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同居群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變異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相關性分析

2020-04-09 04:46:50呂家興沈文濤馬永紅
林業(yè)科技 2020年1期
關鍵詞:環(huán)境因子種子

呂家興 沈文濤 馬永紅

摘要:? 分析不同居群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變異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相關性,結果表明:不同居群間種子長寬、種翅長寬和千粒重均存在顯著差異,按大小排序均為白龍江種>藥山種>美姑種,種子形態(tài)與緯度、氣溫、海拔、降水等環(huán)境因子之間有顯著關系,且呈現(xiàn)較好的穩(wěn)定性。

關鍵詞:? 連香樹;? 種子;? 形態(tài)變異;? 環(huán)境因子

中圖分類號:? ?S 792. 99?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0)01 - 0034 - 04

植物種子形態(tài)在某一物種內(nèi)通常是穩(wěn)定的,而在種群內(nèi)以及種群間存在變異現(xiàn)象[ 1 ]。種子形態(tài)不僅受遺傳因素控制,還受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 2 - 3 ],表現(xiàn)出明顯的環(huán)境變異趨勢。種子大小變異影響著種子擴散和萌發(fā)、幼苗定居和存活,對種群更新、群落演替有重要影響。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連香樹科連香樹屬植物,是較古老原始的木本植物,可用作藥材和香料,也可用于觀賞,在各地廣泛栽種。連香樹結實率低,幼苗易受暴雨病蟲危害和人為破壞,天然種群更新困難,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10 ]。本文對不同居群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進行調(diào)查,探討不同居群間種子形態(tài)特征是否具有顯著差異,以及種子形態(tài)變異與環(huán)境因子是否具有相關性等問題,為提高我國連香樹保護水平提供科學參考。

1 研究地概況

研究地設于云南藥山自然保護區(qū)、四川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甘肅白龍江自然保護區(qū)這3個連香樹種質(zhì)資源分布區(qū),這些地區(qū)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經(jīng)度十分接近(103°08′~103°17′E),緯度有所差異(27°02′~33°07′N),年均氣溫變化范圍為10.02~13.4 ℃,海拔變化范圍為1 377~2 500 m,降水量變化范圍為434~1 200 mm,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地自然概況

2 材料與方法

2. 1 種子采集

2018年10月,在3個研究地選取生長良好、無病蟲害的連香樹作為樣株,每個樣株間距離盡量遠,以排除親緣關系。根據(jù)實地情況,在云南藥山自然保護區(qū)選擇17株,四川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12株,甘肅白龍江自然保護區(qū)選擇14株,樣株生長情況相似,株高2.0~2.1 m,胸徑1.5~1.7 cm。采集樣株下層樹冠陽面的飽滿莢果(每枚莢果內(nèi)有20~30粒種子),在每個樣地采集300枚,帶回試驗室,剝開取得種子后,分別記為藥山種、美姑種和白龍江種,儲藏在0~4 ℃條件下備用。

2. 2 種子形態(tài)測定

隨機選取來自3個樣地的種子,每個樣地選30粒,采用Motic SMZ-168體式顯微鏡觀察并拍照,測量種子長、種子寬、種翅長和種翅寬,計算種子長寬比、種翅長寬比,取平均值。隨機選取3個樣地的1 000粒種子,測量種子千粒重,重復3次取平均值。以上數(shù)據(jù)用來分析不同居群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變異特征。

2. 3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采用SPASS 19.0對種子長、種子寬、種翅長、種翅寬、種子長寬比、種翅長寬比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指標相關性,以及種子形態(tài)變異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

3 結果與分析

3. 1 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變異特征

3. 1. 1 種體大小變異

由不同居群種子的形態(tài)指標(表2)可以看出,3個居群種子的長度變化范圍為1.330~1.631 mm,均值為1.515 mm,按照大小排序:白龍江種(1.631 mm)>藥山種(1.584 mm)>美姑種(1.330 mm)。種子寬度變化范圍為1.943~2.191 mm,均值為2.057 mm,按照大小排序:白龍江種(2.191 mm)>藥山種(1.943 mm)>美姑種(1.943 mm)。種子長寬比變異幅度為0.695~0.799,平均值為0.747。藥山種長寬比最大,呈瘦長形;美姑種長寬比最小,偏向圓形。可見,白龍江種體最大,其次為藥山種,美姑種最小。

