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_方鳳燕
當有一天武漢解封,會數(shù)家歡喜數(shù)家悲傷,沒有得病的市民大都會很高興,畢竟自由了;但那些病亡家屬,必然格外悲傷,燈火萬家,獨少一人。這種家破人亡的痛感只有自己知道。人類的悲歡哪會相通呢?除非你也經(jīng)歷過或者正在經(jīng)歷。
——方方,作家
拋開起點公平,即使在分配機制上,公平與效率的兼顧也是個千古難題。人有稟賦、能力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會導致輸出質(zhì)量的不同。完全按結果好壞進行分配,那么就是“你弱你活該”??墒且粋€人弱有許多他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你弱你活該,是一種毫無共情心的邏輯。這樣會激化弱者的憤怒,他們大不了把這個世界砸了??扇绻活櫮芰Σ町?,都平均分配,那就是變相打擊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最后群體的能力和動力都會退化。這是人性使然。
理想狀態(tài)是按勞動成果分配,但兼顧公平——但這就是個理想狀態(tài)。
——宋涵,寫作者
我們能想象蜂蜜的甜美,卻沒有辦法體會養(yǎng)蜂人的孤獨。
你或許會形成這樣的意識:頭腦比身體高貴,身體是鄙俗的。但身體遠比頭腦重要,而且身體也比頭腦可靠。
所謂共情,即設身處地地感人所感,想人所想,這是頭腦無法完成的,必須身體參與,才可以。
佛教說慎用眼睛、耳朵和嘴巴,這三者看似讓我們很容易交流,但僅僅這三者層面的交流就是巴別塔,你不可能聽到對方,對方也不可能聆聽到你。必須放棄對三寶的依賴,你才可能達到共情,你才可能走出要命的孤獨。當然,頭腦是深具價值的,這一點也毋庸置疑。
——武志紅,心理學家
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讓人們在看到他人的苦難時,無法感同身受。只有在遭遇了共同災難、面對了共同困境之后,人類的悲歡才有可能會相通。比如,在口罩成為稀缺資源的時候,看到國內(nèi)的老人用橘子皮當口罩,以及看到伊朗老人用麻袋皮當口罩,我們能感受到鉆心之痛,因為大家都身在同樣的病毒、同樣的痛苦籠罩之下,此刻,人們才明白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意義。
——Yeah,媒體人
在這個艱難時世里:
你需要有必需的集體意識,知道你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的責任。
你也不能讓集體意識吞噬掉個體感知,不能對每個獨立的人視而不見,不能讓宏大敘事抹殺掉你的同情心。
你還要實事求是地面對科學,意識到世界的真相可能是殘酷的,你不能拒絕你不喜歡的科學事實。
你也應該理解復雜的社會問題不是只有科學一個視角,知道群體觀念、文化倫理,以及科學手段本身的局限性,也必須被客觀納入考量。
你當然需要懂一些金融和經(jīng)濟學常識,知道怎么對沖個人風險。
你還不得不懂得傳媒和輿論的基本規(guī)律,知道如何從紛繁的信息流中過濾噪聲。
你要有一些心理學的自我保障能力,知道如何不被焦慮沖垮,不在大起大落的氣氛里驚慌失措。
當然,你也需要基本的道德感,不趁機傷害別人,不用下作的手段撈取個人資本。
——木遙,網(wǎng)友
(以上內(nèi)容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