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地理教學也迎來了嶄新的教育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地圖、運用地圖來學習更多的知識,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地圖技能,為其未來發(fā)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 高中地理;地圖閱讀技能;培養(yǎng)策略
地理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準確地發(fā)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或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而地圖恰好能夠展現(xiàn)出真實的地理數(shù)據(jù)與信息,因此可以說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地圖技能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地圖閱讀技能包括讀圖能力、分析能力及運用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沒有掌握良好的地圖閱讀技能,導致地圖沒有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地圖閱讀技能時出現(xiàn)的問題
(一)教師忽略了讀圖技巧的指導
在實際地理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能夠明確地圖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課程內容多,因此會選擇按照教學大綱中的內容,將涉及地圖學習的地理知識進行任務式的教學。這樣的方式使得地圖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過于緊促,而且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不僅要講解地理知識,還要進行地圖教學,對于教師而言很難完成全面化讀圖技巧的指導。這就會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依照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去閱讀地圖,甚至獲得不正確的讀圖技巧,最終影響他們對地圖的分析與運用。[1]閱讀地圖從根本上來說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才能準確地抓住地圖中的重點內容,辨別出地圖中哪些信息能夠直接運用,還有哪些信息需要根據(jù)對地圖的判斷才能獲取。因此,教師不能忽略對讀圖技巧的指導,否則會影響地圖的使用效果。
(二)學生缺乏應用地圖的意識
為什么學生缺乏應用地圖的意識呢?對于這一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教師的角度來說,由于教師的重視度不夠,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沒有意識到地圖對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性。[2]所以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強調與地圖相關的知識內容,也很少應用地圖來進行輔助教學或引導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最終導致學生沒有意識到地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對地圖的認識不足,沒有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主動閱讀地圖,發(fā)掘地圖中的有效信息,缺乏思考地圖的運用價值。所以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沒有地圖的幫助,很難快速建立空間思維,也難以正確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這對提高學生的地圖閱讀技能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三)學生缺少針對性的地圖訓練
除了掌握正確的讀圖技巧,樹立應用地圖的意識外,訓練也是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地圖運用能力的方式之一。[3]但是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注重以考點為訓練的內容,提升學生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忽略了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地圖訓練,導致大部分學生雖然能看懂地圖,但是不會尋找有價值的信息。事實上,地圖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即使有非常多的技巧而沒有實際應用,對學生地圖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也難以產(chǎn)生顯著的效果。所以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開展地圖閱讀訓練,讓學生們在實際應用地圖的過程中,更熟練地掌握技巧。此外,實際訓練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使他們在不同地理題目中得到不同的訓練,實現(xiàn)簡化地理知識,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雙效成果。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地圖閱讀技能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地圖閱讀技巧的指導
地圖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能否掌握正確的讀圖技巧對于其提高地理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部分學校及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地圖閱讀技巧的指導,導致部分學生在觀察地圖時認為只要能讀懂地圖圖例并對地圖中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便可。這種思想會讓其在解題過程中浪費更多的時間,不能及時抓住題目和地圖中的關鍵內容。因此,教師必須要強化地圖閱讀技巧的指導,這就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讓同學們能夠根據(jù)地圖準確地確定不同事物的地理坐標,即經(jīng)緯度、地理地形、所處大洲和大洋等,通過準確的地理信息讓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其中,進而可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4]二是要讓同學們進行圖例閱讀訓練,地圖上需要用各種各樣的線條、顏色、符號用來表示不同的線路、航道等內容,因此學生需要學會讀懂圖例,準確地認出洲界國界、鐵路公路、海岸線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內容,根據(jù)其特點了解地圖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三是讓同學們學會分析地圖,這也就需要他們掌握前兩個方面的內容,將其作為分析地圖的基礎,在閱讀地圖的過程中要抓住各個重點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
(二)加強對學生地圖意識的培養(yǎng)
良好的思維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地圖意識的培養(yǎng)。該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及課后復習過程中,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jīng)常借助地圖冊、教材中的地形圖、地理模型圖等,讓同學們通過觀看地圖學習相應的知識,引導其學會根據(jù)地圖分析、解決問題,進而讓他們能夠在觀察地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地理規(guī)律及現(xiàn)象,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地圖相結合,養(yǎng)成使用地圖的良好習慣。例如,在講解“人口的空間變化”時,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尋找近年來世界人口空間變化趨勢相關的地圖圖片,讓同學們將其與教材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人口遷移的地圖圖片進行對比,分析“二戰(zhàn)”后人口遷移的路線與當今時代人口遷移的路線有哪些不同并分析原因,讓同學們通過地圖圖片對比發(fā)現(xiàn)地理規(guī)律,這有利于其了解影響人口空間變化的因素,也是對于前一節(jié)“人口的數(shù)量變化”進行復習及拓展,幫助他們加深對此類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還需要讓他們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讓他們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結合地圖冊、地理模型等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樹立正確的地圖意識,無論在何時都可以將觀察地圖作為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三)創(chuàng)新地圖訓練的形式
教師要將地圖融入日常練習的過程中,通過練習讓學生認識到地圖在地理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地圖訓練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多種訓練形式學會認識地圖、分析地圖,從地圖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教師可以開展填圖訓練,填圖訓練指的是讓學生利用填圖冊區(qū)分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地理分布情況,讓其在填圖過程中能夠重視對地理信息的分析概述。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填圖對同學們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查,進而可以根據(jù)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模式。另外,繪制地圖也是一種地圖訓練的形式。教師要向同學們示范如何繪制出簡易的地理地形圖,并對其進行標注。
綜上所述,地圖作為地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地圖閱讀技能,將讀圖技巧、地圖意識、地圖訓練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利用地圖分析、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中所講授的相關知識,同時借助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幫助其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坤江.高中地理圖像教學策略初探[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2]代芳.地理圖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
[3]顏慧.基于區(qū)域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地理圖像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4]儲文.高中地理教學中基于視覺心理的地圖運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