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生
歲月如梭,春節(jié)又至。我的老家在晉南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對我而言,每年春節(jié)前都要從省城太原坐火車回老家,在村里陪伴父母過年。
不知不覺,我坐火車回故鄉(xiāng)過年都30年了。30年來,列車的變化、速度的加快、時間的縮短、服務(wù)的升級……使我深刻感受了鐵路發(fā)展日新月異。
1990年,我上班時坐的是綠皮車,冬天取暖靠鍋爐,夏天車廂特別悶熱,只能靠車頂?shù)膿u頭小電扇或打開窗戶來納涼。當時,全國鐵路1到100次列車是特快列車、101到200次列車是直快列車、201到300次列車是普快列車,其余車次就是慢車了。
回望歲月,春運讓多少游子不堪回首。那時坐火車買票難,一票難求,徹夜排隊也??帐侄鴼w;上車難,只要能上車,奮不顧身爬窗戶,鞋被擠掉無所謂;上廁所難,旅客多,坑位少,急得人團團轉(zhuǎn),甚至用棚車代替旅客列車。在保量不保質(zhì)的前提下,“臟、亂、差”成了火車的代名詞,旅客多、車速慢、路途遠、時間長,回家過年猶如一場馬拉松,簡直是又累又受罪,痛苦不已。
那時,南同蒲線有一趟西安與北京之間的35/36次特快列車,只在運城、侯馬、臨汾等大站停車。有次過年后我到臨汾出差,幸運地坐了一次36次特快列車回太原,感覺在小站不停車、速度快、挺爽的!
那時,每年春運,學生流、務(wù)工流、探親流高度重疊,太原站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晚上,售票廳燈火通明,人頭攢動,每個窗口前排著一條長龍,人擠人,密不透風,談?wù)撀?、吆喝聲、各種方言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人聲鼎沸,猶如趕廟會。過年回老家時,我要從養(yǎng)馬場鐵路單身宿舍提前動身,肩扛著提包,走到1公里外的小東門汽車站,坐4路電車到太原站。由于人多、車少,我常坐晚上9點43分太原開往西安的425次慢車。這趟車太原站到聞喜站票價6.5元,21時43分從太原站發(fā)車,時速40多公里,沿途經(jīng)過北營、榆次、修文、介休、圣佛、臨汾、侯馬、禮元等大小30多個車站,站站都停車。車廂過道里常常站許多人,尤其是兩節(jié)車的連接處、洗臉池周邊圍得水泄不通,隨處可見站著、蹲著、坐地上著的旅客,若想走過去或上廁所就是件費勁的事情。
開車后,旅客們聊天、看書、打撲克、吃零食、抽煙喝酒……打發(fā)途中寂寞的時光。列車售貨員推著售貨車挨個車廂銷售,接二連三吆喝叫賣著:“啤酒飲料方便面、花生瓜子火腿腸,前面的旅客麻煩讓一讓……”前半夜,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睡不著,我常和周圍旅客打撲克,或者天南海北地聊天。后半夜,大部分旅客瞌睡了,有趴在茶幾上、有迷糊在座位上、有靠在人身上,睡姿是千姿百態(tài)。我常常倚座和衣而睡,伴隨著“哐當、哐當”富有節(jié)奏的聲音,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在漆黑的夜幕里,內(nèi)燃機車不慌不忙,拉著425次列車慢悠悠地向南走。每到一站,都有上下車的旅客,而我總是條件反射般地睜開眼睛,看看自己的行李和周圍的環(huán)境。就這樣,我似睡非睡地熬一夜,一路顛簸,一夜無眠,早上6點多到聞喜站,全長374公里,耗費9個多小時。
下車后,外邊一片漆黑,天寒地凍,街上行人很少。我匆匆趕到候車室,放下行李,雙手插在軍大衣口袋里,在候車室里來回踱步驅(qū)寒,不時看著窗外,盼望著天快點亮,能早點回家。
東方泛起魚肚白,迎著陣陣的寒風,太陽慢慢升起,伴隨著忽高忽低的喇叭聲,各村里的私人小巴車、三輪車,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陸續(xù)來到車站前的馬路邊。我趕緊背著提包找到鎮(zhèn)的小巴車,倘若順利些,等到10時多,人坐滿了就能發(fā)車。在鎮(zhèn)上下車后,我再步行30多分鐘回村里,一路風塵仆仆,回到家就12時多了,身心疲憊,渾身像散了架似的,又累又困又乏。
那時,每周上6天班,星期天休息,過年也僅有5天假。每次,我從老家回太原也費事,常常先到鎮(zhèn)上坐上三輪車或者私人小巴車,天黑之前趕到聞喜站,在候車室里耐心等待成都開太原的186次直快列車,那是四川到山西的唯一的一趟列車。由于四川來山西打工的民工太多,列車常年超員,車廂里站滿人,行李架上擠滿了蛇皮袋、紙箱、五顏六色的提包,座位下也常存放著大件行李。
