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直門中學 魏曉雨
一部 《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
劇中的故事全部都發(fā)生在北京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里,3個時間段構成了三幕戲:1898年,維新運動失?。?916年,與前幕相隔十余年,袁世凱死后,軍閥割據;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的時候。3個時間段,跨度半個世紀,在角色表里,有將近60個大大小小的人物,在茶館里,展現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每個人的身后都是一個社會階層,人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代表著當時社會之間階層之間的深層矛盾和作為最底層人們的命運。
故事的主線是圍繞著茶館的老板王利發(fā)展開的。他繼承了父親的茶館,并想讓這個茶館能夠繼續(xù)經營下去。他處處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討好各路人等,與時俱進,搞改革,想讓生意更好,但是殘酷的社會將他無情地摧殘致死。
起初,王掌柜滿懷信心地經營茶館。10年后,迫于無奈,跟著形式去改良經營,但是不斷地有難民堵門口,有大兵搶劫,有人來啰嗦敲詐。又過了30年,王掌柜已經到了風燭殘年,仍在努力拼命地支撐著他的茶館。終于等到了日本投降,卻又陷入到了內戰(zhàn)的災難,好人受到了迫害,最終茶館被特務們強行霸占去了,一輩子苦心經營的茶館,就這樣沒有了。這一次王掌柜是真的絕望了,讓出了茶館,他獨自一人,選擇了上吊,在自己的茶館,結束了自己這樣的悲慘一生。
老舍的偉大,在于他能夠將如此宏大的歷史背景,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革,濃縮到了一個小茶館里,努力著經營,嘗試著變革,但是最終沒有擺脫最后衰敗的結局,讓人們通過短短的三幕劇,看到故事背后的當時社會。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著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