面環(huán)水,居高臨下,吞吐波濤,形勢險要。一登岸,須沿陡峭的石階道盤旋而上,二人抬的“滑桿”便顯示作用。游人步步攀高,已是汗涔氣喘。然抬“滑桿”的腳夫卻顯得步履從容負重若輕。眾人便感嘆道:巴人生于斯,就練就了好腳力。我卻想:那源動力卻肯定是錢,每趟30元,也只消十幾分鐘功夫,這個苦呀,下得值!你說干什么行業(yè)輕松容易呢?仔細想想,各有各的苦衷,都不易。“滑桿”這種交通工具,我在小說《紅巖》里見過,那是華瑩山的雙槍老太婆為救江姐扮成鬧老太時所乘,不料倒在此不期而遇。但不知劉備當(dāng)年坐沒坐過,也許那時已有了,也許有“滑竿”是后來的事。還是青年人行,同行的小才女張瑜便“爽”了一把。我問其妙,她便甩出句很精彩的話:享受的是舒服,感覺的是新奇,品味的是文化。
登上危乎高哉的絕崖,便來到白帝城廟苑。廟門左右嵌有一聯(lián):萬國衣冠冕旒僭號稱尊豈容公孫躍馬;三分鼎足紆籌托孤寄命賴有諸葛臥龍。開宗明義,斯史昭然。廟內(nèi)有明良殿、武侯祠、望江樓等明清建筑,回廊疊閣,蔚為大觀。但重要的還是托孤殿了。其內(nèi)有章武三年夏劉備永安宮托孤歷史情景的再現(xiàn)。蠟像人物,文著衣錦,武掛盔甲,維妙維肖,酷似真人??茨莿洌瑨暝诓∨P之榻,遺囑于文武之臣。丞相諸葛亮與大將趙子龍分左右侍立近前,文臣武將皆環(huán)立于堂。病榻之下,便是跪倒塵埃的二位小皇子即魯王劉永、梁王劉理。氣氛凝重,極盡悲愴。望之生幽古之思,臨之發(fā)興亡之慨。您看那劉備,漢未亂世之際,圖謀恢復(fù),桃園結(jié)義。興兵伐戈,借漢中山靖王之后漢獻帝之叔輩正統(tǒng)名份聞達諸侯,賴三顧茅廬得諸葛孔明曠世奇才三分天下。割據(jù)西川,雄霸一時。其二弟關(guān)羽,出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壕邊斬蔡旸,勇武冠于天下;人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護嫂走單騎,忠義美譽海內(nèi)。然關(guān)羽名高自傲,大意輕敵,導(dǎo)致失卻荊州,敗走麥城,終為東吳孫權(quán)、呂蒙所擒殺。劉備聞之,悲慟欲絕,只念桃園結(jié)義兄弟情,不顧諸葛亮和趙云的苦苦勸阻,傾舉國之兵伐吳復(fù)仇。遙想當(dāng)年,三軍縞素舉哀兵,白人白馬白旗號,水陸并進,刀槍耀眼,衣甲鮮明,殺氣騰騰,勢可吞吳,何其悲壯!不料禍不單行,二弟剛歿,三弟張飛又被叛將范疆、張達所害。劉備悲憤已極,理智全失,只顧催軍疾進,終于在彝陵猇亭被吳將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慘敗逃至白帝城。就有了憂憤成疾,一命歸天的悲哀結(jié)局,就有了向諸葛亮將國事家事一并托咐的悲愴一幕,也就有了白帝城沉重千古的史話。
說到彝陵猇亭之戰(zhàn),我的思緒中便又鏈接出兩段三國的傳奇。一則是當(dāng)年劉備與軍師龐統(tǒng)于長江之畔見一少婦。龐統(tǒng)警告曰“:此婦腹中之兒于主公不利,可殺之?!眲錆尚娜屎?,以為無怨無仇,又是身懷六甲之婦,不忍加害。倏忽離去,龐統(tǒng)頓足嘆道“:十六年之后,必成大患?!痹搵D人所產(chǎn)之子正是東吳名將陸遜,果然在龐統(tǒng)預(yù)言的這一年大敗劉備并致其于死地。此說系民間傳說,查無史證,但有一處遺跡卻不容置疑。在距白帝城不遠處奉節(jié)城池的東南方,從臥龍江方向朝長江江心伸出一條長達三里的狹長磧壩,形成了可以阻擋兵船的屏障。這便是諸葛亮那聞名天下的水中八陣。所謂八陣,即以“天、地、風(fēng)、云、龍、虎、鳥、蛇”為名之戰(zhàn)陣。其內(nèi)大陣包小陣,演變出八八六十四陣,彼此又合為一個大方陣。加上陣后另設(shè)騎兵二十四陣,游變往返,陣法無窮,神鬼莫測。《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寫道:東吳大將陸遜火燒蜀軍連營七百里,縱馬靠近了魚腹浦,“看見前面臨山傍江,一股煞氣,沖天而起”,便幾番差哨馬探視,皆“回報并無軍屯在此”。陸遜等引數(shù)十騎親往察看,不料鉆進了水八陣之中?!胺接鲫?,忽然狂風(fēng)大作,一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质隙耄稐克萍?;橫沙泥土,重迭如山;江聲浪涌,有如劍鼓之聲。陸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亮之計!”由于敬畏諸葛亮,陸遜才打消了窮追猛打的念頭。
