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海飛,劉明明,金邦雄
(1.中交疏浚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1208,2.長江武漢航道工程局,武漢 430014)
泥泵作為挖泥船輸送系統(tǒng)的關鍵裝備,廣泛應用于絞吸挖泥船、耙吸挖泥船以及接力泵船等疏浚船舶中。疏浚作業(yè)中,輸送系統(tǒng)工作效率和經(jīng)濟性隨工況變化會出現(xiàn)較大波動。土質、排距、輸送濃度等因素均會影響施工產(chǎn)量和效率[1],而泥泵工況點也隨著土質、排距、輸送濃度等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2]。
泥泵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疏浚船舶的施工效率,國內許多學者對泥泵水力性能進行了研究。彭光杰比較了泥泵的數(shù)值模擬預測外特性曲線和實測曲線,結果表明揚程符合很好[3];楊赟卿采用CFD方法,對葉片葉型和葉片數(shù)量對泥泵內部壓力和速度的影響進行了流場分析[4];筆者曾結合數(shù)值模擬和模型試驗的方法對挖泥船泥泵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提高了泥泵效率[5],4 500 m3耙吸挖泥船“航浚4006”輪的泥泵改造后,泥泵效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85%,節(jié)能增效非常明顯[6]。
當絞吸挖泥船在短排距情況施工時,排泥管路特性曲線與泵特性曲線交點向大流量偏移,流量過大會造成原動機超載,施工無法正常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此方法適用于變頻電機驅動的泥泵,而目前國內大多絞吸挖泥船泥泵驅動方式普遍采用柴油機經(jīng)齒輪減速箱直接驅動泥泵,降低泥泵轉速要通過降低泥泵柴油機轉速來實現(xiàn),以適應短排距工況。此法較為經(jīng)濟,但柴油機不能長期在低轉速下運行,且調速范圍較小[1],轉速調節(jié)受到限制。
可采用增加排泥管出口高度、增加排泥管長度、彎頭數(shù)、縮口等增加排泥管線的阻力,施工中通常采用縮口來調節(jié)泥泵工況點。此法雖然簡便易行,但過小的縮口相當于“消能器”,能量浪費很大。
泥泵葉輪直徑切削后,泥泵的流量、揚程、功率相應變化,以適應短排距管線的施工要求。此措施經(jīng)濟收益較好,在一定范圍內適合短排距長期施工。
綜上3種泥泵工況調節(jié)方法,筆者認為,更換相適應的葉輪對提高施工效率效果較好。
原葉輪的泥泵性能參數(shù):流量10 000 m3/h,揚程79 m,功率2 850 kW;調研短排距工況下的泥泵性能需求:流量14 000 m3/h,揚程57 m,功率2 700 kW。對比改型葉輪和原葉輪的泥泵性能參數(shù),泥泵功率相近,但改型葉輪流量提高40%,揚程降低約28%。
根據(jù)3 500 m3/h絞吸挖泥船“新海鯤”輪的施工需求,在短排距工況下設計“小葉輪”,降低泥泵揚程,如采用葉輪葉片切割方案,需要將葉輪由原直徑2 520 mm切割為直徑2 200 mm,在14 000 m3/h,揚程為57.1 m,葉輪切削量較大,泥泵效率降低也較多,效率僅為67%,葉輪葉片直徑切割方案不可行。
在不改變葉輪外徑,葉輪進口直徑和葉輪出口寬度等尺寸的條件下,可通過修改葉片數(shù)和優(yōu)化葉片型線的方法來降低泥泵揚程,且提高泥泵效率,改型葉輪的泥泵效率目標為80%。
泥泵基本尺寸:進口900 mm,排口770 mm,葉輪外徑2 520 mm,葉輪出口流道寬度435 mm,葉片數(shù)3,與原5葉片葉輪相比,3葉片包角增大,為了提高效率,泥泵葉片應當采用設計扭曲葉片的方法來繪型[7-12],本葉片采用保角變換法設計扭曲葉片。泥泵轉速257 r/min。表1為改型前的5葉片葉輪和改型后的3葉片葉輪部分參數(shù)對比。圖1和圖2分別為改型前的5葉片葉輪和改型后的3葉片葉輪三維模型,葉輪均為閉式葉輪,為顯示葉片形狀,三維模型中去掉了葉輪的前蓋板。
