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沒想到在美國西北部逛了蘇州園林——俄勒岡州波特蘭的蘭蘇園。根據(jù)追溯,1985年,波特蘭市一名官員訪華,傾倒于蘇州園林之美,從此“種草”,夢想在波特蘭拷貝一個。1988年,兩城結(jié)為姐妹城市。1990年新市長上任。在其推動下,園林項目設(shè)立并啟動。美國一天然氣公司助力,以99美分100年的象征性租金,出讓一塊位于波特蘭市中心的土地,非營利組織“古典中國花園信托基金”負責募集資金,當?shù)睾芏嗍忻穸季枇丝睢?000年9月,造價1200多萬美元、占地3700多平方米的蘭蘇園向公眾開放。
蘭蘇,寓意雙關(guān),既從姐妹城市各取一字,又隱含蘭花蘇醒之詩情。這般推敲凝練的名字,妥妥是咱中華文化親生的啊。
跟著導航,車進城區(qū),見寸土寸金繁華地段,粉墻黛瓦圍起一座院落,街邊指示牌白底紅字如一枚陽文印章,上面有英文“Chinese garden”和繁體中文“蘭蘇園”。
門前有牌坊,有石獅。正是周六上午,售票房排著十來人的隊伍,門票每人12.95美元,在許多公園免費的美國,能安排這筆開支逛只占一個街區(qū)的小型公園,可以算是真愛。
步入蘭蘇園,瞬間穿越了。亭榭檻廊,疊石理水,移步易景,宛轉(zhuǎn)通幽。據(jù)說這座園林是由蘇州專業(yè)人員設(shè)計的,并派65名蘇州工匠參與建設(shè),運來太湖石500萬噸呢。
園內(nèi)提供免費講解,約半小時一批。我們正徜徉其間,迎面走來一個參觀團。講解的是一位大胡子白人老頭,聽者二十來人,男女老少都有,包括兩名坐著輪椅的殘疾人,亦步亦趨聽得很認真,當老美導游問:“有誰聽說過中國文化中的陰陽?”大部分人舉起了手。
聽他用英文從園林角度向美國人講解我們熟悉的中華文化,如陰陽風水、太湖石、盆景、雙橋雙喜、琴棋書畫,視角新鮮,感覺在另外一種語言體系中得到了奇妙的意會。于是,我們跟了很長一段。
指代園林主人時,他用詞“scholar”,更接近于讀書人、有學問的人,而不是一般的主人老板, 頗有意思。當聽到他翻譯對聯(lián)“萬花敢向雪中發(fā),一樹獨先天下春”時,用句“Thousands of flowers are brave to blooming in snow, ahead of the world a tree welcomes the spring”,我豎起了大拇指。
園中有一座茶室,布局古典雅致。一紅衣中國女子端坐店隅,素手輕揚,劃過古琴,清韻悠然。供應(yīng)的茶品類豐富,有碧螺春、龍井等江南綠茶中的名品,也有鐵觀音、大紅袍、祁紅等中國烏龍茶和紅茶中的名品,還有白茶、普洱、花茶、八寶茶等等。紫砂陶瓷茶具別致精巧。茶點則是原汁原味蘇州風格的,我們從連日的漢堡薯條中突圍出來,一口氣點了核桃酥、杏仁酥、燒賣、蒸餃、蠶豆酥,自然靈活地使用筷子,引鄰座美國人頻頻舉目。
服務(wù)員大多為聽不懂中文的美國當?shù)匕兹?,但一襲墨色布衣,低調(diào)內(nèi)斂,與整個茶室古典韻味倒也不違和。
只有一位服務(wù)員是亞洲面孔,她用中文與我們交流。我們問她哪里人。她說她來自臺灣,十分喜歡蘇州,又問我們來自哪里。我們說:“上海,跟蘇州很近?!彼f:“噢,我去過上海,很現(xiàn)代化。我認為上海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這位服務(wù)員還告訴我們,每年有許多主題活動在這里舉行,如太極拳、圍棋、書法、盆景等主題,月上柳梢時分還經(jīng)常有婚禮訂在蘭蘇園,箏湖上的鎖月亭不知見證了多少甜蜜愛情和熱切誓詞,成為許多美國人生命中的難忘記憶。
有緣見到中華文化在地球的另一邊開枝散葉、吐露芬芳,十分愉悅。
(摘自《新民周刊》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