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鄭億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校教育管理面臨諸多挑戰(zhàn)。在開展大學生教育管理時,高校注重專業(yè)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等第一課堂的教育,往往忽略第二課程的育人功能。學生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是高校重要的管理單元。由于宿舍成員地域籍貫、生活習慣、品質素養(yǎng)的不同,高校學生宿舍存在衛(wèi)生不合格、紀律性差、宿舍矛盾頻發(fā)、安全意識淡薄等諸多問題。結合應用型大學學生培養(yǎng)的特點,開展學生宿舍“6S管理”建設,通過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yǎng)6步,加強學生宿舍第二課堂教育管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品質,為工作就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
應用型大學;學生宿舍;6S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7.094
近年來,國家實施教育現(xiàn)代化推進工程,大力支持應用型高校建設,應用型大學招生就業(yè)形勢良好。應用型大學注重學生的“應用性”培養(yǎng),重視專業(yè)課程教育、實踐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等第一課堂教育,但是在學生課外環(huán)節(jié)第二課堂教育上重視投入不足。學生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交流的重要場所,是應用型大學重要的第二課堂教育陣地。然而,當前學生宿舍普遍存在衛(wèi)生不合格、紀律性差、宿舍矛盾頻發(fā)、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強學生在宿舍的教育管理,是高校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6S”管理最初起源于日本,是一種以現(xiàn)代化視角進行現(xiàn)場管理的工作模式。在原先“5S”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u)、清潔(seiketsu)、素養(yǎng)(shitsuke)的基礎上,增加安全(safety)形成“6S”管理??梢钥闯觯?S”管理的應用性較強,管理效果較直觀。結合應用型大學特點,針對目前學生宿舍“臟亂差”等現(xiàn)象,將“6S”管理引入高校學生宿舍,嘗試通過整理、整頓、清掃等步驟,打造清潔、安全的宿舍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素養(yǎng)和品質,更好的助推學生成長成才。
1 應用型大學學生特點及宿舍問題現(xiàn)狀
應用型大學學生培養(yǎng)目標重“應用”,招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以外,還需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然而,當前部分應用型大學學生表現(xiàn)出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思想品格和行為習慣不足的情況,學生宿舍存在的“臟亂差”現(xiàn)象尤為突出。
其一,自主性與依賴性同在。當前應用型大學學生基本是“95后”,“00后”,他們個性張揚,面對事物有獨到見解;依賴性強,生活習慣差,容易造成宿舍內務衛(wèi)生不達標,違反校規(guī)校紀行為。其二,獨立性與從眾性并存。他們往往選擇遠離家鄉(xiāng),選擇他們認為的獨立,可以更好地自我決策;他們社會鍛煉較少,遇事隨大流,缺乏預判能力;容易造成宿舍安全隱患。其三,情感性和理智性相依。他們情感豐富,易于表達;又機智理性,愛憎分明;容易引起人際關系緊張,造成宿舍矛盾頻發(fā)[1]。
因此,應用型大學應該牢牢抓住學生宿舍這一重要教育管理陣地,扎實開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強行為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品質。
2 應用型大學學生宿舍問題成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xiàn)階段應用型大學學生宿舍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長期以來逐漸積累導致的。生活在這樣的宿舍中,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究其原因,可以從學生、學校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2.1 學生層面
事物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人的原因,從學生層面可見一斑。第一,學生主動性不夠,三個和尚沒水喝。宿舍是一個小集體,維護靠大家。當其中的部分學生逐漸開始投機偷懶,如果沒有及時被遏制,不良之風便開始在宿舍蔓延,久而久之產生問題。第二,學生獨立性缺乏,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應用型大學學生很多在高中期間,往往事務都由父母包辦。錄取報到當天也是父母陪同,并且布置好宿舍,獨立能力缺乏。經過一段時間的居住,宿舍已然亂得不成樣子。第三,學生包容意識不足,爭強好勝心強。同一宿舍的學生朝夕相關,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倘若缺乏包容大局意識,針鋒相對,便會引起更大的矛盾,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梢钥闯?,學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宿舍內將會產生很多問題,直接影響應用型大學的育人效果,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
