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絲巾設計中的唐代團窠動物紋樣創(chuàng)新

2020-04-26 01:32:34劉春曉單筱秋張毅
絲綢 2020年4期
關鍵詞:設計風格創(chuàng)新應用絲巾

劉春曉 單筱秋 張毅

摘要: 唐代團窠動物紋樣在中國古代裝飾紋樣演變歷史中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文章從唐代團窠動物圖形元素的色彩、紋樣及工藝角度出發(fā),分別對其色彩運用方式、圖形造型特征與工藝技術呈現三部分進行剖析,總結唐代團窠動物紋樣元素的藝術特征。同時,以絲巾造型發(fā)展和圖案創(chuàng)新兩部分為探索方向,結合形狀文法以聯珠對鹿紋為裝飾元素主題,總結出唐代團窠動物圖形元素在絲巾產品中的創(chuàng)新方式。力求唐代團窠動物創(chuàng)新圖形能與絲巾產品完美結合,也為其他傳統(tǒng)紋樣在絲巾產品中的運用提供思路。

關鍵詞: 團窠動物紋樣;絲巾;設計風格;衍生;創(chuàng)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 TS941.11;K892.23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17003(2020)04011207

引用頁碼: 041302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0.04.019(篇序)

Innovation of combined animal patterns in the Tang dynasty in silk scarf design

LIU Chunxiao1, SHAN Xiaoqiu2, ZHANG Yi1

(1.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2.School of Design, Nanjing Arts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The combined animal patterns in the Tang dynasty tak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decorative patterns.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color application mode, graphic modeling features and craftsmanship of the elements of the combined animal patterns in the Tang dynasty, to summari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 of the pattern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scarv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pattern as the exploration direction, combined with,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ve ways of the graphic elements of the patterns in silk scarf products are summarized b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scarves and pattern innov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hape grammar of beading deer pattern as the decorative theme. The study aims to combine innovation of the combined animal patterns in the Tang dynasty with silk scarf products perfectly and provide ide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ther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silk scarf products.

Key words:

combined animal pattern; silk scarf; design style; derivativ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 20190623;

修回日期: 20200318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15AG004);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項目(文非遺發(fā)〔2017〕2號);江蘇省社科項目(16YSB007)

作者簡介: 劉春曉(1995),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家紡服飾面料設計與文化。通信作者:張毅,教授,zy519@hotmail.com。

據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凡創(chuàng)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高祖、太宗時,內庫瑞錦對雉、斗羊、翔鳳、游麟之狀,創(chuàng)自師綸,至今傳之”[1],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2]認為,團窠環(huán)與動物紋樣的結合模式是陵陽公樣的圖像形式,可見國內學者對團窠動物紋樣有“陵陽公樣”的名稱定義。唐代的團窠動物紋樣風格融入了西亞元素,是絲綢之路背景下中西文化大融合時期的唐代流行紋樣。隨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加豐富、廣泛,加上“一帶一路”構思的提出,要求人們不僅需要以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外來文化,還需要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寶藏更好地挖掘、保護和傳承。

唐代的服飾文化與裝飾紋樣在7世紀前后受到了東西方各國的青睞,在現代文化交流背景的推動下,傳統(tǒng)中國元素服飾的復興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現代流行的服裝配飾——絲巾,可在唐代服飾品中看到,例如在短襦、半臂、帔帛等幾種服飾形態(tài)中找到影子。同時,傳統(tǒng)裝飾紋樣被許多設計師作為靈感來源,直接被帶入并運用于服飾、家紡等多個設計領域,但缺乏深層次挖掘和創(chuàng)新思路。因此,在設計方法論的帶動下,以唐代團窠動物紋樣為例,將傳統(tǒng)圖案元素融入到絲巾設計,仍值得研究和探索[3]。

