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
摘 要:公司資本制度是圍繞公司資本展開的法律制度體系,公司資本制度應以任意性規(guī)范為主,僅當公司資本事項具有負外部性效應時,國家對公司資本制度的規(guī)制才有存在的必要。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是保障公司業(yè)務開展的資本及保護債權人利益。隨著歷史的演變,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經過擴張,并由法律附加其擔保功能,但其產生內部的不適應性,并產生種種矛盾。因此,限制公司資本制度的擔保功能,將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歸本溯源,在資本制度改革的今天,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公司資本制度;公司獨立人格;債權人保護;擔保功能
一、公司資本制度概說
(一)公司資本制度的內涵
公司資本制度是圍繞公司資本展開的法律制度體系。公司資本制度具有狹義和廣義兩個不同的含義,狹義的公司資本制度是指公司資本的形成、維持、退出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廣義的公司資本制度,是指圍繞股東的股權投資而形成的關于公司資本運作的的一系列概念網、規(guī)制群和制度鏈的配套體系。
公司資本制度的邏輯并不復雜,甚至以一種近乎簡單的路徑促成了“公司”這樣一種法律制度的偉大發(fā)明:一是要有股本,即股東認繳的、構成公司財產的組成部分的一串可以用交換價值衡量的數字表述的注冊資本;二是用這些數字表述的注冊資本組建公司,由公司代替股東與他人進行交易,股東不與他人直接進行交易;三是股東以資本多數決管理公司并依照其股本獲取公司交易取得的利益[1]。因此,公司資本以隔離公司與股東的關系為起點,借助公司財產獨立達成隔離公司共與債權人的終極目的。
(二)公司資本制度的形成背景
公司資本債權人保護論理論是公司資本制度產生的內在理論依據。早在古代資本市場發(fā)展不充分的時代,公司主要通過向銀行貸款等方式進行融資,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這種方式還鮮為人知。早期公司法過于注重保護公司債權人,強調公司的人合性以維持公司經營的穩(wěn)定性,要求股東對公司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但這種制度模型限制了公司發(fā)展的規(guī)模,幾乎封閉了公司向社會融資的可能,加重了投資者的財務成本和投資風險,從根本上妨礙了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拓展。股東和公司財產混同導致公司無法取得獨立的法人格,從而導致公司無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股東對公司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為了確保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19世紀后半期開始各國公司立法開始總結此前司法實踐的經驗和理論成果,要求無名公司成立時必須確立一定的資本規(guī)模并在公司存續(xù)過程中維持不變。從1867年法國頒布公司法、1882年意大利頒布商法典到1885年西班牙頒布商法典,對于公司股東而言,這是他們在公司自由設立時代享受有限責任保護必須付出的成本,對于公司債權人而言,公司資本為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提供了物質基礎,由此便構成了法定資本制的開端及發(fā)展。
二、公司資本制度的價值定位
(一)公司資本具有經營功能
公司是經營實體,主要的經營目的是營利,因而其首要目的是籌集資金,促進資本形成和流通,并使股東利益最大化。公司資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應是促進投資,促進資本集聚,促進公司制度形成和發(fā)展。
(二)公司資本是股東權力結構的物質基礎
股東通過向公司出資,從而以資本所有權換公司股權取得股東地位。作為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經營收益分配依照股東股權比例進行;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大小的基礎是“資本”而不是“人頭”,股東所持股份的大小反映了其對公司控制程度的大小。而且,大股東還能夠享有資本控制權的溢價??梢?,股權不但是股東與公司聯(lián)系的紐帶,還是股東間對公司控制力博弈的手段。
(三)公司資本制度是國家調控公司市場的手段
