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
摘 要:擬聲詞能生動地描摹出動物或人等發(fā)出聲音,以及自然界中,生物或物體所發(fā)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擬態(tài)詞不僅可以用于描寫動作神態(tài),還可以表達感覺感受。擬聲擬態(tài)詞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與其他詞匯相比更能傳達出說話者的感受,引起對方共鳴。不僅在日常交流中,漫畫作品、新聞報紙以及廣告宣傳等領域也越來越多地使用擬聲擬態(tài)詞,成為日語的一大特色。漢語也存在擬聲擬態(tài)詞,并稱之“象聲詞”。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雖有相通之處,但由于各自語言體系不同,而且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數(shù)量遠遠超過漢語,因此給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和從事翻譯的工作者帶來困擾。本文將從詞匯構造、句法功能兩個方面對比研究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的異同,并考察幾種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形式,幫助日語學習者進一步了解和把握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
關鍵詞: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詞匯構造;句法功能;漢譯形式
一、詞匯構成
實際上,日語中的擬態(tài)詞有一部分來自古代漢語,如茫茫,但現(xiàn)在日語母語者對是否來自漢語的意識越來越淡薄。日本根據(jù)自身語言特點和民族特征,豐富和壯大了擬聲擬態(tài)詞,因此本文考察對象定為中日兩國現(xiàn)代擬聲擬態(tài)詞。
漢語是表意型文字,一個字代表一個音節(jié);日語是表音型文字,一個假名代表一拍。因此本文將不同的詞匯構成要素分別用字母A、B、C、D表示一個音節(jié)或一拍。
(一)漢語的“象聲詞”
根據(jù)音節(jié)數(shù)的不同,吳川(2005)將象聲詞分為4類,整理如下。
音節(jié)1:A型-當,咚,呼。
音節(jié)2:AA型-咚咚,嗡嗡;AB型-嘩啦,撲。
音節(jié)3:AAB型-咚咚鏘,叮叮當;ABB型-嘩啦啦,咕嚕嚕。
音節(jié)4:ABBB型-轟隆隆隆;AABB型-噼噼啪啪;ABAB型-吧嗒吧嗒;A里(哩)AB型-哇哩哇啦;A里(哩)BC型-嘰里咕嚕;ABCB型-噼嗒啪嗒;ABCD型-丁零當啷。
漢語中A型、AA型和AB型擬聲擬態(tài)詞所占比例最多,是漢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基本型。其他形式均可看作是基本型的變形。
(二)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
金田一(1988)將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按照不同的拍數(shù)和組合形式分為13類,現(xiàn)整理如下。
1類:語根1拍ッ(と)。
2類:語根1拍+イ·ッ·ン·ー(引く)音スイ カッ ポン キュー。
3類:語根1拍+イ·ッ·ン·ー(引く)音のうち2個ボイン ボーッ。
4類:語根2拍 ガバ(と)。
5類:語根2拍+ッ·ン·リ音 ゴロッ カチン ツルリ。
6類:同音2拍の間にッ音 カッカ。
7類:語根2拍の間にッ·ン音 スック ザンブ。
8類:語根2拍の間にッ·ン音+リガックリ ドンブリ。
9類:語根2拍の繰り返しサラサラ ツルツル。
10類:語根2拍に類音を重ねる ドギマギ カラコロ。
11類:語根2拍に異音を重ねる パチクリ ガタビシ。
12類: 5類、6類型の繰り返し コロリコロリ セッセセッセ。
13類: 12類の多少型の異なるものシドロモドロ ノラリクラリ。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雖形式多樣但形態(tài)上具有體系性,即長音化、在基本構成要素間或者詞尾添加「ッ」「ン」「リ」中的某一個、通過反復的形式變成疊語是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構詞特點。
對比詞匯形態(tài),漢語的象聲詞多以A型、AA型和AB型居多,疊語傾向較弱;而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三音節(jié)和四音節(jié)詞匯較多,其中疊語數(shù)量最多。同時,日語還能通過長音化或添加「ッ」「ン」「リ」中的某一個,規(guī)律地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擬聲擬態(tài)詞來。漢語中使用“里(哩)”來創(chuàng)造特殊的音效,但數(shù)量并不多。
二、句法功能
(一)漢語的象聲詞
