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琵雅芙在法國流行音樂史的重要性,讓一向以古典為尊的《葛洛夫音樂辭典》不惜破例將其收錄其中?!芭跑斤L華”代表了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香頌傳統(tǒng),而琵雅芙獨特的咬字、濃烈的音色,以及歌聲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都是后來的法國歌手難以企及的典范。
只在人世中活了四十九年的法國紅伶琵雅芙,肯定是2007年復古熱潮的風云人物,因為2007年柏林影展的開幕片選擇了法國導演奧利維 · 葉達漢(OlivierDahan)既編又導的《玫瑰人生(LaM ? m e)》做為開幕片,由氣質(zhì)女星Marion Cotillard演活了她的傳奇一生,讓新世代影迷得以在她的豪邁歌聲與嬌小身軀中,驗證她的傳奇人生。
電影《盜夢空間》里,琵雅芙的聲音穿越夢境與現(xiàn)實,擁有把人從邊緣空間拽回塵世的力量?!皀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我無怨無悔?。┰趬艟成钐幱巫叩娜吮凰穆曇衾卫吻茏?,于是只能從夢里跌出來。放開那個夢境最深處的愛人,卻一點也不后悔嗎?拋開這個不談,我卻始終想探訪個究竟,琵雅芙聲音的刻骨魔力在哪里?
就21世紀的小清新或口水歌趣味來說,琵雅芙的聲音過于濃厚了,吐詞也十分沉重。她那首最著名的《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我一度比較喜歡小野麗莎的版本,輕柔雋永,像是絲綢一樣縈繞耳邊,旋律本已夠美,不需再濃墨重彩地敲擊神經(jīng)??膳跑降脑忈寘s也不同,她的聲音甚至是鏗鏘有力的,那趨向大舌音的小舌音,讓人簡直懷疑自己聽到的到底是溫潤的法語還是剛硬的德語。如果這是她理解的愛情,那么這朵玫瑰并不具有柔情,而只是落地有聲的明確悵惘。是的,我懷念愛人的親吻,懷念那朵玫瑰的芬芳,可是當它終究要逝去的時候,我會放聲歌唱,情緒是明朗有力的。
或許琵雅芙的魅力正是來源于她聲音的明確,擲地有聲,不拖泥帶水。她本不是一個柔弱女子,從小命運多舛,在底層與邊緣討生活。對她來說,愛就是愛,恨便是恨,不需修飾,更從不假裝。那一聲聲唱出的盡是自己的人生體會。她是用生命的最大力量歌唱,她便是她的音樂本身,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當她站在臺上,開始演唱,她仿佛是用全部身心在講述——她的臉、手,以及至關緊要的,抑揚頓挫的音調(diào)和有些老派的獨特顫音,讓這個故事富于情感,波瀾起伏,沒有人不會被她的魔力所捕獲,過了多少年都一樣。不管你是在夢境,還是處于現(xiàn)實,無論你是快樂還是憂傷,天空是晴朗還是陰霾,都可以放上一首她的曲子,伴你人生每個角落,快意無邊。
在琵雅芙的一生中,其“生活艱辛”是八卦雜志最為熱衷的話題:她那貧苦、缺乏關愛的童年和不負責任的母親;她那成為少女母親,卻又失去兒女的經(jīng)歷;她被人謀殺的“伯樂”;她那突然死去的情人,以及充滿了病痛、藥物和酗酒的后半生。但在琵雅芙的歌聲中,你感受不到這種種悲苦。有時她也會鬧些小脾氣,唱出《約翰尼,你不是天使》這樣的歌來,但后悔與憤懣不屬于她。她的閨中密友在傳記中說,人們總是誤讀琵雅芙,“她不悲傷,她總在歡笑”。在《不,我無怨無悔》(Non,Je NeRegretted Rien)里,琵雅芙這樣唱:“不,我無怨無悔,因為我與你在一起?!边@首歌經(jīng)常被人們用作緬懷文的標題或結尾,琵雅芙自己也說這首曲子唱出了她自己。在傳記電影《玫瑰人生》里,瑪麗昂·歌迪亞演活了琵雅芙,并給她帶來了一座奧斯卡金像獎。電影里,在人生最后階段,過往在琵雅芙的回憶中交叉出現(xiàn),最鮮明的卻還是童年時候那個荒草地中站立的平凡小女孩。琵雅芙,她沒有故意要歌唱,她就是歌唱。
我們一直曲解了香頌(chanson)的個性,以為它就是香榭麗舍大道上飄蕩的靡靡之音,午后咖啡的配樂,午夜酒吧流轉(zhuǎn)的小資聲音。然而對琵雅芙那個時代的法國來說,香頌唱出的是他們的心聲。琵雅芙傳遞的香頌,頑強又幽默,明朗又俏皮,即使身處逆境仍能把情緒唱出一股戲謔勁。她歌唱的故事來自法國下層階級,多數(shù)關于愛情,有時哀傷,但從不絕望。就像《玫瑰人生》里唱的:“當你擁我入懷,我看到玫瑰色的人生?!?/p>
