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需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手段,有效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練習課程是提升與檢驗數學能力的最好方式,教師要巧妙設計,按照學生的基礎能力,劃分不同的版塊,著重講解各種解題技巧、方法轉變等,以此提升解答問題的效率,從而達到鞏固知識點的效果。
數學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其形式非常多樣化,教師需貼合學生實際,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練習,充分發(fā)揮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現在的小學數學練習設計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題型設置單一、組織方式不恰當、習題針對性不強等,致使練習課水平層次不齊,教學效率大打折扣,不符合素質教育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大多數教師都沒有兼顧學生的興趣,只是單純投入各類型的習題,引導學生練習解答,這樣的教學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學生不會主動探索思考。另外,由于傳統教學模式與理念的影響,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會按照課本出題,學生步入題海練習階段,致使整個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大,繼而在心理上產生抗拒抵觸的心理。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與教學質量有著密切關系,高效的練習課程需要從備課、實施、評價多個層面分析,以學生為主體有序引導,真正發(fā)揮練習活動的價值與功用,促使學生在練習實踐中鞏固知識點,拓展知識面,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1.練習設計具有開放性原則。其能夠為學生打造自由探索的課堂空間,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提出并解決問題。并且,教師要從學生的基礎能力出發(fā),設計多元化的練習題,讓學生積極思考交流,增強思辨能力。2.練習設計具有趣味性。練習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能力、拓寬思維,通過不斷的練習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要開設學習活動,用娛樂化的方式組織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3.課程設計必須具有層次感??紤]到班級學生的差異性,在設計規(guī)劃習題內容時,需采用分層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串聯各章節(jié)知識點,提高認知能力,進而把握知識脈絡與結構,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4.教師需要通過滲透式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應用分類、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谛抡n改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導入多元課程資源,精細化設計練習課,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劃分多個練習版塊。在《數學課程標準》下,為了提高數學課堂練習質量,教師需融合多種技術手段,合理應用教學策略,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高質量完成練習任務,培養(yǎng)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基礎能力。
例如,在教學《周長》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三個等級的練習內容。1.用一條長繩在操場跑道中圍繞一個長8m 寬4m 的長方形,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2.依然用同一條繩子圍繞一個長12m的長方形,寬是多少?3.用這條繩子能夠圍成一個長18m寬2m的長方形嗎?通過畫圖計算說明。為此,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知識能力分為多個小組,有針對性地完成相應版塊的練習。其中,小組成員需親自進行實踐測量,并依靠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長+寬)×2”,精準得出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同類型學生的練習重點也不同,在實踐演練的環(huán)境下能夠讓學生獲得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在數學練習設計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完善課堂組織形式,導入多類型練習題,加強課堂互動交流,確保學生高效吸收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自編性習題和對比習題,加強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公式的理解與應用,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課程內容時,學生需要自主預習基本的面積公式與概念。為了深化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事例設計習題,如“學校為每個班級制作了50條紅領巾,紅領巾底部為10 分米、高為3.3 分米,那么制作這批紅領巾需要用多少米布?”為此,教師可以先拿出一條示范,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能力,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S=(底×高)÷2”計算結果。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探析,以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式練習。1.一條公路總長10千米,修了3/5,剩余多少千米?2.一段公路長10 千米,修了一段后,還剩下2/5 千米,試問目前修了多少千米?在兩組不同練習中,學生要正確審題,抓住關鍵點,打破定式思維,通過分析數據計算公路剩余長度和所修路的長度。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時,教師需圍繞“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按照小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特點,依托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教程資源,擴展練習設計形式,導入新穎的內容,激起學生的探究思考欲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