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南方
《詩經·召南》里有一首《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無使尨也吠。”一個懷春,一個鐘情,一只死鹿,白茅包了獻給你,接著就是親昵,別惹得狗叫啊。真是膽大心細。
北大教授林庚將這首詩解讀得很好玩。一只死鹿為啥要用白茅包著?他說“白茅包之”的“包”乃“苞”之誤,“苞”特指用草包裹,且又和“庖廚”的“庖”同出一義,可引申為一種熟食做法,跟做叫花雞同理,用白茅包著燒熟。
看著一樂。這燒鹿肉想來味道不錯。
用白茅苞肉,北魏農書《齊民要術》里可見?!鞍夥ǎ菏轮袣⒇i,經宿,汁盡浥浥時,割作捧炙形,茅、菅中苞之。無菅、茅,稻稈亦得。用厚泥封,勿令裂;裂復上泥。懸著屋外北陰中,得至七八月,如新殺肉?!爆F(xiàn)在有冷柜,用不上這個法子了。
淘得《云鄉(xiāng)散記》,晚唐李贄的一本小書,內有好多趣人趣事。比如有個人在家里用琉璃板做了個池子,養(yǎng)魚養(yǎng)蝦,池子上頭浮著水藻;比如有個人在房梁下掛鹿腸,里頭裝酒,要喝時,解開一端,酒便流到杯子里頭;比如說每次來客,杜甫都會讓老婆出來相見,有一回,侍御韋黃裳見了,趕緊走了,晚上叫自家老婆給杜甫老婆送些首飾來……末了,書里有這樣一段內容:
“茅地經冬,燒去枝梗,至春,取土中余根白如玉者,搗汁煎之至甘,可為洗心糖?!?/p>
有時看書,只是看,驀然之間,像有一只螞蚱跳進領口,就有些意思了。我看到這一則,好像嘴里忽然一甜—我小時吃過好多白茅根兒。
鄉(xiāng)下到處都是茅草。它有點兒怪,春來草自青,剛長出來的茅草如絲般柔軟。古人夸獎女人,喜歡用草木來形容,如柳眉、櫻唇、桃花腮、藕臂。手呢?手如柔荑,就是用初生的茅草來形容的。等到茅草枯時卻變成白色的,另外它的根白得晶亮。
春天,它的穗剛剛長成,小孩兒喜歡抽它的尖兒,尖兒有一點兒紅,一抽一大把,剝開吃,軟軟的,清甜。古人管這個叫彤管。
想吃茅草根兒得拿鋤頭挖,挖出拿回來洗一下,嚼它,有點兒汁水,那甜味正正經經的,不似紅糖的微苦,也不似白糖的干脆。
更多的茅草,讓我們這些砍不了柴的半大小子割回來引火,一點就著。大人有空閑了,常常要把茅草扎成小把,這樣燒起來方便。
要是大人上山割茅草,一般就是要蓋個棚子。偶爾,也會幫人蓋茅草房。我記得有一戶人家蓋茅草房,先把成捆的茅草解散,編個簡單的草簾,一簾一簾地苫上去,再用葛藤穿針引線一樣將這些茅草簾固定在椽子上,再苫一層,茅草上頭再用細長木頭壓著固定,這才完事。茅草房遠看雍容富態(tài),有點兒像童話里的小屋。
賈島有詩:“白茅草苫重重密,愛此秋天夜雨淙?!毙律坏拿┪萦鲋辏孟窨梢允樟擞曷?,房檐滴水也靜悄悄的,很有意思。不過,茅屋總是經不了多少風雨,“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的詩里就有住茅屋的難堪。
茅草遍地可見,不想在古時卻被異常珍視。祭祀時,要立一束白茅,祭過的酒倒在白茅上,據(jù)說它能通神,謂之“縮酒”。
古人還曾因為白茅打過仗?!蹲髠鳌べ夜哪辍罚捍?,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闭f是齊國滅了蔡國,繼而伐楚,楚使說,咱們互不接壤,沒有利害關系,為啥打我?管仲說,你們不進貢白茅,我們都沒辦法祭祀,不打你打誰?
也許只是借口,挨打常常是沒有理由的。
古時,白茅還被用來占卜,“小巫見大巫”這個成語,第一次出現(xiàn)就和茅草聯(lián)系在一起?!靶∥滓姶笪?,拔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也”,據(jù)說是莊子說的。說是學問淺的巫師遇到學問高的巫師,直接把占卜的茅草給扔了,所以一輩子學問都跟不上來。
老家陜南的許多民歌小調喜歡唱“不害相思也害癆”。
“這山望到那山高,望見一樹好仙桃,長棍短棍打不到,脫下繡鞋上樹搖,左一搖來右一搖,搖下三雙六個桃。過路君子撿一個,不害相思也害癆……”
“小乖姐長得白漂漂,清早下河洗圍腰,鯉魚吃了圍腰水,不害相思也害癆……”
從前的癆病,就是如今說的肺結核,咳嗽不休。正如人說,咳嗽和愛是藏不住的。
有一首民歌拿茅草打比方:“太陽落坡又落槽,扯根兒茅草搭個橋,那人從我橋上過,不害相思也害癆……”
茅草那么輕,你悄悄地來了,必然摔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