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焦慮、不安、恐懼等情緒,籠罩在很多人心頭。但有一位39歲“讀書哥”付先生,武大博士畢業(yè)后去美國深造,回家探親2月1日確診新冠肺炎,第一批轉(zhuǎn)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yī)院”。這里眾聲嘈雜,他翻看著手中厚厚的書,神情專注。
魯迅先生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培根說:“活著就要學習,學習不是為了活著?!?/p>
高三的學生李明,面對因為疫情不斷延長的寒假,不習慣網(wǎng)課模式,不習慣居家學習,缺乏信心,情緒不穩(wěn)定。
請你以付先生的身份,給李明寫一封勸學的信。
要求:結(jié)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切合身份,貼合情境;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中,第一段,講的是方艙醫(yī)院“讀書哥”付先生讀書的故事。之所以成為清流,首先因為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是一名患者,但和其他病人不同的是他沒有焦躁不安,沒有恐慌,依然在學習,是患者中的一股清流,教會患者安靜地面對疾病,恐慌焦躁是沒有用的。其次,方艙醫(yī)院的環(huán)境并不適合學習,“眾聲嘈雜”,而付先生不為所擾,依然專注地看書,是一股清流,大有一種境界——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第二段由兩位名人的話構(gòu)成,關(guān)鍵詞是學習,魯迅的觀點“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翻譯成只要能生存,我們就應該學習。與讀書哥方艙醫(yī)院學習讀書的場景非常匹配。培根的話更有深意,包括兩層:一活著就要學習,二學習不是為了活著。前一句和魯迅的觀點不謀而合,后一句的觀點正好指向?qū)W習的終極目的。這個目的是什么呢?可以引發(fā)考生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學習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學習是為了成為偶像,學習是為了孝順父母,學習是為了報效祖國,等等,因人而異,都是學習的動力,都可以達到“學習不是為了活著”這樣簡單的目的。
材料的第二句話“記憶是一段經(jīng)歷,是一種積淀,是一筆財富……”闡述了記憶的價值意義,記憶可以是催人奮進的,也可以是引人反思的,但最終都應指引人走向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對于文章的體裁,如果寫記敘文,素材的選擇盡量考慮陌生化、文化味,如清明祭祖關(guān)于香火的記憶、老家青團的記憶、奶奶包粽子的記憶等,可以是文化習俗的記憶、可以是美食里的鄉(xiāng)愁記憶,需要以真切的細節(jié),寫學會屏蔽干擾信息,因為人生路永遠靠自己去走,外力只是輔助作用。
第四段,限定寫信人是付先生,他的年齡39歲,有一定人生閱歷;他的身份是武大博士,出國深造,更知道知識對人的改造作用;他的形象特征
學生習作(一)
步履不停,奔赴未來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401班 呂佳時
李明同學:
見字如面。
長你幾歲,自稱是付哥。聽說你近來有些彷徨,有些無助,我以自己的感受跟你聊聊心里話。
今年的新冠肺炎似乎給中國按下了暫停鍵,但身處其中的我們深知,沒有暫停,而是步履不停,奔赴未來。
我們看那些醫(yī)護人員,他們的逆風而行,是在守護生命、抗擊病毒、科研攻關(guān),攀登醫(yī)學又一高峰;那些社區(qū)工作人員,步履不停,奔走在社會的神經(jīng)末梢,摸查走訪讓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那些建筑工人10天,14400分鐘,近千臺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創(chuàng)造了火神山奇跡……當然還有你們,“停課不停學”,雖然寒假延長,但QQ、微信、釘釘以及各大網(wǎng)絡平臺開展在線直播學習。疫情限制了我們的腳步,但沒有限制我們的夢想。我們都在步履不停,奔赴未來,你不為偉大的中國、偉大的人民而努力和驕傲嗎?