琵雅芙喜歡對人說,她出生在巴黎的街上——即將臨盆的母親在街上四處尋找不歸家的丈夫,未能如愿,而小生命又那么迫不及待來到人間,她只得在冰冷的人行道上誕下了這個孩子。這個故事后來被考證為不太可靠,因為在美麗城的Tenon醫(yī)院,人們找到了她的出生證明。她之所以那么愛說這個悲傷的故事,或許只是為了與歌唱的故事更貼近一些。在她的歌唱生涯里,總是以“生活在歌中”聞名?!段业睦蠣敗罚∕ilord)是一首傳唱很廣的歌,講一個酒吧姑娘如何招徠街上的英國闊佬,其中有一句:“我只不過是街上的一道陰影?!?/p>
1915年,琵雅芙出生在美麗城的貧民窟。她的父親是一個江湖藝人,常年外出,居無定所。她的母親是一個酒吧歌手,同時也是個癮君子,時常在監(jiān)獄里度日。從小與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她,在7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感到她已經(jīng)成熟到可以從事職業(yè)工作了,便將她帶回身邊。14歲時,她開始在咖啡館和街上賣唱,獲得零用錢。也就是從此時開始,當時還沒有成為琵雅芙的伊迪絲感受到了歌唱對她的特別意義。
1933年,伊迪絲搬到了蒙瑪特的皮加勒街,與她的女性朋友住在一起。皮加勒街是巴黎的紅燈區(qū),另一條街上,有著名的紅磨坊。這里出沒著各種社會邊緣人。琵雅芙在這里的生活不太容易,她在酒吧和街上唱歌,不時受到黑社會的威脅。這段生活為她的歌唱主題定了調(diào):現(xiàn)實主義香頌,歌唱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對于這條街,伊迪絲有著特別的情感?!端Hテぜ永战帧?,唱的便是這樣里的生活。
在靠近香榭麗舍的街道上,19歲的伊迪絲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路易·勒皮(Louis Leplee)。琵雅芙(Piaf在法語中有小麻雀的意思)這個名字,正是路易·勒皮給予的。琵雅芙長得瘦小,身高只有147厘米,人如其名,像一只“小麻雀”。勒皮將她帶到“l(fā)e Gernys”,給了她一個盛大的公開演出,聽眾中名人云集,“小麻雀”的演出造成了轟動。她的歌唱生涯于是開始走向正規(guī),這年末,她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錄了第一張唱片。然而,也就在這年,路易·勒皮被人謀殺,死因蹊蹺,人們猜測是黑幫干的。琵雅芙開始尋找新的導師,她遇到了作家雅克·布爾雅(Jacques Bougeart)。雅克·布爾雅教育她自我學習,并讓她認識了一些文化名人,如詩人、劇作家兼導演讓·科克托——他們在后來成為終身好友。“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她這樣,之后也不會有人像她這樣?!痹诘谝淮斡^看了她的演出后,讓·科克托這樣寫道??瓶送羞€為她創(chuàng)作了劇本《美麗的冷漠》(Le Bel indifférent),在40年代轟動一時。
雷蒙·阿索(Raymond Asso)是另一個對琵雅芙至關重要的人。琵雅芙將阿索稱為“教會我成為人的人”。他們在一起住了兩年,雷蒙·阿索將琵雅芙從童年的創(chuàng)傷和皮加勒街的痛苦回憶中治愈。他像是《窈窕淑女》中那個“點石成金”的教授,教導琵雅芙規(guī)則和禮儀,并告訴她如何優(yōu)雅歌唱。雷蒙·阿索還讓琵雅芙接觸文學與詩歌,她讀到了第一本小說:杰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八屛页蔀橐粋€女人和一個明星,而不是一個一群人圍著,聽你聲音的現(xiàn)象——就像在集市上看一個稀有動物一樣。”琵雅芙說。在雷蒙·阿索的介紹下,琵雅芙結識了之后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作曲家瑪格麗特·莫諾(Marguerite Monnot),她的才能“讓伊迪絲成了琵雅芙”。
1939年,雷蒙·阿索走上戰(zhàn)場,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此結束。此時的伊迪絲·琵雅芙已不再是“小孩兒”了,她是法國最有名的歌手之一,散發(fā)著明星的光芒。1940年,伊迪絲·琵雅芙在巴黎舉辦了她的第一個演唱會,有一支交響樂團給她做伴奏——這是第一次,有交響樂團為流行歌手做伴奏。伊迪絲·琵雅芙非常激動,在第二天的廣播中,她對聽眾說:“我?guī)缀跬浟俗约簛碜院翁?。?p>
