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變異度、危重癥評分和短期臨床預后效果相關性。方法 取該院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n=90)作為研究對象,以1月內死亡情況為基準,分為未死亡組(n=60)、死亡組(n=30),評價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APACHEⅡ、SOFA、SAPSⅢ。結果 死亡組血糖標準差、血糖變異系數、APACHEⅡ、SOFA、SAPSⅢ高于未死亡組(P<0.05)。相關性分析血糖變異系數、APACHEⅡ、SOFA、SAPSⅢ為影響短期預后效果因素。結論 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變異系數、APACHEⅡ、SOFA、SAPSⅢ可直觀顯示、評估短期預后效果。
[關鍵詞] 重癥肺炎;糖尿病;血糖變異度;危重癥評分;短期臨床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8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2(a)-0036-02
重癥肺炎為臨床常見危重癥疾病,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并發(fā)癥多等特點,故臨床接收后多將其安置在重癥監(jiān)護室開展機械通氣治療,該方法雖可改善重癥肺炎患者通氣功能,但此患者臟器功能不全,借助機械通氣雖可維持機體用氧需求,但無法改善其預后效果。此外危重癥疾病以應激性血糖升高為臨床癥狀,此時患者機體呈應激狀態(tài),體內免疫功能紊亂,導致機體出現糖代謝異常情況。經臨床研究發(fā)現血糖變異與病死率有一定聯系,血糖變異可作為危險因素預測膿毒癥、胰腺炎、肺炎等危重癥患者預后效果,主要是血糖變異可加重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氧化應激反應損傷、炎癥反應損傷,但臨床對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變異度與危重癥評分和短期臨床預后研究較少,故無法根據其評估危重癥患者短期預后效果[1]。該次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選擇90例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析其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該院接收的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n=90)進行研究,其中男(n=52)、女(n=38),年齡45~76平均(60.00±14.00)歲。排除:①入組ICU24 h以內者;②臟器功能不全者;③其他部位感染者;④放棄治療者;⑤未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⑥慢性肺炎者;⑦既往糖尿病者;⑧免疫性疾病者;⑨惡性腫瘤者;⑩肺間質炎癥者;? ?肺栓塞者。納入:①年齡18歲以上者;②臨床確診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者;③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以1月內死亡情況為基準,分為未死亡組=60、死亡組=30。
1.2? 方法
納入研究90例患者由醫(yī)師結合美國感染學會、中華醫(yī)學分學會確診后開展該次研究,使用床邊血糖監(jiān)測儀評價血糖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BGsd)、血糖變異系數(blood gluc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BGev)。參考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PACHEⅡ、序貫器官衰竭評分-SOFA、簡化急性生理學評分Ⅲ-SAPSⅢ評價病情危重程度[2]。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earson程序分析血糖變異度與危重癥評分和短期臨床預后的相關性。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
死亡組BGsd為(2.43±0.84)mmol/L、BGev為(44.35±5.61)%,經數據對比高于未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危重癥評分
死亡組APACHEⅡ為(18.02±3.25)分、SOFA為(10.18±2.12)分、SAPSⅢ為(70.68±8.02)分,經數據對比高于未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相關性分析
Pearson程序中輸入90例患者的血糖變異度、危重癥評分,分析短期臨床預后與其相關性,結果顯示:血糖變異度與短期臨床預后的Pearson相關性系數是0.562<0.750,短期臨床預后與危重癥評分的相關系數是0.421<0.750,說明短期臨床預后與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呈正相關。
3? 討論
重癥肺炎為下呼吸道感染誘發(fā)疾病,但其病變不僅限于呼吸系統,若未及時開展有效治療,極易進展為全身性炎癥疾病,誘發(fā)各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資料顯示,重癥肺炎病死率在30%~70%之間,故此及早開展臨床分析,匯總影響重癥肺炎患者預后效果因素,并結合現階段醫(yī)療技術制定合理有效干預措施,以期改善其整體預后效果。
重癥肺炎為重癥疾病之一,其組織病變后體內神經激素呈紊亂狀態(tài)、神經內分泌出現改變,導致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誘發(fā)應激性血糖水平升高,臨床大量資料證實[3],高血糖為影響危重患者住院時間、病死率的獨立因素,故該次就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與短期臨床預后相關性進行分析,以期明確短期臨床預后與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相關性。重癥肺炎患者機體處于呼吸衰竭、低氧狀態(tài),大量乳酸積蓄在體內,導致機體呈應激性狀態(tài),使糖代謝調控激素呈代謝紊亂狀態(tài),出現血糖波動,增加血糖變異度。入院后展開SAPSⅢ、APACHEⅡ、SOFA評分,評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根據評分情況開展針對治療,以其改善患者預后效果,降低臨床病死率[4-5]。結果顯示:死亡組BGsd為(2.43±0.84)mmol/L、BGev為(44.35±5.61)%、APACHEⅡ為(18.02±3.25)分、SOFA為(10.18±2.12)分、SAPSⅢ為(70.68±8.02)分高于未死亡組,Pearson程序顯示短期臨床預后與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呈正相關,證實短期臨床預后與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相關性,故可作為評價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短期臨床預后因素,臨床醫(yī)師待患者入院后便開展BGsd、BGev、SAPSⅢ、APACHEⅡ、SOFA評分,以便準確掌握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短期預后效果,并采用有效方法干預[6-8]。查閱學術性資料發(fā)現,ICU危重癥患者預后效果不能僅通過血糖控制改善,雖血糖變異度與預后效果相關性較高,但資料顯示危重癥評分與預后效果相關性也較高,故醫(yī)師可根據危重癥評分結果、血糖水平開展干預,將機體血糖水平控制在6.1~10 mmol/L之間,達到改善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降低臨床病死率的目的。
綜上所述,短期臨床預后與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呈正相關,對于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醫(yī)師需在其入院后開展危重癥評分、血糖變異度監(jiān)測,有助于準確評估其短期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偉堅,林常青,陳中紅.重癥肺炎患者D-D水平與其病情療效和預后的關系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19,43(5):490-492.
[2]? 萬禮,牟江.血清膽堿酯酶與重癥肺炎患者病情程度、應激性高血糖相關性及重癥肺炎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8,31(8):77-81.
[3]? 王嬰云,陶珍,彭海菁,等.呼吸危重癥患者血糖水平與炎癥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37(3):458-462.
[4]? 曹杰,邢麗華.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膽堿酯酶及血糖的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8,27(6):984-987.
[5]? 蔣璐,龍瑜琴,康小蘭.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與危重癥評分和短期臨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現代醫(yī)學,2017,45(12):1714-1718.
[6]? Chen Maolin,Yang Qingsong.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diabetes mellitus[J].Chest,2018(16):45.
[7]? Chen Jieru, Chen Weiyan and Xie Fuhua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glycemic instability index in severe pneumonia[J].Lingn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3(2);5
[8]? 張利鵬,郭媛博,周麗華.重癥患者血糖不穩(wěn)定指數對短期預后價值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21):8-9.
(收稿日期:2019-11-05)[作者簡介] 徐光啟(1974-),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重癥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