1994年初,世界上已有25個國家的旅客列車最高時速達到或超過140公里,旅行時速超過100公里。我國列車提速前的1993年,中國列車平均旅行時速僅有48.1公里。
30年來,我最難忘1993年正月初五那次坐火車經(jīng)歷。那天晚上,我在聞喜候車室等車。寬敞的候車室燈光昏暗、人不多、特別冷。我裹緊軍大衣、坐在木質(zhì)長凳上,寂寞、漫長的等待,22點40分,隨著內(nèi)燃機車嘹亮的笛聲,在耀眼的車燈照射下,186次列車終于緩緩進站。
豈料,由于嚴重超員,我背上行李、接連跑了幾節(jié)車廂,列車門都沒打開的。突然,我發(fā)現(xiàn)有個打開的窗戶,情急之下,我雙手用力把提包塞進窗戶,緊接著,兩手抓住窗沿、縱身一躍、爬進車廂,片刻間,列車就緩緩啟動了。站臺上許多旅客都沒能上車,希望的破滅、憤怒的怨言、悲傷的心情、滿眼的失望,無奈地看著漸漸消失在黑暗中的列車。我很慶幸,能夠爬上車,趕上正月初六上班;我很無奈,車廂里過道擠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簡直寸步難行,我只能站在硬座的茶幾前,忍受著擁擠。若想擠過人群、上趟廁所,那更是一段艱難的路程,況且,過道、廁所里也擠滿了人。就這樣,我原地不動,站了一夜、忍耐了一夜、難受了一夜。凌晨5點多,186次列車抵達太原站,我隨著潮水般的人流出了站。
那次過年乘車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每逢過年,我的腦海里不由得想起來,念念不忘,揮之不去。
1997年4月1日,鐵路第一次大面積提速,以沈陽、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為中心,開行了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的快速列車40對,“夕發(fā)朝至”列車78列。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跨越,到2007年4月18日,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和諧號”動車組首次進入中國人的生活,時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線路延展里程達到1.4萬公里,時速200公里延展里程達到6300萬公里。
每次大提速,山西省的列車都增多、增速。成都開太原的186次列車變更為486次列車,后來486次列車又變成1486次列車。綠皮車也更換成紅皮空調(diào)車,有效改善了旅客坐火車的旅途環(huán)境。
2004年春節(jié)前,我乘坐太原開往永濟的4527次雙層空調(diào)列車,9時19分從太原站發(fā)車,一路向南,風馳電掣。車廂里溫暖舒適,比較安靜,我欣賞著窗外閃過的樹木山川,田野河流,感覺美極了!14時15分,列車到達東鎮(zhèn)站,用時近5個小時。那時,我坐火車不到聞喜站,而是改在前一站東鎮(zhèn)站下車,因為東鎮(zhèn)到我家鄉(xiāng)新修了公路,而且每間隔一個小時便有一輛公共汽車,省時、方便、快捷。每次,我從東鎮(zhèn)站出來,不慌不忙就能坐上15時的公共汽車,半個多小時就能順利到家。那時候,我坐上空調(diào)列車,夏涼冬暖、速度快、停站少,感覺回家的路似乎也縮短了!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開通運營。2017年12月28日,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太原南站至成都東站、重慶西站間都增開3對動車組列車,三晉大地與巴山蜀水間的陸上旅程進入8小時時代。2018年9月20日鐵路調(diào)圖后,太原—成都1485/1486次列車完成歷史使命,運行區(qū)段改為太原—銀川。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專開通運營,“和諧號”動車組猶如一道白色閃電,奔馳在茫茫原野、崇山峻嶺間,劃出一道夢幻般的軌跡,駛向北京。山西進入了高鐵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鐵(太原南至西安北段)開通運營,太原至西安旅客列車運行時間,由原先的10小時左右壓縮至3小時左右,拉近了晉陜兩省之間的時空距離,我的回老家之路更加安全、便利、快捷。太原南站到聞喜西站,全長323公里,票價100元,沿途經(jīng)過晉中站、太谷西站、祁縣東站、平遙古城站、介休東站、靈石東站、霍州東站、洪洞西站、臨汾西站、襄汾西站、侯馬西站,最快1小時39分就到站了,在聞喜城里轉(zhuǎn)乘公交汽車回村里,省時省力又方便。