如此看來,善良仁慈是美德,勿容置疑,但若善的是非不辨,沒有原則,這善這仁不僅變了味,甚至還成了反受其害的禍由。假若劉備于當(dāng)初聽了龐統(tǒng)之言,又豈有后來的彝陵慘敗。多虧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預(yù)設(shè)此陣,若不然,劉備縱是想在此地又死又托孤,恐怕連腳跟都站不穩(wěn),弄不好還會讓陸遜捉了去。那么,白帝城一定會因此大失厚重大減魅力。
當(dāng)然,除了劉備,還有那個西漢末年的公孫述。王莽篡位時,為大將的公孫述便也趁勢割據(jù)四川,并以此為基,覬覦天下。某一日策馬到此,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建造城池,屯兵把守。城中有一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霧氣,宛若龍形,公孫述便玄虛故弄,言曰“白龍出井”,以為是他日后登基稱帝之兆。公孫述到底于隨后的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稱為“白帝山”。老百姓總是講實惠的,當(dāng)時天下戰(zhàn)亂,唯有此地相對寧靜,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享于一隅。當(dāng)?shù)匕傩丈钅畎椎郯舶钍a澤之德,筑廟塑像,代代供祀。到了明代,大概是靠拉桿子殺伐起家的朱家王朝,對公孫述這樣的“造反派”心懷余悸,或者是賣石灰見不得賣面的,就對公孫述刻意貶低。卻將崇尚忠義、主張正統(tǒng)的桃園兄弟格外高看,便攆走了公孫述,請進了劉、關(guān)、張。這廟苑便由此易了主人。但老百姓依然稱謂如故,加之白帝城年代久遠,影響太大,總算是將一個舊名兒一直保留至今。
白帝廟碑刻甚多,有近代文人墨跡,亦有隋唐古韻陳列,其中一碑奇甚。碑上鐫刻梧桐、牡丹、鳳凰于其上,刀工精美,呼應(yīng)和諧,名謂“三王碑”,即梧桐為百樹之王,鳳凰為百鳥之王,牡丹為百花之王。然講解員之述僅局限于藝術(shù)之絕。我則以為,此碑應(yīng)暗寓三國劉、關(guān)、張,曲寫桃園三結(jié)義。相傳劉備,雙耳垂腮,雙手過膝,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具復(fù)興漢室之志,招賢納士之風(fēng),蔭被眾生之德,其表其質(zhì)當(dāng)為梧桐;關(guān)羽蠶眉鳳目,美髯俊逸,氣性高傲,目空自大,有翱翔蔑視之態(tài),震懾群英之威,忠勇仁義之質(zhì),當(dāng)為鳳凰;張飛豹眼虎須,威猛無敵,性暴氣豪,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聲威獨響之名,其質(zhì)又當(dāng)為牡丹。梧桐引鳳生花,三王相得益彰,強強結(jié)義致盛,勛業(yè)萬古流芳。此即“三王碑”的意和境。又有一碑謂《竹葉碑》,乍看是三枝翠竹,細察卻是首五言詩。其詩曰:“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葉淡,經(jīng)久不凋零?!敝v解員說這是巧借青竹畫,詩頌劉、關(guān)、張。而我卻以為這個碑明明是對公孫述的贊頌。公孫述較之王莽、劉秀這種大人物確實顯得枝孤葉淡,但總歸是曾經(jīng)為百姓造福祉營安寧,依然會在人民心中“經(jīng)久不凋零”,這從不更名屹立千余載的白帝城便是佐證。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自三國戰(zhàn)亂迄今,往事越干年。然分裂動亂總不長久,統(tǒng)一強盛和安寧幸福方是歷史主流。若劉、關(guān)、張及公孫述靈魂有知,目睹今日大中華之統(tǒng)一強盛,當(dāng)含笑于九泉矣!
