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超
教育中的視角決定了教育者的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教育方式。
一次,我們的省教研員跟我聊起一件事,說學校某老師特別兇,孩子害怕。她很疑惑,那么可愛的孩子,老師為什么要兇他們呢?
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疑問。每當看到老師對孩子態(tài)度不好時,我心里總是納悶:怎么就不能溫柔一點呢?可環(huán)顧四周,好像很多老師在孩子屢教不改時,都會忍不住發(fā)火。
自己有嗎?好像也有。為什么?不知道。是雙重標準?也不是。
直到有一次聽我班科任老師的課,我才有所領(lǐng)悟。上課時,學生的精彩回答讓人驚嘆不已,被表揚的孩子時不時回頭看我。見我笑,他們笑得更加燦爛了。哇!好可愛!
可當我站上講臺時,突然發(fā)現(xiàn)“畫風”不一樣了。怎么還有人開小差?舉手的人也這么少?作業(yè)這么潦草?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看到?jīng)]有,在老師的眼里,孩子的可愛沒有了,都是缺點。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這就是教育中的視角差異。我在聽課時,沒有教學任務(wù),角色是旁觀者,所以,只注意到學生表現(xiàn)好的一面,他們的一些不足無意中都被忽略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老師在觀摩名師課堂時,總驚嘆于名師課堂上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驚人素養(yǎng),而感嘆自己班上沒有這樣的孩子。其實你的班上也有,只是你的角色轉(zhuǎn)換了,視角不同了。當你成為教育者時,需要督促孩子掌握知識,此時,孩子們回答正確是應(yīng)該的,是理所當然的,回答不正確是聽講不專心、開小差,出現(xiàn)了問題。這樣往往就淡化了學生好的一面,總是尋找問題,這就是旁觀者視角和教育者視角的差異。
在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yōu)秀,待人禮貌,會做家務(wù),聊起來一臉羨慕。這是旁觀者視角,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優(yōu)點,小缺點是可以原諒的,或者可以忽略不計。而從教育者視角看自己的孩子,則渾身是缺點,優(yōu)點是應(yīng)該的,不必提,缺點是不應(yīng)該的,必須改正。
家庭教育中也有視角差異。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一般都不乖,因為爺爺奶奶不懂教育?不是的,爺爺奶奶的任務(wù)是“疼孩子”,是旁觀者,父母才是教育者,為人父母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簡單地責怪長輩帶不好孩子,本身就毫無道理。
教育者常以教育者視角,而非旁觀者視角對待學生。教育者視角下,教師偏向?qū)と秉c并糾正之,態(tài)度自然嚴格;旁觀者視角下,教師偏向?qū)?yōu)點,態(tài)度自然溫和。教育者視角下,教師更傾向糾壞習慣而促使學生進步,卻因過于苛刻而讓學生心生畏懼;旁觀者視角下,教師因?qū)Υ龑W生寬松,可能使學生滋長壞毛病,卻因為欣賞而激勵學生成長。
兩種視角各有利弊,如何理性地尋找一種平衡呢?《正面管教》有一個觀點“溫和而堅定”,我認為是一個不錯的平衡點。溫和,是一種柔軟的姿態(tài),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時所采用的“緩一緩”“聊一聊”“笑一笑”“抱一抱”的溫和態(tài)度,拉近教育雙方的距離。堅定,是教育過程中的堅持力,一方面,堅持結(jié)合學生的亮點或相信學生能改過以勉勵之,喚起學生對錯誤的反思及改進決心;另一方面,堅定地要求并督促學生改變錯誤態(tài)度和問題行為,直到學會自我克制,避免不良行為的再次發(fā)生。
師者仁心。教育者需要端正自己的視角,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溫和而堅定地引領(lǐng)學生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