我并不是所謂的成功人士,但我知道人只要活著就要學習。春節(jié)回家探親我不幸中招,經(jīng)過醫(yī)生的一番救治我脫離危險,轉(zhuǎn)到了方艙醫(yī)院。在疾病面前誰都有恐懼、焦躁、不安,我也一樣。戰(zhàn)勝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用知識武裝自己,因為胡思亂想“讀書哥”,有“我自巋然不動的學習動力”。所以,付先生勸學可以從自身學習經(jīng)歷切入,也可以從工作經(jīng)歷切入,也可以談談目前的心理感受,等等。應該盡可能選擇小切口,更容易達到勸學的目的。
不能改變現(xiàn)狀,不能讓我馬上健康,也不能讓我們遠離病毒,反而增加心理負擔。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首先讓自己心理變得強大起來。
讀書能讓我心靜,能讓我看到外面的世界,能讓我了解任何一次疫情暴發(fā)都是世界醫(yī)療水平的迅速提升。我與其在恐懼中顫抖,不如用讀書來修籬種菊。我相信醫(yī)護人員,我更相信自己,能夠走出病毒,享受陽光。所以我在方艙醫(yī)院要求自己沉浸在書本當中,既可以屏蔽外界的干擾,又可以豐盈自己的內(nèi)心,讓我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找到生命的坐標。
同時我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疫情總會過去,春天總會到來。等到那一天,我們該如何迎接新生,如何振翅高飛,如何追逐夢想,你想過嗎?只有在這所謂暫停的時間里,讀書學習才能讓自己像稻穗一樣飽滿;只有在疫情居家的日子修養(yǎng)提升自己,才能在日后學習中游刃有余;只有在看似休閑又步履不停,才能積攢力量在明天迸發(fā)青春。
培根告訴我們,活著就要學習,學習不單為活著。我們在家捫心自問,夢想在哪里?或近或遠,或明或暗,你為之努力了嗎?如果你能夠堅定目標,自然會步履不停,奔向理想的大學。
最后,祝你夢想成真,為夢步履不停,奔赴未來。
付哥
2020年6月7日
名師點評
本篇文章語言親切自然,沒有大道理的說教,從自身的感受出發(f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能夠引發(fā)讀信人的認同感。同時文章中的引用很恰當,巧妙且無痕,有一定的語言功底。文章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章語言整飭,文章內(nèi)容充實,也能看出作者的心思細膩,情感充沛。文章善于使用問句,在問題中引人深思,而且問題設置巧妙,貼近生活,更容易引發(fā)共鳴。
學生習作(二)
學習是生命最美的狀態(tài)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401班 謝武墨親愛的李明同學:
你好。我是網(wǎng)絡上所說的“讀書哥”付哥。對于這個稱呼實在不敢當,但網(wǎng)絡的力量實在讓人震驚,記者的文筆也著實讓人招架不住。不是謙虛,而是自己實在算不得清流,因為我覺得學習本來就應該是生命應有的姿態(tài)。
培根說:活著就要學習,學習不是為了活著。我的座右銘。
對我們個人生活而言,學習是最健康的生命狀態(tài)。中國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的俗語,學習才能讓人不斷新生,讓人不斷進步。疫情讓我們居家,對于你而言,學習只不過換了個地方。只要我們明白學習的目的,那又何必彷徨迷茫呢?試想你不學習,怎樣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不學習,又怎能從事你喜歡的職業(yè),過上你想要的日子?你不學習,用什么樣的能力去孝敬你身邊的父母呢?看看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你作何感想?學習是我們唯一改變現(xiàn)狀的途徑。這個層面僅限于“學習才能更好地活著”,因為不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恫肪印吩唬骸拔镉兴蛔?,智有所不明?!鼻右苍诟嬖V我們,活著就應該學習。
對于個人使命而言,學習是完成使命的前提。我們放眼室外,疫情當前,需要多少白衣戰(zhàn)士舍小家為大家?試問,是不是每個人穿上白衣就能作戰(zhàn)?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成為一名白衣戰(zhàn)士,不只需要情懷,更需要醫(yī)學知識,需要嚴謹求實的醫(yī)療精神,需要攻堅克難的科研態(tài)度。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戰(zhàn)士,就需要“術(shù)業(yè)有專攻”,就需要用專業(yè)知識武裝自己,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充電充實自己。
鐘南山院士“非典”時期第一個提出病原是衣原體,源于他專業(yè)領(lǐng)域的孜孜以求;屠呦呦提煉青蒿素獲諾貝爾獎源于她耐得住學術(shù)的寂寞;吳孟超獲得“肝膽之父”的稱號,源于他手術(shù)臺上精雕細琢的深功夫。這些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生而為人,完成了自己對國家的使命和擔當。這與他們的勤奮學習鉆研業(yè)務是分不開的。所以說學習不只是為了活著,它讓我們實現(xiàn)個人價值。
小明,你還年輕,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無限延期的假期,你的彷徨、迷茫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需要調(diào)整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適應新模式的課堂,適應居家自律的學習,適應課堂唯我的寂寞,適應隔空求學的方式。若想成為世界的驕子,那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學習力的人。
最后,付哥相信你能戰(zhàn)勝情緒,把控好自己,堅定目標,奮力前進。我們用不斷學習的姿態(tài)為自己的生命唱贊歌。
付哥
2020年6月7日
名師點評
本篇文章像敘家常般娓娓道來。首先付先生的自謙,目的在于降低身份,友好交流。最后“付哥”“我們”拉近與李明的距離,親近平和。文章具有層次感,逐層遞進?!盎钪鸵獙W習”是第一層,也是從個人生活的物質(zhì)層面解讀?!皩W習不只是為了活著”是第二層,是從個人使命的精神層面解讀,由表及里地深入。同時文章援引一些醫(yī)學泰斗級人物,充分證明完成個人使命離不開不斷地學習,同時也用細膩的筆觸呈現(xiàn)醫(yī)護工作者的工作職責和專業(y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