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艷,吳長玉,王麗麗
(1.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灌云 222200;2.江蘇省灌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灌云 222200)
灌云縣人民醫(yī)院自2004年1月1日試運行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網絡直報疑似肺結核患者,報告質量不高。2005年以后所有診治的疑似肺結核患者全部實行網絡直報,肺結核患者的報告率、轉診率和追蹤到位率明顯提高。2004~2010年灌云縣轄區(qū)內疑似肺結核患者由灌云縣結核病防治所(掛靠灌云縣衛(wèi)生防疫站/灌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點診治,2011年以后灌云縣人民醫(yī)院成為全縣唯一一個結核病定點診治醫(yī)院,全縣所有疑似肺結核患者都歸屬該院管理。本文選取該院2005~2010年(簡稱“歸口管理前”)和2011~2019年(簡稱“歸口管理后”)網絡直報的疑似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疑似肺結核患者歸屬該院管理后的防治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灌云縣人民醫(yī)院2005~2019年“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tǒng)”網絡直報疑似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疑似肺結核患者初診登記本”、“肺結核患者門診病歷”、“肺結核患者服藥卡”等途徑收集患者相關資料。
觀察2005年~2010年和2011年~2019年疑似肺結核患者就診時間與治療時間、治療2個月時痰檢結果和療程結束時患者的轉歸情況。
建立EXECL2007數(shù)據庫,然后利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相關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運用單純隨機成組設計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歸口前網絡直報疑似肺結核患者轉診率為94.59%(542/573),歸口后轉診率為100%(1396/1396),高于歸口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76.733,P<0.001)。見表1。
表1 2005年~2019年灌云縣人民醫(yī)院疑似肺結核患者網絡直報及轉診情況(n,%)
歸口管理前后轉診的疑似肺結核患者診為肺結核患者的比例分別為97.23%(527/542)和99.67%(1391/1396),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2.19,P<0.001)。見表2。
表2 2005年~2019年灌云縣人民醫(yī)院報告的疑似肺結核患者診斷結果[n(%)]
灌云縣人民醫(yī)院是該縣公立的綜合醫(yī)院,70%以上疑似肺結核患者首次就診于該院。據單永梅研究結果顯示,2005年~2007年和2008年~2010年非結防機構網絡直報到位疑似肺結核病人轉診率分別為42.8%和78.6%[1],轉診率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未到結防機構診治[2-3]。2011年后疑似肺結核患者歸屬灌云縣人民醫(yī)院管理運行9年間,肺結核患者管理效果優(yōu)勢更加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患者就診與治療時間間隔縮短。歸口管理前灌云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疑似肺結核患者由經診醫(yī)生開具《結核病病人轉診單(三聯(lián)單)》,讓患者自行到結防機構進行規(guī)范治療。部分患者沒有當天前去診治,甚至有的患者由結防機構人員多次電話追蹤才前去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歸口管理后灌云縣人民醫(yī)院專門設置了結核病門診,疑似肺結核患者被確診后立即就可以接受抗結核藥治療,即診即治,患者就診與治療時間間隔明顯縮短,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4-6]。二是患者依從性增加?;颊邔︶t(yī)院臨床醫(yī)生比較信任,“唯命是從”,嚴格按照醫(yī)生的醫(yī)囑定期服藥、定期查痰、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依從性極大提升[7]。三是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歸口管理后病原學陽性患者治療2個月后痰轉陰率達97.72%,肺結核患者治愈率為95.11%,均優(yōu)于歸口前的觀察指標,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提高。
據監(jiān)測,灌云縣肺結核年均發(fā)病率為52.34/10萬,肺結核耐藥率高達19.15%[8-9],提示該縣的結核病防治工作仍不能忽視。今后應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積極組織臨床醫(yī)護人員、影像科人員、實驗室痰檢人員以及院感人員參加上級技術培訓,提高結核病的診斷能力和治療水平,減少誤診、漏診。同時加大實驗室建設,提高結核分枝桿菌快速檢測和抗結核藥物敏感性檢測能力,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