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兵 郭玉紅 江期川 施瑩 張立新 周鳳林 袁其瓊
摘要:? 在云南省洱源縣釘螺孳生區(qū),建立了11種抑螺防病試驗林,結果表明:綜合抑螺防病效果和經濟效益,以“核桃+大蒜”復合經營模式效果最佳,其次為“核桃+辣椒”、“核桃+煙草”等,而純草地模式不能發(fā)揮抑螺效果。同時,在抑螺防病林營建的基礎上,總結凝練了云南高原山地抑螺防病林營建關鍵技術。
關鍵詞:? 血吸蟲;? 釘螺;? 高原山地;? 抑螺防病林
中圖分類號:? ?S 750, R 18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0)01 - 0049 - 03
血吸蟲病是危害人類及家畜健康的主要寄生蟲病之一,在熱帶地區(qū)僅次于瘧疾[ 1 ],不但具有地方性、傳染性和自然疫源性,而且流行歷史悠久、傳播廣泛、危害嚴重[ 2 - 3 ]。我國血吸蟲病主要流行于長江流域及以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qū)),云南血吸蟲病流行于全省18個縣(市、區(qū)),受威脅人口541.08萬人。釘螺作為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其分布、擴散、遷移都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和擴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4 - 5 ]。因此,防螺、控螺、滅螺成為當前控制血吸蟲病傳播的主要手段。以往的實踐證明,物理滅螺成本高,且只適用于局部地區(qū);化學或藥物滅螺存在滅螺效果不持久、易復現(xiàn)、成本高及易污染環(huán)境等局限性問題。抑螺防病林生態(tài)治理模式因能有效阻止血吸蟲病的流行與傳播,不僅生態(tài)環(huán)保還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被大家逐步采用并推廣使用[ 3, 6 - 8 ]。由于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氣候環(huán)境條件,與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嚴重的低海拔丘陵地區(qū)存在較大差異,在抑螺防病林營建模式及植物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很有必要確定云南高原山地復合經營模式并總結和凝練出營建關鍵技術,以便指導生產實踐。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洱源縣三營鎮(zhèn)永樂村,該地區(qū)屬北亞熱帶高原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4.15 ℃、年降雨量746.08 mm;全年≥10 ℃的積溫5 067℃,無霜期244天,年日照時數(shù)2 380 h,平均海拔2 149 m。試驗林地原為平整的農耕地,土壤為微酸性紅壤,主要種植玉米、煙草、蔬菜等農作物,試驗地四周水源充足,常年有小溪流水,土壤濕度大,是釘螺孳生和繁殖的溫床。
2 試驗方法
2. 1 植物種類搭配模式
通過對云南高原山地疫區(qū)主要抑螺植物的調查、生產實踐和試驗篩選,得到云南高原山地抑螺防病林主要營建植物66種(表1)。根據(jù)以往研究結果得知:提高抑螺防病林的抗逆性能和綜合效益、維護和提高林地生產力,應以營建混交林為主,尤其以林農復合經營模式更佳,達到以短養(yǎng)長、長短結合、以耕代撫、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強抑螺效果和增加經濟收益的目的。因此,本文選用以核桃為主,搭配其它農作物的模式(表2),檢驗抑螺效果。于2010年,在云南省洱源縣血吸蟲病流行嚴重的三營鎮(zhèn)疫區(qū)營建了試驗示范林14.34 hm2。
2. 2 調查方法
種植8年后(即2018年)調查試驗林的抑螺效果和經濟效益。樹種生長量調查:在每個配置模式樣地內隨機調查30株植株,測量各植株的樹高、胸徑或地徑;釘螺調查:在每個配置模式內設18個調查框,其中地埂對角6框、對面6框、中間隨機6框,每框調查面積為0.1 m2,調查樣地內有螺框出現(xiàn)率、平均活螺密度;經濟收效調查:采用走訪種植戶的方式進行調查。
表1 云南高原山地抑螺防病林主要營建植物
表2 抑螺林抑螺效果和經濟效益統(tǒng)計表
3 調查結果
由抑螺林抑螺效果和經濟效益統(tǒng)計表(表1)可知:綜合抑螺防病效果和經濟效益,以“核桃+大蒜”的復合經營模式效果最佳,其次為“核桃+辣椒”和“核桃+煙草”,純草地模式不能發(fā)揮抑螺防病效果。這說明,林農復合經營抑螺防病林模式能達到抑螺防病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對促進貧困山區(qū)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建設具有很好的作用。
4 抑螺防病林營建的關鍵技術
4. 1 造林密度及隔離設置
在地勢平緩的造林地,初植密度可適當大些;地勢陡峭的造林地,初植密度可適當小些;栽植密度要確保3年后的地被蓋度達到90%以上。抑螺防病林營建后,還要在外圍設置隔離溝或隔離欄,用于隔離牛等傳染源進入林地溝渠,更要禁止林內放牧。
4 2 整地時間及整地方式
整地于造林前3~4個月進行,生產中常用的整地方式有全墾整地、帶狀整地和穴狀整地。全墾整地即全面翻挖土地,該方法適用緩坡和平整地塊,翻挖土壤深度應大于20 cm。帶狀整地即沿山地等高線水平挖帶,適宜坡度20°以下的緩坡,一般帶寬1 m以上,長度依地形而定,生產中帶狀整地應與修筑臺地相結合進行。穴狀整地是沿山地等高線按株行距定點挖穴,適宜坡度大于20°的陡坡和地形破碎的零星地塊。整地時,如有溝渠,要在有溝渠的地方對溝渠進行疏浚清堵,開新填舊,抽溝土埋;在有集水的低洼地,應順水流方向開溝筑壟(壟高出水面20 cm以上)。整地完成后,地面要達到干凈、無雜灌(草)、無坑洼、無積水,且溝渠通暢。
4. 3 林地撫育管護
松土除草、補植補造 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1次在5月份左右、第2次在9月份左右,并在適宜種植的季節(jié)及時進行補植補造。
土壤管理 做到“冬挖夏鏟”,確保3年1深挖、1年1淺鋤。坡度在10°以下的平緩山地,宜采用全墾;坡度為10°~25°地段,宜采用帶墾;坡度較陡、水土流失較嚴重、雜草稀少的坡地,宜采用穴墾。墾復深度應根據(jù)季節(jié)和林地情況而定,一般冬挖宜深、夏鏟宜淺、平山宜深、山坡宜淺、荒山宜深、熟山宜淺、土山宜深、石山宜淺、行間宜深、根旁宜淺,翻挖深度20 cm以上,淺鏟深度3~5 cm。
合理施肥 幼林期,樹體主要以營養(yǎng)生長為主,成林、經濟林盛果期主要以結果為主,這兩個階段施肥主要以施氮肥為主,并配合鉀、磷肥,以加快幼林期春夏秋梢的延伸和抽發(fā),提高成林的坐果率、增加產量,促進植株生長。施肥的同時結合墾復、除草同步進行。