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shè)連續(xù)6年投資8000多億,鐵路發(fā)展步入快車道,渤海之濱通達西部戈壁,中部平原牽手西南群山,東北雪原連接江南水鄉(xiāng)……到2019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達到13.9萬公里,其中高鐵3.9萬公里,高居世界第一,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鐵路密布,高鐵飛馳,形成了世界上最現(xiàn)代化的鐵路網(wǎng)和最發(fā)達的高鐵網(wǎng),為人民追夢搭建更加便利舒暢的流動空間。
隨著高鐵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線路的增多,旅客切身感受到“貼地飛行”給旅途帶來的便捷高效,百姓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xù)增強。1949年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僅有2.18萬公里;1978年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5.17萬公里,如今,“四橫四縱”已完美收官,“八橫八縱”也已完美收官,一條條高鐵線路,正如一條條鋼鐵生命線,將一座座城市串聯(lián)起來,春運的“難”似乎與人們漸行漸遠了,安全、方便、快捷越來越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美好生活的新時空!
人便其行、貨暢其流,高速化、信息化、自動化……中國高鐵展開了一幅幅令人遐想的美好畫卷!2020年春運,全國鐵路預計發(fā)送旅客4.4億人次,鐵路部門安排節(jié)前每日開行旅客列車5275對,運輸能力達到1010萬人次;節(jié)后每日開行旅客列車5410對,運輸能力達到1043萬人次。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薄凹摇边@個詞總能勾起人們溫暖的回憶。回家意味著重逢,意味著與親人的團聚。而一張小小的車票,在那些遠走他鄉(xiāng)的人眼中就是“回家”。2019年11月20日起,大西高鐵、韓原線21個車站開始試點電子客票業(yè)務(wù),車站不再提供紙質(zhì)車票,旅客通過刷手機二維碼、刷身份證即可進出站,旅客購票乘車更加便捷,有效解決丟票、假票等問題。網(wǎng)上購票,不僅讓車站的售票廳內(nèi)看不到了購票排隊的長龍,而且也讓人們在回家的路上不再為購票發(fā)愁。
從20世紀90年代前的紙板票,到第二代軟紙票,到2007年的磁質(zhì)票,再到今天的電子客票,動動手指就能網(wǎng)上購票、電話訂票,提升了購票幸福指數(shù)。這是我30年前壓根想不到的事。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全國鐵路已有704個車站相繼實行電子客票,累計發(fā)售電子客票2.1億張,旅客持購票證件進出站,通過閘機速度明顯提升,平均用時從原來的每人3.8秒縮短至1.3秒。人們坐火車出行手忙腳亂找票的“小煩惱”,變成了無紙化、一身輕的“小確幸”。
春運大變遷,濃縮便民情;春運大數(shù)據(jù),縮影國與家。更近的距離、更快的時速、更便捷的購票、更舒適的旅途,今年鐵路帶給我們更幸福的春運旅途。如今,中國高鐵網(wǎng)越織越密,不僅改變了城市間的距離,也悄悄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異地置業(yè),同城化,雙城生活……到2025年,我國鐵路網(wǎng)規(guī)模將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發(fā)達完善的現(xiàn)代化鐵路網(wǎng)。中國高鐵的快速發(fā)展,“縮短”了在途時間,讓遠在“天涯”的家,也近在“咫尺”。通過高鐵形成的“同城效應(yīng)”“一小時經(jīng)濟圈”“區(qū)域發(fā)展經(jīng)濟帶”……在新時代上演新的速度與激情,極大地帶動了沿線經(jīng)濟轉(zhuǎn)型和社會進步。