象聲詞在句中作主語很少,在句中主要作句子的“狀語”“補語”“定語”來使用。在不同語境中還可充當賓語來使用。本文將通過舉例分析說明象聲詞的句法功能。例文均來自《中國語擬音語辭典》。
1.獨立使用
例1.砰砰,槍聲又在大路那頭響了起來。
此類象聲詞獨立性強,即使去掉象聲詞也不會影響原文意思。
2.作定語
一般除了A型、AB型以外的象聲詞加上“的”都能成為定語。
例1.砰砰啪啪的槍聲,轟轟隆隆的手榴彈聲。
與“聲”“響”結合時,也可以不用加“的”。
例2.磨子的嗡嗡聲。
例3.他的腳步“噗塌噗塌”響,顯得很沉重。
3.作狀語
作狀語是象聲詞典型用法,主要有3種形式。直接修飾動詞,象聲詞后加“地(的)”和A型、AB型象聲詞后加“(的<地>)一聲”。
例1.她噗嗤笑了。
例2.她噗嗤地笑了。
例3.人們止不住“哄”地一聲笑了。
例4.“嘩啦”一聲魚躍,清清楚楚地看見那銀白地肚皮。
四音節(jié)詞匯節(jié)奏性較強,因此A型以“A的一聲”,AB型以“AB一聲”形式較為常用。此外,還可以借助其他量詞如“唰的一下”“嘭的一槍”“啊嗚一口”等象聲詞。
4.作補語
象聲詞后加“的”,三音節(jié)以上的象聲詞也可以不加“的”。
例1.風刮得呼呼的。
例2.牙齒咬得咔吱咔吱響
5.作謂語
AABB型象聲詞后加“的”作句子的謂語,象聲詞也可直接作動詞使用。
例1.李四媽,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聲音回答。
例2.一邊走一邊嘟囔。
除以上常用句法功能外,在具體語境中象聲詞還可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
6.作主語
例1.撒,撒,撒,像秋天細雨的聲音,所有的蠶都在那里吃桑葉。
7.作賓語
例1.她聽見竹林那邊呱呀、呱呀,有什么東西在叫呢。
(二)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有副詞、動詞、名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四種用法,且包括引用用法和獨立用法。整理如下,例句均來自「少納言」語料庫。
1.副詞用法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副詞用法又可分為「様態(tài)副詞」、「結果副詞」「程度副詞」「頻度副詞」四類。
(1)様態(tài)副詞
除了在詞匯后加「する」作動詞用的用法以外,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幾乎都可作「様態(tài)副詞」來使用。
例1.むしゃむしゃ食べながら答えました。
(2)結果副詞
「結果副詞」(參照)只與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動詞一起使用。
例1.ぐにゃぐにゃに曲がったストローみたい。
(3)程度副詞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作「程度副詞」用法較少,一般詞型為AッBリ、AンBリ、ABAB、AンAン型擬聲擬態(tài)詞。
例1.漁獲はめっきり減りました。
例2.ほんのり唇を色づけて…
例3.めきめきと上手になりましたよね。
例4.どんどん増えていきます。
(4)頻度副詞
作「頻度副詞」的擬聲擬態(tài)詞也很少。
例1.ちょいちょい実行いていた。
2.動詞用法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不可直接作動詞使用,但可在某些擬聲擬態(tài)詞后或擬聲擬態(tài)詞的某一部分后加「する」「つく」「めく」「る」等動詞詞尾作動詞用。
(1)「-する」
加「する」是擬聲擬態(tài)詞變?yōu)閯釉~最具生產(chǎn)性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都可以加「する」變?yōu)閯釉~,但擬態(tài)詞中的擬情詞無一例外都可以加「する」變成動詞。例如,いらいらする、うんざりする。
(2)「-つく」
有些擬聲擬態(tài)詞可變形為「-つく」和「-する」兩種動詞形式,如「ばさばさする」「ばさつく」。但「-つく」一般含有貶義。例如,形容壞笑的擬聲擬態(tài)詞「にやにや」可變?yōu)閯釉~「にやつく」,而形容微笑的「にこにこ」不存在「にこつく」動詞形式。
(3)除(1)(2)常用的動詞詞尾以外,還有如下幾種派生動詞詞尾。
はたはた→はためく ゆらゆら→ゆらめく
いじいじ→いじけるよろよろ→よろける
ぐずぐず→ぐずる ちびちび→ちびる
3.名詞用法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作名詞用的典型案例是幼兒期特有詞匯,如將狗叫作“汪汪”。有些「様態(tài)副詞」和動詞用法的擬聲擬態(tài)詞也可作名詞使用。
例1.『雪やこんこん』という芝居が一つあるんですけど…
例2.不安やいらいら、うつなどの精神癥狀のほか…
4.形容詞/形容動詞用法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不可單獨作形容詞使用,但某些作結果副詞的擬聲擬態(tài)詞加「の」可修飾名詞(「ぴかぴかの靴」),加「だ」可變成謂語動詞(「靴がぴかぴかだ」),與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的用法接近。另外,還可以在ABAB型擬聲擬態(tài)詞后加「しい」,或詞根后加「やか」,也可將擬聲擬態(tài)詞接頭詞作形容詞的接頭詞。例如,たどたど+しい→たどたどしい、しとしと→しとやか、ほろっ(と)+苦い→ほろ苦い。
