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雅文
摘 ?要:本文以中國冰雪運動文化為研究對象,在查閱、分析中國冰雪運動文化資料的基礎上,回顧歷史朝代的更迭,總結分析中國冰雪運動文化發(fā)展的脈絡,勾畫出與之相對應的歷史輪廓,并分析每個階段發(fā)展過程中的特點?;仡欀袊┻\動文化的發(fā)展這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以及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兼具一定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冰雪運動;文化;發(fā)展史
一、中國冰雪運動文化的發(fā)展史
(一)古代運動冰雪文化富有創(chuàng)造性色彩
冰雪體育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歷史悠久,根據(jù)早期記載“冰戲”及“冰嘻”等詞語被廣泛傳播。據(jù)記載滑冰運動最早出現(xiàn)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是中國降雪最早也是最大的地區(qū)。根據(jù)已經出土一種古銅器來看,側邊的材質被磨平,頂部及尾部均存在小孔。一開始,人們用動物骨頭磨亮和捆綁在腳上,以抵御大自然造成的出行生活不便,形成了不可缺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被稱為“烏拉滑子”。這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款冰鞋。唐代初期魏征、顏師古等撰寫《隋書》中記載滑雪的場景。“地多處于積雪,騎木而出行”,描繪了通過騎木而行來解決出行的諸多不便?!膀T木”則為滑雪的器具,是現(xiàn)代滑板形成的原型。當時的騎木,主要用于人們狩獵和勞動。
(二)近代冰雪體育文化被動接受灌輸植入
近代冰雪體育文化則呈現(xiàn)一番被動灌輸植入,清朝乾隆時期將冰雪運動推向頂點高潮,在道光皇帝之后態(tài)度發(fā)生強烈轉變,重視程度減少,同時道光年間社會經濟出現(xiàn)了危機,將冰雪所擁有的經費,全部轉到農業(yè),此時的冰雪不可同往日而語,逐漸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從1860年鴉片戰(zhàn)爭外國的堅船利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被動式接受灌輸植入式的接受冰雪文化。被動式輸入植入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自從晚清時期民族資產階級掀起的一次愛國救亡運動,提出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就要學外國。主要學習西方列強技術的先進,從而打破“閉關鎖國”、“閉門造車”這么一個狀態(tài),以及上世紀20—30年代,日軍在黑龍江修建玉泉滑雪場。修建此滑雪場則是為了1940年舉辦北滿滑雪運動會。而在人員參賽資格當中,中國人是沒有參賽機會,然而他們卻有意識地向中國大眾傳播和灌輸他們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從開始起源的耳濡目染被動輸入,這也不斷促使在我國北部地區(qū)能夠順利開展近代滑雪活動,最終,為中國滑雪文化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基礎條件。
(三)現(xiàn)代冰雪文化發(fā)展的動力
1.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將會是一次影響力最廣、參賽項目覆蓋最全面的體育盛會。根據(jù)相關政策《冰雪運動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中提出主要任務大力普及冰雪運動,提高我國冰雪運動競技水平,實現(xiàn)“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響應政府的號召,北冰南移推動“體育+旅游新模式”,隨著三亞首個冰雪小鎮(zhèn)建成,各省份相繼成立冬運中心和雪上運動協(xié)會,也加強了其他項目與冰雪的融合運動,大膽嘗試跨項,激情冬奧會,是承載著千萬中國人心中的中國夢。
2.一帶一路
2015年發(fā)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標志著東南亞、非洲以及歐洲國家共建、合作正式開啟,2017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頒發(fā)了《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fā)展行動方案(2017-2020年)》,這個行動方案主要利用沿線的國家和地區(qū)來相互豐富體育旅游資源,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體育旅游的重點項目,每個相關部門開展一項體育賽事活動,著重強調開展冰雪運動,馬拉松、戶外運動、自行車等體育賽事活動。一帶一路為體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不再是一板一眼的單一競賽。通過“一帶一路”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的輸出輸入,可讓眾多國家搭上中國快車。真正實現(xiàn)雙贏。
3.中國制造
國務院2015年5月印發(fā)了《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zhàn)略。隨著相關“北冰南移”戰(zhàn)略定位以及建設一批關于冰雪運動特色學校的計劃,促使冰雪產業(yè)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可發(fā)掘,同時本國品牌安踏、李寧等自主研發(fā)冰雪相關產品。大力投資新型產品,據(jù)悉安踏早已建立與海外品牌合作,李寧投資建設國際滑雪場。眾多民族品牌通過冬奧會契機,大力推廣傳播中國民族特色冰雪產業(yè)。此舉務必可以提升中國制造的在國際地位上的影響力,將中國制造逐漸改變?yōu)橹袊鴦?chuàng)造。
二、結論與建議
中國冰雪文化演變分為古代、近代、現(xiàn)代三個歷史階段。古代冰雪運動的起源富有實用性色彩,均是為克服大自然的惡劣條件所產生的代步工具,用于平時勞動中。近代冰雪體育文化則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被動式接受冰雪運動文化。隨著國家相關一系列政策出臺,現(xiàn)代冰雪運動文化依靠著冬奧會契機大力發(fā)展冰雪運動,中國制造相繼崛起,都為現(xiàn)代冰雪運動文化增彩。建議夯實中國冰雪文化基礎,多方面的展示中國特色冰雪文化,展示中國元素與中國氣質。
參考文獻:
[1]唐贏.“北京冬奧時代”對北方高校冰雪運動體育發(fā)展探索及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01):250-251.
[2]綦磊,李彤,郭晗.北京冬奧會視域下齊齊哈爾市冰雪旅游的發(fā)展機遇及策略[J].黑龍江科學,2020,11(01):154-155.
[3]田萌,李若楠,姜楠,王軍強.公眾對2022北京冬奧會認知研究──以北京市居民為例[J/OL].中國商論,2020(02):3-6[2020-01-23].
[4]陳桐雙子,程傳銀.“一帶一路”國家間冰雪運動合作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05):21-25.
[5]劉花香,賈志強,劉仁輝.中國冰雪運動文化的流變與當代建構[J].體育文化導刊,2017(12):13-17.
[6]高金庫,慕英杰.淺談中國現(xiàn)代滑雪的文化記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0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