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fēng)
古巷,古爺?shù)难蟛忌绦?、老汪的茂元米號糧行、郭家藥堂,堪稱三桿旗。鞋鋪、剪刀鋪、包子鋪、糖供鋪、兔肉作坊、羊肉車子、燒餅爐子等,各色生意夾雜其間,像粘貼在古巷的鍋貼。
古巷腰部卻空出一處地方,五間筒子房,三間正堂,房主顧太太。
顧太太是顧桂清的遺孀。
顧桂清,國民政府徐州綏靖公署的軍需處長,他很少來古巷,一是要?jiǎng)?wù)纏身,二是有隨身的二房姨太。古巷人只知道有位家資不菲的顧太太,對顧桂清其人便不知曉了。
顧桂清殞命于行軍途中的一場暴病,雖不是戰(zhàn)死疆場,國民政府卻是按公歿對待。顧太太名正言順,每月領(lǐng)取一筆撫恤金。二房姨太卻是哭哭啼啼,席卷錢財(cái)去了江南的娘家。顧太太衣食無憂,守著幾套空殼房子,久居下來。
顧太太身著藏青色旗袍,高挑的身材,頎長的脖頸,瓜子臉,波浪發(fā)齊肩,烏黑如云。顧太太手執(zhí)團(tuán)扇,買米買面,把錢輕輕置于柜臺,目不斜視,很少言語。顧太太的氣場震懾各色生意人。偶爾,顧太太遠(yuǎn)去,貧嘴的生意人便打趣兒說:“顧太太嫁給我多好!”
在古巷,能與顧太太說上話的唯有洋布商行的古爺。
古爺找上顧太太,言道:“五間筒子房,閑著可惜了,租賃出去,一月落得四五百銅板,錢雖不多,但白手拿魚,劃算!”
顧太太知道古爺是為自己打算,雙手?jǐn)n在身腰,淺淺躬身:“拜托古爺!”
古爺忙不迭地疏通張家油坊搬過來,沒承想,顧太太變卦了。
顧太太變卦,自有道理。
顧桂清身為軍需處長之時(shí),有恩于一位汽車班長。顧桂清故去,汽車班長便想著周濟(jì)顧太太。
徐州戰(zhàn)區(qū)有一條至洛陽的運(yùn)糧通道,運(yùn)糧過去,汽車返回時(shí)便是空載。路過小縣鞏義,汽車班長看到一座座石灰窯,突發(fā)奇想,豫東大平原,無山無石,石灰定是稀罕物件,由稀罕物件便想到顧太太。
汽車班長一番周旋,顧太太便有了經(jīng)營石灰的生意。
顧太太的筒子房堆積著白色的石頭塊子,古巷人真不知派何用場。顧太太按照汽車班長的吩咐,雇一位后生把生石灰潲上水,約一個(gè)時(shí)辰,生石灰由塊狀化為齏粉。顧太太粉飾了自家的墻壁,霎時(shí),灰暗的筒子房潔凈明亮,別有洞天。
這一回,古巷人看得雙目發(fā)直。
古爺找上門來,洋布商行粉飾一新。接下來,郭家藥堂找上門來。再接下來,各色生意人紛紛登門求購。
三四個(gè)月過去,生石灰供不應(yīng)求,顧太太急得一臉細(xì)汗。古爺支著兒,預(yù)收訂金。
這一招兒,算把顧太太解救出來了。東方熹微,各色生意人便排成了長隊(duì),賬房先生記賬,顧太太收款,顧家宅院異常熱鬧。
不過,著急的還是顧太太,訂金收過,生石灰卻遲遲運(yùn)不過來。
顧太太且是穩(wěn)重,提出退還訂金,想不到,古巷的生意人不干了。茂元米號的老汪氣勢逼人:“白紙黑字,退訂金,沒門兒!”
顧太太一臉驚訝,問道:“難道訛上我不成?”
老汪觍著臉:“想退錢也行!”
顧太太眼神睖著老汪。
老汪自覺有理,爆了粗口:“若退錢,除非你嫁給我!”
老汪此話一出,生意人緊張地望著顧太太。
沒承想,顧太太卻是笑了:“老汪大哥,您想要結(jié)果,請附耳過來!”
老汪湊近身來,顧太太臉色一沉,抬手摑去兩記耳光。
顧太太如此震怒,古巷人倒是第一次領(lǐng)教。
老汪(尸從)了,沒敢言語,捂住臉退下。
顧太太坦然說道:“既然收取了訂金,我若不把生石灰交到諸位手里,今生,我不姓顧!”
顧太太話說到這份兒上,古巷的生意人算是吃了定心丸。
顧太太的一個(gè)“不姓顧”,挽救不了時(shí)局。
1938年,日軍進(jìn)犯中原,徐州至洛陽的糧道淪陷。政局大事要緊,各路人馬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誰還會(huì)顧及給顧太太捎帶生石灰?
沒有生石灰,顧太太就下不了臺。
也不知是顧太太被逼上梁山,還是故意之舉——顧太太大門落鎖,走了。
古巷的生意人討要生石灰無望,搭進(jìn)了訂金。想玩顧太太,結(jié)果反被顧太太玩了,古巷的生意人苦中作樂,編了一句歇后語:“嘴上抹石灰——白說!”
沒想到,古爺召集大伙兒,說道:“顧太太收的訂金,洋布商行一一退還!”
顧太太收取的訂金,卻由洋布商行退還,生意人甚是愕然。
古爺笑道:“顧太太并非虧欠大家,臨走她有所交代,宅院、房產(chǎn),資可抵債!”
本來一走了之的事情,顧太太卻有妥善的安排。對于顧太太,古巷的生意人并無記恨,甚至生出幾分感恩。
顧太太去了哪里?眾說紛紜。有人說投奔了江南的二姨太,有人說去了普陀山削發(fā)為尼,還有人說當(dāng)了抗日聯(lián)盟的地下聯(lián)絡(luò)員。
顧太太的去向,是一個(gè)謎。
三五年過去,顧太太漸漸淡出了古巷人的話題。偶爾,古巷人抬頭望見房頂瓦楞間釘著的幾株墨綠色的瓦松,說道:“這還是顧太太的老房子呢!”
[責(zé)任編輯 吳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