1?唐代團窠動物紋樣元素

1.1?色彩絢麗,對比強烈

工藝美術業(yè)內有句行話叫“遠看顏色近看花”,即紋樣通常以近視為主,色彩的呈現效果既能近視也可遠觀。因此,色彩作為第一視覺印象,在對圖案藝術特色的分析中占據首要地位[4]。唐代團窠動物圖形多運用于絲綢載體中,其色彩絢麗多樣、鮮艷華美、對比鮮明。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聯珠花樹對鹿紋錦,包含了濃重的絳紫、墨綠和藏青顏色,也有清透的杏黃、翠綠和天藍,主體紋樣與地色形成了強烈色彩對比,如圖1(a)所示。唐代絲綢多為出土文物,面料色彩可能受到了環(huán)境、水土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故所得結論并不全面。因此,需對暴露在空氣中保存的唐代團窠動物紋織錦、唐代人物畫中的團窠動物紋服飾色彩進行分析?,F藏日本奈良法隆寺的四天王狩獅紋錦,是一件一直保存在地面上的織錦文物,其色彩富麗堂皇,深淺搭配,恢弘大氣,如圖1(b)所示。唐代人物畫以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為代表,其中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中仕女服飾中的團窠圖案擅于用紅、橙、黃、青、紫等濃艷華麗色彩與黑白色調和,色彩形式艷麗而明快[5],如圖1(c)所示。

由此可見,唐代團窠紋樣在服飾中所呈現的色彩多為黃、紅等暖調,局部搭配青、綠等冷調色彩,圖案包含了少量偏黑重色與偏白淺色,形成了色彩絢麗華美、對比鮮明的圖案用色風格,這類用色風格可以為后期創(chuàng)新圖形的色彩運用提供思路。

1.2?寓意吉祥,形式均衡

1.2.1?圓潤飽滿

唐代團窠動物圖形具有圓潤飽滿特征的最重要原因是窠環(huán)的存在。窠環(huán)呈圓形、飽滿大氣,“圓”集對稱、均衡、平和、飽滿于一體,在視覺上給人完美、包容、祥和的祥瑞之感[6],如圖2所示。窠環(huán)與窠內紋樣的線條形態(tài)方圓兼濟,流暢雍容。因此,唐代團窠動物圖形圓潤飽滿的特征除了圓形輪廓的選用,窠內圖形豐滿雍容的圖形區(qū)域形態(tài)呈現,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1.2.2?布局均衡

窠內對稱動物紋樣的填充使得裝飾圖案的布局呈現平衡穩(wěn)定狀態(tài)。對稱特征是唐代團窠動物紋樣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雙對、吉祥是對對稱圖形符號象征意義的詮釋。例如,對鳥主題象征美好的愛情與長生久遠的意蘊,如圖3(a)所示;對龍主題象征著權力的至高無上,如圖3(b)所示[7]118;對鹿主題象征福祿雙全等吉祥寓意,如圖3(c)所示[2]。這種表現方法與形式美法則中對稱格式所展現的平衡、穩(wěn)定感結合,易于被大眾接受并逐漸傳播。

1.2.3?層次分明

唐代團窠動物紋樣的層次感體現在窠環(huán)區(qū)域與窠內主體圖案的相互關系中。窠內紋樣的圖案元素構圖飽滿、集中、對稱、平衡,在視覺上帶有整體感與平穩(wěn)性,窠環(huán)紋樣則因其有著明確的紋樣軌跡并且寬度統(tǒng)一,有視覺上的秩序性。窠內紋樣與窠環(huán)紋樣兩者套疊、軌跡相合,有豐富的層次感。綜上所述,對唐代團窠動物紋樣的吉祥寓意與構圖形式的總結,可為后期圖形的創(chuàng)新應用架起形式框架。

1.3?染織工藝,競相發(fā)展

唐代絲綢服飾面料的圖案呈現工藝以染與織為主,唐代團窠動物紋樣的呈現技藝包括夾纈和提花織造。夾纈工藝即兩塊雕刻成凹凸對稱的花板夾持織物進行防染印花,可使織物色彩艷麗,圖形線條圓潤流暢,此印花工藝起源于隋代,自唐代天寶年間始,夾纈工藝便逐漸流行起來,應用于絲綢織物中[8]。團窠動物紋樣的流行離不開提花工藝的革新,讓織造經緯兩向循環(huán)的四方連續(xù)式構圖成為可能[9]。染織技術的進步是絲綢織物紋樣更新的必要條件,對圖形線條的方圓結合提供了工藝支撐。