出得廟門,由孝文弟拍照留念。又見眾游客在臨江城垛的拐角處爭相照像。及近一看,此處有石碑矗立,上書“夔門”二字,心中狂喜,急俯垛口眺望。但見對面峰巒雄峙,酷似一門,大江涌流,江輪出入,呈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講解員在旁朗朗言道:這夔門是三峽之門,長江鎖鑰,名揚天下,十圓錢人民幣背面的風(fēng)景便是夔門。
啊啊,夔門,你原來在此,我算是明白公孫述和諸葛亮的用心了。啊啊,名揚天下的大三峽,我終于看到你的身影了。
12月11日上午舟行瞿塘峽
10時30分,船離奉節(jié),繞白帝城,,直入夔門。江面陡然緊縮,百余米寬的航道上,江滔奔涌,一瀉千里。兩旁白鹽、赤甲二山夾江對峙,壁立如削。白鹽山崖白石素,赤甲山色赤峰朱,一江之隔,色彩迥異,了然分明。又恰似銀甲紅袍二神將,威風(fēng)凜凜,守于江門?!鞍}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蒼穹”,“兩山夾抱如門閥,一穴大風(fēng)從中出”。江山一體,形似神肖,神工鬼斧,殊甚妙絕。間有江輪對開,鳴笛互致,山鳴谷應(yīng),余音回蕩。生動之氣,又浩然于江天之上。
入得夔門,便是瞿塘峽8公里的壯偉之景。三峽之中,瞿塘峽最短最窄,然險峻之狀,氣勢之雄,卻當(dāng)為魁首。舉目遠望,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迭嶂,遮天蔽日;江成一線,水暗山陰。仰首上眺,千仞之峰,垂直于水。峰腰白云繚繞,亦真亦幻。麗日之下,峰巔之崖或銀光閃閃,或紅妝燦燦。銳峰之間,景觀不同;一山之上,物象異然??v橫覽之,兩岸之山,或雄渾厚穩(wěn),或危崖凌空,或逸秀俊朗,各顯風(fēng)姿,各具個性,然總體氣質(zhì),極具陽剛。似部伍排列,如甲兵布陣,威武堂堂,英姿勃發(fā),林林總總,渾然天成。故事傳奇,亦多具英雄征服色彩,顯扭轉(zhuǎn)乾坤意象。相傳大禹治水至此,只見高山攔阻,洪水無路。驅(qū)神牛觸瞿塘之山,揮神斧劈摩天之峰,均告失敗。遂造訪民間能工巧匠,集思廣益,采納雅言,終得火攻之策。是時烈焰沖天,巨峰崩裂,赤甲、白鹽二山屈服閃道,遂成瞿塘及夔門通道。
瞿塘峽因其形勢,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史載南北朝宋景平五年,宋將徐宗武曾以七條鐵索橫江設(shè)關(guān),草堂河匯入瞿塘處的石盤上,兩根鐵柱依然可辨,這便是“鐵鎖關(guān)”的遺跡。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張獻忠部亦在此西山布兵守關(guān),據(jù)說瞿塘峽西口北岸的峭壁上,有人工開鑿的石孔并排,謂之“偷水孔”。蓋因明軍占領(lǐng)峽谷,切斷水源,農(nóng)民軍為解除困境不得已而為。我想張獻忠的確一度占據(jù)巴蜀,明軍調(diào)兵遣將,力圖剿滅,故“偷水孔”之說的確成立。但南北朝時,南朝劉宋的疆域已經(jīng)抵近黃河,大敵北魏秦巴隔阻,遠在北方,此處設(shè)防又是何道理?