從最低資本額制度的創(chuàng)設過程來看,這種制度創(chuàng)設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發(fā)揮資本的擔保功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提高公司設立門檻,解決政企不分、全民經商的問題[2]。這種情形并非中國獨有?!啊?990年商法修正案》將最低資本要求引入日本。該制度參照了意在保護債權人的歐盟第2號公司法指令和歐洲大陸的通常做法,但是在日本,最低資本要求的目的卻與歐洲相異,它是為了方便設立公司,而不是向債權人提供一定的擔保[3]。日本與所參考歐盟的最低資本制度不同,包括最低資本在內的資本制度設計,并不是為公司債權人而維持相當于資本數額的財產的制度。也就是說,日本的資本制度是在公司設立或增加資本的場合要求一定財產的出資,因經營發(fā)生損失時,為了即使財產不夠資本數額也不負有解散或增資義務的目的,哪怕將公司資本數額定在一定數額以上,也不能保障公司留有相當于該數額的財產。正因為如此,日本的最低資本制度與歐洲各國不同,沒有規(guī)定公司必須持有的財產數額,如果這樣解釋的話,公司資本數額與公司持有的向債權人承擔的財產數額之間,就沒有法律上的聯(lián)系[3]。
(四)公司資本是公司法人格的物質基礎
法律并不能以自然人沒有財產而否認其主體資格,卻難以想象沒有任何財產基礎的公司組織會被賦予法人資格。一定數量的財產是公司成立和存在的必要條件,股東的出資構成了公司的原始資本,是公司經營業(yè)務的物質基礎。公司法人資格的獨立性也是股東有限責任的保證。如果股東濫用有限責任并將公司財產與自己的財產混淆,則法律勢必否認其公司法人格。
(五)公司資本是股東承擔責任的基礎
股東出資取得股份,首先在于責任的確定,然后才是利潤的分配。有限責任是現代公司最突出的特性。有限責任制度是風險分擔機制,將風險轉移給公司債權人,而公司資本是實現風險內部化的方式之一。公司的資本股票,尤其是未支付的認購,是為了公司的普遍債權人利益的信托資金。股東對股份沒有進行有效的支付,就可能對在破產程序中的公司所欠債權人的不足部分負有責任[4]。
總而言之,公司資本的主要價值是公司股權結構的物質基礎,調整公司股東之間的股權關系,屬于內部性事項。公司資本制度應以任意性規(guī)范為主,僅當公司資本事項具有負外部性效應時,國家對公司資本制度的規(guī)制才有存在的必要。換言之,公司資本制度影響第三人債權實現時,國家規(guī)制才有必要。
三、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及其限定
(一)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
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是指公司資本制度所應當發(fā)揮的效用。理論界普遍認為,公司資本制度具有兩個基本功能:有效落實公司業(yè)務展開所需要的基礎資本,并借助公司注冊資本保護債權人利益。細分有三:一是創(chuàng)設公司獨立人格,二是形成公司獨立財產,三是固定股東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有限責任在界定了公司與股東之間的財產關系的同時,還限定了股東對公司經營風險的范圍,明確了股東與債權人之間在市場風險分配上的便捷,公司的債權人不得直接針對股東財產行使請求權,即使在特定情況下能夠如此,其范圍也應以股東對公司的出資責任為限度[5]。
(二)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限定
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最初僅限于股東的有限責任,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進行了擴張。在公司制度創(chuàng)立初期,人們本能地相信公司資本可以具有維護交易安全的功能,基于樸素和原始的信賴,人們相信,只有具有實質意義的公司資本,才能夠讓公司得以獨立、以自己的名義對公司債權人承擔責任,因而公司資本的確定和充實,尤其是股東如實履行其承諾的出資義務,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于是,人們提高了對公司資本作為交易主體的公司存在的必要條件的認識,將公司資本作為公司與第三人交易的重要基礎,公司資本因而具有了擔保功能,但這種擔保功能不是公司資本固有或內生的功能,而是人們主觀上強加給公司資本的功能。但公司資本制度的擔保功能不會自動實現,于是,借助于法律的強制,遂成為公司立法例自然而然的選擇。這種作用完全是立法者對公司資本制度的預期,是強加給公司資本的,并非公司資本內生性的功能,公司資本的擔保功能,與其說是公司資本的功能,不如說是公司資本功能的擴張,是其附屬性的功能。
因此,對于公司資本制度的擔保性功能,應該有所限定。第一,以公司資本為基礎的債權人保護措施,并非公司資本所固有的成就股東有限責任的功能所應有的內容,這些措施是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的關鍵,都在于法律對公司資本的功能或效用附加了管制或者干預。這些管制和干預在所有類型的公司資本制度中都存在,只是強度不同而已。第二,以公司資本為基礎的債權人保護措施,雖然具有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的功效,但相對于公司資本而言,其效用的發(fā)揮都是間接的;注冊資本僅以滿足公司設立條件或者充當公司獨立財產的計算基準的方式,間接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注冊資本隔離股東與公司債權人的功能并沒有因為這些措施的作用而受影響。因此,以公司資本為基礎的債權人保護措施,在公司法上并非公司資本制度的基本功能,純粹是因為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的需要而由立法者附加在公司資本制度上的附屬功能。公司資本制度當然包含了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內容,然而,保護債權人利益充其量只是公司資本制度的附屬功能,而非公司資本制度的固有或者首要功能。公司資本制度不能不顧及債權人利益保護,卻無法獨立承擔保護債權人利益的重任,更無法替代合同法以及民事普通法的功能[6]。
