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廣
一、輪作倒茬,培肥地力
培肥地力是麥套花生獲得高產的重要條件。因此,種植花生應重施前茬小麥基肥,并以優(yōu)質農家肥為主,配合氮肥、磷肥、鉀肥全層施用,提高土壤的地力水平。在技術上要求實行2~4年輪作種植,實行花生與玉米等禾谷類作物及甘薯、蔬菜、棉花等作物輪作,切忌與煙草、芝麻及大豆等豆科作物輪作。
二、品種選擇
麥套花生播種出苗后與小麥有一段共生期,花生因遮光和近地氣溫較低,苗期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為了改善花生光熱條件,要選擇晚播早熟、矮稈、緊湊型高產小麥品種;花生品種應選擇優(yōu)質、穩(wěn)產性好、中早熟、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高產類型品種。
三、種子處理
花生播種前5~10 d曬種2~3 d,剝殼后選擇色澤新鮮、粒大飽滿、無霉變傷殘的籽仁,分級粒選,分級播種,避免混粒播種形成大小苗現(xiàn)象。為提高種子生活力,促進幼苗根系發(fā)育,增強幼苗抗逆性,可用綠色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浸種4 h,撈出晾干后隨即播種。防治根腐病、莖腐病以及爛種的發(fā)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質量的0.5%拌種。
四、套種密度和方法
(一)密度
適宜的套種密度要根據(jù)選擇的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條件等因素來決定。種植的原則為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密枝型宜稀、疏枝型宜密。
(二)方法
套種花生的行距以小麥麥壟寬窄而定,采用等行距種植的方式,行距20~25 cm,穴距25~30 cm,13.5萬~16萬穴/hm2,每穴2粒;采用寬窄行種植的方式,即套種2行花生空出1行,寬行行距40~50 cm,窄行行距20~25 cm,穴距20~25 cm,13萬~15萬穴/hm2,每穴2?!,F(xiàn)在采用寬窄行種植的方式越來越多。
五、科學施肥
麥播前或夏花生播種前,施用磷酸二銨30~40 kg/hm2,優(yōu)質農家肥2000~3000 kg/hm2作基肥。石灰性較強的偏堿性土壤可配合施用硫酸亞鐵30 kg/hm2、硼砂15 kg/hm2,偏酸性土壤配合施用鉬酸銨15 kg/hm2、硫酸銨kg/hm2。始花前結合中耕滅茬施用腐熟有機肥15 000 kg/hm2、尿素75~150 kg/hm2、過磷酸鈣600 kg/hm2、硫酸鉀120 kg/hm2、石膏粉400 kg/hm2(堿性土壤不施)。鉀肥深施,鈣肥淺施。中后期噴施葉面肥,增加營養(yǎng)。
六、田間管理
(一)中耕滅茬,除草保墑
花生與小麥共生期間,由于花生下層缺少陽光,造成幼苗腳高脆弱,麥收后要及早進行中耕滅茬、鋤草保墑,調節(jié)土壤中的水、氣、熱狀況,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fā)育、根瘤形成及幼苗健壯生長,有利于開花下針。滅茬鋤草減少土壤中水分、養(yǎng)分的消耗,減輕病蟲危害。中耕要做到淺鋤滅草,深鋤松土,細心輕鋤。每次中耕土面要松細均勻,在花生棵周圍松土并把雜草鋤凈。在中耕后如遇雨,應待天氣轉晴后再中耕1次。一般要中耕3~4次。要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使大量果針入土結實。
(二)早施提苗肥,酌情追肥
小麥收獲后,要結合中耕滅茬、澆水,及早追施提苗肥,起到苗肥花用的作用,為花生中后期生長發(fā)育奠定基礎。據(jù)試驗,追施氮肥、磷肥、鉀肥都能顯著增產,一般磷肥效果最好,氮肥次之,二要素或三要素配合使用效果更好。追肥量以篩細的有機肥15 000~
225 00 kg/hm2、尿素75.0~112.5 kg/hm2、過磷酸鈣225~
300 kg/hm2為宜。追肥時間為6月25日初花期前,追肥過晚,起不到提苗的作用,且易引起花生徒長。
(三)防旱排澇,控制旺長,防止倒伏
花生是耐旱怕澇作物,但花莢期和飽果期是水分臨界期,對水分非常敏感。隨著滅茬中耕,要及時整理排灌系統(tǒng),以防干旱和雨澇。麥后無雨土壤墑情不足時,追肥后初花期前要及時澆水,小水潤澆或溝澆。若7—8月久旱無雨,應及時灌水潤墑,確?;ㄇv正常生育。雨水過多或高產地塊后期容易徒長倒伏。若高產地塊株高超過40 cm且有旺長趨勢時,應及時葉面噴灑50 mg/kg多效唑控旺防倒。
(四)葉面噴肥,防止早衰
花生生長后期注意養(yǎng)根護葉,用鉬酸銨375 g/hm2、硼砂750 g/hm2、尿素1500 g/hm2、磷酸二氫鉀1500 g/hm2,先用溫水化開,一起加入50 kg/hm2清水中溶解,每隔7 d均勻噴灑莖葉2~3次。
七、適時收獲,安全儲藏
花生成熟后要及時收獲,不僅防止落果、爛果、霉果,同時要及時晾曬,安全儲藏,防止霉變和黃曲霉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