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巍
作為一個兒童心理和行為治療師,我在治療室里最常和爸爸媽媽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每一個孩子不討人喜歡的行為背后,都一定有一個求救的原因?!笔堑模瑢τ谶€不懂得怎樣用語言很好地表述自己的情緒或心理困擾的孩子來說,他們通常使用的“求救”方法,就是哭、鬧、拒絕吃飯、嘔吐、不睡覺,甚至打人。
您可能會覺得我用“求救”這個詞有點兒嚇人或是危言聳聽,這么小的孩子哪里有需要“求救”的事兒呢?其實不然,幼兒對于他的主要養(yǎng)育者的情緒都是錯綜復雜的。一來,他必須完全依賴養(yǎng)育者幫助他存活,因為他還那么弱小,還不能自己做飯、買衣服、蓋被子、處理大小便;二來,他需要主要養(yǎng)育者對他表達的愛的回應,來確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三來,他需要主要養(yǎng)育者同時也接受他的愛,以便學會與他人、與世界進行互動。所以,對于生存還需要養(yǎng)育者幫助的幼兒,他們的內心其實是很敏感的。
那么,該如何科學地接納孩子的“求救”信號呢?
控制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在兒童心理治療室里,我總是會告訴爸爸媽媽們,遇到孩子哭鬧或他做出不討人喜歡的行為時,先試著在心里從1默數到10,停頓幾秒,深呼吸幾下,先讓自己鎮(zhèn)定下來。這有助于我們克制自己一直地盯著孩子此刻消極的表現看。之后,我們要繞過孩子此時可能會激怒我們的負面行為,冷靜地看看背后他們求救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要緊緊地摟著他,給予他安慰和幫助。
幫助孩子學習使用正確的“求救”信號? 我們一定要教導孩子學會用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正向地進行情緒表達,可以這樣和孩子說:“你亂喊亂叫,我們特別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們會聽不清楚你想要說什么。所以,可不可以先慢慢地告訴我們原因呢?”當孩子掌握了正確的“求救”信號后,你會發(fā)現你對孩子的接納變得越來越容易了。
讀懂孩子的情緒和“求救”的原因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他是被了解的、被聽見的和被看見的,是有愛和安全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也是有生命價值的。很多爸媽焦急地問我,怎么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格?怎么才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從讀懂孩子的情緒和背后的“求救”原因開始吧。
(《父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