再往前想,經(jīng)過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zhàn),前秦戰(zhàn)敗崩潰,北方陷于大亂。后來雖有北魏再次統(tǒng)一,但經(jīng)年用兵,疲軍乏戈,已經(jīng)無力南窺,進入了南北朝長期對峙的歷史階段。既然如此,在遠離邊關(guān)、山河險阻的腹地橫江設(shè)隘,豈不是多此一舉?心甚懸疑,難覓釋對。
不容深思,那一方方石刻的文墨已撞人視界。船疾山高,只能略覽一二。清代劉心源隸書“夔門”二字,古樸風(fēng)雅。而張伯翔所書之“瞿塘”醒鮮奪目,筆力雄健。國民黨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的隸書“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則更顯英武豪邁。據(jù)杜小姐講解,此處石刻薈萃,有粉壁堂之譽。篆、隸、楷、行皆具,始于宋代,終于民國。其中南宋書家趙公碩所書《宋中興圣德碑》文字近千,面積達28平米,雖然內(nèi)容是為宋高宗、宋孝宗歌功頌德的廟堂之作,但石刻精美,是萬里長江上的名碑奇珍。三峽蓄水后,所有碑石已原樣切割上移,文物保護之舉,亦可謂功德無量。遙望石刻墨寶,俱在懸崖絕壁之間,想當(dāng)時鐫刻之難,也屬鬼斧神工;后來的整體移位,又肯定是難上加難。如何施工,超出想象,不亦嗟嘆。
但更不曾預(yù)料的是,這里居然也有了楊家將的蹤跡。絕壁之上,有“之”字形石梯赫然在目,這便是著名的“孟良梯”了。據(jù)說北宋抗遼名將楊業(yè)壯烈殉國后,尸骨被奸臣草葬于白鹽山之腰。楊門部將孟良決心盜骨還梓,就駕舟入峽,夜闌之時鑿石穿孔,架木為梯。不料被白帝廟之僧窺見,遂以半夜雞鳴的伎倆致其功虧一簣。孟良怒而殺僧,但老令公的尸骨卻沒盜到。我心中感慨:楊業(yè)兵敗于山西朔州,就義于幽州遼營,尸骨怎能到此奇絕之地?當(dāng)為民間傳奇。然而歷代百姓寧可信其有,決不信其無,如此謬誤,卻有頌揚美好的妙用。杜小姐說:前面還有穆桂英的藏甲洞,老百姓都相信穆桂英的盔甲藏在里面。同行的美女小張說:該不是到了楊門女將這一茬,看透了朝廷昏庸無能忠奸不分,就決計解甲隱匿,水不出仕。杜小姐便笑了,說道:楊家將不可能到此卻于此留名,表達的正是咱老百姓對愛國英雄的崇敬。而且,這是咱們中國最美的江最美的峽,在此留名,就是最高禮贊,就是萬古流芳。聽其言,吾心甚愜矣,畢竟姓楊,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人呀!心中感慨系之,那詩句也便激流如泉:忍厚負重許國死,百姓慧眼論公平;瞿塘有幸傳佳話,楊門流芳華夏中。
據(jù)杜小姐說,三峽古棧道又當(dāng)為一絕。自瞿塘峽草堂河?xùn)|岸,至巫峽川鄂交界處的青蓮溪,綿延百里之遙。絕壁之上,棧道鑿山開架,鐵鏈石橋勾接,頭壓千仞峰巒,腳踏萬頃波瀾。纖夫與轎工并行,車馬路人不絕。天工造化,人力奇跡,珠連璧合。至今其上還可行人。待三峽蓄水達175米高程,古棧道及眼前不少風(fēng)景便將永沉江底。聽言心中不免婉惜。又想高峽平湖,善莫大焉。僅一次蓄水,已顯湖光之妙;若二次蓄水,萬噸巨輪可直抵重慶,黃金水道,更添貴重。又具發(fā)電、防洪之利。此乃舍小而求大,舍次而求要,利國利民,功德無量。不過此行幸甚,遺跡部分尚在,權(quán)做告別之睹。再者古代奇跡,將永駐江波之中下,為后來的探險家又添一道迷蹤,亦不失藏幽匿玄的意外之妙。