2?絲巾產品的創(chuàng)新思路

2.1?絲巾造型創(chuàng)新思路

從世界的角度看,絲巾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3 000年前。在埃及人所使用的纏腰布、古希臘時代的纏布服裝中都能看到絲巾最原始的痕跡,其主要目的是保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審美的變化,它慢慢兼具了裝飾性,到了現代其裝飾性甚至取代了實用性[10]。

從中國歷史的角度看,雖不能說絲巾有獨立的文化傳承和淵源,但從古代服飾到現代服飾中也一直能找到它的影子。在唐代,女性服飾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短襦、半臂、帔帛等成為了流行服飾,從中不難發(fā)現這些服飾與現代絲巾的關聯。因此,分析唐代服飾用品的特點,可以啟發(fā)現代絲巾設計的靈感,對絲巾產品的風格演變有著一定的帶動作用。

短襦是唐代女子的常服,長度至腰間,如新疆阿斯塔那

206號墓出土的唐代女俑身著青藍色“V”領對襟短襦,袖口呈現增寬趨勢,在腰部正中收束,呈“Y”形,衣領中間露出里衣或抹胸,凸顯窈窕身段[11]。短襦服飾與現代方形絲巾對角折疊方式的呈現形式極為相似,如圖4(a)所示。半臂是一種兩袖位于人臂之半的短袖對襟身衣,常與襦裙搭配,穿著時在胸前用衣帶系住、底擺掩于裙腰內或圍于裙腰外[12],如圖4(b)所示?,F代方形絲巾在佩戴過程中,胸前系扣,所呈現形式與半臂服飾相似。帔帛是吸取西域民族與國外服飾形態(tài)而形成的,《中華古今注》有云“女人披帛,古無其制”,阿斯塔那墓出土著襦裙裝的彩俑身披帔帛,使其環(huán)繞于臂膀之間,現代長條絲巾的佩戴方式與帔帛相似,如圖4(c)所示。在Givenchy 2020秋冬秀場中,披肩的形態(tài)沿用了唐代披帛的圍法,一端束于腰帶內、另一端自然下垂,如圖5所示。

由此可見,唐代的短襦、半臂、帔帛等服飾形態(tài),其穿用方式與圖案呈現方式都為現代絲巾造型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據其思路的多樣性,在現代絲巾的穿用與佩戴方式中,將唐風圖案與絲巾產品搭配,既顯時尚又復古,且風格多樣。

2.2?絲巾圖案創(chuàng)新思路

現代配飾產品市場中,有不少唐代團窠動物圖形的直接應用案例,即傳統(tǒng)圖案元素的直接移植在設計產品載體中,保持原有形態(tài)、元素的延續(xù)性。在2018年杭州文博會上,唐代四天王狩獅圖形元素以直接應用的方式呈現在手包、絲巾等服裝配飾中,如圖6所示。筆者認為,傳統(tǒng)團窠動物紋樣圖形

風格的形成與唐代織染工藝的局限有關,而團窠動物紋樣在現代絲巾等配飾產品中的應用,可立足于現代數碼印花等印染方式,設計出符合現代織染工藝水平的圖形。數碼印花對圖案的復雜程度和色彩漸變效果的制約較少,可在設計方法論的理論支撐下,對創(chuàng)新形團窠動物圖案進行多樣化設計。

2.2.1?絲巾圖案的設計要素

絲巾圖案設計的三個要素包括圖案色彩、圖案構成與內涵映射。首先,上文表達了色彩的重要性,而通過對于絲巾圖案的呈現,能夠表達色彩的展現是受眾最直觀的感受。其次,圖案的構成需要將裝飾元素融入設定的框架當中,將局部圖形合理組合,達到有層次、有節(jié)奏的整體圖案效果。最后,絲巾圖案元素承載的文化內涵不僅是其附加值的體現,也是絲巾產品靈魂的體現。

2.2.2?絲巾圖案設計方法的選用

本文以形狀文法為圖案設計方法,以唐代團窠動物紋樣織物中的聯珠花樹對鹿紋為設計主題元素。首先,對設計元素進行圖形元素因子的提取與變形。其次,將創(chuàng)新圖形元素進行組合、排列,設計出創(chuàng)新型絲巾主體圖案。最后,對主體圖案進行衍生方案的構想,探究絲巾圖案設計的完整方案與思路。

