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珍
摘 要:本文主要涉及越南語中含有“B?T”(不)和“V?”(無)的漢越詞,從漢語中是否存在一一對應以及越南語詞與漢語詞詞義義項的情況來進行分成:相同、分化、合并、交叉、缺項和新項的6種類型。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漢越詞在對越南學生的漢語教學和對中國學生的越南語教學中基本上起到正遷移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兩種語言詞義的差異,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偏誤。
關鍵詞:漢越詞 “不” “無” 否定詞 義項
越南與中國山水相連、土地接壤,兩國人民在語言、文化、風俗等方面上或多或少也互相交流并吸收對方的好處。當開始學習漢語時許多越南學生對其較為熟悉之感,有時還覺得漢語和越南語的差異之處僅在于拉丁字母與方塊文字之處。為何越南學生有如此感覺呢?越南處于漢字文化圈中,越南語曾受中原文化及方塊文字的影響。當今在越南語中仍保留從漢語里借用過來的一類詞語,這是所謂漢源借詞。現(xiàn)在在越南語中稱之為“漢越詞”(Sino-Vietnamese words)。鄧德超認為漢越詞是一個又熟悉又陌生的要素?!笆煜ぁ笔且驗闈h越詞原來的語音已經被越南語化了,而且由于使用頻率高,所以越南人的聽覺對其早已習慣。據(jù)語言學家的統(tǒng)計,漢越詞在越南語里占60%,在經濟、政治、軍事等領域中該比率甚至占70-80%。因此,不僅受到越南語言學家的重視,而且還受到越南漢語學習與研究者的關注。
從已有的文獻中很明顯就能看出漢越詞與漢語詞對比的文章也比較多:在對比方面學者們從兩種語言對應詞語的詞義、詞語使用、詞類等進行探討分析;在詞匯結構方面就從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進行探析;在教學方面研究者們主要從正遷移和負遷移這兩個角度入手。但在具體地以一個詞或一個漢越音為例來對比分析的研究卻很少。
越漢和漢越否定詞最近也受到很多學者們(阮氏香,2016;籟素娥,2016;曾泉耀,2016;劉娟,2015)的關注。越南語中表達否定意義的詞語包括:“KH?NG”“CHANG”、“B?T”和“V?”;其中前兩者為純越詞而后兩者為漢越詞。“B?T”和“V?”與漢語中的“不”和“無”對應,其在越南語里可以被看為一個詞也可以被看為一個語素,且是一個較為活躍的語素。當作為語素時,“B?T”和“V?”與其他語素搭配進行構造成詞的情況較豐富。因此含有“B?T”和“V?”所搭配造成詞的詞語與漢語中含有“不”和“無”所構造成詞的詞語的對應情況又如何?本文試圖從越南語里具有否定詞素“B?T”和“V?”的漢越詞與漢語中含有“不”和“無”的漢語詞來進行分類與對比,來探索從漢語中借用過來的越南現(xiàn)代漢越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對應情況從而找出兩種語言的異同。研究首先通過賴高原的漢越詞詞典、阮如意主編的越南語大詞典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的三本詞典進行收集語料。其次根據(jù)二者的詞語對應關系以及詞義的對應關系進行分類。文章把越南語中含有“B?T”和“V?”的漢越詞與漢語中含有“不”和“無”的漢語詞分為兩大類:在漢語中存在一一對應的漢越詞和在漢語中不存一一對應在的漢越詞;其中前者根據(jù)詞義又劃分為:詞義完全相同的漢越詞、詞義交叉的漢越詞和詞義完全不同的漢越詞的三個類型;其中“詞義交叉”又分為三個小類型:漢越詞與漢語詞有一部分交叉的漢越詞、漢越詞詞義包含漢語詞義的漢越詞和漢語詞義包含漢越詞詞義的漢越詞。最后,從對比分析的結果中討論越南語中含有“B?T”和“V?”的漢越詞與漢語中含有“不”和“無”的漢語詞對應情況的特點。同時,作者也希望該文章能給學習漢語的越南學生與學習越南語的中國學生提供幫助。
一、越漢含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對比
(一)在漢語中存在一一對應的漢越詞
1.與漢語詞意義完全相同的漢越詞(第一類型:相同)