不覺又到風(fēng)箱峽,北岸之山,懸?guī)r縫隙之中,有方形奇石狀似風(fēng)箱,傳說是魯班的風(fēng)箱,此段峽谷也由此得名。后有采藥人攀登探秘,方知是古代巴人所遺巖葬懸棺。懸崖絕壁,危乎高哉,依現(xiàn)代科技手段也怕是難以登臨,真不知古人是如何將死者尸骨高懸其上。
風(fēng)箱峽之下,又見北岸一峰崢嶸,形狀酷似西望秋月的一頭犀牛。鐵青的山,藍藍的天,就那樣對比分明地襯著那憨態(tài)的牛。似一幅剪影,懸掛峽天,趣味良多,是謂“犀牛望月”。此景又有“豬八戒望月宮”之說。說是那天蓬元帥,因醉闖廣寒官調(diào)戲嫦娥仙子,被玉帝降旨打下凡塵誤投豬胎。然色心不滅,每每對月仰望,相思淚流。如此看來,那翹首奇峰亦肖似一豬,其態(tài)憨甚,其情癡極。眾人望豬皆活泛輕佻,靈感大開?;蛐Φ溃哼@應(yīng)叫丑八怪單戀美仙女,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驊蜓裕豪县i倒是個癡情男,不但不記仇,反倒一如初衷地愛戀著。不象當(dāng)世許多官家大款,一旦發(fā)了籍,就想著“升官發(fā)財換老婆”的歪折兒,或者金屋藏嬌包二奶,或者做個“天天當(dāng)新郎,夜夜入洞房”的風(fēng)流漢。象老豬那么癡兒瓜幾地求真愛,玩感情,鬼才肯干呢!或笑侃:據(jù)說豬八戒最受當(dāng)今女性青睞,為什么?無絲毫道學(xué)家偽裝,盡是性情中人味。敢愛敢追求,又特別憐香惜玉,還不怕人家譏他好色,這樣好男人,女人焉能不愛。我則說:我且不扯太遠,于景于情倒是有一偉大發(fā)現(xiàn)。眾人急詢問,我則正色宣示曰:老豬一滴相思淚,化作長江萬古流。只要這頭石豬在,江水便永不枯竭。杜小姐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說你們這些文人呀,真是想得多也想得玄,真將石頭都能點活。
離開了豬八戒的情趣,又入了對錯峰的傳奇。南岸峰巒之上,山巖對錯,峰頂尖削,似口中亂生之齒。相傳古時,有十二條蛟龍暴虐于巫山峽江。每每作崇,風(fēng)狂浪卷,舟傾房塌,生靈涂炭。一日,王母娘娘的小女兒瑤姬駕云路過,見其作孽,使用手指劈殺。電閃雷鳴的瞬間,眾惡龍俱死峽中,龍身化為石山,卻不料堵住了長江去路?,幖П阌种挠黹_道疏通,不料將江道開錯,江水反而更高,便只好另尋通道,故而此峽段又叫“錯開峽”。
告別錯開峽段,忽然江面開闊,豁然開朗,八公里的瞿塘峽便甩在了身后。真快呀,好象是在看一部聲像俱佳、畫意詩情的風(fēng)光大片,未曾過癮就亮出了“再見”二字。便又急問巫峽何時可到,杜小姐說:早著呢,今天的歸宿地是巫山縣城,那是一座新城,疊羅漢似的倚山建筑,很有特色;再者,大寧河中小三峽,美麗得不可方物,非常值得一游。切莫錯過哦!