1)設計主題選擇。秉承中國古代服飾中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理念,對設計元素進行篩選。以唐代聯珠花樹對鹿紋為設計原型,其中“鹿”諧音“祿”,有“加官進祿”“福祿雙全”等吉祥意義,緊扣現代受眾心理需求。

2)形態(tài)因子提取。以形狀文法為設計方法,即選取某一英文字母F作為一個初始因子,初始因子形狀經不同推理規(guī)則推演,得到右側的衍生圖形,其中的規(guī)則1為位移,規(guī)則2為縮放,規(guī)則3為水平鏡像,規(guī)則4為垂直鏡像,規(guī)則5為繞點旋轉,

規(guī)則6為繞軸旋轉,在此稱之為生成性推演,如圖7(a)所示。將生成的圖形即基本圖形繼續(xù)按照推演規(guī)則推演,得到更加豐富的新圖形,將此過程稱之為衍生性推演[13],如圖7(b)所示。

對聯珠環(huán)花樹對鹿紋進行新型組合紋樣設計,首先將其圖形元素初始因子進行提取,把初步篩選的紋樣進行描摹、變形、重疊、組合等處理后建立形態(tài)因子庫,如表1所示。

3)色彩因子提取。色彩能產生聯想,表達情感,烘托氛圍,是不可忽視的顯性因子之一。先以唐代仕女畫《搗練圖》(局部)中的服飾色彩為色彩靈感,如圖8(a)所示。再使用Photoshop等相關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色彩進行主要色提取,將提取的主要色添加至色板,建立色彩因子庫,如圖8(b)所示。此幅繪畫中紅色、綠色、灰色色塊居多,因此在后期的服飾品面料設計時,選取了此類色彩作為色彩元素。

4)圖形演變過程。將形態(tài)因子庫中的基本形態(tài)與色彩因子庫中提取的某段色彩因子片段組合、疊加生成單位圖案,如圖9所示;再以推演規(guī)則R1到R5對單位圖案進行生成性推演步驟,如圖10所示。其初始形狀經推演規(guī)則生成的新圖形,具有較強的家族基因,蘊含了裝飾紋樣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后,將推演的形態(tài)元素作為整體單元,對其進行有序與無序排列兩種方式排列,經二次設計,使其再次形成一組形態(tài)因子,如圖11所示。使用推演規(guī)則R1、R5與R6,對生成性推演規(guī)則后得到的組合圖形繼續(xù)推演,得到更加豐富的圖形,如圖12所示。

5)絲巾效果展現。結合形式美法則,對新紋樣進行基于形狀文法的排列與組合。其中,方形絲巾的圖案設計方案以十字骨架為構圖方式,對圖12中(組合圖推演8)的裝飾圖案進行再優(yōu)化,生成完整的絲巾形象,如圖13所示。在圖12中(組合圖推演9)顯示組合圖像呈長條形排列趨勢,可見現代絲巾市場中的長條領巾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其不僅可以系在頸間,也可作為發(fā)帶飾品,如圖14所示。

2.2.3?絲巾設計風格的衍生

1)色彩情感化引導的絲巾設計。絲巾色彩的選擇,既要考慮圖案內容升華的裝飾需求,也要考慮生產套色選擇的工藝需要。色彩的變化會讓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波動,比如冷色調中象征著天空、海水的藍調色彩,會讓部分受眾產生壓抑感,也會讓另一部分受眾產生平靜淡然的舒適感。因此,為了滿足多數消費者的色彩喜好,絲巾產品的多樣化配色顯得至關重要。唐代團窠動物紋樣色彩以暖色調為主,色彩飽和度與對比度都相對較高,對其進行色彩情感化設計可以從現代消費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入手。

筆者針對上文所設計的方形絲巾,以寓意吉祥、福祿雙全的創(chuàng)新型團窠對鹿紋為原型,對其色彩的選擇進行衍生方案設計。在色彩上,以象征寧靜的藍色為主色調,輔以紅、紫等色形成對比,設計一款冷色調配色方案,如圖15(a)所示。高級灰色調受到了現代多數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與黑白色系服裝搭配盡顯優(yōu)雅與寧靜的氣質,如圖15(b)所示,色彩飽和度的降低,淡化了色彩的鮮明對比,色彩間的對比融合展現了平滑感,使受眾心理產生寧靜安然的心理活動,如圖15(b)所示。

