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我隨便說一點。我讀書不是讀得最好的,有很多書別人讀過,我都沒讀。還有別人非常熱愛讀的,我老讀不完。比方說《戰(zhàn)爭與和平》,寫得好,我也多次看,但是讀不完。還有《百年孤獨》,我也讀過,有一次我都讀到五分之三以上,快到五分之四了,我死活不讀了,因為我覺得這位大師的路子已經(jīng)被我給掌握住了,就不想再看了。當然還有《追憶似水年華》,很多人我問了半天,都跟我一樣沒有讀完。
人老了以后,回想一輩子到底讀過幾本書,印象真正深的沒有幾本,包括被反復閱讀過的。真正讀的一個是《紅樓夢》,一個是《道德經(jīng)》。真正愛讀的書,真正算讀過的書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個人總要找?guī)妆咀詡€兒最愛讀的書真讀,其他的只能算瀏覽或者是獲得一些信息。
什么都可以省,工具書不能省。特別是像我沒有多少真才實學的人,全靠工具書,我不管想一個什么問題都先查《辭源》,查完以后,我的學問立刻就大了,不但查《辭源》,而且查漢英辭典,學問就更大了,再查《百科全書》。
我想起我女兒小時候的一個名言,她那時候看我老查辭典,就問她媽:“這是什么書這么厚?”我老伴說:“這叫辭典。”她說:“辭典是干嗎的?”“你爸爸不認識的字就找它?!蔽遗畠赫f:“我爸爸這么多字都不認識??!”她算抓住問題要點了。很多字其實咱們都不認識,中國人又特別講究字。
每一個人要掌握自己最佳的讀書與人生閱歷的平衡點。每個人的平衡點不一樣,錢鐘書就以讀書為樂,但是這個人絕對聰明。有的偏于務實,讀的書有限,但是有限的書能夠理解出花來,能用出花來,就這幾本書陪他一輩子,你就覺著他的學問對他來說就相當夠了,要什么有什么。每個人的平衡點不一樣,但是你要找自己最佳的。
還要尋找一個平衡,所謂博與專的平衡,這視個人情況而定。讀書與人生有一個自相矛盾之處,我始終解釋不了,關于這一點,我曾在書里寫了,我給天才下一個定義:集中精力。但是我又提倡一個人應該多有幾個世界。到底怎么把它解釋清楚?我說不明白。
好讀書不求甚解。我最近也有親身體會,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呢?都是那么苦讀我也不信,都是閑讀、恬讀,我也不信。學一個具體知識,背單詞,沒有點苦勁也是不行,沒有定法。
書也是一樣,這么多書都沒看,不看也別慚愧,你不能天天都看,但是如果你真想起什么事了,一下子想起來這兒還有一本書,挺滿意,挺高興。有一些怪知識,到時候一查就查出來了,真是高興極了。就連找著那本書都很高興,你藏在這兒了!風采依然。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激動的情形都能想起來。讀趙樹理的《李家莊的變遷》,也非常感動。但你別沒事老去看,老去看感情就沒了。你年輕時候看著特別好的東西不見得現(xiàn)在就好。有的書沒必要老去看,會把一本好書看壞的。
(摘自商務印書館《詩酒趁年華:王蒙談讀書與寫作》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