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油水乳化能力對油膜驅替的影響

2020-04-14 02:55:18郭亞兵岳湘安閆榮杰李潤慶李曉驍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20年2期
關鍵詞:乳化油玻璃棒油劑

郭亞兵,岳湘安,閆榮杰,李潤慶,李曉驍

(1.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249;2.石油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249;3.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北京 102249)

水驅后油藏中殘余油類型主要有孔喉殘余油滴、油膜、微觀非均質殘余油、水動力滯留殘余油[1-3],有效挖掘各類殘余油潛力是提高采收率的關鍵[3-7]。因黏附力而被吸附在儲層礦物表面的油膜是水驅后典型的殘余油,具有鋪展面積大、難以啟動和驅替的特點,是提高采收率的潛力所在[8-12]。因此,深入研究驅油劑對油膜的驅替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研究人員主要是通過巖心薄片模型[13-14]、玻璃蝕刻模型[15-16]和平板模型[17]來研究驅油劑對油膜的驅替特性。巖心薄片模型來源于真實的巖心,具有接近于真實多孔介質的優(yōu)點,缺點是孔隙結構復雜,形成的殘余油類型并不是單一的油膜。玻璃刻蝕模型通過刻蝕簡單的孔隙通道,能夠可視化觀察驅油劑對油膜的驅替過程,缺點是模型尺寸較小,且飽和油量小,難以量化油膜驅替效率。平板模型的表面容易處理成親油的,且面積可控,可保證一定的油膜量,從而實現油膜的量化,缺點是平板模型過于簡單,難以反映出孔隙介質中油膜的驅替特性,且平板間隙中的流動易于出現繞流,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油水乳化能力是化學驅油劑的一個重要性能,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標對其進行評價,如乳化帶透光率[18]、乳化力[19]、最小乳化轉速[20]、最低振蕩速率[21]等,但是普遍存在問題,如測試方法實用性差、表征參數未能全面反映乳化能力等,亟需建立對這一性能的科學、實用的評價方法。另外,界面張力和乳化效應是驅油劑驅替油膜的重要機制[9-12,22],但是目前有關驅油劑的這2 個主要性能指標在油膜驅替中所起作用的主次關系研究較少。

針對以上問題,建立一種研究多孔介質中油膜驅替特性的實驗模擬裝置,該裝置以玻璃棒束模型來模擬孔隙介質,確保殘余油以單一油膜形式存在,排除了油滴、微觀非均質殘余油等其他類型殘余油的影響,并通過計量采出液體積量化油膜的驅替效率。以綜合反映乳化速度和乳化量的乳化系數表征油水乳化能力。針對低黏原油和中黏原油,篩選出具有不同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的驅油劑,并進行油膜驅替模擬實驗,研究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對油膜驅替的影響。

1 油水乳化能力評價方法

油水乳化能力是指驅油劑促使乳狀液形成的能力,反映油水乳化的難易程度。

準確評價油水乳化能力的方法需要滿足以下要求:①乳化條件精確控制;②反映乳化動態(tài)過程;③精確測取最大乳化量;④消除乳狀液重力懸浮、黏壁等問題。

針對以往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研發(fā)了高溫乳化動態(tài)評價儀THE-Ⅱ(圖1)[23-25]。該評價儀利用超聲波振動實現油水乳化,可通過調節(jié)功率和頻率精確地控制乳化條件,保證所有樣品的乳化實驗條件嚴格統(tǒng)一。利用該評價儀可實時地、準確地讀取乳化量的動態(tài)數據。

定義乳狀液中油量與乳化裝置中總油量之比為乳化油率。在乳化過程中,乳化能力與2 個特征參數相關,一是乳化速度(圖2a 中乳化油率曲線斜率);二是總乳化油量(圖2a中乳化油率平衡值Eoe)。對于特定油水體系,測得如圖2a所示的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乳化過程如圖2b所示。將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與時間軸(0~20 min)圍成的無因次面積A1和乳化油率最大值(其值為100%)與時間軸(0~20 min)圍成的無因次面積A2之比定義為乳化系數[23-25]。顯然,該乳化系數綜合反映乳化速度和乳化量,其值越大,油水乳化能力越強。

2 驅油劑的性能指標及測定

2.1 實驗材料

圖2 典型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及乳化過程示意Fig.2 Typical dynamic curve of emulsified oil rate and schematic diagram of emulsification process

實驗用2 種原油的組分及黏度如表1 所示。對比2 種原油影響乳化性能的主要組分,原油A 中蠟含量相對較高,而原油B 中膠質含量相對較高。對比2 種原油的黏度可以看出,原油A 黏度較小,為低黏原油;原油B黏度相對較大,為中黏原油。

表1 2種原油的組分及黏度Table1 Composition and viscosity of two kinds of crude oil

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實驗用表面活性劑包括甜菜堿類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調節(jié)劑的復配體系,由實驗室配制。