3. 1. 2 種翅大小變異

由不同居群種子的形態(tài)指標(表2)可以看出,3個居群種子的種翅長度變化范圍為3.585~

4.458 mm,均值為3.979 m,按照大小排序:白龍江種>藥山種>美姑種。種翅寬變化范圍為1.904 ~? ? 2.193 mm,按照大小排序:白龍江種>藥山種>美姑種。種翅長寬決定了種翅大小,白龍江種的種翅最大,美姑種的種翅最小。同時,種翅長寬比決定了種翅形狀,白龍江種的種翅長寬比最大,呈瘦長形。

3. 1. 3 千粒重變異

由不同居群種子的形態(tài)指標(表2)可以看出,3個居群的種子千粒重變化范圍為0.342~0.771 g,均值為0.588 g,按照大小排序:白龍江種(0.771 g)>藥山種(0.652 g)>美姑種(0.342 g)。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3倍,相對于種體大小、種翅形態(tài)變異更明顯。

3. 1. 4 不同居群種子形態(tài)差異顯著性

由種子形態(tài)特征方差分析結果(表3)可以看出,在不同居群間,種子長、種子寬、種翅長、種翅寬和千粒重均存在極顯著差異,種子長寬比、種翅長寬比沒有顯著差異。在各項種子形態(tài)指標中,除千粒重居群間變異幅度大于居群內(nèi)變異幅度之外,均是居群內(nèi)變異幅度大于居群間,說明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變異主要源于居群內(nèi)。

3. 2 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指標相關性

由種子形態(tài)指標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可以看出,連香樹種子長與種子寬、種子長寬比、種翅長、種翅寬、種翅長寬比、千粒重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種子寬與種翅長、種翅寬呈現(xiàn)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與種子長寬比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種翅長與種翅寬、種翅長寬比、千粒重呈現(xiàn)出顯著正相關關系;種翅寬與千粒重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種翅長寬比與種子長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千粒重與種子長、寬以及種翅長、寬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表4 種子形態(tài)指標相關性

注: **表示在0 .01 水平上顯著相關,*表示在 0.05 水平上顯著相關

3. 3 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變異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

由不同居群種子形態(tài)特征與環(huán)境因子相關性分析結果(表5)可以看出,種子長與氣溫呈現(xiàn)出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種子寬、種翅長以及千粒重和緯度、氣溫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與海拔和降水量呈現(xiàn)出顯著負相關關系;種翅寬與緯度、氣溫呈現(xiàn)出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與降水量呈現(xiàn)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翅長寬比與緯度、氣溫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與海拔和降水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種子長寬比與環(huán)境因子相關性不顯著。

4 結論與討論

4. 1 不同居群連香樹種子的種體大小、 種翅大小和千粒重等形態(tài)變異程度,按大小排序均為白龍江種>藥山種>美姑種,除了千粒重的居群間變異幅度大于居群內(nèi)變異幅度,其他形態(tài)指標的居群內(nèi)變異均幅度大于居群間。植物種群的變異程度反映了其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變異程度越大,環(huán)境適應能力越強[ 13 ],總的來看,連香樹種子對于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

4. 2 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相關性試驗表明,除了種子長寬比和種翅長寬比,其他形態(tài)指標在居群間都達到了顯著水平,其中,千粒重變異幅度最大,其次是種子長寬和種翅長寬。種子和種翅長寬比保持穩(wěn)定,表明連香樹種子形狀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4. 3 不同居群的連香樹種子形態(tài)有所差異,這與環(huán)境因子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具體表現(xiàn)為:(1)緯度與除種子長、長寬比之外的其它種子形態(tài)指標呈現(xiàn)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隨著緯度北移,干燥度增加,連香樹種子有變大變重的趨勢[ 15 ]。(2)年均氣溫與除長寬比之外的種子形態(tài)指標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隨著溫度下降,連香樹種子呈現(xiàn)出變小變輕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在年均溫較低的地區(qū),植物碳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累積減少,產(chǎn)生小種子在低溫地區(qū)有更優(yōu)勢[ 4 ]。(3)海拔與多數(shù)種子形態(tài)指標呈現(xiàn)出顯著負相關關系,連香樹種子隨著海拔增加呈現(xiàn)整體變小的趨勢[ 15 ],可能是由于不同海拔和氣候會影響到植物的生殖與生長[ 16 ]。(4)降水與多數(shù)種子形態(tài)指標呈現(xiàn)出顯著負相關關系,隨著降水減少,連香樹種子呈現(xiàn)出變大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在干旱逆境下,大種子具有更大的萌發(fā)優(yōu)勢[ 17 ]。

參考文獻

[1] AKER C L. Regulation of flower, fruit and seed production by a monocarpic perennial Yucca whipplei[J]. Journal of Ecology, 1982, 70(1): 357 - 372.