春運是一場“硬仗”,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關(guān)系到方方面面。從購票、進站、乘車、旅途、接駁,等等,繁瑣得像我們過日子柴米油鹽一樣。伴隨著高鐵越開越多,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讓百姓的旅途越來越淡定從容,讓南來北往的旅客體驗越來越美好。
2020年春運,鐵路部門擴大既有高鐵干線和城際鐵路電子客票應(yīng)用范圍,新建高鐵線路隨開通運營同步實施電子客票;將候補購票服務(wù)由部分旅客列車推廣至所有旅客列車,為旅客提供更好的購票服務(wù)體驗。12306首次亮相一些新功能、新服務(wù),比如縮短互聯(lián)網(wǎng)車票止售時間至25分鐘、延長互聯(lián)網(wǎng)售票系統(tǒng)服務(wù)時間至23時30分、開展掃碼點餐、豐富信息服務(wù)、提升常旅客服務(wù)水平等,這些都將不斷改善旅客的購票體驗。
“春運的腳步”與“發(fā)展的車輪”始終協(xié)同前進,不管是購票途徑,還是乘車體驗、旅途時間、路徑選擇,令人贊嘆不已。如今,鐵路部門加大站車服務(wù)力度,加強運輸組織,優(yōu)化乘降服務(wù),網(wǎng)絡(luò)購票、移動支付、智能導航、刷臉進站、候補購票、電子客票、高鐵訂餐、自主選座、刷身份證進站、站車WiFi、智能廁所、智能機器人、打通“最后一公里”、增開旅客列車等便民利民新舉措,不僅提高了春運服務(wù)效率和質(zhì)量,而且不斷提升旅客出行的幸福指數(shù),使春運出行更安全、便捷、溫馨,為流動的客流貢獻中國速度、力量和智慧,讓曾經(jīng)你爭我搶、費時耗力的春運出行“戰(zhàn)爭”,變成一次有序溫馨的舒適旅行,受到旅客和社會的普遍好評。
年的腳步悄然而來,如今,聞喜西站到太原南站的動車組從大西高鐵開通時的8對,增加到17對,讓我回老家過年有了更多車次的選擇。在動車組列車上,全程對號入座,禁止吸煙,車廂兩端上方液晶顯示屏滾動播放??空?、溫度、速度等信息,不多時,時速就達到248公里。窗外,綠色的田野、遠處的高山、美麗的村莊等美景一閃而過,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給我留下無盡的遐想。
不時,餐吧服務(wù)員推著不銹鋼小推車,輕聲叫著:“平遙牛肉礦泉水、咖啡奶茶冰激凌,有需要的嗎?”餐吧隨時提供不同價格的快餐,旅客也可網(wǎng)上訂餐。保潔員不時巡視,隨時保潔車內(nèi)衛(wèi)生,行李架上擺放著五顏六色的拉桿箱。車廂里很安靜,旅客或閉目養(yǎng)神、或用手機上網(wǎng)、或欣賞窗外美景……旅客們悠然自得,享受著安全、快速、溫馨的美好體驗。
此外,聞喜站到太原站還有3趟普通旅客列車,滿足著人們的出行需求。
回眸歷史,網(wǎng)上記錄春運鏡頭的照片打開了人們記憶的閘門。那些似曾相識的鏡頭,讓記憶如流席卷而來,從慢悠悠行駛、人滿為患的綠皮車,到時速350公里、17輛編組的復興號;從擁擠嘈雜的車廂,到座椅能調(diào)節(jié)、舒適安靜的高鐵車廂;從以往的單純追求安全“走得了”,到如今的井然有序溫馨“走得好”,今昔對比中,讓人們感慨著鐵路春運的巨變,這也是中國經(jīng)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民眾對生活品質(zhì)的更高需求。
進入新時代,山西鐵路建設(shè)有序推進,蓬勃發(fā)展,太中銀鐵路、太興鐵路、大張高鐵、太焦高鐵……為山西的經(jīng)濟發(fā)展注入新活力和生機。
春運,一幅流動著的中國剪影?;赝哼\,曾經(jīng)萬水千山,為愛歸家;如今意氣風發(fā),奔跑逐夢。對于數(shù)以億計的春運遷徙人口而言,開往“春天”的火車已經(jīng)不僅僅是現(xiàn)實意義中的交通工具,而演變成傳遞溫暖與親情的使者。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春節(jié)近了,鄉(xiāng)愁越來越濃、回家路越來越快,說走就走的旅行越來越多,今年我依舊坐高鐵動車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