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2015年底,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尋“萬魚戶”不遇》的文章,說的是我們在當年11月去麗水景寧,想要拍一只綽號“萬魚戶”的東方白鸛卻與它失之交臂的故事。那次,我們剛到那里,這只因遷徙迷途而在那里已經(jīng)逗留了兩個月之久的東方白鸛,恰好已經(jīng)于前兩天飛走了。
問題是,為什么我拖了兩個月才去拍這只東方白鸛呢?一開始固然是沒有時間,而到后來,我又想,11月下旬是俗稱“胡子蛙”的崇安髭蟾的繁殖時間,麗水離寧波又這么遠,去一趟不容易,何不趁拍東方白鸛的同時,也把“胡子蛙”給收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很遺憾,尋“萬魚戶”不遇,后來尋“胡子蛙”竟然又不遇。另外,為了方便起見,這里把尋大樹蛙不遇的故事也一并記錄之。
深秋高山尋奇蛙
可能很多人很好奇,崇安髭蟾是怎么樣的一種動物?為什么又叫“胡子蛙”?
說真的,我比大家更好奇,所以才會不惜來回800多公里去尋找它,可惜沒有親眼見到,因此也只能搜羅資料,給大家一個關(guān)于崇安髭蟾的大致印象。先從它的名字說起,崇安是地名,位于福建武夷山市;髭,即髭須,胡須的意思,認真說來,“唇上曰髭,唇下為須”;蟾,是說它是鋤足蟾科髭蟾屬的兩棲動物。顯然,關(guān)鍵詞是“髭”,原來,成年崇安髭蟾的上唇兩邊生有一對黑色的角質(zhì)刺(有的為兩對刺),看上去跟不修邊幅的男人一樣,胡子拉碴,故名“髭蟾”。崇安髭蟾是我國特有的珍稀蟾類,棲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木繁茂山區(qū),在以武夷山為中心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帶分布較多。
崇安髭蟾平時藏匿得很好,難以見到。它有個奇特的習(xí)性,即在秋末冬初繁殖。到了11月深秋季節(jié),絕大多數(shù)兩棲動物都已進入冬眠,而此時卻正是崇安髭蟾的求偶時節(jié)。雄蟾于入夜后進入溪流,大聲鳴叫以吸引雌蟾,有人說,那是“鵝叫般的洪亮鳴聲”。
那次,我和妻子,還有朋友孫小美,先到景寧興沖沖去找東方白鸛,結(jié)果大失所望。我還開玩笑說,沒事沒事,接下來我們?nèi)フ摇昂油堋背绨谗隗?,這個不會飛走的,而且有專家“錘男神”(王聿凡,網(wǎng)名“錘錘”)同行,一定可以拍到的!
于是,我們又從景寧縣趕到龍泉縣,與事先約好的“錘男神”在山中某村落碰頭。當天晚上,一行人驅(qū)車來到海拔約1000米的高山上,在一條溪流附近停車,這地方“錘錘”以前做調(diào)查時曾經(jīng)來過。時值11月底,又是在這么高的山上,氣溫之低可想而知。但我們都很興奮,心想馬上就可以看到傳說中的“胡子蛙”了。
剛沿著溪畔走了沒多久,左邊山坡上就出現(xiàn)了一雙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是什么野生動物。大家都驚呼了起來。走在隊伍前面的“錘錘”前去查看,這雙眼睛馬上消失在了黑暗中?!板N錘”說,應(yīng)該是一種麂(小型鹿科動物),已經(jīng)跑掉了。于是我們進入溪流,開始找髭蟾。“錘錘”說,奇怪,怎么沒有聽到叫聲?我們一行人分頭仔細找,可惜一只髭蟾都沒有找到,當然,也不能說一無所獲,至少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崇安髭蟾的蝌蚪。這些蝌蚪都是好幾厘米長的大個子,隱伏在冰涼溪水下的石頭邊。仔細看,它們的尾部與背部相接處,有一條淺色斑,形似大寫的英文字母“Y”,也很像一條魚的分叉的尾。由于高山上水溫低,崇安髭蟾的蝌蚪要經(jīng)過1—2年才能完成變態(tài),成為成蟾。顯然,這些大蝌蚪應(yīng)該是前一年秋天孵化出來的。
那天晚上,我們沒有找到成蟾,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錯過了它們的繁殖季節(jié):要么來晚了,要么來早了。
這次麗水之行,原想一舉兩得,結(jié)果是“一舉兩不得”。世間之事,往往如此。
幾番錯過大樹蛙
崇安髭蟾畢竟是在寧波沒有分布的兩棲動物,況且其種群數(shù)量本來就不多,因此偶爾去外地一次,沒找到是正常的。至于大樹蛙,則分布范圍廣,包括在寧波也有,總體數(shù)量相對較多,但遺憾的是,盡管我曾多次去外地或在寧波本地尋找,卻依然緣慳一面。因此,大樹蛙成了寧波30種兩棲動物中,唯一一種我沒有拍到過的物種。
“錘錘”說,在余姚境內(nèi)的四明山中,他曾見過大樹蛙??上覜]有專門抽時間去那一帶尋找。這主要是因為我的偷懶心理。我想,大樹蛙在寧波比較罕見,但在杭州及杭州以西的山區(qū),其實是挺常見的,因此不急于在本地尋找。我只在寧波境內(nèi)找了幾個地方,因一無所見,就暫時放棄了。
記得第一次去找大樹蛙,是2013年9月初去杭州夜探。那次先和老熊、金黎、姚曄等朋友一起去杭州西郊的山中,沒找到大樹蛙,倒看到不少東方蠑螈的亞成體(即未成年的個體),后來又到杭州植物園的某個位置找。朋友說,盡管早已過了大樹蛙的繁殖季節(jié),但還是有希望見到。然而很可惜,在植物園里也沒找到一只。大家分析,這兩年抓大樹蛙的寵物販子很多,也許杭州周邊的大量大樹蛙都被這些違法分子抓走了。
2015年6月底,事先問明了大樹蛙在臨安天目山的一個確切分布地點,我約了老熊和李超一起去那里。原以為這次是十拿九穩(wěn)了,誰知,大老遠趕到那里,除了見到很多角蟾,卻依舊連大樹蛙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再次鎩羽而歸。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幾次,不再一一列舉,真所謂“說起來都是淚”。到天目山都沒有找到大樹蛙,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錯過了它們的繁殖季節(jié)。金黎多次跟我說,大樹蛙的繁殖期在四五月間,尤其在雨后更容易見到,它們會出現(xiàn)在水塘附近抱對產(chǎn)卵,但一過了繁殖期,就在樹上或竹林中活動,常在高處,自然很難見到了。
轉(zhuǎn)眼到了2018年春天,我還是沒有見到過別人已經(jīng)拍得不要再拍的大樹蛙。4月底,好心的金黎又跟我說了,最近有空來杭州吧,他陪我去拍大樹蛙,保證拍到。可是,到“五一”假期,我卻又計劃去上海南匯海邊的“魔術(shù)林”拍遷徙的鳥,心想大樹蛙總是在的,先放一放,不急。結(jié)果那個假期,海邊鳥況慘淡,沒拍到啥東西,于是心里又后悔了,早知道不如去杭州。接下來,5月的周末都沒空,于是原本計劃2018年一定要拍到大樹蛙的心愿又落空了。
教訓(xùn)是:很多事,實在是不能輕易“放一放”的,在合適的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否則,難免會落得個“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結(jié)果。
注:所附崇安髭蟾圖片為王聿凡攝,可惜沒有長“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