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ah Teh
據(jù)說有一天,漢文帝穿越遇上了漢武帝。漢武帝用英文跟他打招呼:“Hi,Wendy!”漢文帝也笑著回應(yīng):“Hi, Woody!”
如果古人有英文名,應(yīng)該怎么翻譯呢?
首先是直譯法,它的原則只有一個:中文叫什么,英文也叫什么。比如,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英文名叫作Juicy;三國名將周瑜,英文名叫作Joey;“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英文名叫作Vans。
然而,對于王安石的英文名,部分人有不同的意見:“王安石字介甫,不是叫Jeff嗎?”于是,還派生了第二種譯法——字譯法。
眾所周知,古人除了“名”還有“字”。那么,給古人取英文名,不一定要按名取,還可以按字取,比如,“詩圣”杜甫,字子美,英文名叫作Jimmy;至圣先師孔子,字仲尼,英文名叫作Johnny;喜歡作詩不寫題的李商隱,字義山,英文名叫作Eason……
除了簡單粗暴的直譯法,還有一些高端玩家提出了第三種譯法——意譯法。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名字的意思來轉(zhuǎn)譯成對應(yīng)意義的英文,比如,陸游的英文名叫作WiFi;張無忌,英文名叫作Whatever Zhang;任我行,英文名叫作Let me go。
你以為這種奇怪的翻譯是現(xiàn)代網(wǎng)友首創(chuàng)的嗎?其實,早在19世紀(jì)的中國沿海通商口岸就非常流行一種怪調(diào)英語——洋涇浜英語,是中國商人為行商方便而說的一種語法不準(zhǔn)、帶口音的英語,后來已不限地域,泛指所有怪調(diào)的中國式英語。譬如,孫中山現(xiàn)在的正式英文名叫Sun Yat-sen,這個英文名取自他的字——逸仙,這里的英語拼法,并非漢語拼音,而是粵語讀音。
那么,按照正規(guī)的方法,古人的姓名究竟該如何翻譯呢?其實就跟現(xiàn)代人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漢語拼音翻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