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德(OTIENO FREDRICK OKOTH)
摘? ? 要:文化被定義為社群的共同信仰、價值觀和行為。語言被用來作為交換信息的工具,也作為象征性的系統(tǒng),有能力通過話語來創(chuàng)造和塑造象征性的現(xiàn)實,如價值觀、認識、身份等。文化和語言有密切的關系,它們分享社群的人類價值、現(xiàn)實和行為,因而人類學家與語言學家應當對于它們作綜合的調查研究。如果人類學的研究無視語言現(xiàn)象是不可想象的,同樣,如果語言學的研究完全忽視了與語言密切相關的文化現(xiàn)象,就必須承認這種語言學是不健全的。本文就在這一點出發(fā),通過“語言的人文性理論”來舉例說明為什么語言研究應該結合文化因素的研究。筆者以斯瓦西里語諺語為例來說明其結合。本文得出的結論是語言表達、體現(xiàn)和象征文化(社會)現(xiàn)實,還有語言研究不僅應該結合文化因素的研究,還應該通人文性來達到其目標。筆者希望本文為今后進行這方面類似的研究的學者提供一份參考資料。
關鍵詞:語言;文化;人文性;斯瓦西里語;諺語
一、語言的人文性
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由口頭和書面形式創(chuàng)造和傳承著人類的文化。文化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態(tài)。語言離不開人類文化,滲透著其氣息??梢哉f語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成分和主要載體。人文指“人類社會各個文化現(xiàn)象”,因而所謂人文性是指歷史、文化等人文內涵特性.由此看來,“語言的人文性”主要指語言具有使用者社群的文化習俗、情趣等,蘊含語言的文化價值、文化性質和文化功能。
即使不同的語言研究對語言的人文性的理解有所不同,也有一些相同的研究法,比如西方的人文性研究注重對思維、文化和語言之間關系的探究;漢語語言學家嘗試把漢語的特征和特異的漢民族人文精神聯(lián)系起來。學界愈來愈注重人文性。研究語言的人文性要更加科學精神。
二、斯瓦西里語諺語
斯瓦希里語屬于班圖語族,是非洲語言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之一(一億以上),由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剛果民主共和國、贊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等東非、中非和非洲東南部的國家使用。斯瓦西里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文學,書面和口頭的,并在某社會中實行的。其文學的歷史悠久,與語言使用者、社會或文化密切相關。由此看來,對于斯瓦西里語文學的分析最好考慮到社會和歷史背景。
斯瓦西里語文學中有諺語。諺語是一種簡潔、詼諧、富有哲理、提供教訓的俗話。它是民眾智慧與經驗的結晶,由民間創(chuàng)作并在口頭上廣為流傳,較為定性的短語。諺語基本上是傳播教育和民間藝術的工具,可以表達有關社區(qū)的道德、文化、歷史、一般世界觀等重要信息。它與其他口頭文學的類型密切相關,比如故事、謎語、歌曲、詩歌等。結構上來看,諺語有兩個部分,描述某人或物在做某事時的行為或習慣一部和描述結果的另一部。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表達字面和隱喻意義。它會因語境的不同,比如情景、地理、文化、歷史等而不同。
諺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挑戰(zhàn)性,會被不對地解釋或使用。這會由人們忽視諺語的“人文性”和來源而來的。請看下面的例子:
(1)諺語:Nyungu huvunjikia mlangoni.
直譯:鍋在門口打碎。
含義:來提醒他人有時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就不能完成。
(2)諺語:Dawa ya moto ni moto.
直譯:火的藥就是火。
含義:針鋒相對,指在行動、策略和論點方法等方面尖銳對立。
(3)諺語:Samaki mkunje angali mbichi.
直譯:在魚仍然生時彎曲它。
含義:應該在孩子早年時引導他,否則會來不及了。
(4)諺語:Mchagua jembe si mkulima.
直譯:挑選鋤頭的不是農民。
含義:實際上,過于挑剔的人是不愿意做事情的。
(5)諺語:Jifya moja haliinjiki chungu.
直譯:一塊石頭將不支持烹飪鍋。
含義:用于鼓勵人們合作,也建議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謀生。
由此可見,上述諺語都有含義,是通過現(xiàn)在或以前在某環(huán)境、社會等存在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諺語背后有悠久的歷史。有時所用的事物或現(xiàn)象只在有關環(huán)境存在而使用者原產地沒有。此外,有的諺語常用于書面語,口頭上沒用過的話理解不易。他人想理解諺語具有含義的話,就要考慮幾件事。不過,不同語言的諺語會有共同點,因此Mbonde (2005)將內容相同的諺語稱為“國際諺語”,比如(1)的含義與漢語的“功虧一簣”相近。
三、結論
為了說明為什么語言研究應該結合文化因素的研究,本文以斯瓦西里語諺語為例,并采用“語言的人文性理論”得出結論。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它互相交流。不過,我們切勿在真空中使用語言。由于語言是人創(chuàng)造,使用和發(fā)展的,語言離不開人,而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群或文化群體的。一種語言最好按特定語境環(huán)境來研究。語言是文化的指標或反映。如果研究生活在不同于我們的條件下,有著不同文化的人們的語言,就要結合他們的文化和環(huán)境進行研究。
語言是現(xiàn)實生活中自然交流的手段,表現(xiàn)為對話、民間文藝等多種形式,比如諺語。此外,語言似乎與社會(文化)有著各種各樣的關系。首先,社會結構會影響或決定語言結構或行為。其次,與前者相反的,語言結構或行為會影響或決定社會結構。其三,語言和社會(文化)會相互影響。由此看來,語言研究應該結合文化因素的研究并通人文性來達到其目標。
參考文獻:
[1] 程麗霞.語言人文性研究之中西對比分析.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2] 康強,關春園.文化語言學與外語教學關系的探索.大眾文藝,2011.
[3] 于根元.應用語言學理論剛要.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會,1999.
[4] Jerono,P.The Role of Indigenous Languages in understanding Kiswahili Proverbs.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5 (2016),161-173.
[5] Mbonde,J.P.Methali za Kiutandawazi.Chuo Kikuu cha Dar es Salaam, Taasisi ya Uchunguzi wa Kiswahili,Kongamano la Jubilei ya Miaka 75 ya TUKI, Tarehe 4-7 Julai,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