2.2 低黏原油驅油劑

針對實驗用低黏原油A,根據驅油劑的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篩選出具有不同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的3種驅油實驗用驅油劑。應用高溫乳化動態(tài)評價儀THE-Ⅱ,測定3種驅油劑與低黏原油A 的乳化油率,從圖3可以看出,1#和2#驅油劑的乳化油率明顯高于3#驅油劑,分別為82.4%和75.2%。依據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計算出1#,2#和3#驅油劑與低黏原油A 的乳化系數分別為0.706,0.667 和0.244。應用界面張力儀JJ-2000B,測定3 種驅油劑與低黏原油A 的界面張力,從圖4 可以看出,1#,2#和3#驅油劑與低黏原油A 的平衡界面張力分別為7.5×10-3,8.1×10-2和2.4×10-3mN/m。由測試結果可知,1#驅油劑為強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體系;2#驅油劑為強乳化能力-低界面張力體系;3#驅油劑為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體系。

圖3 3種驅油劑與低黏原油A的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Fig.3 Dynamic emulsified oil rate curves of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and low viscosity oil A

圖4 3種驅油劑與低黏原油A的界面張力動態(tài)曲線Fig.4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curves of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and low viscosity oil A

2.3 中黏原油驅油劑

針對實驗用中黏原油B,根據驅油劑的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篩選出3 種具有不同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的驅油實驗用驅油劑。應用高溫乳化動態(tài)評價儀THE-Ⅱ,測定3 種驅油劑與中黏原油B 的乳化油率,從圖5可以看出,4#和5#驅油劑的乳化油率明顯高于6#驅油劑,分別為77.3%和72.2%。依據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計算出4#,5#和6#驅油劑與中黏原油B 的乳化系數分別為0.602,0.534 和0.258。應用界面張力儀JJ-2000B,測定3 種驅油劑與中黏原油B 的界面張力,從圖6 可以看出,4#,5#和6#驅油劑與中黏原油B 的平衡界面張力分別為6.4×10-3,2.4×10-2和3.1×10-3mN/m。由測試結果可知,4#驅油劑為強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體系;5#驅油劑為強乳化能力-低界面張力體系;6#驅油劑為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體系。

圖5 3種驅油劑與中黏原油B的乳化油率動態(tài)曲線Fig.5 Dynamic emulsified oil rate curves of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and medium viscosity oil B

圖6 3種驅油劑與中黏原油B的界面張力動態(tài)曲線Fig.6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curves of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and medium viscosity oil B

3 油膜驅替實驗

3.1 玻璃棒束模型

油膜類殘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油藏巖石表面潤濕性為親油性,原油因黏附力被吸附在巖石礦物表面并發(fā)生展布,主要包括連續(xù)油膜和不連續(xù)油膜2 種類型[9]。為模擬該過程,先將玻璃棒束浸泡在質量分數為0.5%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煤油溶液中48 h以上,將玻璃棒表面處理成親油性;然后用酒精將浸泡過的玻璃棒束清洗3 遍后風干備用;最后將風干的玻璃棒束浸泡在70 ℃原油中老化72 h以上。將黏附好油膜的玻璃棒束小心裝入外管中,封閉兩端,模型結構如圖7所示。

3.2 油膜驅替效率測定

將玻璃棒束油膜驅替裝置連接好后,先水驅,若水驅階段無原油采出,則油膜制備合格,否則,重新制備油膜;然后分別用具有不同乳化能力和界面張力的3 種驅油劑進行驅替,驅至不出油為止,每隔一段時間記錄出液情況,并用顯微鏡觀察采出液微觀狀態(tài)。根據總出油體積計算油膜驅替效率。油膜驅替效率為:

圖7 玻璃棒束模型結構示意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glass rod bundle model

式中:η為油膜驅替效率,%;ρo為原油密度,g/cm3;Vo為采出原油體積,mL;m2為黏附油膜后玻璃棒束質量,g;m1為黏附油膜前玻璃棒束質量,g。

3.3 低黏原油油膜驅替實驗結果

對于低黏原油A,分別以相同的驅替速度(0.5 mL/min)先水驅后驅油劑驅。從1#,2#和3#驅油劑驅替殘余油膜過程中的采出液顯微鏡照片(圖8)可以看出,具有強乳化能力驅油劑的驅替過程中,顯微鏡下觀測采出液有明顯乳化現象(圖8a,8b),形成乳液液滴較多;而具有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的驅油劑驅替過程中,顯微鏡下觀測采出液乳化現象不明顯(圖8c),乳液液滴較少。

驅油劑驅替結束后,取出玻璃棒束并觀察其顏色。從圖9可以看出,水驅結束時無原油采出,玻璃棒束顏色為深黃色(圖9a);具有強乳化能力驅油劑驅替結束后,玻璃棒束顏色由深黃色變?yōu)闇\黃色(圖9b,9c),油膜驅替效果較好;而具有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驅油劑驅替結束后,玻璃棒束顏色變化較小,基本仍為深黃色(圖9d),油膜驅替效果相對較差。

