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花
【摘 要】: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精神康復護理后得臨床觀察并對其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通過選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被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并將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服用精神分裂藥物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康復護理干預,而研究組采取精神康復護理干預進行治療。通過對照組和研究組比較護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住院精神患者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FPI)進行評分。結果 研究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訓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患者BPRS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在護理領域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精神康復護理對改善患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有著明顯效果,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患者? 應用? 精神康復護理? 效果
精神類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癥,其病情易反復并且遷延不愈?;颊叨啾憩F(xiàn)為思維情感失常,行為失控。精神分裂癥致殘率高,對患者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很大負擔和影響。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系統(tǒng)化以及個性化結合的精神康復護理,與藥物配合治療改善患者社會功能極為重要。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資料
過選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被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并將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服用精神分裂藥物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康復護理干預,而研究組采取精神康復護理干預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15例,年齡29-45歲,病 程 為 3 ~ 8 年? ; 而 研究組患 者 男性15 例 ,女15例 , 年 齡 29-46歲 , 病 程 為 3-7 年 。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并不顯著(P>0.05)無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及精神科一般護理。實驗組同樣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在一般精神科護理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性及個性化并舉的精神康復護理,對患者做好系統(tǒng)的計劃與安排,進行為期6周的康復護理,并對每例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研究組的每例患者著重反復的強化訓練患者缺陷顯著方面。
(1)患者生活缺失技能訓練
生活技能訓練主要從患者衣、食、住、行等方面按示范、學習、糾正、定期評估等程序對患者所缺失的技能著重訓練,主要目標是讓患者能獨立完成其生活技能。
(2)人際交往訓練
社交技能訓練主要是通過患者男女搭配組成興趣小組,指導其共同學習、相互評價等形式,加強患者間相互溝通,協(xié)調,處理問題,以及解決困難的能力,引導患者根據(jù)自己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接受引導,進而提高患者的人際交往能力。
衛(wèi)生及生活規(guī)律訓練
衛(wèi)生及生活規(guī)律訓練主要從掃地,拖地,擦桌子,洗碗,種菜,手工制作以及參與社區(qū)活動等著手,通過這些基本的勞動強化鍛煉患者日常生活勞動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愛勞動愛衛(wèi)生習慣,幫助其養(yǎng)成生活規(guī)律的習慣。
(4)增強體質訓練
增強體質訓練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條件引導其參與打乒乓球,做操,太極拳,散步等運動。使患者運動起來,使患者體能逐漸得到改善,同時還可幫做患者釋放情緒的方式。
1.2.2 實驗評價標準
對2組患者入院后1周到6周康復護理后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定精神病性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住院精神患者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FPI)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動性與交往情況、社會性活動技能。BPRS量表每個指標分為1~7級,總分為18~126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病情越重。住院精神患者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FPI每個指標分為 0~4 級,總分 為 0~48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社會功能越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資料以x±s計量,t檢驗以及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表示,應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1 組患者BPRS 評分比較
通過兩組組比較,護理前BP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364,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 BPRS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患者護理后BPRS評分比對照組好,兩組差異均 有 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2 組患者 SSFPI評分比較
通過兩組護理前SSFP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82,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 SSFPI評分明顯降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患者護理后 SSFPI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即一種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以患者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為主要表現(xiàn),精神分裂癥通常與所處環(huán)境、自身疾病、自身心理以及患者家族史遺傳等因素相關。相關研究表明精神康復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有著巨大改善作用,精神康復護理主要是根據(jù)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基本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生活缺失技能訓練,人際交往訓練,衛(wèi)生及生活規(guī)律訓練,以及增強體質等訓練,使患者形成自我認知,增強體質,提高溝通能力,以促進患者更快康復。
本文通選擇狀態(tài)較穩(wěn)定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一般糊了和精神康復護理,通過兩種護理比較評估分析,研究組通過系統(tǒng)的社會功能恢復訓練及強化護理干預,經(jīng)過6周的護理康復,研究組BPRS和SSFPI評分都有顯著改善??梢娡ㄟ^引導、鼓勵患者參與人際交往,相互溝通,團結協(xié)作等專業(yè)性和針對性綜合護理康復訓練,能使患者放棄戒心,精神壓力逐漸得到釋放,從封閉狀態(tài)走出,通過團隊協(xié)作是患者間語言交流與肢體互動的機會增多,激發(fā)了患者的興趣 ,使患者獲得成就感,增強了患者的自信以及與人交流的愿望,逐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障礙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出院后容易融入家庭,并很快適應社會,進而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病情復發(fā)的概率。
總之,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系統(tǒng)化與個性化結合的精神康復護理使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的療效得到提高,進一步改善患者精神癥狀,提高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向桂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10):26-27.
李琳琳.康復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01):73-74.
何銀杰.精神康復患者安全隱患分析與康復護理管理對策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7):141+144.