所謂詞義對應(詞義相同)是指漢越詞的理性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對應詞的理性意義相同。該類型是與漢語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漢越詞,越南學生及中國學生當學習漢語和越南語時從字面意義上就很容易就能理解與掌握該詞的意義,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去學習與習得該詞義。這點有利于越南與中國學習漢語與越南語的學習者。文章從越南語詞典與漢語詞典搜索到32對。
2.與漢語詞意義交叉的漢越詞
(1)漢語對應詞的意義包含漢越詞的意義(第二類型:分化)
不是所有漢語多義詞被越南語借用變成漢越詞后都帶有全部的原有意義。漢越詞中借用漢語意義的選擇,都有一系列社會原因及語言原因。詞義縮小可以理解為漢越詞只帶有一部分漢語本身原有的意義(阮蘭芳,2012)。漢語對應詞的義項比漢越詞的義項多,換言之,漢語義項完全涵蓋漢越詞對應詞義項。這點對學習漢語的越南學生沒有很大的影響,但對學習越南語的中國學生則不利。文章通過越南語詞典與漢語詞典搜索到17對。例子:
“B?t an”(不安),越南語與漢語共同的意義為“不安定,不安寧”。例如: Th?p th?m b?t an(忐忑不安);“不安”在漢語里還表示“心里覺得不安、客套話,表示歉意和感激”的意義。例如:- 總給您添麻煩,真是不安。
(2)越南語的意義包含漢語對應詞的意義(第三類型:合并)
漢越詞與現(xiàn)代漢語對應詞的詞義擴大受到了越南人的聯(lián)想思維的影響。即使是相同的客觀事物,但由于聯(lián)想思維的民族特征不同,所用的語言也會不一樣。這個原因對漢越詞的形成產生了影響,尤其是由越南人自造的雙音節(jié)漢越詞更為明顯。漢越詞詞義的擴大是基于現(xiàn)代漢語原有意義,并受到越南人聯(lián)想思維的影響,從而在原有意義上又擴大詞義或產生了新的詞義。在越漢兩種語言的義項對應性中,該類型與第二類型的完全相反,越南語的意義多且涵蓋了漢語詞的意義。這也是越南學生學習漢語時容易犯錯誤的一個點。我們偶爾也會聽到越南學生這樣的說法:“無情他犯了錯誤。”(他無意中犯了錯誤;v? tình anh ?y m?c ph?i sai l?m)。通過越南語詞典與漢語詞典作者搜索到8對。例子:
“B?t tr?”(不治),越南語與漢語共同的意義為“經過治療無效(而死亡)”。例如:Cu?i cùng do b?nh tình quá n?ng, b?t tr? mà qua ??i (終因傷勢過重,亡不治而);“B?t tr?”在越南語里還表示“不能教育,無法教育”的意義。例如:Th?ng bé b?t tr? (這個孩子沒法教育)。
(3)漢語意義與漢越詞意義有一部分相同(第四類型:交叉)
除了以上三種現(xiàn)象之外,楊玉霞的研究中表示,在越南語里還存在一種比較復雜的現(xiàn)象,就是既有詞義的增加又有詞義的減少。即漢越詞義項與漢語義項交叉,它們之間只有一部分意義相同。該類型是越漢兩種語言中除了一部分的相同,越南語與漢語每種語言各有各的意義。楊玉霞認為,這部分的漢越詞對越南學生在學習相應的漢語詞時產生的偏誤率相對來說也比較高一些。因此,該類詞對越南語的中國學習者與漢語的越南學習者均為不利。通過越南語詞典與漢語詞典作者搜索到8對。例子:
“B?t tr?c”(不測),越南語與漢語共同的意義“指意外的不幸事件”。例如: Tinh th? b?t tr?c(不測的事情);“不測”在漢語里還表示“提高警惕,以防不測不可測度的,不可預料的”的意義。例如:天有不測風雨。
3.漢語意義與漢越詞的意義完全不同(第五類型:缺項)
越漢兩種語言的詞義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兩種語言的詞語沒有共同的意義。阮光龍把漢越詞與漢語對應詞的意義完全不同的漢越詞分成三個小類型并詳細地解釋如下:第一、漢越詞從漢語中古時期借過來,保留并沿用到現(xiàn)在的中古時期的漢語詞意義,而現(xiàn)代漢語詞不用了或者用別的詞來代替使用;第二、漢越詞從漢語中古時期借過來,保留并使用到近代時期的中古時期漢語詞意義,但現(xiàn)代越南語已經去掉原來的意義,“穿上”別的意義,而現(xiàn)代漢語仍然保留并沿用到現(xiàn)在的中古時期漢語詞意義;第三、漢越詞從漢語詞借過來只是借形,然后自加意義,而不借漢語詞的意義。學習漢語的越南學生看到漢語里也有漢越詞本有的詞語都以為它就是漢語相對應的詞語,就按漢越詞中的意義來運用。因此,缺項的該類型也是越南學生最容易犯錯誤的類型之一。通過越南語詞典與漢語詞典作者搜索到6對,例如:
“B?t l?c”(不力)在越南語里的意義為“不稱職,不勝任,無奈”。例子:con ng??i b?t l?c. (沒出息的人); B?t l?c tr??c cu?c s?ng.(對現(xiàn)實的生活無可奈何);“不力”(B?t l?c)在漢語里的意義為“不盡力,不得力”。例子:辦事不力;打擊不力;