12月11日夜泊巫山縣
下午2時許,船抵巫山縣城。在江中眺望,城市位于江北,倚山面水。樓房鱗次櫛比,層層迭矗,直入峰端。臨江之處,又有幢幢高樓參差座落,象玲瓏寶塔,象多棱積木,造型各異。城市的色彩亮麗嶄新,似剛出滿月的新生兒,似一夜春風(fēng)后拱破泥土的竹筍,鮮活活地可愛,清凌凌地生動。
眾游客魚貫登岸,匆忙忙地疾走,我知道其中不少人早已在船上預(yù)訂好游覽小三峽,應(yīng)是趕奔去那里的旅游車輛或船只。然而,我等卻要將腳步落在這城中。同行的老邢意外地崴了腳脖,挺重,已不能行走,須抓住這半天時間進行治療。不大功夫,上岸去找腳夫的杜導(dǎo)游回來了,帶來的居然是一頂轎子。價錢合適,只有80元。待將老邢背扶入轎,四個轎夫便齊心協(xié)力,舉步攀登。畢竟是極陡極高的臺階道,僅行止第一平臺,已是氣力不濟。我等一行人便上前替換,一起抖擻精神抬起轎子,杜導(dǎo)游與萍、瑜兩位美女也扶轎疾行。老邢因禍得福,竟笑得前仰后合。轎行扶搖,聲浪喧嘩,便使得碼頭觀者如潮,一時間廚不下飪,賈不售貨,人歡狗吠,熱鬧非凡。及至馬路,又換乘中巴,由杜導(dǎo)游指引著徑至一盲人按摩醫(yī)院。又是按摩、又是針刺、又是拔火罐,待瘀血吸出,老邢已覺疼痛消失。醫(yī)術(shù)高明,收費卻僅有30元。隨后在一家川菜館吃了飯,才將這座城市仔細打量。
巫山原是座有數(shù)千年滄桑的古城。位處巫峽西口、長江與大寧河交匯處的北岸。為重慶所轄的最靠東的縣城。春秋為夔子之國,戰(zhàn)國是楚國的巫郡。晉代郭璞《巫咸山賦》載曰:唐堯時有一御醫(yī)巫咸深得堯心,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斯地,故以巫為地名。另一說因城在巫山懷抱之中,故稱巫山。老城已因三峽蓄水沉埋江中,此城當(dāng)為搬遷后的新城。
新城布局依山就勢,四條馬路依山開鑿,層層抬高,平行鋪陳,一條“神女大道”如梯串接,直通極頂。順此大道拾階而上,街道之上又是街道。街兩旁新樓比肩,商家繁茂如串珠;仰頭上望,樓上有樓,路上有路;俯首下視,下端車如甲蟲,人如螻蟻。原來的巫山城中有大街小巷十二條,皆以巫山十二峰命名之。今新城之中,亦以昔時冠名沿用如故。地域風(fēng)情,文化特色,彰顯其中,別有趣味。
縣城中心為縣府位置,高闕之上,縣府大樓宏偉矗立,其下廣場寬闊,周圍商場及文娛場所眾多。市民休閑,游客觀覽,身影如織,甚是繁華。高闕上端,又有巨大之壁,鐫刻著《巫山新城賦》。言巫山縣史,銘搬遷情狀,體例文言,詞章華美。有《岳陽樓記》之形影,類《滕王閣詩序》之氣魄,又陡添許多文化氛圍。居高臨下南望長江,江面開闊,船來舟往,頗為壯觀。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此處江面在汛期變化最大,水位可直升50余米,江面則寬達七八百米,如在那時觀江,更是波瀾壯闊浩浩蕩蕩的大氣象。
入夜,又于縣府大樓內(nèi)的大禮堂觀看名為《巫山之夜》的文藝演出。開場之前,超大屏幕的電視中又特別放映了介紹大寧河及小三峽風(fēng)光的專題片。方知大寧河源自陜西平利縣的中南山,穿越重慶所轄的巫溪、巫山兩縣,綿延700余里,由巫峽西口注入長江,系三峽區(qū)域最大支流。大寧河沿途有七個峽谷,而小三峽即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最為著名。船行其間,大峽套小峽,出峽復(fù)入峽,無處不蒼翠,有水盡飛泉,山雄峰巒秀,河清如碧玉。