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彬 王建雄 劉志斌 劉 杰 張 毅
(1.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齊大山選礦廠,遼寧鞍山114043;2.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遼寧沈陽110819)
由于我國鐵礦資源“貧、細、雜”的特點,導致97%以上的鐵礦石需要經(jīng)過復雜的選礦工藝處理,才能達到入爐冶煉的要求。由于鐵礦石復雜難選,未開發(fā)礦區(qū)資源量高達529.2億t,資源開發(fā)利用率不足35%,其中多為復雜難選鐵礦石[1,2]。隨著我國鋼鐵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國內(nèi)高品質鐵礦石資源的快速枯竭,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連續(xù)5年超過75%,中國鋼鐵工業(yè)的國際話語權和資源安全性進一步降低[3,4]。
齊大山鐵礦是鞍鋼集團的主要原料基地之一,累計探明儲量為17.3億t,其為沉積變質型鐵礦床,鐵礦石以假象赤礦石、磁鐵礦石和半氧化礦石為主,屬難選鐵礦石[5]。因此,加強齊大山鐵礦石高效利用研究,對保障鞍鋼鐵礦資源的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齊大山鐵礦采場按礦石性質劃分區(qū)域,并對選取各區(qū)域的采場樣品及采場綜合樣進行分析,其中FeCO3、CaO、MgO的含量均小于1.5%[5]。但是,隨著齊大山鐵礦區(qū)采掘的不斷深入,該礦石的礦物學性質有較大變化。其中,新采掘的含碳酸鹽鐵礦區(qū),菱鐵礦含量已超過5%。因此,對齊大山含碳酸鹽鐵礦石的礦物質化學性質進行研究,為礦物加工流程提供礦石的物質組成、鐵礦物賦存狀態(tài)、礦物產(chǎn)出形式及嵌布特征等詳細信息[6-10]。因此,本文通過化學多元素分析、鐵物相分析、X射線衍射、光學顯微鏡等分析手段,查明了該礦石的工藝礦物學特性,以期能促進齊大山鐵礦石的高效利用[11-15]。
齊大山高碳酸鹽鐵礦的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
由表1可以看出:礦石TFe品位僅27.89%,其中FeO占14.83%;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鈣鎂碳酸鹽礦物等;同時,還含有少量對選礦有害的雜質元素,例如P含量0.006%,S含量0.005%。
礦石XRD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礦石主要礦物為石英、赤鐵礦、磁鐵礦、針鐵礦和菱鐵礦。結合化學多元素、XRD和光學顯微鏡分析,對礦石中主要礦物組成及含量進行測定,結果如表2所示。礦石中主要含鐵礦物為菱鐵礦、赤鐵礦和磁鐵礦,其含量分別為14.83%、14.56%和13.57%,此外還含有少量褐鐵礦和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白云石,含量分別為47.58%和7.15%,此外還含有少量綠泥石和白云母等。
為確定礦石中鐵的賦存狀態(tài)、含量和分布率,對其進行化學物相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礦石中鐵主要賦存于磁鐵礦、赤褐鐵礦及菱鐵礦中,分別占到了38.51%、25.21%和34.06%,三者占全鐵97%以上。
?
?
(1)塊狀構造。礦石中80%以上菱鐵礦以致密的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構成致密塊體,形成塊狀構造。
(2)條紋狀構造。礦石中部分赤鐵礦和磁鐵礦集合體呈條紋狀,與脈石礦物相間排列,形成條紋狀構造。
(3)浸染狀構造。礦石中粗細不等的赤鐵礦和磁鐵礦顆粒,浸染嵌布在脈石礦物中,且無定向排列,形成浸染狀構造。
(4)充填脈狀構造。礦石中的菱鐵礦以脈狀充填在石英集合體中,形成充填脈狀構造。
(1)假象結構。礦石中赤鐵礦交代原生磁鐵礦生成假象赤鐵礦,并保留磁鐵礦外形輪廓,形成假象結構。
(2)自形-半自形晶結構。礦石中的磁鐵礦以自形粒狀產(chǎn)出,結晶外形較完好,部分磁鐵礦顆粒晶體不完整,僅保持部分晶面完好,形成自形-半自形晶結構。
(3)交代結構。礦石中赤鐵礦沿磁鐵礦的邊緣和裂隙進行交代,使其晶邊出現(xiàn)凹陷,呈港灣狀,形成交代結構。
(4)殘余結構。礦石中的赤鐵礦強烈交代磁鐵礦,磁鐵礦僅殘余少量細小的破布狀、島嶼狀和不規(guī)則狀的殘余體包裹于赤鐵礦中,形成殘余結構。
(5)骸晶結構。礦石中部分赤鐵礦被脈石礦物沿晶體內(nèi)部交代形成殘骸,赤鐵礦晶體仍保留部分自形晶的外形輪廓,形成骸晶結構。