(二)在漢語中不存在一一對應的漢越詞(第六類型:新項)
阮德英把該類型叫做“越創(chuàng)型漢越詞”,他認為該類型是一類特殊的詞,是越南人利用從漢語中借用過來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創(chuàng)造出來的漢越詞。這類型是越南人民借用國外語言來構詞,也是一種豐富越南語詞匯的構詞法。雖然組成部分是漢語語素但“越創(chuàng)型漢越詞”是越南語特有的,它在漢越詞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數(shù)量也在不斷増加。比如:在漢語里,“不”表示否定、沒有的意思;“變”表示“改變”的意思;越南人民就把“不”加“變” →“不變”;越南語里的“不變”是指“沒有改變、不會改變的意思”。這種構詞法是越南漢語初學者經常使用的一種翻譯策略,“新項”的這類詞語不僅對越南漢語初學者不利而且熟練的越漢雙語者當遇到一個不常用的概念也避免不了使用對漢語詞匯搜索以及詞匯轉換的策略。通過越南語詞典與漢語詞典作者搜索到31對,例如:
“B?t c?n”(不謹)在越南語里的意義為“粗枝大葉;不細致;不小心;不謹慎”。例如:B?t c?n trong c?ng vi?c (做事粗心大意)。
二、討論與總結
文章對越漢兩種語言含有“不”和“無”的否定意義詞語的詞素以及義項的對應關系進行收集并分類,含有“B?T” (不)和“V?”(無) 的越南語漢越詞包括六種類型一共有117個,其中相同40個(38%)、分化17個(16%)、合并8個(8%)、交叉3個(3%)、缺項6個(6%)、新項31個(30%)。通過分類與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越南漢源借詞在越漢以及漢越兩種語言雙向轉換錯綜復雜。從類型數(shù)量來看,“相同”與“新項”這兩類型的數(shù)量較多,該“相同”類型對越南學生在漢語詞匯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母語正遷移重要的作用,但是“新項”該類詞存在潛在的陷阱,是一位“假朋友”。
成年人學習外語時經常利用母語系統(tǒng)中相似的地方來習得與獲得新的語言知識。許多越南學生當學漢語時都會依賴漢越詞和漢越音這條線索來識別與理解漢語詞義。該條線索不但有助于越南學生學習漢語,而且還有助于他們更深刻了解自己本國的語言與文化。因此,在學習漢語單詞方面越南學生會比西方國家的學生更占優(yōu)勢,他們會掌握并利用該獨特技巧來獲得新的一門語言。初學時,該單詞學習的獨特技巧起了很大作用,能幫越南學生輸入大量漢語單詞,但是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以及漢語詞義的復雜度增大,漢越詞與漢越音的單詞學習技巧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因此給學習漢語的越南學生帶來不少偏誤。
參考文獻
[1]鄧德超.高中校漢越詞的教與學[M].越南:教育出版社,1999.
[2]潘玉.漢越詞意義解釋竅門以及糾正書寫詞誤[M].越南:青年出版社,2000.
[3]阮德英.越創(chuàng)型漢越詞研究[D].云南大學,2016.
[4]阮蘭芳.越南語漢越詞與現(xiàn)代漢語對應詞詞義的對比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阮氏賢.現(xiàn)代越南語中的漢越詞與現(xiàn)代漢語對應詞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8.
[6]阮武瓊芳.漢越詞及漢越音在新時期越南語中的實踐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07.
[7]武金英.漢越詞研究[D].河北大學,2016.
[8]武忠定.越南現(xiàn)代新聞語言中的漢越詞[D].華中科技大學,2005.
[9]楊玉霞.越南學生漢越詞的負遷移研究[D].吉林大學,2013.
[10]張生祥,張利萍.越南語言的中國印記[J].絲綢之路,2018(06):13-15.
[11]賴高原.漢越詞詞典[M].越南:統(tǒng)計出版社,2004.
[12]阮如意主編.越南語大詞典[M].越南:通信文化出版社,1998.
[1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商務印書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