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明
老年癡呆癥在臨床較為常見,以認知功能障礙和精神性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隨著疾病不斷進展可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喪失,因此,如何通過護理干預延緩老年癡呆癥患者病情進展具有必要性。有研究報道,3+1整體康復護理能夠細化護理內容,通過階段性評估及時給予患者個性化康復訓練,可及時控制患者病情,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得到改善[1]。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癡呆癥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齡(67.5±3.8)歲,平均病程(2.4±0.9)年。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齡(67.3±3.7)歲,平均病程(2.5±0.7)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應用3+1整體康復護理。
(1)評估,利用MMSE量表對患者的癡呆程度進行分期,并在不同階段評估患者病情,對患者認知功能、身體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嚴格按照要求開展評估工作,并結合評估結果進行康復方案制定。
(2)康復護理,通過健康講座、宣傳手冊等方式加強對輕度患者的宣教,結合患者實際指導其開展智力、邏輯聯(lián)想和記憶等訓練。
(3)語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綜合評估患者失語類型,指導患者合理進行語言功能訓練。為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還應與家屬一同合作,引導患者進行洗臉、吃飯、如廁等訓練,直到患者能夠獨立完成。
(4)認知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歸類、定向能力訓練,提升患者的記憶、計算、語言以及注意等能力,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護理前后認知功能用MMSE量表評定,自理能力用ADL量表評定,得分越高越好,并比較兩組語言能力(聽理解、閱讀和命名)評分。
SPSS23.0處理數(shù)據(jù),各項評分數(shù)據(jù)用(x±s)表示,差異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研究組護理后ADL評分、MMSE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ADL評分及MMSE評分比較(x±s)
研究組護理后語言能力各項評分與對照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2:兩組語言能力評分比較[(x±s),n=45]
隨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不斷上升,老年癡呆癥發(fā)生率也具有顯著上升趨勢,老年癡呆癥是代謝功能或營養(yǎng)障礙所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患者發(fā)病后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語言和生活能力障礙,給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嚴重時可導致患者生活無法自理[2]。
傳統(tǒng)護理雖然具有一定康復效果,但是會導致患者康復時間延長,不利于患者預后。3+1整體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可強化對患者的階段性評估,及時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認知和語言等多方面功能改善[3]。本研究顯示,研究干預后各項功能均優(yōu)于對照組,充分體現(xiàn)了3+1整體康復護理的優(yōu)勢。
綜上,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相比,3+1整體康復護理模式能夠獲得更理想的護理效果,加速患者語言和認知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羅秀瓊,王尚君,任崇松.3+1整體康復護理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西部醫(yī)學,2018,30(6):923-925+929.
[2]劉詩穎.3+1整體康復護理聯(lián)合音樂療法對老年癡呆癥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健康養(yǎng)生,2019,22(4):28.
[3]王麗娟,周麗娜.老年癡呆癥患者康復中3+1整體康復護理模式初探[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30):4312-+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