公司資本制度的擔保功能因為是附屬性的,故其發(fā)揮的作用將十分有限,而且會隨著市場環(huán)境要素的發(fā)展變化而出現適當的調整甚至取消。在保護債權人的問題上,公司法的制度措施不能以公司資本制度為首選,而應當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強化”和“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下足功夫[7]。如何完善公司法中以保護債權人利益為基本目的的上述制度,不僅是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由嚴格的法定資本制轉向緩和的法定資本制時面臨的課題,而且也是我國實行認繳資本制后面臨的課題[8]。
四、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回歸
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將決定公司資本制度的基本內容和體系構成,但公司資本究竟有何功能,在我國似乎并沒有沒有疑問。尤其是,我國的資本制度由嚴格的法定資本制轉向緩和的法定資本制,都始終在堅守公司資本的兩個基本功能:成就股東有限責任的功能和擔保功能。而且,質疑公司資本的擔保功能,似乎在立法層面極少提及。
必須注意到,2013年《公司法》改革法定資本制的各項措施,表明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理念的重大變化,管制已經不再是公司資本制度的必要特征了,股東在公司資本事項上的自治空間被有效打開,認繳資本制取代法定資本制已經成為可預想的現實。這是否預示著,公司資本的功能在我國的理論和實踐層面將回歸其固有的狀態(tài)。認繳資本制的實質,在于放松或取消對公司注冊資本的不必要的管制,凸顯公司注冊資本的股東自治屬性,把應當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徹底激活,若在理論上對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既難以理解這項新舉措,也會產生更多的混亂。同樣,在實踐中,認繳資本制是延續(xù)還是放棄了法定資本制框架下公司資本的擔保功能邏輯,立法者對此沒有公開回應,若仍不能準確導出認繳資本制框架下公司資本的功能變化脈絡,認繳資本制的實踐效果同樣是令人懷疑的。
對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認識,在認繳資本制框架下,不能再游離于矛盾之中。公司資本制度擔保功能的放棄,并不表明我國公司資本制度保護公司債權人的水準有所降低,而是要去除那些強加在公司資本制度里面,又不能發(fā)揮保護債權人功效的制度措施。我國公司法目前所實行的緩和法定資本制,在取消管制注冊資本的不必要措施基礎上,已經十分鮮明地勾畫出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功能邊界:公司資本問題,交給公司股東自治;對公司資本的必要管制,僅以合理與適當為限。對公司資本的管制措施,已由原先的嚴格法定資本制的固有制度演變?yōu)榫徍头ǘㄙY本制的例外。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公司資本制度所發(fā)生的如此重大的基礎性制度變革,足以產生推動公司資本的功能回歸本源的效用。
參考文獻:
[1]鄒海林,陳潔.公司資本制度的現代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2]仇京榮.公司資本制度中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平衡問題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葛偉軍.公司資本制度和債權人保護的相關法律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見羅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則[M].胡平,譯.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
[5]曹興權.公司法的現代化:方法與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6]葉林.公司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7]施天濤.公司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8]朱慈蘊,劉宏光.完全認繳制下公司資本監(jiān)控制度的“轉型”與“升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