礦石中的赤鐵礦含量較高,可分為原生赤鐵礦和次生赤鐵礦。大部分赤鐵礦為磁鐵礦氧化蝕變產(chǎn)物,沿邊部、裂隙和內(nèi)部交代磁鐵礦,有的完全交代磁鐵礦形成假象赤鐵礦,有的假象赤鐵礦中包含少量磁鐵礦的殘余體,還有的呈斑點狀、細脈狀、網(wǎng)脈狀和蛛絲狀分布在磁鐵礦中。假象赤鐵礦多與脈石礦物呈交互嵌布,定向排列,形成條紋狀構造,有的呈浸染狀分布在脈石中,粒度以細粒嵌布為主。礦石中還有少量原生赤鐵礦,原生赤鐵礦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的粒狀及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部分原生赤鐵礦以纖維狀、針狀產(chǎn)出,呈浸染狀分布在脈石中,粒度較粗大均勻,與磁鐵礦嵌布關系密切,常見赤鐵礦和磁鐵礦顆粒相互嵌布共生,分布在脈石中;有的原生赤鐵礦顆粒中嵌布細粒磁鐵礦。礦石中部分赤鐵礦被脈石礦物侵蝕呈破碎狀、不規(guī)則狀和多孔狀,有的赤鐵礦被沿內(nèi)部侵蝕形成骸晶。另有部分赤鐵礦被細脈狀褐鐵礦沿粒間充填(見圖2)。
磁鐵礦與原生赤鐵礦嵌布關系密切,常相互嵌布共生,一起呈浸染狀分布在脈石中,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的粒狀及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呈浸染狀分布在脈石中。部分磁鐵礦集合體在脈石中呈條紋狀與脈石礦物呈交互嵌布。大部分磁鐵礦被赤鐵礦沿邊部、裂隙及內(nèi)部交代,有的僅保留少量殘余體包裹在赤鐵礦中,有的完全氧化蝕變?yōu)槌噼F礦,并保留磁鐵礦的外形輪廓,生成假象赤鐵礦。少量細粒磁鐵礦嵌布在赤鐵礦中(見圖3)。
菱鐵礦在礦石中含量較多,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的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與白云石、石英呈密切的共生關系,粒度粗大。菱鐵礦與白云石密切共生,緊密結合,菱鐵礦集合體中常見嵌布細粒白云石(見圖4)。菱鐵礦與石英相互嵌布,有的菱鐵礦呈脈狀充填在石英集合體中,一些細粒菱鐵礦顆粒嵌布在石英集合體中。
褐鐵礦在礦石中含量少,主要呈細脈狀充填在赤鐵礦粒間,粒度細小,分布較集中。黃鐵礦在礦石中含量少,僅在部分標本中見到。
石英主要以自形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粒度較細小均勻。石英與菱鐵礦密切嵌布,石英集合體中充填脈狀菱鐵礦,石英粒間常充填菱鐵礦、白云石,少量綠泥石、白云母等,少量細粒石英嵌布在菱鐵礦中(見圖5、圖6)。
白云石以自形-半自形粒狀及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與菱鐵礦相互嵌布共生,一些白云石嵌布在菱鐵礦中,有的嵌布在石英粒間(見圖4)。
白云母、綠泥石在礦石中含量較少,呈細粒嵌布于石英中(見圖6)。
礦石中菱鐵礦、赤鐵礦和磁鐵礦為主要回收礦物,對其進行粒度測定,結果見圖7(因赤鐵礦和磁鐵礦相互嵌布,可一起回收,故將赤鐵礦和磁鐵礦的測定結果合并計)。
由圖7可知:菱鐵礦在0.15 mm以上粒級分布率為83.38%,在0.075 mm以上粒級累計分布率高達96.06%,可見菱鐵礦的粒度以粗粒嵌布為主;氧化鐵礦物(赤鐵礦+磁鐵礦)在0.075 mm以上粒級的累計分布率為26.65%,在0.037 mm以下粒級的分布率高達38.36%,可見氧化鐵礦物粒度以細粒嵌布為主。含鐵礦物粒度分布不均,極大地增加了該礦石的選別難度。
表4所示為礦石中鐵在不同粒級的分布率。
對不同粒級的礦石分別進行鐵礦物單體解離度測定,分析結果如圖8所示。
由圖8可知:+0.150 mm的粒度范圍內(nèi),鐵礦物的解離度均不足6%,特別菱鐵礦在+0.15 mm粒級分布率為83.38%,說明絕大多數(shù)菱鐵礦未單體解離;隨著礦石粒度的變細,三種鐵礦物的解離度快速升高,尤其是-0.037 mm粒級,大多數(shù)鐵礦物完成了單體解離。然而,礦石在+0.075 mm粒級時,鐵礦物的單體解離度不足50%,需要進一步磨礦才將有用礦物從脈石中解離出來??偟膩碚f,粒度的變細有助于鐵礦石的單體解離,為了保證選別指標,磨礦細度應控制在-0.075 mm。
(1)齊大山含碳酸鹽鐵礦石TFe含量為27.89%,礦石中的鐵主要賦存于菱鐵礦、赤鐵礦和磁鐵礦中,此外還有少量賦存于褐鐵礦和黃鐵礦中,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白云石。
(2)赤鐵礦多由磁鐵礦氧化蝕變生成,沿邊部、裂隙和內(nèi)部交替磁鐵礦,有的赤鐵礦完全交替磁鐵礦形成假象赤鐵礦,二者緊密連生,此外,假象赤鐵礦多與脈石礦物呈交互嵌布。磁鐵礦與原生赤鐵礦常相互嵌布共生,呈浸染狀分布在脈石中,部分磁鐵礦集合體在脈石中呈條紋狀與脈石礦物呈交互嵌布。菱鐵礦主要以致密的粒狀集合體產(chǎn)出,與白云石、石英共生密切,少量的菱鐵礦呈脈狀充填于石英中。
?
(3)不同鐵礦物的嵌布粒度特征有明顯差異。磁鐵礦和赤鐵礦在細粒級中分布率較高,在0.037 mm以下粒級中的分布率高達38.36%,易流入尾礦中,影響產(chǎn)品的回收率;菱鐵礦粒度粗大,在0.075 mm以上粒級中累計分布率高達96.06%,但常包裹細粒石英、白云石,影響產(chǎn)品鐵品位。粒度的變細有助于鐵礦石的單體解離,為了保證選別指標,磨礦細度應控制在-0.07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