某種程度上,伊迪絲·琵雅芙扮演了法國香頌“精神導師”的角色。她教導了許多后輩,其中不少在后來赫赫有名,比如里奧·費雷(Léo Ferré)、伊夫·蒙當(Yves Montand)和查爾·阿茲納弗(CharlesAznavour)。在這些后輩中,有些成為她的情人,最為著名的要屬伊夫·蒙當。琵雅芙在29歲的時候認識了蒙當,后者比她小6歲,身材高大,非常迷人。這段關系維持了兩年,伊迪絲·琵雅芙塑造了蒙當最初的風格。在此之后,伊夫·蒙當?shù)难菟囀聵I(yè)發(fā)展起來,成為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演員和歌手之一。
在她的眾多伴侶中,稱得上“靈魂伴侶”一詞的是拳王馬塞爾·塞爾當(Marcel Cerdan)。這個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像伊迪絲一樣,是一個“來自勞動階層的英雄”。這段軼事成為當時的一樁新聞,也為后來者所講述,不止一次被拍成電影——電影《玫瑰人生》也著重講述了這段愛情故事。這段故事最終以悲劇收場,33歲的馬塞爾死于飛機失事——這場事故發(fā)生在他前往紐約探望琵雅芙的途中。對于這段愛情的最好銘記,莫過于琵雅芙的傳世名曲《愛的頌歌》,其中有一句歌詞“上帝將會使愛人們重聚”(Dieu reunite ceux qui saiment),這句歌詞后被當作琵雅芙的墓志銘,鐫刻在石上。
1952年,伊迪絲·琵雅芙嫁給了法國歌手雅克·畢勒(Jacques Pills)?,斄铡斓蔓悺儆械挠H密女性朋友,見證了她的婚禮。在一張慶典前的照片上,人們看到伊迪絲·琵雅芙穿著一件打褶的婚紗,她的好友黛德麗優(yōu)雅地俯下身,為她調(diào)整腳上的鞋。雅克是一個好脾氣的男人,然而,與他的婚姻并沒有平復馬塞爾·塞爾當?shù)乃劳鼋o琵雅芙帶來的沖擊。在琵雅芙最后的人生中,酗酒與藥物依賴成為關鍵詞。她不止一次被送入醫(yī)院治療,沒有一個醫(yī)生能讓她徹底治愈。酒精及藥物對她的肝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給她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早衰,進入50年代以后,“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20歲”。
與此同時,不合理的開支給她帶來了財務問題,這讓她必須不停工作。盡管身體狀況江河日下,她的歌唱事業(yè)卻進入了新高峰。這位法國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女歌手,獲得了世界性的名聲。即使在對歐洲大陸不那么關心的美國,她也家喻戶曉。她在美國做了10次巡演,上了8次“蘇利文秀”,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做了兩次演出。在歐洲、加拿大和南美,她的演出不計其數(shù)。然而,對于她糟糕的身體狀況,這好比是一連串的“自殺之旅”。
作家安德烈·布里克(Andre Brink)用“垂死的飛蛾”來形容伊迪絲·琵雅芙。“她用來自墓穴的聲音在歌唱。這聲音是生命本身,它拒絕死亡,拒絕沉默?!比欢@個聲音最終還是歸于了寂靜——1963年10月11日清晨7點,伊迪絲·琵雅芙因肝病辭世。廣播里播出了這條消息:“她死去了,仿佛為名聲的火焰所吞噬?!彼脑娙撕糜炎尅た瓶送邪l(fā)來了悼詞,說:“她的聲音將永不消逝?!?小時后,他在Milly-la-Foret的寓所中與世長辭,死因是突發(fā)的心臟病——這是一個禮拜五,13點。
01 據(jù)說琵雅芙出生在美麗城72號街的人行道上,但是她的出生證明上顯示她出生于Tenon醫(yī)院。如今,美麗城72號街上的牌匾上書:1915年12月19日,琵雅芙于赤貧中出生,之后她的一生令世人震驚。02 2003年,琵雅芙逝世40周年。巴黎市長在伊迪絲 · 琵雅芙廣場為她立了一尊雕像,而1915年她就是出生于附近的醫(yī)院。
03 琵雅芙出生于底層,沾染了一些陋習,粗俗無禮、不思進取,這是她進入上流社會的極大阻礙。雷蒙 · 阿索是上流社會的精英,極為欣賞琵雅芙過人的天賦。得益于阿索對她的改造,琵雅芙成功被巴黎上流社會接納。04 伊夫 · 蒙當小時候做過碼頭工人,1944年被琵雅芙發(fā)掘,1951年結識大牌女星西蒙 · 西涅萊,兩人的關系一直到她1985年去世。伊夫·蒙當在六十年代初拍攝《讓我們相愛吧》時曾與瑪麗蓮 · 夢露有過一段戀愛,而后來夢露去世,西蒙·西涅萊曾說:“我想告訴瑪麗蓮,我從未怪過她?!?5 拳王與歌后的愛情故事是1947年大小報紙津津樂道的話題。06 情感上的接連挫折讓琵雅芙想借婚姻改變命運。1952年7月,她與歌手雅克 · 畢勒舉行了她一直渴望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