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蔚 胡建平 樊莉萍
【摘要】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老年癡呆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老年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29例)。對照組采用鹽酸多奈哌齊治療, 觀察組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精神評分、生活自理評分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精神評分為(24.1±3.2)分, 生活自理評分為(63.5±4.6)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19.2±3.9)、(56.8±5.1)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13%,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69%;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老年癡呆效果更顯著, 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精神狀況均會得到較好的改善, 臨床值得推廣運用。
【關鍵詞】 尼莫地平;鹽酸多奈哌齊;老年癡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62
老年癡呆的學術名稱為阿爾茨海默病, 主要臨床癥狀為認知功能下降或者障礙, 基礎行為障礙, 生活能力顯著下降, 對患者的多個系統(tǒng)功能會造成損傷, 病癥較輕的患者影響其生活質量, 病癥較重的患者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 是一種對患者自身健康產生較大影響, 同時還會增加家庭負擔, 臨床未進行良好治療或者治療不佳時患者易出現(xiàn)精神病性癥狀、焦慮、抑郁等疾病。臨床研究中未發(fā)現(xiàn)明確病因, 但調查顯示與患者的家族遺傳、心理性格、社會因素等均有一定關系, 目前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 通過藥物延緩病癥的發(fā)展, 同時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進行抗精神疾病治療, 在此基礎上需要注意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護理, 改善飲食, 增進家屬陪伴, 與患者多聊天, 家屬還可學習一些記憶力訓練方式, 鍛煉患者的記憶力, 抑制病情的發(fā)展[1]?,F(xiàn)就2017年4月~2019年4月廣州市老人院收治的32例和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的28例老年癡呆患者進行隨機分組, 采用不同的用藥方式, 研究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的臨床效果, 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廣州市老人院收治的32例和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的28例老年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29例)。觀察組男14例,?女1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16例, 高中以下文化水平15例;年齡63~87歲, 平均年齡(74.6±7.7)歲。對照組男14例, 女15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16例, 高中以下文化水平13例;年齡65~86歲, 平均年齡(75.1±6.9)歲。兩組患者性別、文化程度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此次研究。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確診為老年癡呆的患者;患者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未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好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合并傳染性疾病的患者;肝腎功能異?;颊?中途病癥加重的患者。
1. 3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進行相應的基礎治療, 穩(wěn)定患者的生命指標, 并進行營養(yǎng)神經治療[3]。對照組采用鹽酸多奈哌齊治療, 初始劑量5 mg/次, 1次/d, 睡前口服, 持續(xù)治療1個月后調整用藥劑量;最大劑量推薦為10 mg, 具體藥物劑量調整遵照醫(yī)囑執(zhí)行。觀察組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 鹽酸多奈哌齊用藥與對照組一致;尼莫地平片30~120 mg(1.5~6片)/d口服, 分3次服用, 連續(xù)治療1個月, 依據(jù)治療狀況調整用藥, 具體遵照醫(yī)囑執(zhí)行[4]。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精神評分、生活自理評分 精神評分選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評分量表進行評估, 生活自理評分選用日常生活自理量表進行評估, 兩項評分均為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病癥改善狀況越好。
1. 4. 2 不良反應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惡心、嘔吐。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精神評分與生活自理評分對比 觀察組精神評分為(24.1±3.2)分, 生活自理評分為(63.5±4.6)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19.2±3.9)、(56.8±5.1)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13%,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69%;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癡呆癥是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精神疾病, 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 老年癡呆癥是繼心腦血管疾病后第四大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 對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與精神狀況有顯著的影響, 目前臨床沒有良好的根治措施, 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控制, 因此在老年人群中需要加強對這一疾病的預防, 比如改善飲食, 多食干果, 堅持腦部經絡疏通按摩,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老年癡呆治療方面, 臨床需要依據(jù)患者的自身狀況, 了解病癥具體狀況, 選用合適的藥物治療方式, 提升藥物對病情控制的效果, 同時需明確改制患者家屬陪護的重要意義, 必須重視[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精神評分為(24.1±3.2)分, 生活自理評分為(63.5±4.6)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19.2±3.9)、(56.8±5.1)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13%,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69%;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聯(lián)合用藥治療效果好, 且用藥安全有保障, 在實際臨床中的運用價值較高, 原因分析為:尼莫地平是一種鈣通道阻滯藥物, 能夠有效降低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 達到舒張血管的功效, 在改善腦神經的同時可以良好的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近些年, 在臨床運用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 其還可以作用于尾狀核、大腦皮層于下丘腦, 保護腦內神經元, 改善患者的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對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與病癥抑制有較好的效果[6]。鹽酸多奈哌齊是六氫吡啶類藥物, 是一種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 其選擇性強, 對認知功能障礙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美國國家食藥監(jiān)局已經批準其可用于老年癡呆治療, 雖然其臨床運用還存在爭議, 但在聯(lián)合用藥中發(fā)現(xiàn), 其用藥安全性相對有保障, 與其臨床治療效果綜合考慮后在實際臨床中具有一定的運用價值[7-10]。綜合分析, 在老年癡呆患者中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具有較好的運用效果, 對患者的病癥有良好的抑制與治療功效, 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用藥安全性較高, 可在臨床中依據(jù)患者的狀況推薦運用。
綜上所述, 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老年癡呆治療效果更顯著, 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精神狀況均會得到較好的改善, 臨床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龐亮亮, 蔡廣, 李斌, 等. 體外反搏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7, 14(32):70.
[2] 劉瑞, 高見, 朱江, 等. 鹽酸美金剛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為癥狀臨床研究.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7, 45(12):1272-1274.
[3] 張翠云, 盧祖能, 章軍建, 等. 鹽酸多奈哌齊聯(lián)合尼莫地平在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和自理能力中的作用.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6, 19(3):236-239.
[4] 冀玉婷, 崔莉紅. 鹽酸多奈哌齊對癡呆患者認知行為癥狀的療效及安全性.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2017, 32(3):439-442.
[5] 陳曉燕, 郭宇. 鹽酸多奈哌齊治療42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8, 22(13):98-100.
[6] 王偉. 鹽酸多奈哌齊治療神經衰弱伴發(fā)認知障礙的臨床效果評價.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 17(5):741-743.
[7] 余秀, 賴成虹, 肖夏娟. 鹽酸多奈哌齊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以及對血液流變學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6, 13(1):39-42.
[8] 戚慧敏, 張傳金, 戚曉青. 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治療老年癡呆的效果觀察.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9(7):114-115.
[9] 尹曉剛. 尼莫地平聯(lián)合鹽酸多奈哌齊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8(1):94-95.
[10] 馬玲梅. 尼莫地平聯(lián)合多奈哌齊治療老年癡呆的效果觀察.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11):1298-1300.
[收稿日期: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