妖嬈秀媚、神秘莫測、幽古玄奇。影片又有優(yōu)美的音樂靈動其間,有詩化的解說傳神化意,僅是浮光掠影的一瞥,已深覺陶醉。同船的倆西安鄉(xiāng)黨說:他倆白天去過了,真是美如仙境。比起大三峽的雄偉壯麗,卻是小秀碧玉,別有趣味。又說常言道“看景不如聽景”,到了小三峽,這觀點卻應(yīng)顛倒過來,應(yīng)叫做“聽景不如看景”。這專題片拍得再好,也畢竟太局限了,只能是個大概。杜導(dǎo)游則形容道:如果說大三峽是濃妝艷抹的宮廷貴婦,小三峽便是索面深閨的絕色美女。酈道元寫三峽,其云“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如此情景,在如今的大三峽中已很難體味,但若進入小山峽,卻應(yīng)有盡有。聽言愈感婉惜,只是這時機已經(jīng)錯過,若想彌補,只有待以后了,真是魚與熊掌不可嫌得呀!
說話間,大幕拉開,節(jié)目開演。巴山風(fēng)情、峽江文化,借此平臺和盤托出,原味原汁。時而男女對歌,大膽示愛,有野味十足的風(fēng)情和浪漫;時而纖夫負重,船工弄潮,又回歸到從前的歷史。當(dāng)?shù)鼗樗妆硌葑钍怯腥?,由新娘“哭嫁”,到拜堂成親,嫁妝、家具、電器一應(yīng)入場。臺上演員與臺下觀眾互動,劇場舞臺融匯一體,情景逼真,如火燎人。想不到的是,同伴峰還被請上舞臺,妝成新郎,與那美艷的新娘拜堂入洞房。捧腹歡笑間,那喜糖便真的被大把大把撒落臺下。但最令人感動的卻是情景再現(xiàn)劇《告別故園》,三峽庫區(qū)要蓄水了,當(dāng)?shù)匕傩障蚴来幼〉募覉@,向父母祖宗的陵墓作最后告別。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身負書包的學(xué)生,拖兒帶女的父母,一個個長跪叩首,久久不起,淚灑塵埃。人生自古傷別離,更何況自此一別,一切一切都沉沒江底,竟成永訣。然而,他們揮去別淚,義無反顧,以舍小家為大家,舍故園為國家的覺悟,拖家?guī)Э?,走上了千里遷徙路。此情此景,使得全場唏噓淚流,隨后又是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觀眾,也就是我們這來自祖國各地以及國外的游客們,已徹底被三峽大移民的壯舉和精神感動了。
夜色中的巫山城,路邊華燈盞盞,分外晶瑩;路中車駛?cè)诵校苁菬狒[。萬家燈光層層閃爍,亮在山中,那山就披金戴玉般地瑰麗;江邊大廈霓虹彩飾,映在江中,江水就亦真亦幻地玄妙。如天庭降臨人間,若龍宮浮現(xiàn)水面。比起大都會的重慶,雖然少了宏大和輝煌,但卻別有玲瓏剔透的雅致。望景生情,我忽然又有了奇怪之想,但不知此時此刻,那淹沒江底的老城市又該是什么情景?條條大街上,揚子鱷應(yīng)該在悠閑地散步;殘垣斷壁中,又肯定成了魚兒們聚會和戲嬉的娛樂場。說不定,在街頭巷尾的某個角落,還有著水族情侶們幸福的幽會呢,那里也應(yīng)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責(zé)任編輯柳江子
作者簡介:楊智華,男,陜西省文聯(lián)第二屆德藝雙馨優(yōu)秀會員榮譽稱號獲得者,陜西省能源化工作協(xié)副主席。主要著作有中篇小說集《礦長的上午》、散文集《走馬千秋雪》、長篇小說《狼俠行動》、《春潭驚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