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捷
尊敬的領(lǐng)導(dǎo)、老師,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
兩千多年前,有一位詩人,歷史的塵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卻沒有抹去他不朽的詩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畯田至喜?!?/p>
多少年來,無數(shù)中華兒女就如這位詩人所寫的一般,耕地,織衣。在漫漫的長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無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漣漪。
然而,兩千多年后的今天,隨著時代的進(jìn)步,我們忘卻了勞動;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沒有時間去勞動;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了人工智能來代替我們勞動;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被困在物質(zhì)充裕的海洋中,一個名為“懶散”的海島上;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竟癱在生活的角落里,嘲笑著那些平凡的勞動者。
想想,是不是覺得挺諷刺的?
勤勞的人,對于勞動存有一種天然,繁忙于晨興,戴月于歸途。
清晨,尚在熟睡的現(xiàn)代都市,是被清潔工喚醒的。他們戴上口罩,揮動掃帚,累了就坐在路邊,從懷中摸出余溫尚存的早餐,望一望街角,聽一聽風(fēng)聲。
清晨,老師早早地去往學(xué)校,在明凈的教室里,等待可愛的學(xué)生陸續(xù)走進(jìn)。
清晨,工人爬上了吊車……
清晨,農(nóng)民堆好了柴草……
勤勞如此平常。
勤勞的人,對于勞動有著一份超然。當(dāng)陶淵明除去園中雜草,荷著鋤,拭去汗,采菊東籬,種豆南山,悠然如飛鳥,超然若浮云。勞動對于他來說,不是疲于奔命,他在享受勞動,享受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在此之中,自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真性情,難以割舍,難再分辨。
勤勞如此不凡。
勤勞的人,對于勞動有著一份敬畏。他們敬畏路邊的清潔工,能夠停下車,靜靜等待他們掃過眼前的路,而不是鳴笛催促;他們敬畏餐廳中的服務(wù)員,能夠耐住性子等待上菜,而不是大聲呵斥,指指點點;他們會對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說一聲“謝謝”,而不是漠然路過。
勤勞如此值得尊重。
同學(xué)們,今天,此時此刻,我想對大家說,我們雖然生活在科技時代,享受著人工智能,但人類仍然渺小,年壽終將有盡,榮樂也不過只有一世,真正不朽的,在于一雙勤勞的雙手,用它去勞動,去創(chuàng)造,渺小的我們也終將變得不朽。
謝謝大家!
【學(xué)佳作·談感悟】
小軒:這是一篇兼具節(jié)奏感與感染力的演講稿,由《詩經(jīng)》中的名篇引入“勞動”的主題,激趣的同時又很有代入感。
晨心:正文部分先是由先人的勤勞傳統(tǒng)轉(zhuǎn)折過渡到今天有些人對勞動的漠視,相形見絀之下,諷刺了人們忽視勞動、過度依賴現(xiàn)代化的社會現(xiàn)象;再利用排比結(jié)構(gòu),以“勤勞的人,對于勞動……”為首,以“勤勞如此……”為尾,分別攝取不同人的勞動剪影,展現(xiàn)出勤勞的可貴;最后直接呼告,真情呼喚大家用勤勞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十分具有號召力。
小怡:本文之所以能引人共鳴,主要得益于氣勢強烈的語言魅力,文中多用短句,使得語言生動明快,給人以極大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