2)電腦繪圖軟件引導的絲巾設計?,F代圖形設計軟件包括Photoshop、CorelDRAW、AI等,其中有特殊化設計功能,可對圖像進行風格變化處理,呈現諸如水波、顆粒、光影、馬賽克等獨具風格的藝術效果,將這些軟件效果對主圖案進行衍生設計,產生抽象化與現代感的絲巾圖案。將絲巾主圖案利用Photoshop圖形處理軟件濾鏡工具中的晶格化功能,將晶格單元參數調整至70,圖像邊緣所呈現出的毛邊線條具有一定生動性,如圖16所示。濾鏡的種類會使裝飾圖案呈現奇特的變色效果,如利用Photoshop濾鏡工具中的風格化選項,其中的“照亮邊緣”選項讓圖案顯示出霓虹燈樣的視覺效果,如圖17(a)所示;再經過對其色相與飽和度的處理與局部色彩的替換,所呈現的色彩對比鮮明,圖案風格靈動,如圖17(b)所示。由此可見,圖形設計軟件的運用可快速展現出裝飾圖像的多樣化風格,為裝飾紋樣的多樣化設計提供了創(chuàng)新思路。

3)趣味化圖形引導的絲巾設計。產品的趣味化圖形語言可以讓使用者被這種奇特與靈活的圖形氛圍所感染,從而萌發(fā)出一種極微妙的情愫[14]。現代年輕消費群體對趣味化裝飾圖案較為青睞,青春活力的裝飾風格可讓年輕受眾達到精神上的愉悅感。本文從趣味化裝飾風格為方向,對上文的對鹿主題原型圖案進行主題元素卡通化,如圖18(a)所示。年輕受眾對絲巾的佩戴規(guī)律有對角線對折、手腕纏繞、挎包纏繞等方式,裝飾圖案的四方連續(xù)排列顯得佩戴方式較為靈活。筆者對主題元素進行變形與再塑造后,采用四方連續(xù)排列方式,將圖案間隔填充了跳躍小鹿圖形,活潑靈動。絲巾的地色色彩與圖形對絲巾整體形象呈現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趣味化絲巾圖形的地色選擇以綠色和黃色為主,綠色圓點、黃底對鹿圖像呈現于絲巾底紋中,使絲巾整體和諧呼應,如圖18(b)所示。

3?結?語

本文對唐代流行的團窠動物紋樣色彩、造型、工藝三方面進行了分類闡述,總結唐代絲織品中團窠動物紋樣的藝術特征,為團窠圖案在絲巾產品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通過對絲巾產品造型規(guī)律的探索與推演,以形狀文法為設計方法論,對唐代團窠動物紋樣中的聯珠花樹對鹿圖案元素進行因子提取,并對形成的裝飾新樣進行衍生設計。由此可見,絲巾的整體呈現形式多樣,圖案創(chuàng)新中的因子提取演變與衍生型再設計的設計步驟,可淡化傳統(tǒng)裝飾圖案在絲巾產品中不時尚等的運用,該設計思路同樣也適用于其他傳統(tǒng)紋樣元素在絲巾產品中的設計與開發(fā)。同時,要緊跟流行趨勢、開拓眼界、吸收優(yōu)秀成果,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時尚的絲巾產品,才能做到傳統(tǒng)紋樣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實現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傳承、促進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M].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4: 192-193.

ZHANG Yanyuan. Li Dai Ming Hua Ji[M]. Beijing: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1964: 192-193.

[2]趙豐. 中國絲綢藝術史[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5: 151-152.

ZHAO Fe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Art[M].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ress, 2015: 151-152.

[3]林竟路. 論絲巾圖案的設計[J]. 絲綢, 2003(6) : 18-20.

LIN Jinglu, On the scarf pattern design[J]. Journal of Silk, 2003(6) : 18-20.

[4]尚剛. 朝霞初起, 春花競發(fā): 唐代工藝美術色彩芻議[J]. 裝飾, 2008(5): 44-51.

SHANG Gang. Flowers blossoming in spring and sunglow rising at dawn: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color of arts & crafts in the Tang dynasty[J]. ZHUANGSHI, 2008(5): 44-51.