表1 葉輪主要參數(shù)對比
圖1 改型前葉輪三維模型
圖2 改型后葉輪三維模型
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技術已被廣泛用于疏浚泥泵的內部流動分析及其性能預測,其成本低,效率高,尤其是在很難具備大型泥泵的室內試驗條件的情況下,數(shù)值模擬正逐步代替試驗。應用CFD技術對內部流場進行模擬分析,不僅可以節(jié)省試驗資源,還可顯示許多場特性細節(jié)[13]。
為保證精度,本模擬采用蝸殼和葉輪耦合求解的方法。DRC257-900型泥泵泥泵全流道模型由進口、葉輪、泵體三部分組成(圖3),進出口延長以保證進出口段流動為均勻對稱流。數(shù)值模擬采用ANSYS18.1軟件,選用標準k-ε湍流模型,對泥泵多個流量工況的三維流場進行了模擬,網(wǎng)格采用四面體網(wǎng)格,采用FLUENT模塊進行模擬計算,并將計算結果導入CFD-Post中進行后處理。
圖3 泥泵DRC257-900水體三維示意
從圖4看,流體在泵殼隔舌附近子午面的相對速度方向均沿著流道的前進方向,且沒有明顯的漩渦區(qū),表明該葉片設計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力效率;從圖5看,沿著葉輪半徑方向的流體壓力梯度變化比較均勻;從圖6看,葉片進口背面無大面積低壓區(qū)域,表明該泵的抗汽蝕性能較好。總體來說,流場分布合理,預示著泵的能量轉化效率高。
圖4 隔舌附近相對速度矢量
圖5 子午面壓力分布云圖
圖6 葉片壓力分布云圖
結合CFD流場模擬計算,得到葉輪多次優(yōu)化后的泥泵水力方案,并通過數(shù)值模擬得到轉速257 r/min的預測外特性曲線,額定工況點的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在流量點12 000,14 000,16 000 m3/h,清水效率分別達到了77%,81%,83%,與切割葉輪相比,效率分別提高7%,14%,18%。
圖7 泥泵性能曲線對比
為短排距設計制造的3 500 m3/h絞吸挖泥船艙內泵3葉片葉輪應用在“新海鯤”輪,用于福建莆田石門澳施工工程,表2為相近排距下的平均施工數(shù)據(jù)。
表2 “新海鯤”輪施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由表2可見,在1.5 km左右的排距下,排口直徑均為850 mm,雙泵施工比單泵施工產(chǎn)量提高80.0%;雙泵施工工況,排口直徑850 mm比排口直徑600 mm的產(chǎn)量提高34.1%;因此在排距1.5 km左右,艙內泵安裝小葉輪后可與水下泵串聯(lián)施工,排口未使用縮口,提高了產(chǎn)量,且避免了能量浪費。
綜上,“新海鯤”輪在粗砂土質、1.5 km排距工況下,安裝了艙內泵改型葉輪之后,采用雙泵串聯(lián)的方式作業(yè),無縮口,與安裝縮口相比,產(chǎn)量得到明顯提高,驗證了該短排距葉輪的水力設計。
(1)結合CFD數(shù)值模擬對泥泵葉輪進行葉片改型優(yōu)化,葉片數(shù)由5改為3,并重新設計了三維扭曲葉片,模擬揚程達到設計指標,最高清水效率83%。
(2)葉輪減少葉片數(shù)的同時應適當增大葉片包角,以提高泥泵效率。
(3)改型葉輪得到工程應用,1.5 km排距工況,無論與單泵施工還是兩泵串聯(lián)加縮口施工相比較,生產(chǎn)效率明顯提高,該葉輪提高了絞吸挖泥船在短排距的工況適應性。
(4)與增加管線縮口相比,短排距葉輪大大減少功率損耗,且根據(jù)排距對泥泵揚程的需要,葉輪可通過個性化設計和水力優(yōu)化,保證較高的水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