擬聲擬態(tài)詞相關的形容詞也有很多,在此不追究是擬聲擬態(tài)詞轉變?yōu)樾稳菰~還是形容詞轉變?yōu)閿M聲擬態(tài)詞。例如,くどいくどくど+いのろいのろのろ+い。
5.引用用法
擬聲擬態(tài)詞后加「という(ような)聲(音)」,是引用的固定句式。且擬聲詞比擬態(tài)詞更多地使用于引用用法,能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實際場景。
例1.それからがさがさという音といっしょに…
6.獨立用法
獨立用法即擬聲擬態(tài)詞不作為句子任何成分,而在談話時獨立使用。田守育哲(1999)指出描寫實際聲音和引用用法的擬聲詞更容易獨立使用。
例1.キュッキュッキュッ、バリバリバリ。悲鳴のようだった。
對比分析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的句法功能可得知,漢語的象聲詞與形容詞接近,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多作副詞使用。日語的擬聲擬態(tài)詞不可直接單獨作動詞和形容詞或形容動詞用,而漢語象聲詞則可以。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都能作句子主語,也都能不作句子任何成分單獨使用,都有引用的用法。但是作句子的補語和賓語是漢語的象聲詞的獨特用法。
三、日譯漢形式
日語是表音文字且動詞含義單一,多借助擬聲擬態(tài)詞才能清楚地表達出具體的內(nèi)容,而漢語是表意文字且動詞和句型結構豐富多樣。因此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并不一一對應。本文將以夏目漱石的「坊っちゃん」的漢譯本為參考,初探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幾種漢譯形式。
例1.盆を持って給仕をしながら、やににやにや笑ってる。(她一邊端來飯盆侍奉我吃飯,一邊滿臉假笑地看著我。)
例2.べらべらした透綾の羽織を著て…(穿著薄透的皺絹外套)
例3.ぽちゃりと跳ねたから…(魚兒啪地一跳)
例4.捕まえた手はぬるぬるする。(抓魚地手非常濕滑)
例5.おれは海の中で手をざぶざぶと洗って…(我用海水嘩啦嘩啦地洗完手)
例6.次はぽんと音がして…(接著“砰”地一聲)
例7.ぽかりと割れて…(在我的頭頂轟然炸開)
例8.天主の松の上をふわふわ飛んで…(從天主閣城樓的松樹上輕輕飄過)
例9.赤シャツはよろよろしたが…(紅襯衫趔趄著)
例10.「無法でたくさんだ」とまたぽかりと撲る。(“夠了,你少跟我講理吧”山風說著又補上一拳)
例11.ぽかぽかなぐる。(雨點般打在)
例12.ゆるゆる歩を移している(漫步而行)
這些漢譯形式可看出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翻譯為漢語時除例3、例5、例6這種完全對應形式以外,還能翻譯為動詞或動詞詞組,如例1、例8、例9;還可以翻譯為形容詞,如例2、例4、例7;也可不翻譯出來如例10;此外,還可以翻譯為慣用句或四字熟語如例11、例12。
四、結語
擬聲擬態(tài)詞在日語中廣泛存在,且形式多樣用法多變,漢語的象聲詞與之對應,本文從詞匯構造、句法功能兩個方面對比研究了中日擬聲擬態(tài)詞的異同,并考察了幾種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形式。由于各自語言體系不同且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數(shù)量遠遠超過象聲詞,因此日語學習者在理解和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是需要形象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在翻譯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時盡量選擇貼合漢語表達習慣,將更能很好地掌握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
注釋:
①野口宗親著中國語擬音語辭典,東方書店1995。
②夏目漱石.坊っちゃん[M].傅羽弘,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③『少納言』語料庫。
參考文獻:
[1]玉村文郎 1997 「日本語中國語における音象徴」『日本語と中國語の対照研究論文』 くろしお出版
[2]呉川.オノマトペを中心とした中日対照言語研究[M].:白帝社,2005.
[3]田守育啓ほか.『日英語対照研究シリーズ6オノマトペ』 くろしお出版
[4]筧壽雄,田守育啓.オノマトペ 擬音·擬態(tài)語の楽園[M].:けいそう書房,1993.
[5]淺野·金田一.擬音語·擬態(tài)語辭典[M].東京:角川書店,1985.
[6]金田一春彥ほか.日本語百科大事典[M].:大修館書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