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匯編
永不言棄
職業(yè)生涯中,陳航雖然屢屢失敗,但他沒有放棄,而是選擇調整思路,勇往直前。為使釘釘立足,他和他的團隊密集地跑企業(yè)調研,切身體驗企業(yè)用戶對于產品的實際使用感受,及時解決技術難題。因為他始終堅信:只要堅持,一切皆有希望!
(特約教師 管永霞)
作文君:“小學生們認清現(xiàn)實,不要指望釘釘崩了”——2020年疫情期間,釘釘軟件與小學生的“愛恨糾葛”幾次攻占熱搜。先是收到不愿上網課的小學生的“一星好評”,后又在軟件商店被噴下架,如今釘釘又“報復性”地宣布已增加10萬臺機器擴容,甚至還“揚言”要開發(fā)在線家長座談會的功能,讓小學生們“認清現(xiàn)實”。那,想知道這款2020年網紅軟件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嗎?看這里,知己知彼哦!
陳航是阿里著名的“失敗者”。
1998年,陳航在阿里巴巴實習,畢業(yè)后他留學日本。在別人看來,他錯過了“太可惜”的機會——作為原始團隊成員,在阿里巴巴上市后,他將成為一個有錢人。
在日本待了11年,他回到杭州,但他的命運并沒有起色。在阿里巴巴這么優(yōu)渥的土壤上,他做搜索引擎的一淘網沒做起來,做社交軟件“來往”也無疾而終。有人甚至說陳航能力和眼光都有問題。特別是來往,集結阿里巴巴所有資源挑戰(zhàn)微信,馬云甚至親自站臺。
作為產品線負責人的陳航覺得苦悶,在會議上說:“我們要換個方向,做企業(yè)即時通信工具?!边@個想法遭到很多人抵制:“互聯(lián)網時代誰還做企業(yè)市場?”吵了一個多月后,陳航帶領6個人的小團隊,搬離了阿里園區(qū)。
背水一戰(zhàn),意味著只能往前走。和做來往時的資源傾斜不同,釘釘初期幾乎沒有得到阿里任何支持,甚至被外界解讀為是“打不過就逃”。2015年初,釘釘第一版上線時,連發(fā)布會都沒有。
那段時間,釘釘團隊密集地跑企業(yè)調研,尋找能提供用戶痛點的樣本,但總是碰壁。一天下午,拜訪完客戶,大家心情沮喪。一個同事說他同學在旁邊開公司,死馬當活馬醫(yī),他們就進去了。
老板史楠說在管理上非常痛苦,大家用微信、QQ和郵件來交流,沒有統(tǒng)一溝通的方式。陳航當即告訴他:我們幫你免費做通訊工具。
之前他們并不知道中小企業(yè)是怎么工作的。于是,陳航他們守在公司門口觀察,這家公司早上8點半上班,7點半就有人來,8點25分到8點30分,人最多,急忙到公司按指紋打卡,有些人指紋按不下來,后面的人就拼命叫。打卡結束全部出去吃早飯,到9點才陸續(xù)回到公司,于是陳航就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這家企業(yè)還有很多雜亂無章的流程。
陳航團隊直接入駐這家公司,切身體驗用戶感受。有次凌晨2點,史楠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bug,他隨即發(fā)給陳航,團隊在凌晨4點就修復了。團隊每天拼命做產品,為的就是讓釘釘好好活下去。
在版本更新的過程中,釘釘在2015年迎來了里程碑——2.0版的發(fā)布。發(fā)布后,釘釘下載量飆升。有段時間,釘釘始終位于蘋果應用商店推薦榜單前列,這時的釘釘才真正站到媒體聚光燈下。
在阿里內部,釘釘被稱為“瘋人院”,這種神經病其實是一種熱愛、偏執(zhí),甚至癲狂的極客精神。他曾告訴團隊:“當別人都認為不可能的時候,自己要堅持到底,這件事就有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