[2] 楊繼.? 植物種內(nèi)形態(tài)變異的機制及其研究方法[J].? 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4,? 7(10):? 911 - 914.

[3] 洑香香,? 劉江娜,? 周曉東,? 等.? 山茱萸種子形態(tài)變異及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J].?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 32(1):? 27 - 32.

[4] Moles A T, Ackerly D D, Tweddle J C, et al,. Global patterns in seed size[J].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2007, 16(1): 109 - 116.

[5] 柯文山,? 鐘章成,? 席紅安.? 四川大頭茶地理種群種子大小變異及對萌發(fā)、? 幼苗特征的影響[J].? 生態(tài)學報,? 2013,? 32(1):? 27 - 32.

[6] Eriksson O. Seed size vari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performance in the clonal herb Convallaria majalis[J]. Acta Oecologica, 1999, 20(1):61-66.

[7] Khurana E, Singh J S. Influence of seed size on seedling growth of? Albizia procera under different soil water levels[J]. Annals of Botany, 2000, 86(6): l 1185 - 1192.

[8] Wullf R D. Seed size variation in Desmodium paniculatum:Ⅱ. Effects on seedling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cology, 1986, 74(1): 99 - 114.

[9] Khurana E, Sagar R, Singh J S. Seed size: a key trait determining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of dry tropical forest in northern India[J]. Acta Oecologica, 2006, 29(2): 196 - 204.

[10] 傅立國.? 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1.

[11] 王婭麗,? 李毅.? 祁連山青海云杉天然居群的種實性狀表型多樣性[J].?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8, 32(2): 355-362.

[12] 周旋,? 何正飚,? 康宏樟,? 等.? 溫帶-亞熱帶栓皮櫟種子形態(tài)的變異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J].?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3, 37(6): 481 - 491.

[13] 辜云杰,? 羅建勛,? 吳遠偉,? 等.? 川西云杉天然種群表型多樣性[J].?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9, 33(2): 291 - 301.

[14] 何慶海,? 楊少宗,? 李因剛,? 等.? 楓香樹種群種子與果實表型性狀變異研究分析[J].?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8,? 42(7):? 752 - 763.

[15] 劉貴峰,? 臧潤國,? 劉華,? 等.? 天山云杉種子形態(tài)性狀的地理變異[J].?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2,? 23(6):? 1 455 - 1 461.

[16] 孫玉玲,? 李慶梅,? 楊敬元,? 等.? 秦嶺冷杉球果與種子的形態(tài)變異[J].? 生態(tài)學報,? 2005,? 25(1):? 176 - 178.

[17] Leishman M R, Westoby M. The role of seed size in seedling establishment in dry soil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semi-arid species[J]. Journal of Ecology, 1994, 82(2): 249 - 258.

第1作者簡介:? 呂家興(1991-),? 女,? 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植物保護。

通訊作者:? 馬永紅(1977- ),?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瀕危植物保護工作。

收稿日期: 2019 -11 - 28

(責任編輯:? ?王 巖)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ee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LV Jiax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Nanchong 617000)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cercidiphylluc japonicum see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ing length, width, and 1000-seed weight. All sorts by size were Bailongjiang species> Yaoshan species> Meigu species, and their seed shapes have good stabil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latitude, temperature, altitude, and precipitation, and it showed good stability.

Key words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ee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Climatic factor

猜你喜歡
環(huán)境因子種子
假如我是一顆種子
桃種子
幸運的小種子
幼兒園(2018年15期)2018-10-15 19:40:36
可憐的種子
阿克蘇地區(qū)杏李與歐洲李氣體交換特征對比研究
桉樹人工林胸徑變化特征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5:25:57
最小的種子
氨氧化微生物在氮循環(huán)中的生態(tài)功能及其影響因子
秦皇島海域夜光藻種群密度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
封开县| 斗六市| 即墨市| 绍兴市| 阿克| 京山县| 麦盖提县| 内乡县| 称多县| 陆良县| 读书| 兴安盟| 于都县| 福建省| 江西省| 武平县| 驻马店市| 峡江县| 贵溪市| 永丰县| 静安区| 喀喇沁旗| 沂水县| 巨野县| 正蓝旗| 汉阴县| 乐昌市| 馆陶县| 江口县| 宝应县| 萨嘎县| 渑池县| 时尚| 革吉县| 平顺县| 潍坊市| 阳江市| 芦山县| 西林县| 大冶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