[5]陳慶菊. 從唐代人物畫看唐代服飾色彩設計理念[J]. 美術大觀, 2011(9): 54-55.

CHEN Qingju. Analysis of the colors and design concepts of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characters in the Tang dynasty[J]. Art Panorama, 2011(9): 54-55.

[6]張婷婷, 王宏付. 論太極圖文化在清代團花圖案中的思想滲透[J]. 絲綢, 2015, 52(2): 56-62.

ZHANG Tingting, WANG Hongfu, Discussion on thought penetration of Taiji pattern culture into round pattern in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Silk, 2015, 52(2): 56-62.

[7]趙豐, 齊東方. 錦上胡風: 絲綢之路紡織品上的西方影響(4-8世紀)[M]. 上海: 上海古籍版社, 2011: 21.

ZHAO Feng, QI Dongfang. New design with Western influence on the Textiles of Silk Road from 4th Century to 8th Century[M]. Shanghai: Shanghai Ancient Book Press, 2011: 21.

[8]趙豐, 段光利. 從敦煌出土絲綢文物看唐代夾纈圖案[J]. 絲綢, 2013, 50(8): 22-27.

ZHAO Feng, DUAN Guangli. Clamp-resisting pattern in Ta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lk relics unearthed from Dunhuang[J]. Journalof Silk, 2013, 50(8): 22-27.

[9]喬洪, 喬熠, 毛藝壇, 等. 從陵陽公樣看中外織錦技藝的交融與創(chuàng)新[J]. 絲綢, 2017, 54(11): 63-70.

QIAO Hong, QIAO Yi, MAO Yitong, et al. Analysis of fusion and innovationof Chinese and foreign samite skills based on Lingyanggong pattern[J]. Journal of Silk, 2017, 54(11): 63-70.

[10]鐘媛媛, 絲巾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 北京: 北京服裝學院, 2012: 6.

ZHONG Yuanyuan, Application of Patterns on Scarves in Fashion Design[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2: 6.

[11]徐紅, 閆文君. 唐代西域女裝研究及對當代女裝設計的思考: 以新疆出土文物為例[J]. 絲綢, 2016, 53(6): 58-64.

XU Hong, YAN Wenjun.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dress in the western religion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enlightenment on contemporarywomens wear design: case study of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from Xinjiang[J]. Journal of Silk, 2016, 53(6): 58-64.

[12]劉文娜. 唐代婦女服飾研究[D].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 2011: 21-24.

LIU Wenna. Research of Womens Dress in Tang Dynasty[D].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1: 21-24.

[13]王寧鑫, 詹秦川. 基于立春節(jié)氣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方法[J]. 包裝工程, 2019, 40(6): 257-263.

WANG Ningxin, ZHAN Qinchu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method based on the beginning of spr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6): 257-263.

[14]李妮. 產品趣味化設計方法[J]. 工程圖學學報, 2006, 27(5): 115-120.

LI Ni. The methodological study of funny production design[J]. Journal Engineering Graphics, 2006, 27(5) : 115-120.

猜你喜歡
設計風格創(chuàng)新應用絲巾
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作品精選
聲屏世界(2023年3期)2023-04-06 09:10:42
瞬間打結的絲巾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12
基于認知心理學的扁平化風格的界面設計研究
承德避暑山莊園林建筑設計風格的研究
建筑裝飾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方法
漂亮的絲巾
小布老虎(2016年10期)2016-12-01 05:46:47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5:27
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分析
文理導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59:50
“互聯網+”背景下數媒綠化設計在大連地鐵站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
關于煤礦機電對自動化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探討
福安市| 衡山县| 贡觉县| 丹寨县| 三门峡市| 通州市| 潼关县| 大洼县| 麻江县| 垦利县| 武邑县| 上犹县| 洛隆县| 乌鲁木齐县| 博罗县| 波密县| 丰台区| 内黄县| 江安县| 钦州市| 镇坪县| 哈巴河县| 温宿县| 当阳市| 无棣县| 沁源县| 玉龙| 都江堰市| 华蓥市| 抚顺市| 博湖县| 永定县| 盐津县| 镇江市| 佛山市| 元朗区| 临城县| 莆田市| 花垣县| 舞钢市| 东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