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敬
(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 兒科,河南 濮陽 457000)
小兒痙攣性腦癱即小兒大腦癱瘓,是指由多種因素導致大腦發(fā)育不全引起的運動和姿勢紊亂。主要表現為運動發(fā)育落后、肌張力和姿勢異常、反射異常等[1]。小兒痙攣性腦癱的治療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給患兒及家屬帶來很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祻湾憻捲谥委熯^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但痙攣性腦癱患兒由于自身原因一般很難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導致患兒對常規(guī)的康復鍛煉依從性低,治療效果不明顯[2]。家屬參與式角色游戲是指在家屬陪同下通過對游戲主題、情節(jié)假想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現實的一種游戲,可以通過游戲讓患兒家屬參與康復知識和個性化技能的學習,有利于增加患兒對康復鍛煉的興趣,提高依從性。本研究探討家屬參與式角色游戲在痙攣型腦癱患兒康復鍛煉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收治的98例痙攣型腦癱患兒,依據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1.1~5.8歲,平均(3.26±1.06)歲;病程0.8~4 a,平均(2.12±0.54)a;單癱27例,偏癱12例,截癱6例,三肢癱4例。觀察組:男24例,女25例;年齡1.2~6.0歲,平均(3.25±0.92)歲;病程0.5~5 a,平均(2.36±0.62)a;單癱25例,偏癱15例,截癱5例,三肢癱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腦癱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純杭覍僮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1)診斷為痙攣性腦癱;(2)年齡1.0~6.0歲。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認知障礙;(2)伴有聽力或視力障礙;(3)合并嚴重心、肺疾??;(4)正在使用抗痙攣藥物。
1.3 干預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由康復醫(yī)生和責任護士共同建立康復治療小組對患兒進行康復鍛煉。(1)運動鍛煉:依據患兒情況進行翻身訓練、爬行訓練、坐位訓練及站立訓練等。(2)言語鍛煉:訓練患兒唇展開、閉合,舌前伸、后縮,設計交流圖版,促進患兒交流。(3)物理鍛煉:通過手法按摩及牽引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患兒運動功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家屬參與式角色游戲訓練,具體內容如下。(1)健康宣教:痙攣性腦癱患兒家屬對疾病認識不足、經濟困難等導致在照顧患兒過程中身心疲憊甚至反感,康復醫(yī)生向家屬講解患兒病情,增加家屬對疾病的了解,堅定信心,確保治療順利完成;向家屬講解康復鍛煉目的、方法、手法技巧、游戲模式,讓家屬實地觀摩學習,理解操作,并能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靈活使用。(2)設定角色進行訓練:家屬根據患兒興趣設定角色,引導孩子參與游戲,在游戲中根據康復醫(yī)生指導按兒童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進行抬頭翻身、坐、爬、跪、站立、行走訓練,根據不同病情進行頭部控制及上肢、下肢、軀干等平衡功能訓練,動作由被動—輔助—主動,反復強化;家屬運用所學手法技巧根據患兒自身情況進行按摩,同時引導患兒唇展開、閉合,舌前伸、后縮,與患兒交流。(3)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設定角色,家屬在游戲中傳授簡單的日常生活知識,協(xié)助患兒進行更衣、進食、睡姿、排泄等鍛煉,提高患兒日常生活能力和認知能力。
1.4 觀察指標(1)康復鍛煉依從性:采用自制依從性量表內容包括鍛煉時間、鍛煉頻率、指令動作完成情況等,分數1~10分,分數越高,依從性越好。(2)運動能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評定患兒下肢內收肌、腘繩肌的肌張力,MAS分為0、Ⅰ、Ⅱ、Ⅲ、Ⅳ 5級,分別記為0、1、2、3、5分,分數越低,運動能力越強。(3)患兒家屬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患兒家屬滿意度,包括康復訓練方法、服務態(tài)度、患兒治療效果等,分數1~1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2.1 康復鍛煉依從性干預后,觀察組康復鍛煉依從性評分[(9.15±1.21)分]高于對照組[(6.21±1.3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運動能力干預前,兩組患兒內收肌、腘繩肌張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內收肌、腘繩肌張力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內收肌、腘繩肌張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運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2.3 患兒家屬滿意度觀察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8.92±0.45)分]高于對照組[(7.13±1.0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小兒痙攣性腦癱是導致小兒殘疾的常見原因,主要表現為運動功能紊亂、語言功能紊亂、姿勢異常等,同時伴有智力、語言障礙等[3]。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易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因此需實施有效的治療方式。研究顯示,對于小兒痙攣性腦癱實施康復治療可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和交流能力[4]。但由于痙攣性腦癱患兒除運動功能和語言功能紊亂之外,常合并聽力、智力、認知力障礙,導致康復鍛煉依從性差[5]。本研究采用家屬參與式角色游戲模式對患兒進行康復鍛煉,根據患兒興趣愛好確定游戲角色,增加患兒對康復鍛煉的興趣,結果發(fā)現,干預后觀察組康復鍛煉依從性評分和運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可見家屬參與式角色游戲能有效提高患兒依從性和運動能力。家屬對疾病認識不足、治療花費高、治療過程長等多種因素也可影響患兒康復鍛煉依從性,導致家屬滿意度低。本研究可使家屬在游戲中學習康復鍛煉知識和技能,加強其對疾病的認知,同時可有效降低治療費用。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可見家屬參與式角色游戲能有效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
綜上可知,對痙攣性腦癱患兒實施家長參與式角色游戲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兒康復鍛煉依從性和家屬滿意度,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