水肥同步 在云南春旱季節(jié),特別是抽梢、花芽分化期、果實膨大期,可利用水窖、河道、山間自然水源等多種途徑進行灌溉澆水,并配合肥料施入。水肥同步措施能有效補充當年結果所消耗的養(yǎng)分和水分,提高樹體對水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益,為翌年的穩(wěn)產、豐產和快速生長打下基礎,這也是減少結果少的有效措施之一。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宜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為宜。修剪時,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內、后修冠外。修剪后盡量使樹體枝條分布合理、均勻、內外通風透光。一般情況下,陽坡宜輕剪、陰坡可酌情多剪,密林適當重剪、稀林輕剪,冠下和內膛適當重剪、中上部和外緣輕剪或不剪,強樹輕剪、弱樹適當重剪。
4. 4 病蟲害防治
加強營林技術措施,改善林內環(huán)境條件,清除林內老、弱、病、殘株,病蟲枝、枯死枝等,從而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同的病蟲害應根據(jù)不同的防治措施及時進行防治。每年秋季,對樹干進行涂白處理。涂白劑采用生石灰、食鹽 、 粘著劑(如粘土、油脂等)、 石硫合劑、殺蟲劑等配制而成。
4 5 檔案管理
建立連續(xù)、完整的抑螺防病林營建檔案,檔案包括抑螺防病林營建各個時期的歷史記錄和資料數(shù)據(jù)庫,不可缺漏、斷檔。建檔的格式、數(shù)據(jù)、標準應與全國統(tǒng)一的標準一致,為各地資料的統(tǒng)一和資源共享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Ahdel-Wahah M F.Schistosomiasis in Egypt[M].CRC press:Rocca Raton, l982: 1 - 10.
[2] 毛守白.? 血吸蟲生物學與血吸蟲病的防治[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1:? 289 - 304.
[3] 彭鎮(zhèn)華.? 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與血吸蟲病防治[J].? 中國工程科學,
2001,? 3(7):? 12 - 16.
[4] 周曉農.? 實用釘螺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5:? 1 - 15.
[5] 呂大兵,? 姜慶五.? 釘螺生態(tài)學研究及其應用[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03,? 15(2):? 154 - 156.
[6] 彭鎮(zhèn)華,? 江澤慧.? 中國新林種抑螺防病林研究[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5:? 23 - 51.
[7] 張旭東,? 彭鎮(zhèn)華,? 周金星.? 抑螺防病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抑螺機理的研究進展[J].? 世界林業(yè)研究,? 2006,? 19(3):? 38 - 42.
[8] 馬莉,? 楊筱,? 張儀,? 等.? 長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態(tài)服務功能評估[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9,? 36(1):? 130 - 137.
第1作者簡介:? 徐德兵(1979-),? 男,? 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經濟林研究。
通訊作者:? 郭玉紅(1970-),? 女,? 高級工程師,? 主要從事生態(tài)修復、? 經濟林研究。
收稿日期: 2019 - 12 - 17
(責任編輯:? ?李 丹)
The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Snail Control and
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in Plateau Mountain
XU Debing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Yunnan Kunming 650201)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key technology of snail suppress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forest construction in the plateau mountain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effect of the snail suppression disease prevention model, 14 types of forest and farmer compound management snail suppression disease prevention forest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snail growth zone in Eryuan County, Yun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rehensive snail suppress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effec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walnut + garlic" compound management model has the best effect, followed by "walnut + pepper" and "walnut + tobacco", while the pure grass model cannot suppress control effect of snail.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nail control and 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in Yunnan Plateau, the ke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snail control and 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forest in Yunnan Plateau were summarized and condensed.
Key words Japonicum;? Snail;? Plateau mountain;? Snail control and 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fo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