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帥
在這段特殊時期,眾多音樂人“云創(chuàng)作”了大量抗疫歌曲,參與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天真幼童。然而,抗疫歌曲佳作缺失的情況卻頻頻引發(fā)討論。
有一個抗疫兒歌視頻《方艙醫(yī)院真神奇》更是引起了網(wǎng)友的吐槽。“方艙醫(yī)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醫(yī)生護士才藝多,各領(lǐng)病人來一曲”,制作者借用了童聲,卻是一種成人扭曲視角的表達。因為過度美化了疫情殘酷的事實,用虛假的保護色填涂兒童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窗口,該視頻引起眾多網(wǎng)民的不適。
此外,不乏有人把鐘南山院士的公開講話生搬硬套作詞成曲;更有人為蹭熱度,索性將無關(guān)抗疫的歌曲加上“抗疫版”三個字。
有的抗疫歌曲雖沒有這些“雷人”元素,但是歌詞濫造、詞風漂浮、旋律平淡的問題較為突出。幾天便出爐的“快餐式”抗疫歌曲比比皆是,最甚者在武漢宣布實行交通管制的第二天就已上線。以“武漢”命名的抗疫歌曲已近百首,高頻詞匯仍脫不開“熱干面”“櫻花”“勇敢”“加油”“愛的力量”“陽光燦爛”等等??谔柺?、標簽化的語言,讓部分抗疫歌曲給人留下了“假大空”的印象。社交媒體上甚至有網(wǎng)民犀利地表示:我們不需要賑災歌曲。
這個觀點乍看略顯偏激,實則質(zhì)疑的不是抗疫歌曲本身,而是創(chuàng)作抗疫歌曲的目的和動機。一些抗疫歌曲非但難以撫慰人心,還引發(fā)了不少網(wǎng)友的反感:“沒空陪你感動?!?/p>
廣義上的賑災歌曲,在我國由來已久。自1984年第一首為四川大熊貓搶救計劃所作的《熊貓咪咪》問世起,這類公益性歌曲便在中國大陸開啟了此后30年的漫長發(fā)展歷程,其間誕生了包括《明天會更好》《讓世界充滿愛》《為了誰》《生死不離》等在內(nèi)的經(jīng)典歌曲。
如今,賑災歌曲已漸漸從公益歌曲中分流,逐步發(fā)展為百花齊放、跨圈合作、多國參與的樣貌。
一首好的賑災歌曲,不但具備動人的詞作旋律,更要寄托人們對生命的美好愿望,充當人們情緒宣泄的感性閘口。對聽者而言,它是一種“精神捐助”。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也有一批草根味道濃重的民謠得到廣泛傳播和解讀,如《早知道在家待這么久》《漢陽門花園》《抗擊病毒》(Fight The Virus)《武漢伢》等。
2月15日晚8點,民謠歌手張尕慫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段名為《早知道在家待這么久》的彈唱視頻。視頻中的他身穿灰舊棉襖,敞坐在甘肅白銀的露天土院里,他的墨鏡反射出西北明媚的陽光;在湛藍的天空下,他手捏一張銀行卡撩撥琴弦,亮開歌喉:“早知道在家待這么久,我就不會只買兩包紅蘭州”“我就不該租車回家裝富有”“早知道村里封了路口,我也要把大桶灌滿酒”……
歌曲以幽默直白的唱詞、豪爽的西北小調(diào),樸實又生動地描繪出隔離期的平常生活,在戲謔與自嘲間,洋溢著對生活的希冀。作為一名長期生活在西北的音樂人,張尕慫的民謠與他的“土”“糙”形象融為一體。
歌曲上線后,一天觀看量突破1200萬次;如今,“早知道在家待這么久”已成為閱讀量高達12.9億次的微博熱門話題。在評論區(qū),網(wǎng)民們紛紛寫下自己對抗疫生活的立體理解。
“戰(zhàn)勝恐懼的唯一辦法是直面恐懼”,最近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很火的這句話,道出了抗疫歌曲的“天職”——帶領(lǐng)聽眾直面恐懼、消除恐懼。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引起普遍共鳴的還有武漢籍民謠歌手馮翔的《漢陽門花園》,歌中寫道,“現(xiàn)在的民主路每天都人挨人,外地人去了戶部巷就來到漢陽門”“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
事實上,《漢陽門花園》并非為抗疫所作,內(nèi)容也未提及疫情,卻從私人敘事變成了公共情緒出口。因為,它儼然暗合了聽眾對昔日武漢的認知或設(shè)想,也表達了大家對災后武漢回歸正常生活的樸素期許。
在成為民謠歌手之前,馮翔曾有過一段從醫(yī)經(jīng)歷,這交疊在抗疫歌聲背后的歌者故事,讓聽眾的感觸變得更加豐富,歌曲中的那些“臘梅花”“石榴花”似乎也因此變得更加鮮活。
與常規(guī)的賑災歌曲相比,民謠并非更適用于抗疫賑災。但民謠的長處在于對個體生活和情緒的細致記錄。也可以說,民謠與歌者的生活難以分離,它表達的是歌者對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化關(guān)注。
《漢陽門花園》并非為抗疫所作,內(nèi)容也未提及疫情,卻從私人敘事變成了公共情緒出口。因為,它儼然暗合了聽眾對昔日武漢的認知或設(shè)想,也表達了大家對災后武漢回歸正常生活的樸素期許。
在流行音樂工業(yè)體系中,常態(tài)化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可能是相對缺失的,這也是“急就章”“七步詩”式抗疫歌曲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
疫情就像一場“大考”,為抗疫中的同胞寫歌發(fā)聲雖不是“必答題”,但用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作答,可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未來,它將成為記錄現(xiàn)實歷程、留存人物溫度、鐫刻時代精神的“歷史唱片”。
《早知道在家待這么久》等一批草根味道濃重的民謠得到廣泛傳播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