2.2 學校層面
面對學生宿舍存在的問題,學校引導、預警、干預、懲罰機制不足。第一,科學教育引導不足。學校管理部門要通過講座,網絡,活動等形式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做文明學生。第二,發(fā)現(xiàn)預警不及時。當前應用型大學招生規(guī)模較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學校學生宿舍管理人員要深入一線,盡早發(fā)現(xiàn)學生宿舍出現(xiàn)的問題,第一時間提醒整改。第三,干預解決不及時。學校管理部門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持續(xù)跟進。當學生內部難以解決時,及時干預幫助解決。第四,懲罰機制不嚴。很多學生紀律意識缺乏,知規(guī)違規(guī),面對這些學生,學校要依規(guī)辦事,嚴肅處理[2]。
3 應用型大學學生宿舍“6S管理”應用探索
應用型大學加強學生宿舍教育管理,需要從學校頂層、二級部門、學生三個層面,通過制度保障、強化責任、坐實獎懲,將“6S管理”引入應用型大學學生宿舍[3],開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yǎng),解決宿舍中“臟亂差”現(xiàn)象,營造干凈整潔和諧的宿舍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和品質。
3.1 加強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規(guī)劃
在應用型大學設立學生宿舍“6S管理”辦公室,由分管學生工作校領導擔任主任,負責全校所有學生宿舍“6S管理”建設工作。學校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學生宿舍“6S管理”建設,并配套專項建設經費;學校學生宿舍管理部門出臺“6S管理”具體辦法,將工作做細做實。
3.2 部門通力合作,深入宿舍一
全校各二級部門要積極支持,負責本學院“6S管理”建設。根據(jù)學?!?S管理”相關政策,制定本學院學生宿舍“6S管理”細則,通過將學生宿舍“6S管理”建設與學生評獎評優(yōu)掛鉤,調動學生積極性。二級學院輔導員和班主任要深入宿舍一線,了解掌握“6S管理”開展具體情況及進度,解決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6S管理”建設落到實處。
3.3 學生開展建設,落實主體責任
宿舍內學生要明確職責,分工協(xié)作,共同承擔“6S管理”主體責任。首先,認真開展宿舍“整理”、“整頓”、“清掃”三步?!罢怼保好鞔_宿舍物品作用,將無用之物從宿舍清除。“整頓”:結合宿舍物品功能用途,合理安排布置,排列整齊美觀?!扒鍜摺保洪_展宿舍大掃除,杜絕衛(wèi)生死角,達到干凈效果。通過上述三步,實現(xiàn)物品擺放整齊,宿舍干凈整潔的效果[4]。
其次,強化“清潔”、“素養(yǎng)”、“安全”三步。“清潔”:通過上述“3S管理”,宿舍已然呈現(xiàn)出干凈整潔的效果。因此,需要通過建立合理的宿舍值日制度,保持清潔的效果?!八仞B(yǎng)”:宿舍成員共同維護“4S管理”成果,通過時間的積累演變成自然習慣,培養(yǎng)宿舍成員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素質?!鞍踩保核奚岢蓡T之間意見一致,習慣和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營造和諧宿舍氛圍[5]。
3.4 坐實獎懲機制,保障成果落地
二級學院要根據(jù)學生宿舍“6S管理”建設情況,設立典型。對建設優(yōu)秀的宿舍進行表揚肯定,正向引導;對做得不足的宿舍限期整改,保證效果。通過坐實獎懲機制,樹立示范典型,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6S管理”建設,并養(yǎng)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通過學校、學院、學生多級聯(lián)動,實現(xiàn)學生宿舍干凈整潔,學生身心健康向上[6]。
4 結論
應用型大學學生宿舍是學生重要的學習生活場所,營造干凈整潔,整齊有序,輕松和諧的宿舍環(huán)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至關重要。在全校開展“應用性”較強的“6S管理”建設,不僅可以解決宿舍長期存在的“臟亂差”現(xiàn)象,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個人在言行舉止,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較大的進步和收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養(yǎng)成高尚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馮香婷.淺論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5:241.
[2]聶風華.基于二維顧客滿意度模型的學生公寓管理評價[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6):952-956.
[3]王潔.“5S”模式在高校學生宿舍管理中應用初探[J].教育管理,2009,4:207-208.
[4]吉穎.6S 管理在大學生宿舍安全衛(wèi)生量化考核中的應用[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15(1):223-224.
[5]凌誠.淺議高校宿舍管理與學生學習[J].企業(yè)導報,2011,20:201.
[6]歐國慶.高校后勤社會化背景下公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4(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