從3種驅油劑與低黏原油的油膜驅替效率動態(tài)曲線(圖10)可以看出,具有強乳化能力的驅油劑,不論其界面張力是否達到超低,其驅替效率都在90%左右;而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驅油劑的驅替效率不足70%。由此可見,對于低黏原油,只要乳化系數足夠高就可以高效驅替殘余油膜;乳化系數較低,即使界面張力達到超低,油膜的驅替效率也較低。

圖8 3種驅油劑驅替低黏原油油膜過程中采出液顯微鏡照片Fig.8 Micrographs of produced liquid in low viscosity oil film displacement with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圖9 3種驅油劑驅替低黏原油油膜結束時玻璃棒束照片Fig.9 Photographs of glass rod bundles after low-viscosity oil film displacement with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圖10 3種驅油劑與低黏原油的油膜驅替效率動態(tài)曲線Fig.10 Dynamic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urves of oil film of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and low viscosity oil

3.4 中黏原油油膜驅替實驗結果

對于中黏原油B,分別以相同的驅替速度(0.5 mL/min)先水驅后驅油劑驅。從4#,5#和6#驅油劑驅替殘余油膜過程中的采出液顯微鏡照片(圖11)可以看出,具有強乳化能力驅油劑的驅替過程中,顯微鏡下觀測采出液有明顯乳化現象(圖11a,11b),形成乳液液滴較多;而在具有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驅油劑驅替過程中,顯微鏡下觀測采出液乳化現象不明顯(圖11c),乳液液滴較少。

圖11 3種驅油劑驅替中黏原油油膜過程中采出液顯微鏡照片Fig.11 Micrographs of produced liquid in medium-viscosity oil film displacement with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驅油劑驅替結束后,取出玻璃棒束并觀察其顏色。從圖12 可以看出,水驅結束時無原油采出,玻璃棒束顏色為深黑色(圖12a);具有強乳化能力驅油劑驅替結束后,玻璃棒束顏色變?yōu)闇\灰黑色(圖12b,12c),油膜驅替效果較好;而在具有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驅油劑驅替結束后,玻璃棒束顏色變化較小,基本仍為深黑色(圖12d),油膜驅替效果相對較差。

圖12 3種驅油劑驅替中黏原油油膜結束時玻璃棒束照片Fig.12 Photographs of glass rod bundles after medium viscosity oil film displacement with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圖13 3種驅油劑與中黏原油的油膜驅替效率動態(tài)曲線Fig.13 Dynamic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urves of oil film of three oil displacement agents and medium viscosity oil

從3種驅油劑與中黏原油的油膜驅替效率動態(tài)曲線(圖13)可以看出,具有強乳化能力的驅油劑,不論其界面張力是否達到超低,其驅替效率都在83%左右;而弱乳化能力-超低界面張力驅油劑的驅替效率不足65%。由此可見,對于中黏原油,只要乳化系數足夠高就可以高效驅替殘余油膜;乳化系數較低,即使界面張力達到超低,油膜的驅替效率也相對較低。

4 結論

綜合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對于低黏原油A 和中黏原油B,不論其界面張力是否達到超低,只要乳化系數大于0.5,油膜驅替效率就高于80%;乳化系數較小,即使界面張力達到超低,對油膜的驅替效率也不足70%。

在油藏中,驅油劑與原油的乳化能力是對油膜類殘余油驅替起決定作用的性能指標。

研究認識是在玻璃棒束油膜模型基礎上得到的。在油藏多孔介質中,油膜的形成和性質與玻璃棒束油膜差異較大。下一步工作將以人造巖心為實驗材料,結合CT 掃描技術,進一步研究多孔介質中油膜的形成和驅替機理。

猜你喜歡
乳化油玻璃棒油劑
“消失”的玻璃棒
“消失”的玻璃棒
國內外纖維油劑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
基于CFD軟件探究噴油策略對乳化油燃燒性能影響
耐高溫堵水疏氣乳化油體系的制備及性能評價
石油化工(2021年10期)2021-11-03 08:18:42
采油廠聯(lián)合站乳化油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氨綸絲油劑的選擇
紡織報告(2020年4期)2020-08-14 06:17:00
膨脹石墨/活性炭復合吸附劑對乳化油吸附行為的研究
純彎狀態(tài)下高硼硅玻璃棒級聯(lián)斷裂的條件研究
消失的玻璃棒
遂平县| 武隆县| 司法| 康乐县| 东莞市| 翁牛特旗| 玉田县| 镇康县| 沙洋县| 石林| 包头市| 泾阳县| 临猗县| 雅江县| 拜城县| 九龙城区| 九江县| 普陀区| 海伦市| 松阳县| 长子县| 涞水县| 石嘴山市| 隆尧县| 沙田区| 郴州市| 贡山| 赣州市| 华亭县| 高唐县| 商都县| 武隆县| 陕西省| 长兴县| 韶山市| 五常市| 谷城县| 云南省| 星座| 遂昌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